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初唐-第1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最后只剩下了两千人?”

“正是。剩下的这两千人倒是悍不畏死,诚心实意的为高句丽效忠。但是他们的人数太少了,最终还是被我军斩杀殆尽。”

“就……就是这样?”李道宗只觉得胸口有些发疼,道:“照你这么说,只要发动一次总攻,无论是谁,都能把国内城取了?”

“不错,江夏王果然聪明。”

李道宗的脸上无比地难看,道:“这……这还有天理吗?渊男建怕死调兵回平壤也就算了,怎么国内城的城主也那么糊涂?他就不知道拦一拦逃兵?”

李绩却道:“我却以为,此事未必是国内城守将糊涂。要是我处在他那个位置上,说不定会做跟他同样的决定。”

“那是为何?”

“国内城大部分人都被吓破了胆了,把他们强留下来,很可能在守城的时候帮倒忙。相反,若是只留下敢战之士,说不定还能多守两天呢。”

“哼,到了最后,还不是被咱们唐军一股而下?”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李绩道:“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国内城的情况来看,高句丽人已经兵无战心,无论守将是贤是愚,城池是否坚固,都改变不了大局。”

李二陛下眼前一亮,道:“两军交战,攻心为上。既然如此,那岂不是说明,我军必胜,灭亡高句丽指日可待?”

众将一齐拱手,高声道:“臣等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第1955章佳人已逝,情债难还

城主府内喜气洋洋,但唯独两个人的脸色不大好看,与周围的气氛格格不入。

其一,便是江夏王李道宗,他输了个倾家荡产,那能高兴得了吗?

其二,就是百济武王扶余璋了。他脸色有些发白,跪倒在地,道:“陛下,小……小王有本启奏。”

李二陛下早就注意到他这副模样了,心中暗暗冷笑一声,道:“带方郡王有话请讲。”

“渊男建弑君弑父,人神共愤。幸得陛下替天行道,出兵讨伐。我百济不才,也愿附骥尾。现如今有水军两万已经集结完毕,只待陛下一声令下,就可出兵讨贼。”

“水军两万?”李二陛下眉毛一挑,道:“如果朕没记错的话,你那两万人,不是早就准备好了吗?”

“呃……微臣的水军,并不擅长陆战,所以才一直没有与您合兵一处。攻下国内城之后,大军就该横渡鸭绿江了,势必得跟高句丽发生水战,这正是我百济水军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哦?是吗?多谢带方郡王的好意。”李二陛下道:“不过,我大唐有水军四万,足以战胜高句丽的水军您那两万水军就不必触动了。”

扶余璋道:“那怎么能行?小王的水军虽然比不得您的大军能征惯战,但是对于陛下的忠心可是一般无二,还请陛下给他们一个机会,不要冷了忠臣之心。”

张亮冷笑一声,道:“忠心一般无二?那号令呢?你那两万水军,到底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到时候号令不一,进退失据,恐怕还不如没有呢!”

“当然是听勋国公的。”扶余璋道:“这两万人勋国公可以任意驱使,完全听您的号令。”

“真的假的?”

“小王可以把这支水军的兵符令箭完全交给您。但有不服将令者,勋国公尽管军法处置。我百济绝无二话。”

李二陛下道:“既然如此,那就如带方郡王所愿。两军会师鸭绿江,百济所有将士划归勋国公指挥。”

扶余璋大喜,道:“多谢陛下。那微臣这就去安排?”

“准。”

等扶余璋走了,张亮道:“陛下,高句丽水军孱弱,咱们大唐的水军足以应付。百济的两万水军,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您又何必答应扶余璋?”

李二陛下微微一笑,道:“你说百济非要他们的水军参战,到底是什么用意?”

“当然是对咱们大唐示好了。”

“这么说,也对也不对。他这一方面是示好,另外一方面,也是试探朕对百济的心思。如今高句丽亡国在际,那咱们唐军下一步会怎么办?是回国休整,还是继续南下攻打百济?”

张亮道:“如此说来,扶余璋的小心思还真不少。但他既然对咱们大唐有戒备,前些日子又为何赠送宝铠?”

“赠送宝铠和臣服大唐可是两回事。”李二陛下道:“他先送宝铠,是被咱们的军威所震。这次送兵,同样是被咱们的军威所震。至于说诚心臣服大唐,哼哼……”

“怎样?”

李二陛下轻叹一声,道:“在扶余璋的心里,恐怕从来没有过这个想法。要不然那两万水军,他早就该送来了。擅长不擅长水战,该怎么用,朕难道不懂吗?”

“那咱们怎么办?”

“当然是先灭高句丽再图百济。他扶余璋伪装的再好,也难骗过朕的眼睛,现在不过是和他在虚与委蛇罢了。过几年,朕把百济灭了,全部贵族迁至大唐内地,到了那时候再谈让百济臣服吧。”

……

……

三日之后,大军已至鸭绿江畔。大唐水军四万,百济水军两万,总共有六万水军,战船上千,遮天蔽日。

至于说高句丽人的水军,估计不过是一万左右。至于战船,更是与联军没法比。

无论大唐还是百济,都是水军大国。至于高句丽,则从来不以水军闻名。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若是打起来,高句丽的水军,简直是给联军送菜,绝无幸理。

所以,当天晚上,唐军上下非常轻松。准备第二日一早,就发动进攻,彻底摧毁高句丽的水军,然后兵围平壤,彻底解决高句丽。

唯有郭业,直觉上却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这就把高句丽灭了?也太容易了吧!

这还是历史上那个隋炀帝三征,李二陛下两征,最后李治又派兵打了好几次的高句丽吗?

他们就没有什么后招?若是真有后招,又是在哪里呢?

假投降?还是绝地反击?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际,孙子善走进了他的大帐,伸手一指,道:“老师,您看看是谁来了!”

“谁?”

郭业定睛一看,不由得一愣。来人非是旁人,却是他的便宜老丈人,郑元郑德芳。

想当初,郭业出使薛延陀,十分顺利的为大唐解了后顾之忧,并且把郑元推上了薛延陀右相的位置。

按说他现在应该在那里享受荣华富贵呀,怎么独身一人,跑到这里来了?

此时的郑元形容憔悴,衣衫褴褛,哪还有原来风度翩翩美男子的形象?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

郭业大惑不解,道:“岳父大人,您为何落到了如此田地?”

郑元长叹一声,道:“唉,别说我了!你还是担心担心自个儿吧。”

“我自己?”

“准确的说,是你在长安城的家人。薛延陀反了,不日即将起兵攻唐,长安城能不能保住都得两说!”

“啊?果真如此?到底怎么回事?”

“就在三个月以前,薛群略施小计,诱杀了突厥可汗李思摩,然后兼并了他的部众。有了这个开疆拓土之功,他在薛延陀内部威望大增,就暗地里准备起兵攻打大唐。”

“那你派一个人来通知我不就行了,何必亲身而至?就不怕薛群怀疑你?”

“嗨!还谈什么怀疑不怀疑呀,为了得到这个消息,不知死了多少人,我的身份也瞒不住了。”

他顿了一下,忽然正色道:“秦国公,您可得节哀。”

郭业的脸色唰得一变,道:“谁死了?莫不是斑鸠?”

“斑鸠的确是死了,为了掩护我逃走,他带着几十名弟兄拦截追兵,必无幸理。不过,我说的人不是他。斑鸠兄弟死的虽惨,但他本身已经是病入膏肓,即便为国捐躯,也不算吃亏。”

“除了斑鸠和你,在薛延陀我就没有什么熟人了呀?”

“不会吧,我提醒您一下,在那里,您还有个红颜自己……”

“你是说薛心莲?”

“正是。薛群早就对大唐存着不轨之心,因为薛心莲和您的关系,登上汗位之后,就把她软禁起来了。”

郭业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

自从薛群为汗,薛心莲就对郭业一直避而不见。当时郭业还以为是人家美女身份地位与以前不同,对自己不怎么感兴趣了。没想到,却原来是佳人身不由己。

他继续问道:“那薛心莲到底是怎么死的?”

“薛群意欲攻唐,薛心莲苦劝不听。最后她无奈之下,和丽竞门取得了联系,把这个消息透露了出去。被薛群知道之后,就把她给杀了。”

“啊……”闻听此言,郭业只觉地头一晕,眼前阵阵模糊!

薛心莲死了!她是为什么死的?明面上是因为给大唐通风报信,实际上呢?还不是为了自己?

薛群做的再不对,那也是她的亲哥哥。而大唐呢?对她有什么恩惠?她为什么会背叛自己的哥哥,向大唐示好?

答案有且仅有一个,她是为了自己!

想不到,那个外表坚强内心柔弱的女孩子,对自己用情如此之深。而自己,又是怎么对她的呢?

郭业呀,郭业,你真是该死!欠薛心莲的情债,这一辈子也还不清!

见郭业久久不语,郑元赶紧道:“秦国公,你清醒一下。现在可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您得赶紧把这件事告诉陛下,班师回朝。完了一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对,对,理应如此。岳父大人,您跟我来。”

二人联袂来见李二陛下,把这事一说,李二陛下也感到事态严重,道:“擂鼓聚将!”

第1956章急转直下

“陛下不可!”郭业赶紧把李二陛下拦住了,道:“深夜擂鼓,恐怕会弄得人心惶惶,还是派人悄悄把诸将招来为好。”

“准,董顺,速速派人去传旨。”

“是!”

不大功夫,除了勋国公张亮、冉仁德、刘英行以外,诸将就均已到齐了。

现在的唐军共分为两处,六万陆军驻守于此,另外四万水军已经上船,正在与高句丽的水军对峙。张亮等人现如今全部坐镇水军,却是无法及时通知。

现在这个时间聚将,大家都知道是出大事了,都面色严肃、神态恭谨地静待李二陛下发话。

李二陛下往四下里扫视了一圈,指了指郑元,道:“此人乃是丽竞门派往薛延陀的细作,由他把情况跟大家说说吧。”

……

听郑元把话说完,诸将皆是沉默不语。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这件事太大了,不得不慎重。

薛延陀反叛,长安城内做主之人,却是还未成年的李治,实在让人无法放心。

万一薛延陀运气好,真的攻破了长安城,那大伙的家眷可怎么办?大唐天子的声威可怎么办?长安城的百万黎庶又怎么办?

但是,大家真的放心不下老家,就此退兵呢?那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现在,高句丽似乎是指日可下,就这么退兵的话,无异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谁能甘心?

再说了,不谈这次东征大家出了多少力,花了多少钱粮。单单说再来一次会得到什么结果,想想都会让人感到头疼。

明面上看,这次出征高句丽一切顺利。但是大伙都是知兵之人。都知道此战能打成这样,到底是多么侥幸!

要不是有了契丹和奚族的联军,恐怕现在唐军已经全军覆灭了!要不是郭业发明了火药,要不是霹雳弹,要不是有了李道宗的八轮楼车,现如今的唐军恐怕已经顿兵于坚城之下。

那么,再来一次会如何呢?

事到如今,大家对火药、霹雳弹以及八轮楼车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认识。

不错,这些东西的确是攻城利器。但是,也谈不上只要一出手,任何城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