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李好[完结]-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说了;老头子也说的对;那胡家对自己儿子和一大家子帮助那么多,她也要给胡家人面子。
  只是,“我这不是舍不得吗?大郎二郎可是从来没有离开我过。”
  这老两口已经商量了;他们不跟着去的;一来,在外面花销大;二来他们也舍不得离开生活了快一辈子的地方,还有这边的儿子们也要看着呢。
  就是老五,说不得还要给他看媳妇,这次一定要看个好的。
  唉,要不是老四媳妇看着不错,和老四也过的挺好。齐氏就会觉得老四亏了。
  “大郎二郎跟着去,也能读书,你这都不明白?”杜老爷子自从杜有忠中了秀才,在齐氏面前也敢说读书的事儿了。
  “知道,知道,我这不是说舍不得吗,又不是说要把人留下。我可不是恶毒的人,会让他们一家子都跟过去的。”老大为这个家做了啥,齐氏心里明明白白的,只是这心里还是舍不得。
  要是老三媳妇和老四媳妇现在有动静了,她还不至于。
  可是高氏到现在也没有一点儿肚子鼓起来的意思。
  “老大说啥能当先生,就一定能吗?万一不行咋办?”齐氏担心这个了。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就是不行,在家里,给我好好再读两年书,再考举人去!”杜老爷子豪气万丈。
  “呸,考啥考啊,不要花钱?考举人花的不是一星半点。”
  “你这老婆子,怎么就转不过弯来?咱们现在收的粮食可都是自己的了!那都是老大赚来的,给老大用,有啥不可以的?到时候中了,那咱们就是举人老爷家了!你懂不懂?”杜老爷子非要说个一二三四五来。
  “行了,行了,你就做美梦去吧,赶紧睡吧,明天还有事儿呢。”齐氏背过身去,杜老爷子嘀咕,明明是你睡不着,我才劝你的,怎么现在你这话说的意思是,我睡不着觉了?
  不过这之后杜老爷子翻来覆去,覆去翻来的也烙了好多个烧饼才睡着。
  杜有忠既然下定了决心,那就是准备好了,等得到了锦溪书院送过来的聘书后,杜有忠就要带着自己的媳妇和儿女出发去县里了。
  杜榆突然从杨柳村一下子要去县城,这个转变也太大了吧。
  不过能和爹在一起,也是很不错的。
  想到自家娘,这十来年都和爹聚少离多,也是该好好的和爹在一起过日子了。
  没想到奶奶还挺开明的,要是那种刻薄的,可是要把儿媳妇给留在家里留到死的。
  对杜榆来说,她没有什么事儿,衣服都是她娘给收拾的,到时候直接自己坐上车就成。
  她觉得他爹真是太有才了,学习的同时不忘养家,这才是双方面发展的人那。
  这次自家爹去当先生,一个月还有六两银子呢。六两,那可是以前二两的三倍!而且还不用那么的累!
  以前爹当布店帐房的时候,有时候要要去搬布抬布。
  “你们开始去了,啥都要花销,银子先不要寄回来,都自己留着。”好歹是秀才了,也得有体面不是?胡氏和孩子们都得有新衣服穿,另外别的就算是带的差不多了,也要补充补充。
  齐氏吩咐了好多事儿,又想着大儿媳妇也是个妥当的人,她不过是白吩咐几句。
  杜有忠也对几个弟弟有所交代,不过他常年不在家,家里有爹和娘,就不会乱到哪里去,而且弟弟们都很懂事。
  收拾了铺盖,衣服等等,齐氏还让这一家子把粮食都带上了,说是县里的肯定贵,他们自己既然种的有,干啥要花那个冤枉钱去买去?
  “以后隔个一段时间,就让你弟弟们给你们送过去,这在家里也是有口粮的,都是一回事儿。”
  自家奶奶可真是能节省,不过这法子杜榆是举双手赞成的,自家种的,还放心一些呢,有的粮店还喜欢掺一些别的东西。
  这么一收拾收拾,一个驴车都放不下了,幸亏胡大舅也过来送他们,他们家的骡子车也跟着一起驼,才算是勉勉强强。
  “不是还要让他们哥几个送东西去的吗?又不是以后不见面了,别塞这么多的东西了。”杜老爷子也看不下去了,这老婆子恨不得把能用上的东西都塞到车里。
  以前老大一个人的时候,也没有想这么多,现在老大两口子一起去了,就弄了这么多的东西了。
  齐氏眼看着儿子和孙子坐上车走远了,眼圈忍不住就红了。得了,她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矫情干啥?
  现在村里人谁不说自己福气大,以后就且等着享福吧,但是齐氏知道,她就不是个享福的命,这眼看着就春耕了,啥事都要忙活起来,地那么多呢,总不能荒了不是?
  杜榆坐上了大舅家的骡子车,骡子行的也不快,她身上还披了薄棉被,这是怕把她给冻着了,可是现在天气已经渐渐的热了起来,杜榆一点儿也不觉得冷。
  村里熟人都很热情的打招呼,谁不知道现在杜秀才是要到县城里当先生去了,这可是他们碰都碰不到的事儿啊。
  “有空了就回来看看咱们乡里乡亲的啊。”
  “别把我们都给忘了!”乡亲们是热情的,都觉得杜有忠是去县城里过好日子去了。
  还有人觉得齐氏这个婆娘竟然大方了,放走了老大一家子。
  有人不以为然,“人家现在手里有那么多的地,都不用交税的,就算是她大儿子不在,也活的比我们好。”
  “行了,都少说两句吧,你还以为是以前,随便瞎咧咧?”
  是啊,现在和以前不同了,人家有了个秀才儿子,自己这些平头百姓可是惹不起了。
  路边的野花这边开一朵,那边开一片,很是好看,难怪人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唱歌,杜榆都想着哼几句了,不过为了不吓人,还是强忍着了,出了杨柳村,车马就拐到了官道上,路上的行人都渐渐的多了起来。不过大部分都是走路的,偶尔有几个,也是赶着牛车,慢悠悠的。
  胡大舅的人脉可不是盖的,一路上几乎都是认识的人,知道他这是送妹夫去县城,都能恭喜几句。
  杜榆看着有趣,老百姓天生的对这些有功名的人敬畏,以前还能和自家爹开玩笑的,现在也都不敢了,哪怕以前很熟悉。
  到盘水镇的时候,杜榆和大郎二郎看到了等在镇边官道上的大表哥胡鑫,这次胡鑫也是要去锦溪书院读书的,在书院里教书的先生,是有资格推荐自己的亲戚过去上学的。
  大郎二郎知道胡鑫也要跟着一起读书,都特别兴奋,“大表哥!你真的要去县里读书了?”二郎还不敢相信。
  胡大舅听了大笑,“咋滴,你们都还不知道啊,妹夫,你都没有跟他们说?”
  杜有忠也笑道:“大人们都知道,大郎也知道。”也就是二郎和杜榆不知道。
  杜二郎一听就苦脸了,“啊?就是我和榆儿不知道啊。太不公平了。大哥,你也不跟我说。太不够意思了。”
  “先说了,你天天都要念叨,现在也知道了啊。”杜大郎也笑道。
  杜榆说道:“二哥,大人们都觉得我们小,都不跟我们说。不过,咱们现在知道,比他们先知道的更要高兴那。”
  “呵呵,榆儿说的对,我就比大哥要高兴!”杜二郎人小,一点儿都不挂心,这就又高兴起来了。
  胡鑫偷偷的捏了捏杜榆的脸蛋,杜榆气鼓鼓的,这个大表哥,怎么就喜欢捏她的脸啊,又不是包子。话说,她家里条件好了,这一段时间,她可是吃的很好,脸上的肉也长了些,捏着是很有肉感,可是也不是给大表哥捏的好不好。
  “我不要!”大表哥偷偷的给了杜榆一把糖,也不知道是在哪里弄得,现在她可是要换牙的关键时刻,多吃糖,对牙齿没个好,她可不想以后长一嘴歪牙。
  “真生气了?”大表哥悄声问道。
  “那你以后别捏我的脸,我就不生气了。”杜榆讲起了条件。
  “成,那你吃糖吧。”大表哥说道。
  “我要换牙了,现在不能吃。”杜榆还是很坚定的,不能长蛀牙,歪牙。
  大表哥笑了,“好吧,以后知道不给你买糖了。”大表哥这次到书院,是要和他们住在一起的。
  本地学子们要么是赶回家里,要么是住在亲戚家里,书院没有提供给学子住宿的地方。
  而且都是白天都已经上完学了,下午大概跟现代三四点一样就完成了一天的学习内容能够,这样谁也不会因为时间太紧,赶不回去或者趁黑赶路。
  杜榆想起了以前自己读书,那可是晚自习三堂课不带歇着的,还要住宿,那么多人住一个宿舍,遇上喜欢聊天的,真的是睡眠不足,哪里像现在,真正的学习时间,也就是上午和下午才几个时辰。


☆、63 书院印象

  从杨柳村到县城里,大概要走一天的路;等杜榆他们到了城门口;刚好赶上了快要关城门了,这个时候的县城;都是有城墙的;当然也有人守城门;到了时辰开门和关门;要是晚了,对不起,你就到城门外等着明天吧。
  天色晚了;他们这一行人找了个客栈;先住一晚上,洗洗风尘,第二天才去锦溪书院报到。
  不过杜榆竟然听说这锦溪书院是在县城外面的郊区的,那么为啥要进城呢,这不是走错了路?
  原来这锦溪书院还是和县衙里挂钩的,属于半公半私的一个学习场合。云阳县的官学最开始是在县里的,但是后来这锦溪书院越来越出名,大部分县城里的学子都去书院读书去了,有一任的县太爷就想着,与其还要单独办官学,不如就和锦溪书院合作,于是就这么下来了。
  杜有忠第二天早上还要去县衙里找教谕拿跟任命书一样的东西,所以今天就在县城里住了下来。
  杜榆是很兴奋的,毕竟感觉她都一直在杨柳村呆着,最远去的地方是盘水镇,大地方都有种想去看看的心理。
  县城里肯定比盘水镇要热闹多了。
  众人都洗了个热水澡,因为赶路,比较累,早早的睡了。
  第二天胡大舅陪着杜有忠去找教谕,胡氏想着买些生活用品之类的,比如盐酱油等等。
  这些东西齐氏没有让他们带,因为听说县城比他们那个小地方要便宜一些,所以才会那样。
  这县城里是热闹,人也多,不过比起杜榆在现代碰到的人,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人,一个国家能有几千万人都是很不错的了,现代几十亿的人口,一到了热闹的地方,真是人挨着人。
  特别是放假去旅游,只能看见人头了,啥都看不见。
  县城只有一条街道是铺着青石板的,才两米左右宽,不过二郎都看着很兴奋了。
  快中午的时候,他们回去了客栈,和已经回来的胡大舅,杜有忠汇合,然后朝城外出发,这就是要去锦溪书院了。
  锦溪书院在云阳县东边的郊外,离县城有十来里的距离,这个距离也不算是太郊外了。
  而且一路上都是官道,交通也方便。杜榆他们一家子去的时候,因为不是上午,所以没有碰到来往的学子们。
  “到了!”杜有忠是来过这里一次的,锦溪书院是个很不错的书院,青瓦白墙,隐在那郁郁葱葱的竹林里,显得特别的幽静。
  书院的大门正上方,写着锦溪书院四个大字,不过杜榆他们是从侧门进入的,这正门,平时也不开,学子们进来,也是从偏门入,除非是县太爷或者大人物过来了,才会把正门开了。
  守门的侍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