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老婆是军阀(精校版)-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昭这时候,除了叹息又能作甚么?唯一欣慰的就是罗刹舰队停在直沽,要求同大清国和谈,奈何没人理会。要说炮轰直沽,罗刹几艘船舰还真力有不逮。
  咸丰谕令到了瑷珲,却是要叶昭率关外众勇北上克敌,扬大清国威于异域。
  叶昭当时直想吐血。
  
  1855年12月初,英法舰队集结珠江口,撞翻清军巡营小艇一艘,并炮击渔民为乐。
  广州居民大忿,随即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报复运动,西关十三行以及洋夷众商行被付之一炬,尽成灰烬,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遭劫,船员全部被杀。
  随即十二月中旬,英法联军六千人炮击广州,并登陆攻城,广州将军富良率八旗绿营奋勇抵抗,但广州城还是一日后失守。叶昭这个对头,却委实有气节,据说亲自带兵拒敌,更身负重伤而不下城。
  广东巡抚柏贵投降,并在以巴夏礼为首的“联军委员会”的监督下继续担任原职,富良则被俘虏送去印度,英法夷人自是要给大清国官员一次沉痛的教训。
  两广总督桂良,也就是六王爷奕䜣的老丈人,逃往广西桂林府。
  而叶昭接到的上谕几乎是一日三变,京城刚刚接报英法舰队出现在珠江口之时,咸丰下谕令叶昭率各勇驰援广州,但第二天,就在叶昭与蓝玉交接海神山城防务之时,京里又来了六百里加急,广州失陷,神炮各营及关外各勇速直下广州光复南疆。
  想来英法炮舰刚刚在珠江口出现时广州的官老爷们混没当回事,没准压了几天才上报朝廷,而广州陷落的六百里加急怕是跟前一道折子前后脚到的京城。
  接到上谕时叶昭正同蓝玉辞行,听到广州城终于还是陷落,叶昭心里一阵叹息,再听闻咸丰要自己率各部去广州同英法死掐,更觉心情沉重,这一趟,实在是个解不开的局。
  海神山城一带,神炮营各部正一拨拨开拔,而集中营的俄国女奴们,则被送去了吉林南部郑亲王府的一处农庄,那里有数千亩良田,却一直没怎么打理,几乎处于荒芜中,刚好可令这些俄国女奴充当劳力。
  海神山城的城主府邸,罗刹人所建,极为简陋,一座光秃秃的二层木板小楼。
  在一楼所谓的客厅中,甚至石墩都被当成了座椅,不过叶昭占领海神山城后,自然令人全部换成了舒适的木椅,冬日,还铺了毛绒软垫。
  坐在一张木头长桌旁,和蓝玉手里每人一杯酒,蓝玉正叹息道:“国运艰难,国运艰难啊!”
  对于蓝玉,叶昭实在有些摸不透了,布顺达一事,他提也不提,好似权当没这回事,可布顺达回去,若不向他哭诉告状那怕是不可能。
  不过现今自不是揣摩他之时,就算他心里记恨了自己,那也由得他。
  只希望,他能守好北疆大门吧。
  举起酒杯,叶昭道:“三哥,这海神山就交给你了!”这座黑龙江北的石城战略位置多么重要,想来蓝玉也省得。
  蓝玉微微点头,举杯和叶昭碰杯,说道:“也祝小王爷在广州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叶昭心里苦涩,默默饮了杯中酒。
  
  在大军奔赴关内的途中,六百里加急不绝,几乎全部是坏消息。
  可能是被英法破广州所振奋,太平军全线出击,石达开破湘军水营,陷西昌,烧毁湘军战船百余艘,兵部侍郎曾国藩跳水获救,现坐困南昌,被太平军重重包围。
  更有江南大营遭太平军猛攻,危在旦夕。
  当叶昭部扎营山海关时,另一个噩耗飞马传来,英法破广州时,公平党贼众在广西起事,现连克数城,攻陷桂林府,建国号中华天国,推贼首叶昭叶文武为天王,女贼逆苏红娘为兵马大元帅兼统理院首相,粤西名绅陆月亭为统理院副相,宣称要“扫清寰宇,恢复中华”
  叶昭看到这条急报一口茶水当场喷了出来,早想过苏红娘的蛰伏必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可没想到是这么个惊天动地。
  一举几乎攻陷了大半个广西,甚至可以说,已经占领广西全境,可不是,重要的州府,几乎全部被其收于囊中。
  天王?叶文武?
  叶昭这个头大啊,给自己弄的字号也太俗了吧?文武?明明知道自己文又不行武又不得,这可不讽刺人么?
  都能想象为自己取这个字时,苏红娘那小丫头坏笑准备看自己笑话的神情。
  心里一热,又是一恼,也不知道她现在若在自己面前,自己是想和她诉衷肠呢还是想骂她一顿出气。
  枣红骏马人立而起,银枪寒气森森,马上一位倾城倾国的古典大美人,粉黛轻描,眉目如画,一袭火红长裙,叠叠裙裾下隐隐露出蹬在马镫中的红色绣花鞋,娇媚火辣,艳美无方,正是美人如画、烈马似云。
  这等景象早已深深刻入叶昭心间,可真想一睹红娘在千军万马中的风采。
  不过慢来?推举我为天王?这小丫头聪明绝顶,可不会仅仅为了好玩而胡闹,若说以前用自己的名号尚可用塑造神秘感来解释,毕竟那些枪械弹药,都可以说由一位神秘的幕后人提供,可更鼓舞士气,给其部下营造一种有绝大力量支持的假象,以坚部下之心。
  可现在把自己的名号搬出来做天王,可就不仅仅是为了营造神秘感了,哼哼,是准备有朝一日逼着自己造反吧?等她认为的时机到了,把自己底细揭出来,自己只能乖乖去和她一个阵营。
  叶昭不觉有些好笑,确实,红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每天琢磨什么,若不想最后“夫妻反目”,就只能想法子逼自己去和她坐一条船。
  不过就算说此叶昭为自己这个彼叶昭,京城只怕也没几个人会相信,难道自己疯了?资助反军挖自己的墙角?不过想想却也难说,红娘可没喊“驱逐鞑虏”,那自己“勾结她”谋反篡位,想当皇帝,那么,可也算能说通的理由。
  不行,可得早日见她一面叫她别胡来,不然可就乱了自己的大事,不过想来,至少三五年内,她见不到自己的话,应该不会揭自己的底,若不安排妥当,可就会害得自己被灭族。这里面厉害干系她又岂会不知?
  叶昭又渐渐想到她的名号,统理院首相?这个统理院是什么东东?想来相当于政府之类的架构吧,必然是不中不西不伦不类,可是,也算难能可贵了。
  自己的书本就是皮毛,被红娘这小丫头拿去蛊惑人心而已。要说她这临时政权真有什么民主精神,那自己可不信。不过嘛,总归比大清国的政治架构要强吧?
  这份急报,令叶昭辗转难眠,几乎是睁着眼睛熬到天明的,这局势的发展还真出乎自己的意料,风起云涌,自己又该如何做呢?
  
  第二天一大早,叶昭部刚刚开拔,咸丰的上谕就到了,却是要叶昭率各勇日夜兼行,速速拱卫京师。
  看来南方各省巨变可真令咸丰吓破了胆,可不是,东南半壁,几乎全部沦丧,不是被夷人占据,就是被反贼陷落,现在他哪还有心思令叶昭率部去光复广州?
  可是令叶昭想不到的是,当大军到了京城东北密云,安营落寨,叶昭正准备进城去面见咸丰之时,又一道上谕到了。
  上谕里讲,同罗刹人和议已成,要叶昭部速拔营奔赴江南,驰援江南大营。
  随同上谕,还有六百里加急送来的同罗刹人签订的《北京和约》,叶昭看也未看,想来和约里都是满嘴天朝上国自欺欺人的用词,倒是和约附带了疆域图,叶昭忙翻开来看,却是松了口气,至少海神山以南都为中国国土,而庙街一带,同罗刹协同管理,至于海参崴什么的,罗刹人那是提也未提的。
  看来自己这半年总算没白辛苦,罗刹人没狮子大开口,不过话说回来,海神山一带都被封为有主之地了,再糊涂的大清官员也不会将之割出去,更别说负责谈判的还是六王爷奕䜣了。
  至于那些含糊其辞的与罗刹共有之地,只能以后再说,罗刹人想来也是同样的心思,只不过怕是从现在起,罗刹人就会向这一带“共有之地”上飞快的移民,只怕庙街不多久就会被建成罗刹人占据大多数的港口城市。
  而将来若想收回这一带土地,却是要更为艰辛了。更说不定几年之后,罗刹人准备的差不多了,克里木之败缓过元气了,就会在北疆制造事端,而经过克里木之战后,其军制科技必会改革得到长足的发展,到时关外八旗,只怕不堪一击。
  不过现在多想无益,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叶昭又将目光投在了第二道谕令上,奔赴江南,驰援江南大营?那就是不叫自己进京了?为什么突然不见自己,虽说圣意难测,可大军已经到了京城外,却不令自己这个统帅进城询问军务,可也太反常了?
  正在帐篷里踱步,皱眉思量。外面亲兵匆匆来报:“大人,郑亲王府三等护卫多罗隆求见!”
  叶昭忙道:“快传!”想来是亲王来信,必可解自己之惑。
  多罗隆是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穿青袍便装,辫子油亮,气度极为沉稳。
  进了中军大营多罗隆打千问安,叶昭就问道:“亲王福晋安好?”
  多罗隆笑道:“主子们都好。”
  叶昭这才微微放心,咸丰这道上谕大非寻常,令自己想不胡思乱想都不得。
  多罗隆又摘掉帽子,从头发里摸出一个黑色蜡丸,双手递给叶昭。
  见是密信,叶昭就知道出了大事,接过来捏碎,里面有一张小纸条,“大行皇帝驾崩,老六把持朝政,秘不发丧”,是亲王的笔迹。
  叶昭好半天没回过神,咸丰驾崩?这,可早了好几年了!不过想想今世咸丰本就身体更为虚弱,又突然遭遇广州城破、广西惊变、太平军连战连捷,这眼见东南半壁江山陷落的打击,只怕他惊吓之下,这虚弱的身子板可就顶不住了。
  咸丰驾崩,那么大清皇帝可就是那嗷嗷待哺的懿妃之子了,这是唯一的皇子。
  六王爷,肯定是咸丰临终前交代的顾命大臣之一,就算咸丰暴毙,没有留下顾命大臣遗命,他也理所当然成为京城众权贵官员之首。说不定就趁机给自己鼓捣一个议政王摄政王的名头。
  谁叫前世他的对头们在今世羽翼未满呢?反而他甚得咸丰信任,听闻步兵统领丰生额也与他过从甚密,这步兵统领衙门,有“颁其禁令以肃清辇毂”之责,统率着八旗步兵及绿营兵马三万余精兵,几乎相当于后世的京城公安局、武警外加卫戍区部队。
  有丰生额支持,现在六王爷在京城只怕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假传遗命给自己捞个摄政王的名头还真不见得没可能。
  咸丰,死的可不是时候啊,这六王爷横竖看自己不上眼,他把持了朝政,自己还用过日子么?整天防着被他夺权怕都应付不暇了。第二道上谕,分明就是六王爷一党假借咸丰的名号传的。
  叶昭回身慢慢坐回到交椅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是凉的,他兀自未觉。
  京里,现在也乱作一团吧,眼见咸丰前一道上谕,要神炮营拱卫京师,可以想象,只怕许多大臣包括咸丰自己对收复东南疆土都不抱什么希望了。
  可能有人都在盘算如何划江而治了,甚至一些满洲权贵,怕已经准备跑路关外了吧。
  叶昭眼睛猛的一亮,趁乱率神炮各营及辽军各勇杀进北京城?
  随即就摇了摇头,不说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