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5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先不要关心,我们先关心大阅兵的安全问题,要知道君士坦丁堡刚刚被攻克,小心土耳其人在这段时间搞事,万一某个土耳其热血青年想搞大新闻,我们国家的脸面就全丢光了,保证大阅兵的安全,就是我们现在的工作。”谢洛夫淡然的命令道,“如果大阅兵期间出现不和谐的事情,我会追责的。”

“总政委,我保证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这句话让谢洛夫眉毛一抖,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一般电视上说出这句话的人,最后都被打脸了。楞了一下再次加重语气道“我不要你这种保证,出事了你就准备去守白令海峡吧。”

“看来进攻土耳其的副作用开始出现了,不过比起这种副作用,收获还是占大头。”谢洛夫把地图摊开,目光注视着苏联的整个南部边界。目前从收集到的消息看来,伊朗加大了军队的建设,刚刚和美国签订了购买武器的合同,只不过还不知道要买什么。

阿富汗现在是达乌德执政,至少几年内问题不大,那么现在唯一可以有足够能力牵扯苏联的,应该是中国,目前中**队的人数在四百八十万左右,比起历史上同期的六百七十万大军,算的上是比较克制。但在苏联的眼中不是这样,这也是苏联国防部一直想要在远东增兵的初衷。

“最好顶住美国的利诱,不然近东压力消失的高加索重兵集团,可能会调到远东。”经过这一战之后,苏联的近东压力已经不存在了,一旦中国没克制住,苏联的高加索坦克大军就会调到远东去,一旦这个不美妙的设想成真。那玩笑就开大了,苏联在高加索的部队可不是历史上的三线部队和边防军,那是和苏联在东欧的驻军差不多的一线部队。

“尤拉,在看什么这么认真,我进来都没有发现?”乌斯季诺夫带着疑问的神色低头看了一眼地图问道,“你是在考虑高加索我们军队的问题?”

“是啊,库尔德共和国一旦成立,高加索就不需要这么多军队了,这支军队应该驻在哪个国家是需要好好考虑的。”谢洛夫面色如常的和乌斯季诺夫聊天。勃列日涅夫说是裁军只是意思意思,裁个十万二十万人糊弄一下西方表示诚意。

南方集群就不用说了,以后就直接驻扎达达尼尔海峡东岸。在高加索的重兵集团去哪还是个问题,“你觉得哪个东欧国家最不老实?”谢洛夫问出这个问题比较模糊,乌斯季诺夫考虑了良久之后轻轻地说道,“波兰……”

“波兰的北方集群只有不到十万人,而我们在高加索至少可以抽调十个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的兵力,把北方集群打造成除了西方集群之外的重兵集团,可以直接让北约感受到压力。其实从地理上来说,捷克斯洛伐克才是最好的地方。”谢洛夫准备和乌斯季诺夫沟通一下,要是回到国内商量这件事,用屁股想也知道高加索的部队会去远东。

“应该没有问题,等到华约军事会议的时候,我会在会议上提出来,我们的主要方向自然还是欧洲。”乌斯季诺夫赞成道,虽然出身于军事工程师,但他比一般的指挥官更加强硬,人总是这样,很多人对出身军事工程师的乌斯季诺夫有疑虑,这种情况下乌斯季诺夫更是要做出我比你们这些指挥官出身的将领都强硬的样子。

也是因为这样,谢洛夫才会和乌斯季诺夫商量,和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商量的结果,就是高加索的部队必须调到远东,平衡那四百八十万大军。

“好了,收拾东西吧,我们准备去君士坦丁堡了,福尔采娃同志和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同志已经到达那里,后天阅兵就开始了,总书记和卡拉曼利斯总统我们一起去。”聊了一会乌斯季诺夫再想起来自己过来的目的。

“好,我收拾一下东西。”谢洛夫把地图折好塞进了公文包当中,确实应该离开了。

现在广义上的君士坦丁堡地区,用空空荡荡来形容一天都不为过,后世一千多万人的大城市,现在只有苏联南方集群和希腊国防军的二十万士兵,至于苏联来参加的干部,和马上要设立的机构人数,也无法让这座城市看起来有人气。

但是这不妨碍勃列日涅夫的高昂性质,俄罗斯人几百年的梦想,马上将会从他的手中实现,哪怕他出生在乌克兰,也不耽误他心中的激情澎湃。

“一定要保证阅兵式的绝对安全,所有参加阅兵的士兵,包括希腊士兵手中的枪都要检查,决不能有一颗子弹。契卡师对阅兵路过的街道进行排查,确保没有漏网之鱼,一旦发现躲藏起来的土耳其人,立刻抓起来。”坐在轿车中的谢洛夫在视察的同时,一边布置着安全工作,要不是他一直以来重视安全工作,他自己都不知道被刺杀多少次了。

就在这时候,轿车突然一阵摇晃,司机看了一眼然后报告道,“总政委,轮胎好像没气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没气了,换轮胎!”谢洛夫说话的同时,仔细的对周围扫视了几眼,没有发现可疑的情况,他是从来不会让自己处在孤立中的,后面两个轿车全部都是第九总局安保人员。

预想当中的刺杀没有出现,这真就只是一个意外,只不过唯一一个小问题是,车上没有千斤顶,等了一会不耐烦的谢洛夫下车,看到自己的老大下车,后面两辆车中的人纷纷下车帮忙,“笨蛋!”一边说话谢洛夫伸出一只手抓住了保险杠,用力提了起来。

“看什么?快换!”手还抓在保险杠上的谢洛夫催促道,他不喜欢这种看大猩猩的目光。

很快众人换好了轮胎,重新回到了车中的司机用佩服的神色道,“主席,你的身体很强壮,一点都不像是快五十岁的人,一只手就能提起来小汽车。”

“多锻炼你也可以的!”车队继续前行在这个像是人类突然消失的城市中,把阅兵主要的街道都亲眼看了一遍,结合早先看过的安全部署,回到为阅兵准备的休息地点,表示整个阅兵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在选好的主席台周围,已经变成了红色的海洋,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都被镶嵌在主席的周围,搞阅兵经验非常丰富的苏联,很容易就能制造出来热闹的景象,让别人看不出来此时的君士坦丁堡其实是一座空城。

十月二十三日,勃列日涅夫在国防部长格列奇科、中央书记乌斯季诺夫、国家安全总政委谢洛夫,三个代表强硬派将领的簇拥下,登上了主席台。

地面上受阅部队沿着笔直的大街列队,直到目力再也不及之处,这次参加阅兵的部队,不但包括南方集群,还包括同样参加进攻土耳其战争敖萨德军区、北高加索军区和外高加索军区的部队、海军步兵和空降兵。

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乘坐小轿车从主席台缓缓行驶而出,在胜利颂的军乐中对沿着大街列队的士兵进行检阅,然后回到主席台道“士兵、水兵和士官同志们!军士们、将军同志们!我和你们一样,很荣幸今天相聚在这里,你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伟大的苏维埃、伟大的苏联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所有同志都无愧于我们的祖国。”

“乌拉、乌拉、乌拉!”从城市各处响起的欢呼声,勃列日涅夫面色冷漠听着巨大的欢呼,直到声音消失才说道,“现在我宣布,苏维埃格勒成立大阅兵,正式开始……”

第七百四十二章 救他两命

话音刚落,对面的军乐团奏乐,歌唱团高唱苏军之歌,“悬于头顶,似旌旗猎猎,我们伟大的胜利的年代,象旗帜飘扬在头上,你那光辉的战斗的道路,让我们用歌声来传扬。英勇的战士们!坚强的战士们!战斗中懂得了胜利的欢乐;亲爱的战士们!敬爱的战士们!我们的祖国为你歌颂!我们的祖国为你歌颂!”

高昂的苏军之歌响彻阅兵式,大阅兵开始,空中的武装直升机上,塔斯社的同志用摄像机俯视下方,南方集群、敖德萨军区、北高加索军区、外高加索军区、参加过土耳其战争的功勋部队,穿着锃亮的军衔、迈着大正步缓缓走来。海军、空降兵、海军步兵、形成一个个并不整齐但是压迫感十足的方阵,微微昂头,尽显苏联武装力量的骄傲。

如果是面对面站在这支军事力量的面前,心中会不由自主的升起不可战胜的感觉。

“地球上没有一支军事力量可以战胜我们,我们迟早会解放整个世界。”乌斯季诺夫对着每一个方阵敬军礼,另外一只手隐藏在军衣袖口下紧紧攥紧。

“未来这支军队不然会冲出地球,但是在这之前,我们要首先把所有的敌人一个一个的消灭,苏维埃的铁拳能够击毁一切,就如同我们的坦克一样。”谢洛夫面色冷漠的接口道,缓缓而来的是t72坦克方阵,这些坦克谈不上粉刷一新,甚至还能看到一些弹痕,这样更加增添了阅兵式的硝烟感,每一个士兵都是从战场中走下来的战士。

天空中,武装直升机编队带着特有的螺旋桨声音,似乎在和主席台上的领导人打招呼。勃列日涅夫和卡拉曼利斯总统,对着上面的武装直升机挥手致意,很快,高空中的图95战略轰炸机编队呼啸而过,不远处的达达尼尔海峡,从海峡穿行的苏联导弹巡洋舰,舰炮发射特质礼炮,似乎对正在举行的阅兵式进行提醒,不要忘记我们红海军。

到了群众游行的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巨幅画像在踩车上缓缓而来,最后一辆踩车上,勃列日涅夫的巨幅画像赫然在列,巨幅画像后面,一条横幅上写着、苏维埃格勒、一九七四年十月二十三日。

第二条横幅写着,从伊里奇到伊里奇,伊里奇就在苏维埃格勒,一座勃列日涅夫的巨型铜像被推了出来,毫无疑问,这座勃列日涅夫的铜像,以后会矗立在这座刚刚并入苏联的城市当中。这些东西,就算是一直以来都很淡然的勃列日涅夫,心中也不由的出现一丝激动之情,他已经在俄罗斯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现场直播中的阅兵式,苏联的播音员通过电视,进行跟踪报道,“帝国主义的土耳其终于遭到了正义力量的惩罚,今天,伟大的苏维埃格勒成立的第一天,同时也是西亚美尼亚回归苏联怀抱中的第一天,就像那句话,正义可能会晚一些,但绝不会不来。”

几个小时的阅兵式中,整个检阅的苏联领导人全部一直保持着兴致盎然的样子,不断的对着受阅部队和游行群众挥手,谢洛夫都觉得自己的手臂有点酸,也真是难为了这群老头子。

终于象征着苏维埃格勒成立的阅兵式结束,勃列日涅夫、乌斯季诺夫他们走下主席台,乘坐轿车离开了主席台,在一个行程勃列日涅夫作为总书记,还要对蒙古进行访问。

对蒙古的访问之后,勃列日涅夫就会回到莫斯科,结束这次出访的行程。谢洛夫是要随行的,很多时候,勃列日涅夫都在确保,不让谢洛夫和谢列平同时在自己不再莫斯科的时候,留在莫斯科,而谢列平则是保证自己这边要有一个人在莫斯科。

至于访问蒙古的意图,应该是一场常规访问,勃列日涅夫一直不希望中苏关系决裂,他刚刚上台就以苏共中央的名义致信中国,邀请中国派代表团出席召开的苏共二十三大。中国复信苏联,决然表示不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从此,中苏两党关系中断。

“总政委,总书记找你聊聊。”就在谢洛夫准备睡觉的时候,一个卫兵推门进来道。

“好,我马上就去!”谢洛夫重新穿上衣服,直接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