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笑林大全-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石成金《笑得好》
  “屁”字妙解
  明朝时,翰林编修陈全善于说笑话。有一次他误入宫禁之地,被皇上的亲信宦官捉住了。陈全请求宦官放了他。这位宦官早就听说过陈全的名声,想趁此考考他,便说:“听说你善于说笑话,今天你如果能把我说笑了,我就放了你,可是只能说一个字。”陈全张口就说:“屁。”宦官说:“这有什么笑头?”陈全就解释说:“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宦官笑得前俯后仰,当即就把陈全放了。
  ——清·褚人获《坚瓠集》
  贬诗与字
  天水县有个人,一贯轻薄浅陋,却最善贬低他人。
  一天,一位朋友拿着自己作的诗来向这人请教。这人对人家的诗句避而不谈,却转而论起人家的字笔笔超群绝伦,如何如何的好,几乎把人家的诗给否定了。
  朋友见他对书法感兴趣、有研究,就又把平日所写的字拿给他看。这人却又转舵说:“不但字写得工,你单看用的墨,是何等浓艳,何等光洁呀!”言外之意就是说人家的字之所以写得好,主要是得力于好墨。这一下,又把人家的字给奚落了一顿。
  ——清·黄图珌《看山阁闲笔》
  再给一百五
  有个人花了一百五十钱买了一匹布,送到染匠铺要求染成青色,染好后能值三百钱。人家给染完都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人还不肯来龋染匠一气之下就揪住了他索要三百钱,不然,就拉扯着去打官司。买布的这人跪着哀求说:“我的布值一百五十钱,我再另给你一百五十钱,把我放了还不行吗?”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彭书袋
  彭利用是南唐的一位有名的饱学之士,但他有一个说话喜欢掉书袋的毛病,他也自称彭书袋,即便是对家里的奴仆们说话,也是满口之乎者也,言之必据书史。
  有一天,奴仆犯了错,彭利用就责怪他说:“始予以为纪纲之仆,人百其身,赖尔同心同德,左之右之,今乃中道而废,侮慢自贤,若而今而后,过而弗改,当挞之市朝,任汝自西自东,以遨游而已。”大意是说:我开始还以为你是个守规矩懂本分的人,还寄希望你一心一意地伺候在左右,谁料想你现在竟然自以为了不起,如果从今以后仍不改悔,就把你鞭打出门,随你到处去游荡吧。
  又有一次,邻居一家着了火,彭利用望着大火惊叹道:“煌煌然,赫赫然,不可向迩。
  自钻燧以降,未有若斯之盛,其可扑灭乎!“大意是说:火苗又亮又红,火势又那么大,真是难以靠近。自从上古燧人氏钻木取火以来,还没有如此大的火啊,这火真是难以扑灭啊!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厕所旁挂匾
  余怀先生虽身为布衣,却讲了一个当官者的笑话:
  吴中之地有个监司,曾将一块题写了“似我”二字的匾额悬在天下第二名泉惠泉的旁边,意在自我标榜清高操行如惠泉。
  过了一段时间,他特意到惠泉巡视,却不见匾额。这还了得!他当即责令附近寺中的和尚四处寻找,结果竟在一厕所旁找到了,这块匾额正端端正正地被人挂在那里呢!臭名昭著的监司羞恼得竟无地自容。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古砖作寿礼
  清代大文豪毕秋帆(毕沅字)做陕西巡抚时,正逢六十大寿,下属官吏纷纷前来送上贺礼祝寿,他一概拒收。有个县令深知他的爱好,特意让家丁送来了二十块古砖,砖上有年号题识,都是秦汉时的古物。
  毕秋帆见了非常高兴,他召来送古砖的县令家丁说:“别人送来的寿礼,我一概不收。
  你主人所送的古砖,我很满意,所以我就留下吧。“
  那家丁一时受宠若惊,连忙跪下报告说:“我家主人因为要为大人您祝寿,专门召集工匠在县署里制做古砖,主人亲自监工,挑选了最好的来献给您。”
  毕秋帆完全没料到竟会是这样,尽管心中不悦,但他还是对这事一笑了之。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卫国夫妻
  卫国有对夫妻向神祈求布百匹。刚在祷告中报出数目,丈夫又嫌太少,想再增加许多。
  妻子在一旁跪着向丈夫蹬着眼说:“不能再多要了!布要是多了,你就会买妾了。”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相约同死
  明朝时,周自修与杨士奇、解缙、胡广、金幼孜、黄淮等人义结金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一次兵乱中,金川失守,周自修独自死去,而杨士奇等人则委屈求生,免于一死。
  后来,杨士奇还煞有介事地为周自修作传,并不知羞耻地对周自修的儿子表白说:“如果我当时也一起死了,谁还能为你父亲作传?”听到这话的人无不耻笑他苟且偷生。
  ——清·独逸窝退士《笑笑录》
  狄仁杰是哪朝人
  有个村馆里每年七夕都照例设筵招待塾师。新来的这位塾师也早就听说了这个惯例。
  七夕这天,塾师悄悄地往厨房探望了一番,却不见要摆筵席的光景。他就心生一计,叫弟子到跟前来对一句对子:“客舍凄凉,恰似今宵七夕。”弟子磨蹭了半天工夫,也没有对出下句来,只好把此事告诉了他父亲。这位主人听了塾师给出的上句,会意地一笑说:“我把这事给忘了。”他就代儿子对了下句:“寒斋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节这天,主人家仍然悄无声息,不见操办筵席的样子。塾师又给弟子出了个对子,上句是:“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再次提醒主人。主人听到儿子转述的这个上句,就微微一笑,说了声:“又忘了。”并马上对出下句:
  “黄花如有约,重阳之后待何迟?”
  等挨到了重阳节这天,主人家里仍不见摆筵动静。塾师再也耐不住了,再次给弟子出了上句:“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主人听出了句中的错误,就哈哈大笑说:“先生搞错了!三杰是汉朝人,狄仁杰却是唐朝人,先生难道忘了吗?”
  等儿子带着他父亲的意见向先生请教时,塾师先生马上不紧不慢地回答说:“我倒没忘了。你父亲对前唐后汉,记得滚瓜烂熟,难道竟会把一顿饭给忘了吗?”
  ——清·无名氏《三山笑史》
  有问必答
  一位新官不学无术,又不懂官话。他到任后,前去拜见上司。
  上司问他:“贵治风土何如?”他回答说:“并无大风,更少尘土。”上司以为他没听清,又提高了声音问:“春花何如?”他说:“今春棉花每斤二百八。”上司哭笑不得,又问:“绅粮何如?”他答:“卑职身量,足穿三尺六。”
  上司感到莫名其妙,又问:“百姓何如?”新官说:“白杏只有两棵,红杏倒是不少。”上司终于忍不住了,提高嗓门生气地说:“问的是黎庶!”他见上司生气了,就小心谨慎地说:“梨树甚多,结果子甚校”上司无可奈何,只得说:“我不是问什么梨杏,我是问你的小民!”那人马上站起来诚惶诚恐地回答:“卑职小名叫狗儿。”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刻意求对
  有个人作了一首《百韵诗》献给他的上司,其中有一联写道:“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上司看了,动了恻隐之心,说:“真没想到你家里的灾祸竟到了这种地步!”这人却回答说:“实无其事,我哥哥也没死,弟弟也没亡。我只是为了追求诗句对偶贴切才这样写罢了。”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戏谑他说:“你还不如写上‘爱妾眠僧舍,娇妻宿道房’呢。若这样写,还可以保全你兄弟的性命啊!”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不识酒为何物
  有位书馆先生嗜酒如命,偏巧馆童特别爱偷酒喝,直偷得这位先生再也不敢用这馆童了。先生声称一定要再换一个不会吃酒的人,特别是连酒也不认得的人,才不至于偷酒吃。
  一天,先生的一位朋友向他推荐了一个仆人过来,先生指着黄酒问仆人,仆人说是陈绍。先生很惊讶地说:“他连酒的别名都知道,岂止会饮酒!”就把那人打发走了。
  不几天,朋友又向他推荐了一个仆人过来,先生又指着黄酒试探着发问,仆人回答说是花雕对。先生一听,惊讶得很,说:“他竟连酒中佳品都知道,决不是不饮酒的人。不可用!不可用!”
  不多久,朋友又推荐来一个仆人,先生拿黄酒给他看,仆人说不认得,又拿烧酒给他看,他仍然说不认得。先生心中大喜,以为这人绝对不会饮酒,就选中了他。
  一天,先生将要出门,要留仆人看馆,一再嘱咐道:“墙上挂的火腿,院子里养的肥鸡,你一定要小心看守。屋里放着两只瓶子,一瓶盛着白砒霜,一瓶盛着红砒霜,万万动不得;如果吃下,必然肠胃崩裂,立时身亡。”
  先生走后,仆人赶紧宰杀肥鸡,煮熟火腿,美美地吃起来;又专门把两瓶红白烧酒提来,一口接一口地美美地喝起来,不知不觉已酩酊大醉,瘫倒在地上酣睡起来。
  先生从外面回来,推门一看,见仆人正躺卧在地,酒气熏人,又不见肥鸡和火腿,顿时火冒三丈,对着仆人连踢几脚把他踢醒,逐一责问起来。仆人假装很委屈地说:“您走了之后,小人就在学馆中小心地看守,忽然跑来一只猫,将火腿叼了去;又来了一条狗,把鸡追到邻家。小人一时害怕,恨自己未能把学馆看好,竟不想活着见您了。小人忽然想起您临走前嘱咐的红白二砒霜可致死人命的话,就先把白砒霜饮光,还不见死的动静,就又将红砒霜也喝尽,也未能死去。现在,小人头脑昏昏,不死不活地躺在地上挣命呢。”
  ——清·小石道人《喜谈录》
  不改父业
  一个衙役突然成了暴发户,就千方百计地供养他的儿子读书,还专门为他请了教书先生,为的是将来能改换门庭,光宗耀祖。无奈他的儿子已学会了做衙役的行当本色,终究难以改变。
  一天,这个衙役的哥哥手持羽扇踱步走来,教书先生就趁机出了上句让学生对下句:“大伯手中摇羽扇。”学生对出:“家君头上戴鹅毛。”先生无奈,只得又出六字对:“读书作文临帖。”学生忙对:“传呈放告排衙。”先生又出五字对:“读书宜朗诵。”学生对道:“喝道要高声。”
  先生又出四句对:“七篇古文。”学生又对:“四十大板。”
  先生越听越有气,就责骂:“打胡说。”学生以为又是让他应对,就连忙答:“往下站。”先生更生气了,骂道:“放屁。”
  学生马上对出:“退堂。”
  先生见学生实在无法引导,就只得无可奈何地用鼻子“哼”了一声,学生很机灵,当即对出下句:“喝。”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
  媒人之言能疗贫
  有个人为自己贫穷而忧愁不已。朋友教给他一个致富的方法:“你只要求告媒人就行。”这个人反问道:“媒人哪能帮我致富呢?”友人回答道:“任凭你再穷的人家,只要一经媒人之口宣传,也都发迹了。”
  ——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怕狗
  有一家来了一位客人,主人因家贫雇不起仆人,又不愿让客人看笑话,便到邻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