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色春光-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因为林贞娘把原本面对里侧的窗子也通通打开,酒楼里有自然形成的对流风,不仅加快排烟速度,还让酒楼里夏天也比别外更凉快些。

在铺子前,摆着的是铁匠师傅赶工出来的烤炉。长长的炉架,可以一起烤上百八十串。而且一边架上带网的烤架,还可以直接来韩式烧烤。

在靠着萧家后花园的墙边,林贞娘请师傅用竹子围起了一圈矮篱笆。而篱笆里,没有摆桌子,散放的矮圆凳,围着烤炉,看起来既随意又充满野趣。

今天,刚刚装修好,新漆的木漆味还没散,虽然不能开业,可是林贞娘却是呼朋唤友,聚在河边烧烤。一是热闹热闹,二也算是为了感谢王老爹这么多天的辛苦。

说是呼朋唤友,可其实来的不过是林家几人,王师傅,刘原外加李安,安容和,她是不敢叫来了。

里里外外,也不过十来口人。她却是准备了足够二十人吃的食物。三个炭炉架起,专留了一个只烤素菜的。

虽然看着人吃肉,林家人只能吃素,是有点馋人。可那些素菜,她一早喂了料,烤起来也一样好吃。

肉香、菜香,随着油滴在炭上的滋滋响声飘散出来,随着夜风飘得老远。

围坐在炭炉旁,众人说说笑笑,有喝酒的,有喝凉水的,还有来了兴致站起来敲着酒碗瞎唱的,极是热闹。

看刘原他们大声唱大声笑,东伯也低声哼唱起来,只不知道他唱的是哪里的乡音,林贞娘根本就听不大懂。等她想靠得更近去听,东伯已经不再唱了,只是苦笑着一个劲地喝酒。

见东伯似乎有些喝醉了,林贞娘近前一步,想劝东伯不要再喝了。可她还没开口,陈氏已经俯下身,温言道:“东伯,莫要再喝了。”

东伯抬起头,睁着朦胧的醉眼,看了很久,才打了下酒嗝,“呃,娘、娘子,可是现在要回去?”

“不是,你再下去就醉了。”陈氏皱眉,招呼林静,“静哥儿,给东伯倒杯凉水。”

收住了脚步,林贞娘坐回凳上,抿嘴偷笑。虽然陈氏不过是普通地关心,并不代表什么,可是对于一直只关心她和林静的陈氏来说,去关心别人已经是渐渐走出心灵封闭的征兆。

随手拿起一串干豆腐卷韭菜,林贞娘悠闲地烤着串串,笑看着身边人欢声笑语,心里有说不出的欢喜。

星光璀璨,月色如水,今夜如此美妙,让她几乎忘记萦绕在心的烦忧。

“你坐那干什么?快再烤几串,我一会吃……”刘原的舌头有些大,晃悠着从林贞娘身边走过,仍不忘拍她,“记得,多放辣椒面……”

“他喝多了,”李安追在刘原身后,扶着他,笑着低语,不忘拉下刘原的毛手,“阿原,应该往外面去,那里头不是茅厕……”

“啊……”原本不以为意的林贞娘一下子跳起身,大声叫起来:“刘原,你要敢随地大小便,我就——宰了你!”把那个字咽了回去,林贞娘仍是忍不住骂出来。

挨着墙跟撒尿的不是小狗,就是没品的无良大叔,她做生意的地方要是弄得到处都是尿骚味,可是让人活不了了。

李安一面答应,一面扯着已经走到墙跟的刘原往回走。刘原嘀咕着还要扯裤子,人被李安扯得直往后仰,他抱怨:“你要干……”

声音一顿,他直勾勾地瞪着墙上,突然手一指,“你——贼?!”

李安一愣,还没抬头,就听到头上一声惊叫,有一物笔直地坠下,当场把他和刘原压倒在地。

感到身上重物,李安又惊又怒,而刘原,人没起身,已经反手去抓压在他肩上的腿,“你这个小、小贼,还敢伤人……”

不知是被刘原打到了,还是吓到了,压在两人背上的那人居然呜呜地哭起来。

刘原暴喝:“你还敢哭?!”

“阿原,你先消消声。”李安皱着眉,都不知道刘原到底是真醉还是假醉了。这话,说得比他还利落。

往上撑着身体,李安想要掀下身上的人坐起来,可是试了几次却都又被压了下去。

“这要是贼,也是个胖贼……”含糊地想着,李安刚想扯开嗓子叫人。

就听到头顶传来林贞娘奇怪的声音:“你是谁呀?”

这问的明显不是他们,李安张嘴要答,刘原已经抢先叫:“是贼,他就是个贼……”

“你不是喝多了吗?”林贞娘瞥了刘原一眼,嘀咕。

虽然这边视线暗,看不太清,可是这压在刘原和李安身上的胖少年,明显不像个贼。不只是身材不像,行为不像,还有这表情也不像。哪个贼会像这少年一样,坐在别人身上抹鼻子?

“你起来吧!”看那胖乎乎的少年,抬起头看她,却没有动作,林贞娘不禁皱眉。“不管你是什么人,总得起来吧?你这样要压死他们的……”

这少年不知是什么人,怎么会从墙上跳下来?

仰起头,看着墙头,以及在暗夜中显得格**森的竹梢,林贞娘不由皱起眉。

如果这少年不是贼,那就是萧家的人。可到底是萧家的什么人呢?

“这料子可是不错……”说话的是如玉。凑过来,她一眼就看中了那少年身上的布料,“这上等的暗纹绵料500文一尺呢!”

林贞娘回头,心想如玉对这些个面料什么的最上心,想来这话说得不错。如果是这样,那这少年可能就是萧家的小郎君。

心里这样想着,林贞娘的语气更放温和三分,可是那少年眨巴着眼睛,好似根本没听懂她说什么。

林贞娘皱眉,还待说话,林静已经从后头冒出来,“你这人怎么这么没礼貌,没听见我姐让你起来吗?你想坐死人啊!”

林静有些恼,说起话来都带着火气,林贞娘拉住林静,想要把他往后推,却不想那原本不声不响的少年,突然指着林静叫起来:“娃、娃娃……”

原本还坐着的身体就那样跳了起来,别看胖,居然还挺敏捷,而且一伸手就去抓林静。

如玉唬了一跳,一把拉住林静护住,又伸手去推那少年。

林贞娘伸手拦了下,才没推中。

“姨娘,”使了下眼色,林贞娘皱眉。心道这少年若真是萧家人,他们若失礼了,以后可能会有麻烦。

如玉撇了撇嘴,也不说话,拉了林静就走。

少年伸出手臂,指着林静,“娃娃……”往前追了两步,却又突然转了方向。

“肉,香……吃……”

虽然奇怪这看起来总有十五、六岁的少年怎么居然说起话来像个四、五岁的小娃,可林贞娘还是听明白他的意思了。

赶情,这少年居然是闻到肉香才爬墙的——她这烤肉倒赶是上“佛跳墙”了。

第二十三章 闻香爬墙


第一卷 春色渐至 第二十四章 萧家小郎

第二十四章 萧家小郎

“别吃那么急,这个也给你吃——喝口凉水。”笑着递过去甘蔗汁,林贞娘看着吃得满嘴油光的胖少年,笑容更盛几分。

“一个傻子,理会他做什么?”被压得不轻的刘原揉着腰背,忍不住去瞪那少年。

被刘原一瞪,少年立刻胆怯地往林贞娘身后缩去。

林贞娘低声安抚,嗔怪道:“刘原,你少说一句不成吗?”

说了几句话,她算是看明白这少年是怎么回事了。看年龄少说也有十五六岁,可是行事,说话都和四、五岁的孩子没什么区别,甚至说话也不是那么流利。就好像平时不太说话一样,每句话都是断断续续重复好几次才能说明白。

用刘原的话说,这是个傻子。后世,也不是没有人这么叫,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会客气地说智障人士。

因为智商低,所以这少年才会像个孩子一样,尤其是对上林静,更是像遇着玩伴一样,哪怕是惦记着吃东西,也仍不时招呼一声林静:“娃娃”

眼巴眼望的看着林静,少年明显地希望林静能和他一起玩,只可惜林静被如玉护在身后,连看都不看他。

林贞娘虽然有心叫林静过来陪少年玩一会儿,却也不好勉强,只得用一堆肉串哄着少年。

这少年,她是不能留下的,可几次提到要送少年回家,少年却只是噘嘴,“不回,不回,奶、奶娘打……”

无奈,林贞娘只得让少年先留在这儿,自己却转开和陈氏商量,先由她往萧家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来个人接走这少年。

陈氏一向心软,这会儿见少年的模样,少就觉得可怜,自然不多说什么,一口应承下照看少年的事儿。

只是,却不赞同林贞娘自己一人去萧家,“这么晚了,好歹有个人陪陪你。”

林贞娘转过头一看,东伯虽然不再喝酒,可明显之前的酒还未醒,正和王老爹两人凑在一处,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而别人……

“李安,”叫了李安,林贞娘顺手推开凑过来的刘原,“喝多了就一边坐着歇会儿,一会晃得脑袋疼,可别怨人。”

李安笑笑,先扶着刘原坐下,才快步跟上。

虽然就是紧挨着萧家的后墙,可是真的到萧家,却要绕上好一段路,而且,到的还不是萧家的正门。要是去正门,就得又走上一条街,才能绕到那摆着大石狮,听说连“萧府”匾额都是当年某大学士亲题的正门去。

此刻,夜色已深,上门桥一带一向环境优雅,转进长巷,几乎就听不到街市的吵杂声了。只隐约传来丝竹声,仿佛极远,也不知是哪家院墙后传来的。

静夜里,脚步轻踏石板,声音低低,却渐渐融在一起。

虽然没有说话,可是李安的目光却一直没有离开前面快他半步的身影。夜色里,少女着着春衫的身影挺拔秀美有如一杆青竹。似乎,比起初见时,她抽高了好一大截。

并不像其他同龄少女般生得纤瘦,林贞娘的身姿很是健美,虽然也不似唐朝美人般丰腻,却另有一番美态。就是走路,也不似那些风流文士赞的“弱柳拂风”一般,而似一头丛林中的小鹿,欢快而轻盈。

这样自后面看,李安只觉打从心里泛上一种难言的欢喜。

他知道林贞娘生得漂亮,可是,好像是在这一刻,他才意识到她的美。而且,知道那美,是如此地打动他的心。

“贞娘,”低声唤了声,李安听着林贞娘在前脆生生地应了声,脚步稍顿,似乎就打算回过身来。

“不用回身……”急急地说了句,李安的脸上不由得一热。

这是做什么?本来没有什么,可是他为什么却要叫她莫要回身,倒好像,他有什么似的……

“我只是想和你说,今年的州试,我想下场一试。”说完这一句,他没听到林贞娘的回答,不禁抬起头,他看着林贞娘的背影,见她垂着头,只是往前走,心里就有说不清的怅然。

其实,他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和林贞娘说这个,又为什么希望得到林贞娘的祝福,可,这样漫步在长巷中,他不知不觉就说了出来。

脚步忽地停下,林贞娘转过头,看着李安,微微笑道:“你一定会考中的……”

只是淡淡的一句,李安却好似忽然松了口气,连语气都轻快起来,“是,一定会中,待考过了州试,我也可称秀才了。”

林贞娘闻言,不禁笑起来。

因着林父的原故,林贞娘对科举之事倒是知道一二。知道这个秀才和之后明、清时的秀才不是一回事。

这秀才二字,本是出自汉时,取“才学优异”之士为“秀才”,就和“进士科”一样,在唐时,“秀才科”也是科举中的一科。

在明清时,若中了秀才,是件了不得的事,甚至还能使钱捐官。可在宋时,却并不算是什么正式的称号,只要是个书生,都可被人尊称“秀才”,而中了州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