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霸天下-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且在制作的过程中非常耗费时间。在街亭的时候,已经消耗了太多。华安不想在郿城这样的小城也动用如此大量的攻城神器。

而将敌军主力诱出城池,在野外聚而歼之,却是一个省时又省力的方法,仔细的设想一番之后,华安下定了诱敌出城的妙计。

华安连夜派遣心腹,命令诸葛雄和李亮,在天亮之后,率领主力大军离开郿城,向长安方向进发。

同时,命令自己麾下的一万后备人马,携带大量的粮草物资从郿城附近通过,以吸引赵军的注意,而华安则会亲率一万亲卫军将士,在暗中保护后备人马,一旦赵军出城劫掠,一万亲卫军便会杀出,并与具备一定战力的后备人马配合,将赵军主力击溃,进而快速夺占郿城。

为了不被赵军发现自己的企图,在第二日凌晨时分,华安便率领一万亲卫军,悄悄的前往郿城附近埋伏起来,并严密监视郿城方向的一举一动。

天亮之后,一万后备人马,携带大量的粮草物资,从陈仓城出发,向郿城方向行来,而包围在郿城周围的两路大军,则立即撤离郿城,向长安方向杀去。

负责镇守郿城的赵国将领姚国,见诸葛雄与李亮的人马撤离郿城周围,向长安方向杀去,立即派遣斥候跟随侦查,正午时分,斥候汇报,晋军人马越走越远,不像是诈退,而像是真的要绕过郿城,从而直逼长安。

见晋军人马要直逼长安,姚国在追击和继续坚守之间,犹豫了起来,并询问部将的意见。

众将皆以郿城位置优越,可以切断晋军的粮道为由,要求继续坚守郿城。

很快,一万运送粮草的晋军后备人马抵达了郿城附近,并经过了华安和亲卫军埋伏的位置。

看着麾下后备军团从自己面前通过,华安的心情紧张了起来,后备军团能否诱敌成功,决定了自己能否成功拿下郿城。

“大哥,您看,我们埋伏在这里,后备军团的将士们,丝毫没有察觉。”王三笑着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若埋伏在这里的不是我军,而是赵国大军,他们就惨了,就算不全军覆没,也会损失惨重,至少,所有的粮草物资,都会成为敌军的囊中之物。”

“大哥说的是,不过,若是他们发现了我军,不就说明我们埋伏的不好了吗?那样的话,我亲卫军岂不就危险了,埋伏与发现埋伏,总是只有一个能赢。”王三笑着说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你说的也是,总是只有一个能赢,若后备军团赢了,我亲卫军就输了,哈哈!”

后备军团通过亲卫军埋伏的位置,还在以缓慢的速度继续前行,并很快与亲卫军脱离了一段距离,这样,很不利于亲卫军保护他们,但郿城的赵军出城截粮也需要一队队的出城,在赵军全部集结完人马,并向后备人马杀来的时候,华安的亲卫军是有足够的反应时间的。

在郿城方向,斥候早就将晋军一支运输粮草的人马即将通过的消息,告诉了主将姚国,但姚国一听,总感觉这里面有诈。

毕竟,诸葛雄和李亮的大军刚刚才离开不久,这么快就有晋军人马要通过郿城附近,这有些太过反常了。

为了稳妥起见,姚国并没有因贪功而率领大军前去抢夺,而是派出了少量的斥候,严密监视晋军运粮队的一举一动,一有风吹草动立即回报。

但经过连续近半个时辰的侦查,愣是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也就是说,这的确是一支运输粮草的队伍。

即使如此,谨慎的姚国还是不愿率领大军出城劫粮,而是继续派遣斥候侦查,在晋军运粮的队伍经过郿城不远的位置时,主将姚国亲自登上城墙查看,并分析晋军可能的阴谋。

“将军,眼前的确是晋军的运粮队伍,周围并没有发现伏兵,出城劫粮吧!”

“是啊!将军,我军驻守郿城,不就是为了截断晋军的粮道吗?若是见此粮草而无动于衷,那我军在此坚守还有何意义。”

两名部将,全力支持出城劫粮。

姚国蹙了蹙眉头,轻声道:“我军驻守郿城,晋军不可能不清楚,他们怎么有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从郿城旁边安然通过,就不怕本将率军劫持吗?”

部将闻言,分析道:“将军,晋军的运粮队伍足有一万人马,而且全部持有简单的武器,虽然战力不强,但也足以自守,这也许就是晋军运粮队伍,如此嚣张的原因吧!”

“将军,晋军运粮的队伍已经走过,再不追,他们可就走远了。”一名部将催促道。

姚国闻言,觉得有些道理,顿了顿,下令道:“集结一万人马出城,灭了这股嚣张的晋军运粮队。”说完大步走下城池。

“是,将军。”众将领命,也跟着走下城池,并立即打开城门,放下吊桥,一万大军也相继奔出城门,稍作集结便开始向晋军的运粮队伍杀去。

在赵军人马刚刚奔出城门的时候,华安就得到了准确的情况,并立即整顿人马,准备突袭出城的赵国大军。

赵国人马集结完毕,并开始向晋军运粮队伍杀去的工夫,华安麾下的一万亲卫军也已经准备完毕,并立即向赵军队伍奔来的方向杀去。

姚国亲自率领一万主力人马,杀向了行进中的晋军运输队。

晋军的后备军团,见赵军人马果然杀来,便按照华安事先叮嘱的策略,将辎重车全部摆在外面,堆成一个简易的城墙,一万后备人马,手持长矛、弓箭等兵器,躲在辎重车的后面,准备抵抗赵军的攻击。

见晋军的运粮队伍居然列阵拒敌,姚国心里微微吃了一惊,这也许就是晋军运粮队无视自己的原因吧!如此纪律严密的运输队,若非有足够的人马,还真的不易取胜。

“全军进攻,消灭晋军。”姚国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杀……”赵军一万人马,大吼着向晋军的后备军团杀去。

“放箭,放箭。”晋军后备军团的将领,立即下令放箭,以抵挡赵军的进攻。

正文第五百八十七章兵临长安

“嗖嗖嗖……”一阵箭雨射出,给进攻的赵军人马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并不能阻挡赵军进攻的步伐。

赵军人马很快便杀至晋军运输人马的阵型前方,但有辎重车的阻挡,赵军的骑兵并不能冲入晋军阵中,而只能勒马停在辎重车的外围,大批的赵军步兵紧随其后,杀向了晋军辎重车的面前,并爬上辎重车,向晋军的阵型内部进攻。

晋军后备军团的将士,用最简单的长矛和弓箭,全力抵挡赵军的疯狂进攻,并等候主力大军的救援。

在赵军与晋军后备军团,刚刚厮杀起来不久,华安率领的一万亲卫军已经策马杀来,并兵分三路,左右迂回包抄,准备给予出城的赵军以致命一击。

前方正在厮杀的场景,极大的激发了亲卫军的勇气,让亲卫军将士热血沸腾起来。

“将士们,杀……”亲卫军将领,皆大吼着下令。

亲卫军将士闻令,加快速度向前方的赵军杀去。

正在指挥部下进攻晋军后备军团的赵军将领姚国,本是十分得意,他对歼灭晋军运粮队伍有足够的信心。

“将军,不好了,晋军援军杀来了。”姚国正在得意,却得到了晋军援兵杀来的消息。

姚国侧目一看,在正西方向有一支骑兵人马正在杀来,从旗帜上看,的确是晋军的主力人马,距离此处已经不足三里。

按照骑兵的速度,三里地只需片刻而已。也就是说,晋军的主力人马,很快便会杀至眼前。

“本将早就说过,晋军粮队的出现是个阴谋,尔等不信,现在晋军的伏兵终于出现了。”姚国叹了一句。

“将军,现在怎么办,撤往城内已经来不及了。”部将焦急的说道。

晋军转瞬及至,不仅撤往城内已经来不及了,就算从容撤离交战区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但若是不撤,留在原地,则一定会被晋军的援军和运粮人马两面夹击,从而遭到惨败。

“撤。全军撤退。”姚国下达了撤军的命令。说完策马向北行进。

赵军人马放弃攻打晋军的运粮队伍。开始向北撤退。

但赵军的一万人马,仅有一半是骑兵,剩下的一半则是步兵。而步兵的速度显然是逃不过晋军亲卫军追击的,况且,运粮的后备军团跳出辎重车,也展开了追击。

很快,华安的亲卫军便杀之赵军面前,并将跑的慢的赵军步兵包围了起来。

“放过敌军骑兵,全力绞杀敌军的步兵。”华安下达了全力绞杀赵军步兵的命令。

“杀……”亲卫军和后备军团大吼着,向被围困的赵军步兵杀去。

经过一阵激烈的厮杀,赵军步兵损失惨重,并失去了战斗力。

“投降免死,投降免死。”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华安下达了劝降的命令。

“投降免死,尔等速速投降。”亲卫军将士,纷纷大声劝降。

见抵抗已经毫无意义,赵军步兵纷纷丢掉兵器,并蹲在晋军的旗帜下向晋军投降。

解决掉赵军步兵后,赵军的五千骑兵已经跑远了,见追赶已经来不及了,华安命令亲卫军押着所有的俘虏,向郿城行进,后备军团则紧随其后。

在华安的亲卫军出现在战场上之后,郿城的赵军人马,就知道情况不妙了,见姚国率领骑兵逃走,步兵被晋军消灭,守城的数千赵军见大势已去,经过一番商议,便举起白旗,打开城门向华安投降。

赵军主动开城投降,在华安与赵军激战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说明,在石虎死后,赵国内乱不止,将士和百姓们已经对赵国朝廷失去了信心,并渴望明主的出现,否则,以赵军的悍勇,不可能这么容易的投降。

见数千赵国守军纷纷丢掉兵器,并出城投降,华安很是高兴,并好言安慰了他们,随后让亲卫军和后备军团入城,以彻底控制郿城,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华安召集了多名投降的赵军将领,询问他们主动投降的原因,结果,果然不出华安所料,赵军将士之所以选择投降,并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因为赵国内乱不止,民生凋敝,已经毫无前途,投降晋军才是顺应天意民心。

在华安的亲卫军控制郿城之后,附近的几座小城纷纷递交降表,表示愿意归顺大晋朝廷。

对于赵国将士和官员的主动投降,华安自然非常的高兴,并全部接纳了他们,而且让他们全部官复原职,以为大晋朝廷效力。

诸葛雄与李亮麾下的兵马,在西进的过程中,先后攻克武功、兴平、始平等县城,并直逼长安脚下,与赵国乐平王石苞的主力兵马对峙。

为了全力守卫长安,石苞将部署在蓝田、杜城等地的,用于防守子午道和骆谷道方向的近万人马,全部调回长安,从而使守卫长安的兵马高达四万之众。

但这样一来,从子午道和骆谷道杀来的晋军人马,便更加顺利的进入了关中,并直奔长安而去,从而对长安形成了合围之势。

四路晋军,仅主力兵马就有四万之众,后备人马也有两万抵达长安城下,整整六万大军对守卫长安的石苞来说,是个巨大的压力。

由于长安城易守难攻,晋军的兵力与守城的赵军相差并不大,为此,四路晋军并没有立即攻打城池,而是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以等候华安麾下的亲卫军。

华安率领亲卫军抵达长安附近,附近的豪杰与百姓,听说晋军抵达长安,纷纷前来问候,并询问晋军的企图,问他们是否会长期留守关中。

对于关中豪杰和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