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样子,就让第五司局散布消息,把他赶下台。”咳嗽了两声,谢洛夫便不再说话,从他在克格勃总院出来,这几年来还是头一次病倒,此时需要躺着,什么都不做。

叶连娜刷刷的用笔记下来,随后把他的话用电报发往卢比杨卡,她也能熟练的使用电报,也有克格勃的密码本,和瓦莉娅一样,这个女人也专门学过克格勃的一些东西。

一个小时之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当中,苏斯洛夫听完了报告问道,“谢洛夫为什么不回来?戴高乐已经回国了,他为什么不回到莫斯科呢?”

“主席病倒了,正在南方集群的驻地养病。现在根本下不了床。”萨哈托夫斯基声音不大的回答道,“这几年我还是头一次见到他病倒。”

萨哈托夫斯基没有提及谢洛夫是如何病倒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克格勃的很多部门甚至他这个第一副主席也不知道到底是干什么的,从名字上根本就是一个个正常的部门。这种下药给领导人的手段十分犯忌讳,谢洛夫根本不会透漏给别人,因为这根本就是在给自己添堵,既然他可以给法国总统下药达成自己的目的,那为什么不能对克里姆林宫下手呢。克里姆林宫卫戍部队还归克格勃指挥呢,条件比在罗马尼亚都好。

第二天一则消息开始在巴黎的民众当中传播,那就是戴高乐因为抗议的事情,在情绪激动之下身体出现问题病倒了,这并不是谣言,戴高乐此时确实是已经病倒了。在他修养的时候,很多人都束手无策,不知道这条消息是如何流传出去的。

此时躺了一天的谢洛夫从房间里面出来,深深的吸了一口带着咸味的黑海海风,神色轻松的说道,“叶连娜,这里的环境还不错是不是,这些南方集群的指挥官真的挺会享受生活。”

南方集群指挥官的住的房子,还有使用的设施明显超过了国内,而国内的地方军区则明显的超过了莫斯科,谢洛夫敢断定只要自己想要清查这方面的问题,第三总局那肯定是一查一个准,山高皇帝远这句话在苏联也是存在的,尤其是苏联的驻外部队,没有克格勃盯着,利用职权让士兵建造优质的生活环境,只能算是小事。

“身体刚好就跑出来吹风了?让你吃药你也不吃。”叶连娜一双手从后背越过男人的手臂,轻松的把脑袋搭在谢洛夫的背后闻着男人的味道,低声道,“真想这么一直抱着你……”

金碧辉煌的爱丽舍宫内,任何人到了这里都会感叹,在奢侈品这方面,法国人在欧洲一直多是引领潮流的,这座历史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宫殿由大理石制作而成,内部处处金碧辉煌。每间客厅的面壁都有镀金细木装饰,墙上悬挂著名油画和精致挂毯,四周陈设着镀金雕刻家具和珍奇艺术品,以及金光闪闪的座钟和大吊灯,

但此时总统府内部的气氛比较凝重,戴高乐总统确实病倒了,很多部长都在等待着结果,心中希望不要是什么大毛病,因为在这个时候,一旦拥有巨大威望的戴高乐将军无法履行职责,他们找不到任何一个人来代替他,顶住外面人声鼎沸的抗议浪潮。

就在这时候,总统卧室的大门开了,让所有人心中一凛,拿着包囊的医生出来说道,“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些只是小毛病,但考虑到总统已经七十八岁了,我认为恢复的时间会长一些,一个星期的静养足够让他身体恢复健康。”

“可是最近的局势,哎!”一个部长忧心忡忡的说了半截话,没有继续下去。其他几个人脸上也充满了凝重之色,他们觉得事态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

就在这个时候,有些虚弱的戴高乐推门而出道,“我要发表电视讲话,让人们知道我本人的健康没有问题,解决这次的政治危机。”

可是有线电视台的台长却露出苦笑道,“上午的时候,各大电视台已经罢工了,绝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已经加入到了抗议者的行列当中。”

这个消息让戴高乐心里一沉,本来就比较虚弱的身体几乎栽倒,咬着牙道,“就算是罢工了,也不可能全部都罢工,把剩下的人集中起来,我必须发表电视讲话。”

他宣布要进行关于公民参与的公投,如果公投失败,他本人就下台。然而这次讲话不仅没能打击让抗议方的士气,反倒让戴高乐本人进一步成为各种讽刺作品的主角。一张黑白背景的宣传画中,用黑色涂成了一个阴影,很明显是戴高乐带着军帽的影子,上面写道捣乱者是他……

当天晚上,巴黎街头再次出现了街垒,抗议的人群和法国警察出现了激烈的冲突。汽车被焚烧,人们向赶来驱出他们的警察投掷石块。但马上戴高乐准备和抗议者对话的消息,瞬间击溃了这些警察的心理防线,警察工会也开始对当局表示不满:他们先是被用来镇压抗议者骚乱,然后又得知当局要与抗议者对话,下一步是不是为了照顾抗议者的情绪,直接把他们这些警察给卖了?

仅剩的还忠于当局的共和国保安队对付抗议学生还算足够,可面对数量庞大的罢工群体,当局则绝不敢冒险强力镇压。

“根据我们的估计,这场抗议已经席卷整个法国,遍及九十多个省,和所有海外省。法国本土参加抗议的人群足有一千万,阿尔及利亚工人党已经表示他们得到了整个阿尔及利亚的支持,同志们,不知道这种程度的力量,可以采取我们的行动了么?第二书记你说呢,这可是你当初答应的。”刚刚回到莫斯科的谢洛夫,在克里姆林宫寻求着支持。

“似乎是时候了,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我要看结果。”勃列日涅夫微微点头,自己当初决定要看法国的政治力量,似乎现在确实看到了,戴高乐的政治生命看来到头了。(未完待续。)

。。。

第五百九十三章 同意选举

“自由之花需要鲜血浇灌,交给我了,有安排,放心。”谢洛夫微微欠身笑道,“这种人民自发的抗议,往往有巨大的民意基础,甚至比我们自己动手操控舆论还要好。当然我们还要西方集群给北约施加一点压力,如果北约军队进入法国维持持续呢。”

“西方集群会做好份内的工作,保证北约驻军不敢轻举妄动。”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表示这方面不用担心,驻德国的西方集群会给北约驻军施加压力。

“其实我希望美军镇压掉这个抗议,这样我们以后面对的对手,就等同于一个军政府了。这种对手是我们苏联最喜欢面对的。”谢洛夫说了一句,便闭口不言。

如果美军动手,苏联可能仅仅会失去一个法国,但得到的却是世界范围内的舆论优势,以后不管美国的媒体在说什么,根本就不会有任何人在相信。

此时的法国,戴高乐似乎已经到了墙倒众人推的地步。绝大多数知名学者、教授站在了抗议者一边,如利奥塔、福柯、雅克?拉康、勒佛菲尔、布朗肖、西蒙?波娃以及西班牙社会学家卡斯特尔等,米歇尔?比托尔为首的一群作家以占领作协办公室表示了对学生的响应,年逾七旬的著名诗人阿拉贡甚至在“红毛邦迪”陪同下前往孔特广场当众演讲。素以介入政治的态度闻名的哲学家萨特更是积极参与,不但多次发起倡议、参加访谈,更以平等的姿态热情鼓励、赞扬学生,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一个与父辈不一样的将来。

更有号召力的托派。早在运动伊始,第四国际领导人曼德尔就敏锐地意识到一场风暴的即将到来,并连夜从布鲁塞尔驱车赶往巴黎,赶在街垒之夜前夕召开了托派学生组织会议,并旋即扩大为全体学生的大会,曼德尔在会上所作《从反对资本主义大学到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说,被公认为将五月风暴的重心由校内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冲锋号。

会后,曼德尔冲上街垒第一线,直面警察的警棍和催泪瓦斯。为阻挡警方的进攻,他指挥学生们点燃汽车作为路障。望着街上熊熊的火光,他不禁豪情万丈地高呼“多美啊,这就是革命”,全然不顾自己的汽车就在这些被点燃的车中。

托派的第四国际显然不是苏联要选择的目标,从莫斯科派往巴黎的特使已经接触到了法国共产党的高层,莫斯科的特使讲话很直白,“同志们,你们认为,如果戴高乐把这件事定义为某个外国势力挑起的阴谋,最符合的国家是不是我们苏联,如果有内应的话,这个黑锅是不是完美的符合法国共产党的定位呢?”

“可我们没有这么做,当然我们也很希望社会主义在法国取得领导权,这样我们就能建立我们心中的理想的社会了,难道戴高乐真的准备污蔑我们?”法国共产党总书记瓦尔德克?罗歇对着来人反问道,“他根本就没有证据。”

“根本不需要证据,二战之后他们又不是没有这么做过,对了,这是我们总政委同志下的定论,不论是你们如何自我辩解,戴高乐都会把矛头指向你们。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我们甚至忽略了托洛茨基派在这次抗议中的表现,要知道我们最讨厌这群不断革命的家伙。”特使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一个党派的力量不够,那就成立一个联盟,我们当然希望社会主义在法国的建立,如果法国同志无法独立完成这个任务,那暂时的联合,莫斯科也乐观其成,首先要逼迫戴高乐下台,这是最终目的。”

经过评估之后,谢洛夫已经发现,法国的政治力量和十几年前的意大利是不同的,法国共产党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党派,因为意大利共产党取得胜利,所以法国共产党此时还是法国的第一大社会主义党派,力量远远比社会党要强得多。不是真正历史上已经逐渐被社会党超过,但想要独立取得选举的胜利,基本上一点都不可能。

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联合!和社会党联合,和托洛茨基派联合。和任何同社会主义沾边的党派联合,从五月风暴开始,苏联真理报只评价过一次运动的根源问题,除此之外没有在对法国的政局出现任何评论。

这和中国、越南、东欧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苏联对这件事似乎没有多大的关心。但现在,这种情况结束了,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存在就是一种强大的标杆,只要苏联存在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可以发挥影响力。

当然这种影响仍然要从侧面着手,从第五司局不断反馈回来的情报里面,谢洛夫发现了一个言论,或者是一种思潮,而且这种思潮还为数不少的法国人接受。那就是赫鲁晓夫的退休问题,这个问题才是苏联什么都没有做的情况下,仍然有不少法国人为苏联说话的理由。

在他们看来,苏联共产党的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都准备退休,把国家教到更加年轻的领导人手里,那比赫鲁晓夫年龄更大的戴高乐,为什么不能自己下台,让国家出现新的领导人呢。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苏联的中央委员全体会议在八月份举行,也就是两个多月之后,到时候赫鲁晓夫会在做完最后一份报告之后,正式宣布退休。至少到目前为止赫鲁晓夫没有改变注意,认为自己已经七十五岁的情况下,应该回家享受生活了。这件事不但苏联的所有中央委员都知道,很多国家的共产党领导人也同样知道。

问题是,戴高乐今年七十八岁,他比赫鲁晓夫还要大个三四岁。如果赫鲁晓夫的年龄要退休的话,那到了今年已经执政了十年的戴高乐,是不是也应该退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