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华夏海权-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要是输了呢?大英帝国难道要借钱给以注定战败的国家吗?”威廉格莱斯顿突然发难道。“而且我们现在没有必要讨论这些事情;我们要决定的是英国政府对巴达维亚事件的态度。首相大人;您不觉有些跑题了吗?”

“而现在无论是民意;还是法理;清国人都占据主动;荷兰人对华人的压榨以及整个事情的经过都已经在泰晤士报上刊登了2天了;如果我们执意去对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北洋舰队采取行动;我不知道如何向英国国民和议会解释;为什么英国皇家海军的炮口将面对自己的朋友?为什么英国会去帮助双手沾满了华人鲜血的荷兰人?”威廉格莱斯顿慷慨陈词道。

“而且薛福成公使已经将北洋的意见提交了上来;他们的要求很简单;惩办凶手;赔款;允许华人拥有自卫武器;设立使馆。这些都不过分。而北洋舰队也会在事情结束后返回本土;首相大人所谓的攻击性实在找不到任何依据。”汉密尔顿勋爵将一份文件递了上去。

“而且赫德先生在来电中提到了;清国的李鸿章大人有兴趣从英国引进更多的机械设备和技术工人。他们购买意大利人的战舰只是因为性能和价格。如果可以;赫德先生说他完全可以说服李鸿章大人在那些新式战舰和北洋已有战舰上换装阿姆斯特朗速射炮。而各种机械设备的进口更是一张大单。清国始终没有忘记大英帝国。”威廉格莱斯顿说道。

“好吧;既然两位都是这个观点;我们还是把事情交到议会去讨论吧。”索尔兹伯里黯然说道。

两天后;在英国议会的表决中;英国政府决定支持清国的护侨行动;并决定派遣船只前往巴达维亚保护英国侨民和欧洲其它国家侨民的安全;协助清国和荷兰政府铲除“产生暴乱”的土壤。就这份看似普通的决议;却成为了华夏对南洋渗透的起始点;同时也成为了后来英国和华夏对抗俄国的合作的基础。甚至在10年后;有一位英国学者在一篇论文中写道:“从这份决议签署的那一刻起;清国与日本人战争的结局就已经确定。虽然索尔兹伯里侯爵更倾向于日本;但是在周边巨大的压力和惯性的作用下;他也无法改变大局;而在1892年索尔兹伯里伯爵黯然离职后;面对支持清国的威廉格莱斯顿首相的政府;日本人更是再也无法得到大英帝国政府的支持。”

新人写书;大家多支援一下吧~~;现在收藏是2253;如果晚上10点前能到2300的话;加更~~

第一百一十五章 总结经验教训

随着英国政府的声名一发表;悬在徐杰等人心头的巨石终于落了下去。现在北洋水陆二师的官兵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总结前一段时间的经验教训了;介于水师除了震慑;就打了几发炮弹;所以;徐杰和随行的汉纳根则和张文宣等人一起探讨这次行动的得失。

总的来说;此次的扫街行动是十分成功的;毕竟受过专业训练的士兵加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武器镇压那些只会跟风打劫的家伙不胜都没有道理。但是暴露的问题还是很多的。而作为一线最高指挥的张文宣则深有感触。

“马肯辛式重机枪实在是太好用了。我北洋应该大量装备此类自动武器;就单纯反步兵来说;一挺马肯辛机枪比2门格林炮还好用;而且重量低可以较为方便的转移阵地。但是现在看来如果装备机枪的话;北洋原有军制将会被打破。毕竟一挺机枪需要7到10人操作运输。”张文宣说道。

“贵国的军制本身就不是十分合理;以营为基本单位;每个营名义上是500人;营下设4哨。每哨又有8队;这样一来每队兵只有十余人;考虑到不少营根本达不到满员;甚至有的营只有300多人;这样一来一队只有10人;而且即使是500人的满编营在战斗中也无法独当一面;在一条战线上营级单位过多;甚至是不同军的营级单位;这样一来战斗协作方面将有很大的漏洞。营级部队没有自动武器;以步枪为主;缺乏攻坚和抵挡对方人海战术的能力。炮兵编制过小;火炮以小口径速射炮为主;一旦面对对手以75mm行营炮为主的炮兵;这种小炮炮兵的生存能力堪忧。”汉纳根十分尽职的说道。

“最关键的是没有现代化的参谋和后勤保障体系;前者可以帮助指挥官更快的做出战役决策;而后者这是保证战斗力的关键。听说下乡平定暴乱的我大清陆师在最后一天都开始就地“征粮”了吧?弹药输送方面也存在很大漏洞;一方面是我们的士兵太浪费子弹。另一方面没有专门的单位负责弹药输送;没有统一的补给体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据说北洋水师陆战队的弹药紧缺;陆师那里有弹药;但是死活不给。这对战斗来说相当不利。“徐杰则把重点放在了参谋和后勤;毕竟这两样可是当年普鲁士搞定法国的关键法宝;前者让德队做出最快最准的决定;而后者则在短时间内支撑几十万大军战斗。

“张某对此不甚了解;汉纳根先生和徐大人来自海外;对编制参谋部和后勤体制的建立不甚了解;所以也不好多说。两位可以自行拟个折子;然后张某复议即可。我在这里像主要说一下我北洋陆师的装备问题。”张文宣搓搓手看着对面两个“制度”党不好意思的说道。

“除了大量装备马克辛式机枪以外;徐先生设计的掷弹筒在交战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配上较高的弹道。可以轻松的越过掩体和障碍物攻击后面的敌人;但是威力较小;对于比较结实的建筑物无能为力;而75野炮因为弹道问题而无法直接攻击。不知道徐先生曾经提到过的迫击炮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张文宣一边说一边画图比划道。

“另外个人感觉;马克辛机枪有些过重;虽然射速快;射程也远。但是所需要的水箱;弹药箱以及支架工具箱等辅助用品太多太重;机动性方面还是不方便;尤其是进攻的时候;根本跟不上进攻的部队;不知道徐先生能否将马克辛机枪的性能适当降低;减轻重量。”张文宣想了想说道。

“这些问题如果资金比较充足的话;无论是迫击炮还是轻量化的机枪都可以实现。设计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如何生产出大量并且质量合格的产品才是最关键的;而目前大清的军工厂在这两方面都十分欠缺。”徐杰颇有些无奈的说道。

“我想张大人应该重视火炮的作用;迫击炮只能在特定情况下发挥大的作用;但实际上真正主宰战场的还是长身管火炮;德意志帝国就是利用克虏伯火炮快速的摧毁了法军的炮兵阵地;并最终在绝对优势火力的掩护下击溃法国陆军的。”汉纳根说道。

“我北洋不是已经计划大量装备75mm克虏伯行营炮了吗?”张文宣问道。

“不不不;这远远不够行营炮仅仅是最基本的装备;德中还有大量的炮炮;和炮;这叙炮的威力和射程可不是75mm行营炮可以比拟的;在反制对方炮兵方面更是占有优势。”汉纳根说道。

“这炮和炮的重量是否已经超出了清国道路运输能力和补给能力了?”徐杰问道;毕竟他是搞海军的;对1890年的德国陆炮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您对海军的研究确实相当深入;但是对陆军火炮了解还是比较少;相对于海军的长身管火炮;陆炮的身管更短;但是仰角更大;同等重量下;陆炮的口径也会更大;海军用4。7寸火炮的炮架和炮管重量加在一起近4吨多;而野炮的重量也不会超过这个标准;虽说射程稍微近了一些;但是弹重更大;在没有舰炮专用制退器的情况下;舰炮上岸后射速也不高;120舰炮的投射量不如野炮的投射量。”汉纳根直言不讳的说道。

“如果真是如此;我北洋可以考虑向克虏伯公司订购大型野炮;甚至引进生产线。在这方面还希望汉纳根先生能给予帮助。”徐杰谦虚的说道。

“能为克虏伯公司与北洋陆军服务;是我的荣耀。”汉纳根笑着说道。

“另外对于除北洋陆战队以外其它清国陆军的作战意志我个人认为还是十分脆弱的。在刚开始的不利情况下;各条战线上都出现过逃兵。这种情况一定要提起高度的注意;毕竟光有先进的武器没有优秀的士兵去操作还是不行的。”汉纳根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德意志的严谨在此刻尽显无疑。

“确实如此;汉纳根先生说的很对。”张文宣心里很明白;让那些将当兵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人去拼死作战确实不现实。说忠君为国?但是现在清王朝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们除了让老百姓纳粮缴税外;何曾做过什么好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 英国人来了

接到英国政府的命令后;一直驻扎在新加坡的远东舰队终于有了动作;虽说也是去护侨;按说不用派出什么大船;但是考虑到自己在远东的地位和影响力;所以英国远东舰队还是决定派出一艘装甲巡洋舰和一艘2等巡洋舰外加一票商船。然后浩浩荡荡的向巴达维亚城驶来。

“2个小时后;英国舰队将于北洋舰队汇合。”刘步蟾说道。

“这速度可真够快的;新加坡到巴达维亚几千里的距离居然5天就赶到了。”丁汝昌颇为震惊的说道。

“大英帝国还真是看得上北洋舰队啊;居然派来了一艘850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和一艘新式的4000吨级的2等防护巡洋舰。”徐杰不由的苦笑道。

“什么?8500吨级的装甲巡洋舰?比我定镇都要大啊。不知道性能如何。”刘步蟾颇为惊讶的说道。

“是蛮横级的2号舰厌战号;排水量8500吨;水线处有10寸钢面铁甲做防护;炮座8寸装甲;最高航速接近17节;武器为呈十字布置的4门9。2寸管退炮火炮以及10门6寸速射炮;4门6磅炮;还有4个18寸鱼雷发射管。另一艘是泰晤士河号穹甲巡洋舰;是默西河级穹甲巡洋舰的3号舰;装备2门8寸管退炮和10门6寸速射炮。航速18节。”徐杰说道;边说心里还有些郁闷;自己明明记得这两艘战舰是装备的架退火炮的;怎么稀里糊涂就换装了管退炮呢?6寸副炮更是换成了清一色的速射炮。莫非英国人也受刺激了??

“这艘8500吨级战舰可是匹敌我北洋定镇的存在啊。而那艘新式2等穹甲巡洋舰则比我北洋所有巡洋舰都强大。”刘步蟾听后不由的倒吸了一口冷气说道。

“我个人认为厌战号比定远要强上一些;定远虽然是12寸火炮;但是炮管只有25倍;而且用的是栗色火尧射药。而厌战的火炮是31。5倍的长身管;而且使用的是无烟火药;还是管退炮;穿深至少不会比定镇的12寸炮差;而且射速更快;基本上能达到1分钟1发。

第一百一十七章 参观英国战舰

在随后充满了友好气氛的会谈中;丁汝昌和琅威理详细阐述了北洋方面的观点;即北洋方面对荷属殖民地的土地没有任何兴趣;北洋方面只是想让荷兰人赔偿因为纵容暴徒暴动而对各国侨民以及华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并且惩治那些带头闹事的人;建立清国政府驻各地的领事馆;并允许华人合法拥有武装。而一旦这些条件达成后;北洋舰队将在5日内离开巴达维亚城。并且针对最后一条;华人拥有武装这个条件;琅威理和丁汝昌做了深入的解释;既然当地土著暴民都能搞到荷兰军队的制式装备;由此看来荷兰人对自己的武器监管十分的松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华人的安全;华人应该被允许拥有武器。总不能出来一次事北洋舰队就来一次吧。而且华人拥有武装能够让土著们投鼠忌器。将减少不少不必要的冲突;何乐而不为呢?费里曼特表示自己将如实的把北洋的诉求传达给英国政府以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并表示自己所率领的支队必将对北洋的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