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6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评估。你就当美国短时期内的经济实力会更加膨胀,这个评估我就可以做。”谢洛夫看着切布里科夫大将,然后扯出了一丝令切布里科夫大将摸不到头脑的笑容,说出了令任何一个人都不敢相信的断言,“真正的美国,从这一刻开始,已经死了。”

这句话就好像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吹进了切布里科夫大将的心中。作为身经百战的克格勃第一副主席,一般情况下切布里科夫大将当然不会被一两句话迷惑,但这句话不同,他的意义太重大了,总书记竟然说和苏联较量了几十年的美国,积蓄力量掀起浩大反攻的美国,已经完蛋了?

哪怕就是一句玩笑,切布里科夫也希望这是真的,何况以他对总书记的了解,似乎对方不是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的人,确切的说谢洛夫从不在大事上开玩笑。

“总书记,你这句话我不能理解。”切布里科夫大将沉默片刻,说出了实话。明明现在的形势就是美国似乎爆发出来巨大的力量,在尼加拉瓜、南也门、印尼和马来西亚边界、泰国等国不断的给苏联找麻烦,可从总书记嘴里事情好像不是这样。

“美国是把以后的潜力放到了现在,所以才会爆发出来看起来比真实实力更高的力量,这是不正常的,这个协议还同时伤害了经济最强的两个盟国。未来这个协议的负面效果会越来越大,只不过近几年对我们来讲,确实是一个大麻烦。”谢洛夫面不改色的说道,“这种住着父母房子,花着儿女工资的行为,不论在国家还是个人身上发生,都是在找死。”

挥手让有些高兴还有些疑惑的切布里科夫大将下去,有些事情他还埋在心里。实际上,这个广场协议会触发一个契机,而且从后世的发展上来看,得到好处最大的是中国。

面对货币升值压力,日本和德国采用了不同的对策,给这两个国家的宏观稳定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影响。而德国的经验主要是:适时调整汇率政策,奉行独立的货币政策。广场协议也导致德国马克的大幅升值,并且也造成短期的经济衰退。但德国人始终对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记忆犹新,因此对于刺激措施非常谨慎,德国货币当局政策旗帜鲜明,重心是国内物价和产出稳定,汇率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德国衰退的轻一点,和什么政策没什么关系,主要还是西欧市场帮了他一把。广场协议彻底打垮了日本制造业,不过日本也有自己的办法。

美国会短期内改变自己的贸易赤字,可也只是短期内。美国经济的本质没有丝毫的改变。日本在这本账簿上所减少的出口额度只不过是换了另外一本账簿来表现而已,而且这个额度还有很大的上升,同理,日本企业的利润空间也有了大幅的增长。

这种方式就是把原来在日本国内生产的产品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一来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二来可以减少对美国的直接产品出口从而不去触怒美国国会内根深蒂固的贸易保护思潮。

美国通过广场协议击破了本阵营对自己经济威胁最大的日德,让日德的本国资本溢出到了别的国家,但一般国家承受不了这么多钱。不论是东欧还是东南亚,这些溢出的资本比历史上的选择更少,因为这两块地方,都是一水的苏维埃。

日本本来第一个选择是韩国、可韩国已经发展起来,被美国十分警惕成为第二个日本,诈骗岛同理,所以日本选择东南亚,可最终这些资本还是自己去了中国。谢洛夫知道这个情况,他前世生活的林业局,已经算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地方。就算是这么小一个地方,六七岁的时候他都见过两个中日合资的企业。可想而知当时的全国日资企业到底是有多少。

没有这个广场协议,中国发展不了这么快。总书记不会同情日德两国的,谁让你们根本就不是独立的国家,活该被吸血。

谢洛夫认为从现在开始,冷战到底会谁胜利已经没有悬念。要么是自己领导苏联一鼓作气等到里根的鸡血失效开始进攻,如果不成功,就稍微等个二十年,等中国膨胀起来在进攻,两者的区别只是胜利时间的不同。

不过二十年后没准他不是总书记了,所以还是前者更有诱惑力。里根不会想到,苏联*的总书记,比他这个扭转了贸易赤字的美国总统还高兴。少见的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举杯对着空气,自己和自己庆祝。

因为广场协议的签订,谢洛夫专门找来吉洪诺夫,希望吉洪诺夫拿出一点资金去日本买土地,要知道在中央全会上总书记没有提到这个问题,可确实已经开始实行补偿干部退休的想法,小轿车要钱、房子也是要钱的。怎么能中央拿钱呢?不知道总书记多扣?

吉洪诺夫没有阻拦谢洛夫的举动,苏联也没有到连买地的钱都没有的地步。恰恰相反,苏联的外汇总量和日本没法比,可也是一笔巨资。需要外汇的渠道更少。

在美元要贬值的情况下,找一个地方保值不这么令人无法理解。总书记认为日本就不错,为了保险起见买土地。

“看来马上要到了收获的季节!”谢洛夫自语道,现在的考验充其量是黎明前的黑暗。等到了胜利的那一天,他也要学习一下勃列日涅夫,对着全苏联的人说上一句,不远了……

里根抓紧时间让美国的力量再次膨胀,不代表谢洛夫就什么都没做,总书记不是每天和小毛妹交流人生经验,然后去医院看第二书记和国防部长死了没有就没事了。

自从铁托和斯大林不和以来,南斯拉夫就是苏联心中的一块心病,本来苏联就缺乏在地中海方向的出海口,失去了南斯拉夫和后来的阿尔巴尼亚,进一步削弱了苏联在地中海的影响力,要不是勃列日涅夫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气支持了一次谢洛夫,到现在苏联都没法长久的保持在地中海的存在。

突袭土耳其的这步棋走活,连带着东欧形势的巨大改观。从陆地华约节约了大量防备土耳其和希腊的兵力,从海洋苏联红海军在地中海畅通无阻,连带着巩固了和埃及、叙利亚、利比亚之间的友谊。节约了巨大的精力和花费。

可这就不代表南斯拉夫不重要,南斯拉夫在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当中军力仅次于苏联和波兰,士兵素质仅次于苏联和民主德国。加上边防军在内的三十多万南斯拉夫军队,和整个南斯拉夫的两千多万人口一直和苏联作对,无疑一种巨大的内耗。

最终谢洛夫寄出大招活久见,在时间的掩护下熬死了铁托,并且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始着手保护一些塞尔维亚*的干部,今天就是收获成果的日子。

十二月七日的克里姆林宫装扮一新,以最高礼仪对一个南斯拉夫的领导进行欢迎。早就已经淡出政坛,却又从铁托死后复出的塞尔维亚*中央总书记兰科维奇。

复出之后的兰科维奇依托着南斯拉夫内部实力最强的塞尔维亚*,开始对南斯拉夫最高权力进行争夺,当然还有苏联的支持。最终在争取了黑山、斯洛文尼亚等*后、对克罗地亚*完成了阶段性胜利。

今天正式兰科维奇访问莫斯科的日子,事实上此时的南斯拉夫内部,塞尔维亚人已经成了铁杆的亲苏派,并且完成了对铁托分子的压制。谢洛夫也很满意,你铁托活着的时候我弄不过你,死了还弄不过你么?相信这也是兰科维奇的想法。

“我们两国历史上就是盟友,当初俄罗斯帝国以糟糕的条件毅然加入到世界大战当中,就是因为不能忍受斯拉夫兄弟被奴役,当然,那是帝国主义时代。后来我们本该有良好的关系,铁托时代不过是我们两国长久良好关系的一个插曲。你说是不是,兰科维奇同志!”谢洛夫万分欢迎的把兰科维奇迎到克里姆林宫。

“铁托本人的决定,当初南斯拉夫*也是有人不赞成的,可铁托的威望让我们无法反对!”兰科维奇这话说的就不对了,清除亲苏势力过程中,他那时候领导的南斯拉夫内务部可是出了大力,只是谢洛夫现在不和他一般见识。被铁托后来收拾的兰科维奇,最终被谢洛夫发现,才有了今天的结果,铁托时代已经再见了!

第九百一十二章 社会主义大家庭

只要搞定了南斯拉夫,东欧的隐患就已经基本被抚平。乐—文对于苏联来讲,意义不亚于美国扭转贸易赤字。只不过看起来没有这么快见效,但那也只是看起来而已……

三十万南斯拉夫人民军不在是敌人,对苏联来讲,就是马上能看得见的效果。凭借这点,别说这种欢迎仪式,兰科维奇想要更多都可以。晚上的克里姆林宫宴会上,还能喝酒的苏联中央主席团委员全体出席,表达对南斯拉夫同志的欢迎。

“距离我们第一次接触,已经过去了十三年,时间过的真快。”兰科维奇举杯,本来兰科维奇是南斯拉夫**的三号人物,不过和一般南斯拉夫的高级干部不同。兰科维奇有明显建立中央政府的倾向,这也是最终铁托对付他的原因。

“是啊,我们在一九七一年开始接触!”谢洛夫自认为记性还算不错,那个时候兰科维奇已经被一撸到底,连带着塞尔维亚**的集权派被铁托打击。

跌落到极点的兰科维奇进入了克格勃的视线当中,当然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谢洛夫还不敢过多的和兰科维奇接触,因为铁托刚开始对兰科维奇不放心,所以当时只是派出了间谍在兰科维奇身边观察这个人的思想状态。

直到潜伏在兰科维奇身边几年后,克格勃派出的间谍才确定安全,为苏联克格勃和兰科维奇接触,兰科维奇领导安全系统多年,不可能部下全部被清洗。何况塞尔维亚**普遍对兰科维奇同情,开了口子,苏联在南斯拉夫的工作就顺利多了。

刚开始谢洛夫还是非常小心的,不过铁托年龄越来越大,尤其是开始访问莫斯科,和勃列日涅夫会面开始改善南斯拉夫和苏联关系,那个时候谢洛夫就确定,这个敢和斯大林对着干的南斯拉夫领导人真的老了。

“铁托嘛,比较理想化,他为南斯拉夫赋予了太大的目标,以南斯拉夫的国力,这个目标实在是不好达成。”谢洛夫嘴角含笑和兰科维奇碰杯意有所指的道,“做人还是要实际点。”

南斯拉夫的第一代领导人,连同铁托在内并不是什么民族主义者,哪怕铁托是克罗地亚人,他的政策也没有偏向克罗地亚。铁托任内打击了无数民族主义者,既有塞尔维亚、也有克罗地亚,公平共处和民族融合这个标题太大。看来铁托还是选择了前者,其实不管选择哪一个,铁托不应该同事得罪苏联。苏联也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一旦南斯拉夫出事了,只有苏联会因为社会主义和国家的实际情况出手救援。

铁托还是太相信一个小国在现代世界抵抗风险的能力,中世纪塞尔维亚可以和奥斯曼帝国鏖战几十年,而现代社会只要苏联和美国够不要脸,明确定义只摧毁不占领,根本就是想打谁就打谁,其他国家都别想碰到两国。

南斯拉夫的第一代领导,只有兰科维奇算是倾向于中央集权,反对松散的民族自治,同时兰科维奇身上有明显的塞尔维亚立场,这也是被铁托换掉的原因。

深层次的原因就是铁托尝试建立南斯拉夫民族的概念,自然容不得兰科维奇这种民族主义者,这就和苏联倡导的苏联民族一体是一样的。同样一个概念在东亚叫中华民族……

南斯拉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