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顾莲宅斗日记-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东海的亲娘,是生他的时侯难产血崩而死的,他三岁上头,父亲出了孝期又续了一门亲事,便是如今的叶二太太。
当时叶二太太年纪轻,才得十六岁,一则怕她不懂带孩子,二则怕她不能善待嫡妻之子,所以叶东海一直都由伯母养育。
对于叶东海来说,继母从来都是一个陌生的人,小时候没养育过自己,等到稍大一些,自己又跟着堂兄四处乱窜做生意,两个人几乎没有交集。
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见面打个招呼。
他自幼就有主见、性子独立,连父亲都管不大住,更别说继母了,所以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的婚事会让继母来做主。
大概叶二太太心里也是清楚,所以从来不曾掺和。
不过不管怎么说,她都是自己名义上的母亲,不做主可以,订下亲事总还是应该知会一声,再说父亲盼了许久,早点知道消息老人家也好安心。
因而吩咐贴身小厮汤圆,“我和顾家订了亲快有一个月了,这段时间太忙,没有顾得上回长清报信,你回去告诉老爷太太一声。”又道:“去了就赶紧回来,帮我留意着顾家的东西,若是有什么事……,你就去驿站寄信给我。”
汤圆领了命,自己寻了一匹好马赶往长清。
一来一回费了六天功夫,但是对于汤圆这种不到二十的年纪,这点子辛苦应该不算什么,不知怎地,他却一脸哭丧相跑了回来。
高管事瞧见了,担心道:“可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汤圆摇了摇头,“没有。”
“那你这是什么样子?”高管事不满训道:“二爷让你跑跑路罢了,做出这幅嘴脸给谁看呢?偷奸耍滑的,仔细打断你的狗腿!”
汤圆急得直挠头,连连跳脚,“我不管了!我这就去给二爷写信。”
高总管赶紧跟了过去,追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别问了,别问了!”汤圆跟在主人身边好几年了,学了几个字,但是大都认得不会写,歪七歪八的写了好几张,自己都瞧着看不懂,如何能寄出去?因此围在桌边团团转,“真是急死我了!早知道应该多学学写字儿的。”
“你才急死我了呢!”高管事啐道:“有什么事,你倒是说啊!”
“大老爷和二老爷吵起来了。”汤圆言语不清的说了一句,嘴里嚷道:“我去找人写信,寄给二爷……”不等高管事答应,便一溜烟跑了。
******
薛家大军的进攻非常顺利,一路挥师南下,势如破竹!
一路攻克徐州、淮安、盐城,刺杀镇江太守,破了无锡之后,稍作休整,大军又调转攻打宣城,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
薛家大军不光攻克下无数城池,斩首数万,而且还收编了不少残兵伤将,越打人越多,带出去的时候才八万人,等到打完铜陵和安庆时,已经有了二十万大军!
其中徐氏兄弟,其兄有谋有略、其弟有勇有智,有如南下大军里的两条蛟龙,一遇风云,势头便止都止不住。一个又一个的城池被破,一员又一员的大将被斩,徐氏兄弟之名令人闻风丧胆、退避三舍,一时间声势震天!
而北面,萧苍已经仓促称帝,建元“大秦”。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薛家的南下大军,更挫不了徐氏兄弟的锐气,在平定了江苏和安徽大部分范围之后,又返途向北打下滁州,逼得淮南太守自刎而死,再经由宿州、淮北,薛家大军如过无人之境一般,胜利凯旋回到山东!
这场历时半年之久的巨大战争,徐氏兄弟名震天下,薛家大军骤增数十万,南面沿海几省悉数平定,彻底稳固了薛家在南面的根基!
与萧苍,形成了一北一南的对峙之势。
实时便有一些童谣传出,大意是徐家乃是皇室后裔,天命所定,注定要来拯救天下百姓云云,又言及薛氏有宜夫之相,母仪天下之相,甚至还有流言……,说是薛氏出生时如何如何异象。
顾莲听了只是一笑,前世历史课本上这种段子真是看多了。
作者有话要说:1。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嗯嗯,再说一次~~晚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大家懂得,好不好看其实不要紧,主要是陪家人说说话~~~2。这篇文开坑之前,心里就一直很忐忑~~男主是叶二,时间轴已经跳过,后面几章很快就会结婚,不过……,可能会有一点出人意料~~~不是和杏娘换亲,这个桥段有点无聊~~总之是一个有点坑爹的设定,我挺担心,大家能不能接受,但是反复斟酌过后,觉得没办法改变初衷,改了就写不下去了~~今天大过年的,咱们先写点喜乐的东西哈~~3。婚前有点虐女主,但是一路金手指护航,先苦后甜,最终会走向一个圆满结局~~4。**有点抽,有时候刷新不出来,大家点下一章就能进去了~~PS:新年快乐,新年新气象,祝愿大家都有一个新的开始~~

、60
叶东海回来了。
意得志满。
时隔半年,自己当初的投资见效非常好。
现如今,薛家除了山东本来的嫡系兵马,加上半年来缴获的残兵游勇,一共有二十六万大军!可谓是大获全胜!
徐氏兄弟也从当初的不足两千,发展到了八万人,这里头有徐氏兄弟打下来的俘虏,也有自己四处招募的新兵。尽管人数不如盟友薛家的多,但是此次南下成长起来的精锐士兵,以及诸多猛将,大都掌握在徐氏兄弟的手中。
这不奇怪,每次冲锋打头阵的几乎都是徐离。
徐家此刻压不住薛家,也不会去压,但是至少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而不是靠裙带关系依附,往后叶家做生意也就踏实多了。
乱世之中,不依靠一点势力是不行的。
这半年来的随军之行,薛家和徐家固然捞了一大笔,叶家也没闲着,在江苏、安徽两省,都以官商合作的方式开了分号。
尽管这还不是叶东海最终的梦想,但是至少成功了一步,前进了一步,加上随军一来的颠沛辛苦,觉得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
可惜事与愿违。
赶到家门口,叶东海还没有来得及下车,高管事和汤圆早就等候多时,两个人都是一脸焦急之色,尾巴似的跟进了屋。
“你们做什么?”叶东海一面换衣服,一面洗手,“看这样子,像是连茶都不打算让我喝一口?”心下一顿,“可是顾家出了什么事?”
高管事急得连连跺脚,“二爷……,这会儿你还管顾家?咱们家都快炸开锅了!”
叶东海诧异道:“咱们家……?什么事,我怎么不知道?”
汤圆问道:“二爷,你是不是没有收到我的那几封信?”
“什么信?”叶东海本来都端起了茶,听着不对劲,忍住口渴放了下去,心下不安道:“这半年里头,我一封信都没有收到过。”
家中老的老,小的小,由不得他提心吊胆。
“二爷走了没几天,我就往徐州送了一封信。”汤圆哭丧着一张脸,说道:“等了一个月不见回,听说薛家的人打到了淮安,我又赶着重新写了一封……”
叶东海打断他,“你快说是什么事儿!”
汤圆忙道:“是大老爷和二老爷吵起来了。”
伯父和父亲吵架?叶东海虽然觉得稀罕的很,但还好没什么噩耗,松了口气,不免责备汤圆,“不过是拌了几句嘴,这也值得大惊小怪的?”端起茶,狠命的喝了几大口,缓气道:“吓得我,还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呢。”
汤圆一脸畏畏缩缩的神色,看向高管事,“你、你来说……”
高管事瞪了他一眼,回头说道:“二爷,大老爷和二老爷不是为小事拌嘴。”然后细细说道:“大爷过世有一年多了,大老爷伤心过、难受过,这会儿算是缓了过来,这是好事……”语气一转,“不过……,又想起了没有孙子的苦处。”
叶东海听得云里雾里,点头道:“接着说。”
“大老爷说……”高管事叹了口气,“说什么‘小宗可绝、大宗不可绝’,又说什么‘大宗宗子无后,族人都当绝后以后大宗’,要二老爷……”咬了咬牙,“把二爷你过继给长房!”
“过继?”叶东海简直难以置信,“大伯父真的是这么说的?!”
其实自己从小都养育在长房,认真说起来,和大伯父、大伯母的感情更深,跟父亲反倒要疏远一些。但是大伯父在自己印象里,一直都是明事理的人,怎么会提出这么荒唐的要求!
父亲只得自己一个儿子,如何能够答应?
果不其然,高管事又接着道:“二老爷坚决不答应,说大老爷要是不想绝后,可以过继嗣子,断不能打二爷的主意!”
这又是一个难处了。
叶氏祖籍在北面岐州,如今兵荒马乱的,怎么可能横跨几十个州县,去找一个什么嗣子?况且叶家不是什么大族,人丁稀薄、亲戚疏远,如果真的想要给长房过继,只怕都出了五服九宗了。
叶东海所想,和叶大老爷说的话几乎一模一样。
高管事接着道:“早在年前,两位老爷就争吵了许多次,最后想出了一个解决的法子。”脸色十分难看,“说是将来二爷成亲以后,长子归二房,次子归长房……”
叶东海对长房的感情很深,父母是生恩,伯父伯母却是养恩,大堂兄还有扶植自己之恩,颔首道:“这样也好,长房也不算后继无人了。”
恐怕大伯父正是以退为进,求得就是这么一个结果。
“好什么啊!”高总管一脸愁云,赶忙说完,“二老爷是被长房吓怕了,生怕他们再插手二爷的婚事,于是就……”连连跺脚,“赶着给二爷订了一门亲事!”
“给我订亲?”
“我一回去,就听说了这件事情。”汤圆接了话,说起那天的情况,“当时两位老爷还在拌嘴……”缩了缩脖子,“大老爷说袁家大小姐是庶出,偏生养在嫡母跟前,看似书香门第,但又没有兄弟做官,只怕是个中看不中用!二老爷却说……”
“行了,行了。”叶东海打断他,问道:“……哪里来的袁家?”
“二爷你不记得了?”汤圆忙道:“就是咱们来济南府的路上,和顾家二房一起做伴的袁家,顾二夫人的娘家人,他们家有个庶出的大小姐……”
虽然袁幼娘是庶出,袁家也没有人做官,但好歹是书香门第出身,嫁到商户人家仍然算是低嫁,若在平时,这也算得上事一门好亲事。
汤圆又道:“袁大小姐今年十五岁,听说……,长得还不错……”
“够了!”叶东海脑子里已经成了一团乱麻,不耐烦打断,“谁要听这些了?!”朝高管事问道:“我和顾家订亲的事情,你们还没有说?”
“没敢说……”汤圆垂了脑袋,“我怕再说顾家的亲事惹出乱子,所以……,想着等二爷的示下,结果这一等就是半年……”
叶东海深吸了一口气,当即吩咐,“备车,马上回长清。”
******
“是么?”顾莲笑道:“丹娘的亲事择好了吉日?”
蝉丫连连点头,“嗯,十二月初八。”后宅闷得无聊,偶尔有点新鲜事便够八卦一阵子,“对了,还听说她的表姐也订亲了。”
“哦?”顾莲随口道:“倒是双喜临门。”
不由想起袁幼娘那目光明亮、神采飞扬的样子,当初姐姐还鄙视她,觉得一个庶女趾高气昂的,颇有些看笑话瞧不上。
还记得袁幼娘的针线很好,口角十分伶俐,和丹娘两个是棋逢对手,后来徐姝的风筝砸了她的头,自己还领着梳洗了一番。
后来安阳附近州县动荡不安,袁家搬来安阳。
二伯母时常邀了娘家女眷过来说话,不过那时候祖父还在,正在反对自己和徐家的婚事,自己提心吊胆的,就没大顾得上和小姐妹们寒暄。
好不容易有一次花园聚会,丹娘、姐姐和袁幼娘还拌了嘴,闹得不欢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