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笑林大全-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人活一百岁,小的活一百零一岁。”主人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答道:“小人多活一岁,好收拾您的骨头啊!”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牛联宗
  牛郎让牛驮上一千万文金钱,送到斗牛宫去交纳,牛却突然驮着这些钱逃跑了,从天上逃到了人间。
  牛觉得自己长得丑陋,没法在人世间出头露面,又觉得自己背上驮的钱不少,靠这些钱不难与豪门贵族结成宗族关系,只要依附上权贵,自己就可以光宗耀祖,在乡邻面前也可以夸耀一番了。
  牛想到这里,就前往东海拜见麒麟,想和麒麟攀结同族。麒麟说:“你没听说吧?‘麒之趾,振振公子’,‘麟之角,振振公族’,我们的脚,都是诸侯的儿子;我们的角,都是诸侯的同族。我们这么有地位、有身份的家族,怎么能够容忍像你这样的只能以头拱墙的愚蠢的东西混进来呢?”就把牛训斥了一通撵走了。
  牛又跑到西域去拜见青狮子,还没来得及通报姓名,狮子见牛的形状丑陋不堪,就不耐烦,大吼了一声,吓得牛拉了一地屎,赶快逃跑了。
  牛逃到荒野,不知该上哪里去。忽然想起过去的老朋友长耳公——驴,因过去有些交情,就去求驴帮助。驴说:“南山有个金钱豹,虽然它假借名义隐居避害,但它的交游很广,你可以去投奔它,我愿意介绍你们认识。”
  驴和牛就一起到南山,见到了金钱豹,驴向金钱豹极力称赞牛的诚实、牛的长处。豹一开始很瞧不上牛,拒绝与牛联结同宗,后来看见牛背上驮着那么多钱,就笑着说:“我看您背上驮有金钱,咱们还可以联宗;我们家族之所以叫金钱豹,就是因为我们背上有金钱的图案;你的背上虽然没有金钱图案,但我可以想办法,给你弄上。”于是就把牛驮的金钱取下来,分开牛身上的毛,把金钱和牛毛编织在一起,这样牛身上叮当当的全是金钱,色彩斑斓,金光闪烁,和普通的牛就大不一样了。这就与那些用钱买官、顿时变换头衔的人没有什么两样了。驴对牛看了一会儿,笑着说:“毫不悭吝地把钱拿出来,这样一妆饰就俊俏了,就是再熟悉的人来,能听出您的声音,也认不出您是谁了。”驴说完就告别走了。
  豹从此把牛认成同族,而牛自以为联上金钱豹一族也就摇头摆尾,自以为了不起了。才不过十来天,牛身上的金钱全脱落光了,皮毛又成了老样子。豹一看,气不打一处来,说:“看你这样的丑态,别玷污了我们的豪华家族。”说完就大声吼叫着把牛赶走了。
  牛走投无路,最后还是回到斗牛宫。牛郎见牛跑回来,钱都弄光了,就用鞭子打牛的背,质问它把金钱都弄到哪里去了,牛便把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给了牛郎。牛郎说:“畜牲,你太愚蠢了,它们那些畜类之所以愿意与你联宗,是因为你有金钱,一旦金钱没有了,它们还能认你这种在泥水路途中出力的东西为它们的同宗吗?”说完,就把牛鼻子用铁环穿上,把牛拴在了栏圈后面。从此,人们把拴牛的栏圈叫做牛圈。
  ——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魂摆阔气
  有个人家里很穷,但最喜欢装腔作势摆阔气。一天,家里来了客人,但没有人送茶——他家这么穷,根本就雇不起仆人,当然没人送茶。他就大声呼唤:“倒茶来!”一连喊几声也没人送茶。他的妻子无可奈何,只得亲自送茶出来。他见是妻子出来送茶,觉得大折脸面,就大声喝道:“你男人哪里去了?”妻子答道:“出差去了。”又问:“为什么还不回来?”答道:“人没回来,魂已回来了。”又问:“魂在哪里?”妻子说:“在那里坐着胡吹穷唠装阔气呢!”
  ——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秀才怕考
  有个秀才怕岁考,一听说学台已经来到,惊慌失措,脸都变了颜色,急急忙忙赶去接学台。见了轿夫,他就抱怨轿夫道:“你个轿夫奴才,轿夫奴才,你为什么把一个学台抬了来?吓得我魂飞天外。哪一世我做轿夫,你做秀才,我也把学台给你抬了来,看你魂儿在不在?”
  ——清·程世爵《笑林广记》
  诙谐类
  说明
  诙谐是以风趣的谈吐戏谑调笑的意思。
  选在这部分的笑话,大致分成两种。一种是故事的主人公是善谐谑调笑的人物。有些故事是记录古
  代俳优的言行的。俳优在我国古代,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职业,常以表演谐戏、滑稽为业,而且历代皇帝身边常有优人。这就使得他们的诙谐言行能被记录、流传下来。下面所选的笑话中,北齐高帝时的石动筩、唐懿宗时的李可及、唐明皇时的黄幡绰等等都是这
  类人。
  除了俳优之外,另有朝臣、官员、文人和其他各种人物等,也以其诙谐的言行,被写进了笑话当中。
  另一种情况是,作品中的人物并不一定善调笑
  诙谐,但故事本身却具有引人发笑的特性,很适于人们讲述调笑。
  诙谐与其他几类往往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例如,调笑诙谐的语言常常就是幽默滑稽的,这就使得有些材料放在“诙谐”类、“幽默”类或“滑稽”类都未尝不可。再比如,调笑诙谐的言行有时也起到嘲笑或讥刺某种现象的作用,这就又使“诙谐”类与“嘲讽”类不容易绝然分开。对这些现象,我们根据原文材料的侧重点不同,尽量给以适当的归类。但不尽完善的地方肯定还很多,希望读者提出批评。
  歪讲经义
  北齐高祖高欢曾于佛教大斋日设聚会,当时有一高僧大德法师在会上讲经,与会者对佛经有疑滞者,都当场提问,法师当场解答,引经据典,言议深奥。有个叫石动筩(tǒng)的优人最后提问,对法师说:“且问一个小问题:佛常骑什么?”
  法师答道:“或坐千叶莲花,或乘六牙白象。”
  动筩说:“法师全不读佛经,竟连佛所乘骑之物都不知道?”
  法师马上反问道:“施主读佛经,你说佛骑什么?”
  动筩回答:“佛骑牛。”
  法师问:“有何根据?”
  动筩答道:“佛经上说:‘世尊甚奇特。’‘特’不就是小牛的意思吗?”在座者听了此言,皆哄堂大笑。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天姓什么
  北齐高祖又曾聚集儒生讨论儒家经典,众人论辩经义,十分热烈。石动筩最后到场,问一个在场的博士官:“先生,天姓什么?”
  博士答道:“天姓高。”
  动筩说:“皇上姓高,天必姓高,你这是因袭前人的说法,算不上新义。经书上自有天姓,先生可以引用儒经之文,不须借用旧说。”
  博士问:“不知哪部经书上讲过天姓?”
  动筩道:“看来先生全不读经,连《孝经》也未见过。天本来姓‘也’。先生难道没见到《孝经》上说:‘父子之道,天性也。’这岂不是天的姓?”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佛生日还是日生佛
  世传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于四月八日,北齐高祖曾于这一天设斋会讲经,优人石动筩当时也在座。会上有位大德法师在高座上讲论,有些人与他辩论经义,争执不下。石动筩便问法师:“今天是什么日子?”
  法师答道:“是佛生日。”
  动筩立即接过话头说:“既然是佛生的日,那么日即是佛的儿了。”
  法师马上改口说:“今日生佛。”
  动筩又接着说:“既然是日生的佛,那么佛是日的儿子!”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胡须与鼻子
  隋朝初年有贾元逊、王威德,二人都善机辩。他们原本不相识,只相互知道名字,却没有机会见面。贾元逊长着一脸络腮胡子,而王威德鼻子又长又大。有一次,一个人置酒请客,同时请了他二人,他们在酒宴上相遇,各问知姓名,这才相识。座中众客及主人知道他二人善调笑,便请他们说笑话。王威德便抢先说:
  “千张黑毛羊皮,只裁一双袜。”
  众人问道:“剩下那么多羊皮,打算干什么用?”
  威德答道:“拟作元逊颊!”
  元逊知道这是取笑自己腮上胡须多,便应声说道:
  “千丈黄杨木,只为做个梳。”
  众人又问:“剩下的木头做什么?”
  元逊答道:“拟作威德篦(鼻)子!”满座哄堂大笑。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用人名字作游戏
  北齐人徐之才善开玩笑。有一次他宴请宾客,有个叫卢元明的在座。徐之才便拿“元明”二家开玩笑说:“去头则是兀明,出颈则是无明,减半则是无日,变声则是无盲。”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王、甘二姓互嘲
  唐朝人甘洽与王仙客友善,二人便以对方的姓互相开玩笑。甘洽说:“王,算来你该姓田;为你脸肥大,抽去你两边。”王仙客应声答道:“甘,算来你该姓丹;为你头不曲,回脚向上安。”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玩笑诗
  有个叫高敖曹的人曾作《杂诗》三首。其一云:
  冢子地握槊,星宿天围棋;
  开门屋张口,卷席床剥皮。
  其二云:
  相送重相送,相送至桥头;
  培堆两眼泪,难按满胸愁。
  其三云:
  桃生毛弹子,瓠长棒槌儿;
  墙欹壁亚肚,河冻水生皮。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学鸡叫
  唐朝人崔思海口吃,经常与表弟杜延业相互开玩笑。有一次,杜延业对崔思海说:“我让你学鸡叫,只要我一问你话,你必须用鸡叫回答我。”旁人听了这话说:“他的口应须是自由的,怎能听你随意摆布?他若不肯叫,你又能怎样?”杜延业说:“我能让他叫。”于是与旁人一起共找崔思海试验,并约好打赌。杜延业握了一把谷,来到崔思海面前问:
  “这是什么?”
  崔思海答道:
  “谷谷……谷。”
  旁人大笑。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利用方音开玩笑
  隋人侯白、杨素二人友善。杨素是关中人,侯白是山东人。杨素常想用玩笑难住侯白,使他无话可辩。当时,关中方音说“水”为“霸”,而山东话把“拿去”说成“携刀去”。
  杨素曾对侯白说:
  “山东人确实多仁义,向他借一样东西,会得到两样。”
  侯白问:“怎么会得两样?”杨素答道:
  “有人问一个山东人借弓,山东人说:‘携刀去。’不只是弓,连刀都给了,岂不是两样?”
  侯白应声说道:
  “关中人也很聪明,问他一件事,他能告诉你两件。”
  杨素问:“何以见得?”侯白说:
  “近来有人问一个关中人:‘最近下雨多,谓水涨了没有?’关中人答:‘灞涨。’不仅渭水,连灞水都知道,岂不是两件?”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胜古人一倍
  北齐高祖曾读《文逊,读到晋人郭璞的《游仙诗》,连连叹息称妙。优人石动筩见状说:“这诗有什么好?若让臣作,能胜他一倍。”
  高祖听了不高兴,说:“你是什么人?竟夸口作诗能胜郭璞一倍,岂不该死。”动筩马上说:“您现在就让我作,如果不能胜他一倍,臣甘心受死。”
  高祖即令石动筩作诗,动筩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