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霸天下-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谦闻言点了点头,他也觉得只有这条计策最为稳妥,固守待援并不等同于坐以待毙,只要坚守到援军抵达,便可对围城的叛军造成致命一击。

“既然大人已经决定了,那末将就前去准备守城事宜了。“杨谦抱拳说道。

周抚捋了捋胡须,正色道:“杨将军,目前城内我军的兵力只有一万荆州军和五千投降不久的蜀中旧军,你立即在城内招收五千新兵,这样,我军的规模便可达到两万,坚守成都足以。”

“是,大人,末将这就去办,”杨谦领命,转身离去。

周抚继续在大堂内踱着步子,他在思考要不要同时向梁州方向的华安求援,毕竟,梁州的华安军团,距离成都是最近的,由华安所部增援成都,是最省力和便捷的,而远在荆州的桓温军团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抵达成都,万一成都在荆州军主力抵达之前被叛军攻破,后果就严重了。

但益州毕竟是桓温的防区,自己也是桓温的下属,守卫益州是桓温军团的责任,华安作为梁州刺史,也有自己的防区需要镇守,未必有多余的兵力救援自己。

其实,周抚最为担心的是,华安军团一旦进入益州,平定了益州的叛乱,朝廷便会看出华安有能力保护益州,而桓温对益州却是鞭长莫及,从而很可能将益州的防务交给华安,而一旦如此,周抚的上司,桓温大将军的势力便要永久的退出益州这个天府之国了。

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对桓温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作为桓温的下属,周抚在益州的地位也将大大降低,就算刺史之位可以保住,但益州的防务全归华安所有,这个所谓的刺史不过是个空壳而已。

周抚思虑再三,决定不向华安求援,而是立即写信送往荆州,让桓温尽快派遣大军增援成都,同时,亲自视察城防,以守住益州的首府,固守待援。

写好求援信之后,周抚将信件亲自交给送信的人,并嘱咐信使一定要尽快将信件送到荆州。

看着信使领命而去,周抚终于大大的松了口气,并立即离开刺史府,前往城墙方向视察,他要尽可能的加强城防,以阻挡叛军的优势兵力。

在原蜀国尚书仆射王誓的府邸,王誓与一众心腹正在密室里,商议着协助邓定、隗文等人,在城内做内应的具体事宜。

此刻,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摆在他们的面前,只要他们及时抓住,善加利用,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王誓看着密室内的众心腹,正色道:“各位,老夫这些日子一直在为如何配合邓将军等人而发愁,如今,周抚却给我们送来了这样一个机会,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岂能错过,老夫今日冒险召集各位前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密室内的众心腹,听了王誓的话,都有些摸不着头脑,皆互相对视几眼,而后摇了摇头。

“王大人,恕我等愚昧,周抚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机会啊!”一名心腹焦急的问道。

王誓笑了笑,轻声道:“你们今日在大街上,有没有看到征兵的告示。”

“看到了,当然看到了,周抚在城内大肆征兵,说是要征齐五千新兵,以充实成都的防卫。”一名心腹连忙说道。

“对对对,是这么回事,不过,主动应征的可没有几个人呢?”众心腹连忙附和。

王誓点了点头,轻声道:“周抚这么急着征兵,这足以说明邓将军等人的行动被发现了,周抚老贼害怕了,所以才大肆的征兵以防不测。”

“是啊!一定是这样的,邓将军等人已经举起义旗了,要不了多久便可赶走晋军,而后成都便可光复了。”众心腹激动的说道。

王誓看着众心腹,双手平举,示意众心腹安静,待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后,便开口道:“老夫让你们来,就是要你们率领麾下的所有人员前往城中应募,从而集体混入军营,以便起事。”

众心腹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欣喜道:“王大人真是高明啊!如此一来,周抚以为自己招募的是一支新兵,却不知全都是我们的人马,而且,我等也不用偷偷摸摸的集结了。”

“大人高明,我等佩服。”众心腹连声恭维王誓。

王誓点点头,正色道:“各位切记,此事一定要绝对保密,绝不能有丝毫的泄露。”

“大人放心,这件事关系到我等的身家性命,我等是一定会小心谨慎的。”众心腹连忙说道。

见事情已经安排妥当,王誓挥了挥手,示意众心腹立即回去准备。

“大人保重,我等告辞。”众心腹抱拳领命,随即离开。

众心腹走后,王誓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按照他的设想,只要这些心腹率领众属下成功的进入军营,便等于是在周抚的心口插了一把刀,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成都的南门方向,益州刺史周抚正在视察城防,这里是防御叛军进攻的重要位置,因为,三路叛军中的两路都来自南方,南门很有可能是叛军进攻的主要方向。

“这里的女墙都裂开了,一定要重修,这里的空地要多堆放一些礌石,还有这里,也要重新修缮。”周抚在南门方向,大声的给守城的将士布置任务。

为了成功的抵御叛军,守住成都,周抚对城防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城墙上的任何一点缝隙,他都要求士兵尽快修缮。

“大人,大人。”就在这时,将军杨谦走了过来。

周抚眉头一皱,轻声道:“怎么样了,加了三成军饷还是没人应募吗?实在不行就强征,一定要凑足两万大军,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力量击退叛军。”

杨谦摇了摇头,抱拳道:“回大人,下午应募的百姓非常之多,才两个多时辰,五千新兵便已经招满,现在,他们正在大营内训练呢?”

“哦,这么快就招满五千新兵了。”周抚闻言大为惊诧,顿了顿,轻笑道:“蜀中这些刁民,就是喜欢贪图小便宜,军饷才增加三成,应募的人数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哈哈!”说完开心的笑了起来。

“大人,这下我们有两万大军了,守城的力量变得更强了,凭借成都的坚城,只要备齐足够的粮草,坚守个一年半载也不成问题啊!”杨谦也跟着高兴。

周抚笑了笑,大声道:“杨将军,我们去军营看看。”说着走下城墙,向城内的军营方向走去。

第四百八十五章出兵时机未到

南郑距离涪城足有千里之遥,为了尽快抵达涪城,华安制定了严密的行军计划,以沿途的五座城池作为临时停靠点,每日傍晚之前抵达一座城池,休息一晚后,第二日继续向下一座城池奔去,大军驻扎的各种所需都由沿途城池负责,以提高行军速度。

由于每两座城池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道路的状况也相差很大,所以,华安制定了不同的行军策略,距离近且道路状况好的就晚些出发,以保持士兵和战马的体力,距离远且道路崎岖难行的,就在凌晨提前出发,以保证在天黑之前可以抵达下一座城池。

如此,经过连续六日的急行军,华安一行人马终于抵达涪城,并与铁牛和李奕的两万主力人马汇合。

将带来的三千精锐和五百辎重营士兵安顿好之后,华安在涪城的南部设下了中军大帐,并立即召集各军将领,商议益州的形势。

华安的中军大帐刚刚设好,前往郊外视察的铁牛和李奕听说华安已经抵达,便立即带着部将前往中军大帐。

“大哥,你总算来了,益州的形势越来越紧了。”铁牛走进大帐,大声说道。

“将军,据斥候回报,益州秘密集结兵马的将领,是邓定、隗文和王润,三人所部兵马,皆不少于万人,大有一战而攻取成都的气势。”李奕也跟着说道。

华安闻言,沉思了片刻,轻声道:“邓定、隗文、王润,这三个人都是蜀中名将,不可小觑,看来周刺史的处境堪忧啊!”

“大哥,周刺史麾下兵力虽少,但只要我军的两万余援兵增援过去,叛军便无任何兵力优势可言。以我军的实力,与周刺史里应外合,一定可以彻底击败叛军。”铁牛大声说道。

华安在大帐内踱了几步,轻声道:“叛军的兵马大部分都是前些日子遣散的蜀中兵马,重新被邓定等人收拢,其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一定不可轻敌。还有,我等身为梁州兵马,没有朝廷的允许,或者益州刺史周抚的求援,是不可以随意进入益州境内的,这是朝廷的规定。身为将领,我们怎么随意违反。”

“大哥,此时情况紧急,哪还能顾及这些,既然我军不能增援益州,那我们还集结在这里干嘛!不如回去好了。”铁牛有些不满的说道。

华安明白,此时益州即将发生叛乱。铁牛就是急着想要出战,以不失去这么好的立功机会,作为一州刺史,华安怎么不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只要救援益州及时,乃是大功一件,朝廷是肯定不会怪罪的,而且。还会大肆的赏赐一番,以表彰自己平叛有功。

但就目前的情况,显然还不是自己出兵的最佳时机,第一,邓定、隗文、王润,三路叛军正在集结人马,但是并没有公开表示反叛。在叛军还未正式反叛前,自己提前前往平叛,很容易被人诬告逼反蜀中旧将,这么大的罪名。华安可受不起。

第二,益州刺史周抚并没有写信求援,按照大晋朝廷的规矩,各州主力大军是不可以随意越境的,若是全国的大军都随意的乱调,大晋国岂不要乱套了。

第三,按照斥候所探查的情况,益州刺史周抚正准备固守成都,以利用成都这座坚城,大大的消耗叛军的锐气,若是华安所部前往成都,便会成为周抚所部的挡箭牌,成了叛军全力攻击的目标,在兵力处于弱势的情况下,所部大军一定损失不小,而周抚所部却不会有丝毫损失,这么利友不利己的事情,华安是真的不愿意去做。

第四,为了实现北伐大业,华安需要足够的人口和土地,此时率军增援益州,大有战后都督益州军事的目的,而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便是周抚大败而逃,没有能力保护益州,而自己所部则力挽狂澜,彻底平定邓定等人的叛乱。

有了如此多的理由,华安自然不会立即增援益州,但为了一旦增援可以快速击败叛军,华安加强了派往益州斥候的人数,以全面掌握益州的一举一动,同时,加紧练兵,让军中所有的新兵全部接受严酷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作战能力。

但这些心里话,华安只能一个人知道,毕竟,如此充满私心的想法是不能告诉别人的。

华安看向铁牛,大声道:“铁牛,你部新兵足有两千,这几日你要严格训练这些新兵,一定要将他们训练成能打仗的精兵,至于出征的事情,你就不用考虑了,该让你出战的时候,一定不会少了你的。”

“既然大哥早有打算,那就再多等几日好了。”铁牛心平气和的接受了华安的决定。

“李奕将军,你部一千新兵,也要好好的训练才是啊!”华安以同样的口吻要求李奕。

“是,将军,末将一定全心全意训练好新兵。”李奕抱拳保证道。

“好了,各位将军请回吧!记住,各军斥候严密监视益州的一举一动,一有情况立即来报。”华安大声下令道。

“末将遵令。”众将士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中军大帐。

众将走后,躲在后帐的张育和谢思明走了出来,这二人是华安离开南郑时,特意带上的,因为军中不能只有将军而无谋士,在打仗等冲锋陷阵的事情上,全部要仰仗军中猛将,但决策等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