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5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小三重重叩了个头。大哭道“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小人不能做不孝子。关外、南洋再好,小人决计不去。小人就去成都城里面找份糊口的差事吧。”

    王安国点头道“难得有此孝子,这样吧,本官有个同窗在成都开了碾米厂,本官看着你是孝子,就推荐你和你家老大去他那里做工吧。另外,成都的潘记缫丝厂是招收女工和童工的,可以让你媳妇你闺女都去试试。”

    王小三自是连声叩头道谢。现在成都城内工人和店员的工资不高。普工是3个大铜板一天,女工是2个半大铜板,童工只有1个半大铜板。不过王小三一家七口(除了个70岁的老奶奶)都去上工,一天倒也能有15个大铜板,每个月可以得到4块半银元,一年有54块到58块半(按照13个月算)的收入。相当于二十几石白米,而且一家人的伙食都吃资本家的,肯定比当佃户吃的要好。

    不过在城里面打工也有不少额外的成本,其中最大一项就是住房了。对于底层人民来说,在城里面买房是做梦。就是租房的成本也不低。一家七口要租房居住,一年怎么都要二十多块。一半的收入就算没有了。于是,在不少大城市周边的地主就看到发财的机会,他们把自己的农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出租给刚刚进入城市的平民,一亩地至少可以租给八个家庭,由他们自行搭建棚户。每个家庭一年支付两三块租金,每亩地一年也能创造出近20块银元的收益,远远高于任何一项农业投资了。

    “抚台大人,我等不如联名向天子上书,请求抑制土地兼并吧。”

    四川省副巡抚沈桂芬这时冲着巡抚刘蓉一拱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今天四川省政界的头面人物都聚在一起,自然是要议出一个法子来应对目前愈演愈烈的农村土地矛盾。抛开深层次的问题不说,农村土地矛盾的表象似乎就是土地不断向少数人手中集中。

    沈桂芬道“抑制兼并之法古已有之。自古,凡是王朝初兴,太平盛世,都是土地兼并较轻之时。国家也往往会颁布法律,抑制兼并。而王朝没落,乱世将至的时候,往往土地兼并最严重之时。田主豪强之地连州跨郡,寻常小民连立锥之地都没有,才不得不揭竿而起。眼下朝鲜的乱子,似乎也和土地兼并有关,我朝当引以为戒”

    抑制兼并,这可不容易实行啊

    刘蓉闻言点了点头,接着又微微叹气。自古以来抑制兼并的王朝不少,可是取得成功的却寥寥无几,不,应该是没有长期取得成功的先例,最多只是短期奏效而已。而当今圣上,对抑制兼并一事,更是毫无兴趣。真不知道这次的联名上书会不会弄个石沉大海?

    

    “皇上,平壤失守了”

    承德避暑山庄勤政殿内,跪了一地的红袍子大臣,不过不是大明的大臣,而是从朝鲜跑过来的。领议政赵寅永跪在最前面,由他带头,一众朝鲜大官,金佐根、赵秉夔、金炳学这些朝鲜朱朝中枢大臣,都深深的拜伏了下去。每个人都是脸色苍白,白胡子老长的赵寅永还有两泡老泪,也不知道是伤心的,还是被朝鲜传来的坏消息吓到了。

    朱皇帝脸色平静,这些日子他又精神了不少,已经看不见中俄战争刚刚爆发时的那种疲惫和焦虑了——明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基本达到了预期,而英法两军加入战争和撒丁尼亚对俄宣战的消息又从西方传来,现在可是英、法、土、中、撒、日、暹、太等八国联军斗毛熊了。打胜是肯定的,问题就是要把毛熊削弱到何种程度了。

    至于朝鲜传来的坏消息,那是根本不值一提的,所以朱大皇帝看都不看这些只会捞油水,关键时刻啥用处都没有的两班豪门领袖。他笔直地坐在书案后面,出神地看着一份刚刚用电报发过来的上书——是四川省巡抚、副巡抚和十几个知府联名的,内容是请求朝廷抑制兼并!

    不知道过了多久,跪得腿脚都麻木的赵寅永微微抬头,低声试探着再问“皇上”

    朱济世哦了一声,放下手中的抄报纸“朝鲜的问题,不在军事,而在政治在于尔等两班豪门对一国财富权力的垄断啊!”

    “臣等万死”

    还没等朱济世把话说完,赵寅永等人已经在重重磕头了。朝鲜搞成现在这样,他们这些大臣当然有不容推卸的责任,不过这些人倒也不担心朱皇帝真拿他们开刀。毕竟朱三皇子要当好朝鲜国王,还是离不开这些人的!

    朱济世似乎在喃喃自语“朝鲜问题的核心有两个,一是两班特权两班户就可以不纳粮不服役,而两班户又占了朝鲜人口的六七成之多,所拥有的财富恐怕占了朝鲜的九成有余了,这样的国家如何能维持下去?

    二是土地兼并严重啊!光是安东金氏、丰壤赵氏两家,就拥有朝鲜全国耕地的两成!如果算上其余几家豪门,朝鲜一国土地还真是高度集中啊真不知道有多少朝鲜平民身无寸土,顶无片瓦,如此国家又如何能长治久安?”

    听到朱济世这番议论,他的朝鲜群臣心里都是一阵唏嘘。这是要动他们碗里面的肥肉啊!他们这些两班豪门最大的利益就是垄断土地而且还可以不交税!朱济世兼领了好几年朝鲜国王,对此都是视而不见,没想到现在借着朝鲜国内的乱子要来夺两班豪门的利益了,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不该把朝鲜国王的宝座送出去

    勤政殿内一片沉默,良久才听朱济世冷哼一声“既然朕是朝鲜国王,又知道问题根结所在,就没有视而不见的道理!两班的特权必须取消,朝鲜臣民必须平等,朝鲜全国的耕地也必须平分!尔等如果赞成朕的意见,就继续追随朕,待朝鲜平定,朕必待之以公侯之爵。若不赞成,请回平壤去投靠东学乱党。”(未完待续。。)rl


917 1457519068868

第878章 工人运动的萌芽



    “臣上海知府盛康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皇帝再回到远东大饭店的时候,上海知府盛康已经袍褂整齐在那里迎候了。整个饭店周围,也都被黑色制服的上海警察给里三层外三层警戒起来了警察这个行当也是新出来的。目前大明帝国只有南京、上海、广州、九龙、天津这等沿海商业重镇还有兰芳大公国成立了警察局,将原来的三班捕快改成了警察,还成立了几所警察学校。算是开了中国警察的先河,至于中国警察的各项制度,也都是抄的香港警察(还没有皇家)。

    当然,盛康现在出现在远东大饭店,并不代表他才知道朱皇帝驾临。朱济世虽然没有通知上海知府衙门,不过锦衣卫上海卫所却在第一时间接到了命令,全体出动四下警戒,保护皇帝安危了。而且明子号皇家邮轮又是条特别显眼的船。凭着盛康的机灵劲儿,肯定早知道皇帝来了。

    不过皇帝明显是来微服私访的,他也不好太早跳出来,所以就由着朱皇帝在上海大街上晃悠了两天,才姗姗来迟。说实话,这个时机把握的还是很不错的。

    “起来吧。”朱济世笑着向这位“盛市长”招招手,把他叫进了自己的套房,面带微笑道“你这个上海市长做得不错啊。”

    “市长?”盛康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知道皇帝是在说他的“上海知府”。忙笑着答道“臣身为朝廷命官,理应尽心竭力,造福一方。”

    朱济世点点头。“只是朕不会给你升官。你可知道为什么吗?”

    “这个臣不知道。”盛康有些发愣。

    “因为上海知府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和广州府、应天府、天津府一样,乃是我大明经济四大重镇,寻常的一省巡抚,都不如你们四个知府重要。盛卿,虽然你只是一介知府,但是在朕心目中的地位,却不在大明任何一位巡抚之下。”

    现在大明的地方政权结构和之前的满清不一样,乃是省府县镇四级。没有道和州。所以府的地位相对较高。如上海、广州、应天、天津还有顺天府的知府,都是正四品文官,一般的府也有从四品、正五品。不过再大的知府比起巡抚,总还是差一截的。

    “臣定不负圣恩。”盛康又施了一礼。虽然升官无望,但是上海府的油水的确不错,就是南直隶巡抚也有所不如。所以能够长久在上海知府的位置上坐下去,其实也是不错的。

    “嗯,好好做吧。”朱济世抬起手,想让盛康告退,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对了。盛卿,朕来上海两日。只是在街头逛了逛,并没有去太多的地方。你有什么建议吗?”

    “有有,”盛康想了想,满脸堆笑着道,“托皇上的福,咱们上海这两年真是发达了,各种各样的工厂开了总有上百家,其中最多的是纺织厂,有毛纺厂、纺纱厂、织布厂、缫丝厂、印染厂有洋商投资的,也有华商开办的。”

    在朱皇帝的推动和引领之下,中国现在已经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和欧洲一样,这场产业革命的重点也是投资少、收益快的纺织工业实际上中国的纺织工业一直以来都很发达,只是在工业革命后被欧洲超过,不过差距也不太大。整个纺织工业的产业链,从棉花、生丝到纺纱、织布,都还比较完整,只需要升级到机器工业。这个过程当然不算平静,伴随着农村手工纺织业的瓦解和城市中大量手工工场的破产倒闭,大批机户沦为无产阶级。但是整个产业,总算是基本完成升级了。

    “朕是打算去参观纺织厂的。”朱皇帝点点头,“除了纺织厂,还有什么可看的?”

    “还有上海联合交易所。”盛康一脸自豪地道。“这个联合交易所是皇上的汇丰行牵头开办的,听上海的洋商说,是整个亚洲最大的商品、证券和贵重金属交易中心。不仅有现货交易,还开设了期货交易,每天的成交金额超过500万元,光是印花税就日进万元啊!”

    很多吗?朱皇帝撇了眼盛康,心说,看来大明的证券市场发展还是很缓慢的,每天才500万的交易量,一年也就是200多个交易日,不过10亿出头罢了。放在后世,上海证券交易所一天的成交就翻它几倍了。

    “好吧,今天下午就去工厂区看看,明天再去联合交易所盛卿,朕上次来的时候,工厂区可是脏乱的很,现在可好些了?”

    

    工厂区的环境,当然是不会好的。

    苏州河两岸,烟囱林立,没日没夜在向大气当中排放着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气。另外,苏州河的河水颜色也越来越接近泰晤士河了!印染厂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成员,对苏州河水质的污染,当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天都有数百成千吨的废水直接排入苏州河

    不过上海马路上粪便和垃圾的臭气倒是闻不大到了,也不知道是盛康临时让人打扫过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皇上,现在上海有了一些专门负责处理垃圾和粪便的商行,还修建了下水道,所以显得干净整洁多了。”

    马车上,上海知府盛康指着窗外实际上也不大干净的马路,笑吟吟地道。

    “垃圾是怎么处理的?”

    “上海知府衙门买了块地,又雇佣了几家商行,负责把垃圾从城里面拉出去堆放。”

    “那么粪便呢?”

    “这个就更好办了。”盛康道,“这可是个宝,专门有人负责收集,拉到乡下去卖给农户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