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朝之梦-第6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这时正捏着刚刚收到的朱皇帝发来的电谕,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坐在他对面的人笑道“侯爷,您担心僧格林沁不会来西宁?”

    和曾国藩对坐儿的,不是旁人,正是那位朱皇帝的“奴婢”,叶赫那拉。兰儿,虽然已经奉了真神,但是依旧一身如花旗装,也没有带头巾,手腕上还套着穿象牙的念珠,手里捧着一杯飘逸着清香的绿茶。

    曾国藩捏着电谕的抄本,手指没意识轻轻敲打着桌面,“眼瞅着都快到西宁了,怎么就在玉树不动了?这个僧格林沁的胆子,真是越来越小。哪儿还有一点当年的风采”

    那拉氏微笑“侯爷,僧格林沁是心虚的,他自己做过什么自己还不知道?掘了黄河大坝,淹死多少无辜百姓?”

    曾国藩一叹“的确是造孽啊,大水就是从济南城北边儿冲过去的。我亲眼所见!”

    那拉氏抿了口用朱皇帝御赐的茶叶泡的清茶。细细品了会儿滋味。

    “做了这等事体。自然知道难免一死,怎么肯轻易动身到西宁?这里可驻扎着明军的一个步兵师,灭他的几千蒙古马队还不跟玩似的?

    可是这一会,又是僧格林沁唯一的活路。本来他还能指望在英国和大明之间取个平衡,据着西藏当个缓冲。可如今大明已经败了俄罗斯,国势如日中天,还和英国结盟,他还能指望什么?再呆在西藏可就是在等死了。替他想想。也只有和咱们一块儿去西域,只要能到撒马尔罕,可就是真是天高皇帝远了。

    只不过,这僧格林沁实在吃不准我们的态度,毕竟我们是被大明皇帝放归的,所以就留在玉树看风向了。”

    曾国藩微笑“他留在玉树就能看清楚了?这个僧格林沁分明就是心存侥幸。那拉氏啊,这次可是皇上对你的一个考验要是能把事情办妥了,皇上是不会亏待你的。”

    那拉氏咯咯一笑,“我替皇上办事还能不尽心?”转眼她又一脸正色,“侯爷。现在只能我亲自去一趟玉树了,只要我去。僧格林沁一定会跟着来西宁的,到时候拿下他就易如反掌了。”

    曾国藩摸着胡子,将电谕放在了桌子上,点点头“那拉氏啊,看来皇上真没看错你只是万一僧格林沁有什么歹意,该如何是好?”

    一句话又让那拉氏咯咯笑了起来,半晌才轻叹一声儿“侯爷,你当我是什么人啊僧格林沁能对我起什么歹意?难道要抢我去当压寨夫人?我自问还没有这等姿色。不过我也不会一点准备也不做的,皇上给我的毒药我会带在身边,不行的话,我就”

    曾国藩忙挥了下手,摇摇头“不会有那么严重的,既然如此,那么老夫就在西宁等着僧格林沁来送死了。”

    “对,您等好消息就行了。”那拉氏心道,这个曾侯一定是吃够奕欣那个死鬼的苦头,不敢再玩深入虎穴的把戏了。

    

    “娘娘,您真要去为姓朱的取僧王的命来?”

    从曾国藩那里回到自己的住处,那拉氏立即召集心腹,宣布将往玉树一行,命令手下立即收拾行装。

    命令一下,却有一人提出了不同意见,那拉氏一看,此人正是爱新觉罗。肃顺。这肃顺是在那拉氏离开南京之前,自己到那拉氏跟前投靠的。现在被那拉氏当成了心腹,和奕誴一块儿担当总管一职,四万旗人俘虏的衣食住行,就由他们俩负责。这次奕誴并没有跟来西宁,还留在西安保着“载复”照看大队人马,肃顺则带了3000精锐一路随行护架。

    “什么姓朱的,会不会说话?那是万岁爷,叫主子爷也行!”那拉氏一边挥手让其他手下告退,一边狠狠瞪了肃顺一眼。“跟你说多少回了,我叶赫那拉。兰儿就是大明天子的奴婢,忠心不二的奴婢,知道了吗?”

    肃顺恭谨地打了个千,声音很大地回话“回娘娘的话,奴才都知道,娘娘对皇上的忠心可昭日月!”

    “那是当然的。”那拉氏顺口道,“你这人呐,就是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当我在卧薪尝胆,其实我是真心的唉,不说了,赶紧去准备,我们得赶快送僧格林沁上路,省得皇上着急。”

    “真的送僧王上路?”肃顺下意识的又反问了一句。那拉氏哼了一声“他的所作所为,还指望活下去?皇上大不了就是出兵讨伐,他那点实力,岂有活路?如果他肯一死,倒是能救手底下几千蒙古勇士的性命。肃顺,你到时候可给我瞧仔细了,不能让僧格林沁找个替身蒙混过去。”

    僧格林沁一怔,又压低了声音问了一句,“他要是不肯怎么办?千古艰难唯一死啊!”

    那拉氏冷哼一声“那就好言好语哄他到西宁再杀!”

    这一刻那拉氏给肃顺的感觉还真有点发毛,不过却也充满希望。这是女中豪杰啊!大清有这样的女杰,还愁不能在西域另开一个局面?看来真是天不绝大清,没准这大清还能和朱明一样,百年之后也来个海外归来,到时候这天下就是后清了!

    

    “皇上,曾侯的电报,那拉氏和肃顺已经走了,带着300个旗人马队,还备了半个月的干粮,一人双马往玉树去了。”

    那拉氏这边才走,翁同龢就拿着刚刚收到的电报兴冲冲来报信了。

    “哦,看来僧格林沁离授首也不远了。”朱济世放下手中一份内阁递上来的奏折,若有所思地道。

    “皇上可是在想肃顺此人?”翁同龢看着朱济世的表情,低声试探了一句。

    “不是肃顺。”朱济世摇摇头,那拉氏早就向他汇报过肃顺投靠的事情,朱皇帝是知道历史上的肃顺把命送在了那拉氏之手,自不担心这个时空的那拉氏为肃顺所制。“朕是在想,僧格林沁一去,西藏由谁人来管?”

    翁同龢闻言却是一笑“皇上可以派出驻藏大臣,让驻藏大臣和d赖喇嘛共治。”

    现在7世班禅已经死去,8世班禅还没有找到,就算找到了也是个孩子,自然不可能去治理西藏。现在藏王僧格林沁将死,这西藏可就一时无主了。

    “不能让d赖去西藏。”朱济世摇摇头,“d赖是藏传黄教之主,责任不在西藏,而在全天下的黄教信徒。”

    其实朱皇帝是吸取了另一个时空的教训,d赖只要长居京师,自然会爱国爱党爱皇上,如果回了西藏,万一被人蛊惑就不妙了。至于班禅额尔德尼,虽然也是四大呼图克图之一,但毕竟位列d赖之下,即使叛变,也没有办法号召整个黄教和西藏。

    “西藏的事情,不是一个驻藏大臣可以解决的。”朱皇帝思索着道,“当然,驻藏大臣还是要派的,只是让谁去当呢?”(未完待续)

1016 722089316195

第996章 只有强迫的奴役,没有强迫的解放



    感谢书真棒大大的打赏和月票,罗罗顿首拜谢再拜谢。

    驻藏大臣的人选是国家大事,当然不能由朱皇帝和翁同龢两个商量决定了。大明现在实行的是皇上领导下的内阁制,地方大员的任命自是要皇帝和丞相共议。

    当下,朱济世就让翁同龢和御书房大臣潘祖荫将左右丞相和新任的立宪议会议长常大淳等人都唤到了紫禁城谨身殿。

    “西藏虽是我大明帝国的一部分,但是风土人情却和汉地迥异,若强在藏地推行汉法,只怕会激起变乱。”朱皇帝并没有立即和几位重臣讨论驻藏大臣人选,而是说起了藏地的风俗。“藏地与我汉地迥异之处有二,一是宗教干涉政务,活佛权势极大,俨然就是藏地君王;二是农奴制度,所谓农奴制其实不是藏地独有,欧洲和日本也是有类似制度的,同我们汉地过去的佃租制相比,农奴不过是少些自由,日子其实是差不多的。”

    左宗棠等人颔首表示了解。

    西藏虽然不是朝廷直辖,但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们这些大明重臣的视线,对于西藏的各种制度,他们几位自然是了如指掌。

    至于如何治理西藏,左宗棠和罗泽南等人在私下也商议了数次,得出的办法也就是两个。一是在西藏强制推行汉法,派遣流官,解放农奴;二是维持西藏原有制度不变,效仿满清,以宗教领袖为西藏封君,同时派出驻藏大臣监视西藏僧俗贵族。

    不过朱济世对这两种制度都不大满意。前者就是自认为救世主。去解放根本不想被解放的西藏农奴。而且大明现在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自然不可能将西藏领主的土地平分给农奴。这些农奴被解放以后,必定沦为佃户,和原先也无多大区别。而西藏的僧俗领主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巨大,如果不将他们彻底消灭,西藏的佃户仍然会以这些人为尊,成为西藏领主贵族对抗流官,反对大明中央的工具。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朱济世是没有兴趣去做的。

    而后者,用清朝的办法治理西藏同样不妥。因为沿袭清制的话,大明天子实际上不是西藏之君,而是藏王或是d赖喇嘛的君王。所谓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那些藏王和d赖的附庸并不是大明皇帝的封臣,自然没有效忠大明的义务。长此以往,d赖喇嘛就成为西藏事实上的君主,而且政教合一,权威无限。一旦d赖喇嘛有了二心,西藏就要纷乱不已了。

    “常卿。朕让立宪议会制定的《封臣法》什么时候可以交到朕这里?”朱济世忽然又将话头转向了《封臣法》的制定。现在大明立宪议会当然是没有立法权的,但是却有讨论建议之权。大明的各项法律,都要有立宪议会反复讨论磋商,再结合内阁和皇帝本人的意见,拿出一部具体的法律提交给皇帝,并且建议批准。

    而这部《封臣法》则是朱皇帝在不久之前下达给立宪议会的任务。

    常大淳听了朱皇帝的提问,只是欠了欠身,并没有从绣墩上起身他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功劳,但却是大明朝廷中的“老前辈”,是大明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后代,今年已经快七十岁了,爵位提到了开平郡王,还是朱皇帝的贵妃常淑珍的爷爷,自然被朱皇帝当成个吉祥物供着。

    “皇上,《封臣法》已经在议会论了好几回,不过大家伙总觉得此法有些有些不利于长远。而且还和《钦定大明宪法》不符。”

    常老头捋着白胡子缓缓地说道。《封臣法》其实就是一个将封建割据合法化的法律,自然违背大明宪法精神,大明宪法是要维持一个大一统的集权国家,不是保护封建割据的。

    朱济世看了看左宗棠,这位左大丞相笑了笑,道“《封臣法》是用于大明宪法生效的区域之外的,现在僧格林沁割据西藏,七和卓作乱叶儿羌,还有一群不遵王化的西南土司,这等人和他们说宪法有何用处?”

    “可是《封臣法》一出,这等地方何日才能实行大明律法?”老头儿连连摇头。

    “朕不是说过了,什么时候封臣愿意将土地人民交付给朝廷,以换取一笔固定的年金,那么他们所交出的土地上就将实行大明宪法,那里的人民就是大明公民了。”朱济世笑吟吟地道。

    常大淳还是摇头“岂会有此一日?”

    “呵呵呵”朱济世笑道,“难道不能用教化之法使他们转化么?所谓美教化,移风俗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常大淳一愣,“皇上的意思是要在蛮夷之地广设学校,教化其民?可是”他摇摇头,还是觉得此事有点奇形怪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