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霸天下-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将军,如今潼关已经被我军控制,石苞逃往中原,唯一的退路便是从东南方向的武关绕道而行,我军只需派出轻骑,提前占据武关,便可以挡住石苞退向中原的道路。”一名部将附和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回道:“石苞生性贪婪,毫无谋略,就是一个十足的废物,擒他有何用处,不如就放了吧!”说完一脸的轻松。

其实,华安之所以没有派兵提前占据武关,就是为了给石苞和部分赵军将士留一条退路,这样,赵军将士抵抗的决心便会大减,有利于华安快速控制关中,同时,石苞绕道进入邺城方向,也等于给邺城方向又增加了一股势力,让邺城的政局更加的混乱和复杂。

而邺城方向的政局越是复杂和动乱,赵国的国力消耗的就越快,这对立志收复中原的华安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正文第五百八十九章水路运粮

见华安有意要放掉石苞,麾下的将领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他们都知道,既然华安要这么做,自然有这么做的道理,为此,也不反对。

城内的大火燃烧的很旺,在诸葛雄与李亮率军进入城内的时候,城内的百姓已经开始灭火,无奈大火烧得太旺,一时间无法扑灭。

晋军两万人马,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救火的行动,并利用隔离的办法,将还未着火的部分房屋拆毁,从而让大火无法蔓延。

经过近一个时辰的扑救,城内街道的大火基本上被扑灭,但被烧毁的店铺很多,损失比较大,城内的几座粮仓全部被完全烧毁,里面的几万旦军粮全部化为灰烬,一颗粮食都没有剩下。

在长安城东门外,赵军左右两翼人马将晋军缠住,石苞则带着亲卫军,携带大量物资,向武关方向撤退,晋军一万大军在击退赵军的左翼两翼人马后,向石苞撤退的方向追击了一阵子,缴获了部分赵军的物资,随后,便撤回来东门外,并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华安汇报。

西门外,华安正在安抚投降的赵军将士,东门方向的一名传令兵便奔了过来。

华安自然知道是关于石苞逃跑的事情,于是,不待传令兵说话,先问道:“石苞离开多久了。”

传令小兵一愣,随即抱拳道:“回将军,赵军主将石苞率领万余人马。向东南方向去了,陈将军追击了一阵,缴获千旦军粮而返。”

华安点了点头。下令道:“你回去告诉陈破虏,石苞走了就好,让他不必追击。”

“是,将军。”传令小兵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大哥,城内浓烟渐少,大火应该已经扑灭了。我军可以进城了。”王三小声提醒道。

华安点了点头,让后备军团与投降的赵军人马在城外扎营。而后率领亲卫军进入长安。

一进长安城,华安感受到的是一种底蕴,一种帝王之都的底蕴,虽然城内经历了一场大火。但规模宏大的建筑,还是给华安留下了震撼的印象。

烧焦的木头和各种物品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华安抬臂轻轻遮挡,并继续沿着街道向前行进。

在这场大火中,许多店铺被大火无情的烧毁,甚至有不少百姓也葬身火海之中,让华安感受到了一丝凄凉的感觉。

“将军,长安城的粮草全部被烧毁,几万旦军粮。颗粒不剩。”诸葛雄轻声汇报道。

“没错,将军,不仅是军用粮仓。就连城内富商囤积的粮食也被一把火烧个精光,这些粮食比军粮还多,有近十万旦。”李亮一脸惋惜的说道。

华安闻言,心里一惊,按照二人的汇报,石苞在撤离长安的时候。将长安城内的粮草全部付之一炬,如此一来。长安城内的几十万百姓都有了断粮之忧了,民以食为天,一旦全城断粮,势必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只怕关中会为此一片混乱。

见二人满脸的炭灰,华安摆了摆手,轻声道:“二位将军和将士们都辛苦了,先下去洗洗脸吧!”

“是,将军。”诸葛雄和李亮闻令,抱拳一揖,转身下去了。

二人走后,王三看向华安,轻声道:“大哥,城内粮食全部被烧绝,老百姓家里的存粮只怕支撑不了几天了,这可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我军大营不是有粮草吗?就用我军的粮草救济百姓。”华安不假思索的说道。

王三闻言,急道:“大哥,我军出城所带粮草仅够支撑一个月而已,如今,已经过了半个多月了,我军粮草所剩不多,哪还有余粮分给百姓啊!”

这个问题,华安自然是很清楚的,在出征之前,华安经过一番设想,觉得一个月之内可以在关中站稳脚跟,为此,仅动员了十万后备军团运输足够大军消耗一个月的粮草,以减少人力的征发。

此刻,经过半个多月的征战,晋军二十余万人马的粮草已经严重不足了,若是在分拨一部分给长安城的百姓,大军的粮草就更不足了。

“就算不分拨粮草给百姓,我军的军粮也支撑不了多久,眼下,我军已经在关中站稳脚跟,接下来的当务之急,便是尽快将南郑城的粮草运往关中,越多越好。”华安正色说道。

王三点头道:“大哥说的是,为了在关中站稳脚跟,我军必须尽快运粮了。”

华安拿出怀中的地图,开始思考如何快速有效的将南郑城的大量粮草运往关中,目前,从南郑通往关**有五条道路,祁山大道最为平坦,最有利于粮草的运输,但这条路是最远的一条道路,来回搬运粮草,实在是浪费时间。

其余几条小路,虽然距离较近,但道路崎岖难行,运输粮草颇为不便,难以在短时间内大量运粮。

若是按照五路同时大量运输粮草的办法,则需要再次征发大批的百姓负责运输粮草,而这样一来,将大大损耗梁州的经济和农业,是华安不愿意看到的。

思前想后,华安觉得,必须有一种简洁高效的运粮方法,以满足汉中运输大批军粮前往关中的需求。

华安拿着手中的地图,来回的观看,突然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河流走水路运输物资。

这条河流自然就是紧靠褒斜道的褒水,褒水靠近南郑城,城中的大量军粮,可以利用船只从褒水的下游向上游逆流运输。

但有一个问题是,在褒水的下游,河水既宽又深,可以通行大型的船只,但在上游的位置,河道很窄,水深也很浅,小船都无法通行,也就是说,褒水并不能直接通向关中,而只能通到二百余里。

但这已经非常不错了,要知道从南郑城,沿着褒斜道通往郿城,至少有三四百里的路程,若是利用褒水运输二百里,剩下的一百余里,运输的压力就小了很多,况且,在郿城以南,还有一条小河,是渭水的支流,可以通船的距离足有五十余力,只要这两条河流充分的利用,便可以大大减轻陆路运输的压力。

也就是说,从南郑城将军粮运往郿城,有近三百里的距离是用水运,而中间需要陆路运输的距离不足百里,如此一来,除了翻越秦岭的不足百里需要加强人手之外,两头的水运,所需要的人力很少,要知道,水运的效率是陆路运输无法相比的。

为了进一步增加运输的效率,华安还打算将水运分成两段,在从南郑城发粮的时候,用大船运输,以提高效率,在进入上游,大船无法通行的区域,改用小船运输,在小船无法通行的源头区域,在将军粮用辎重车运输。

华安思虑周全之后,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身旁的将领,众将领在听了华安的运输方案后,无不拍案叫绝,认为可行。

在分析了每一个细节的步骤后,华安终于下定决心,利用褒水和褒斜道大量运输粮草,在郿城设立一个大型军粮仓库,以储存南郑城方向运来的粮草,同时,在长安城之中,修建更大的粮仓,毕竟,长安才是关中的核心,控制长安,才能更好的掌控关中。

从郿城将军粮运往长安,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需沿着渭水一路向东,便可轻松的抵达长安,若要运往潼关,那就继续东进,进入潼关即可。

在关中,几乎所有的重要城池,都在渭水及其支流的边上,运输粮草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华安正式下达命令后,关中方向,辎重营的将士们开始大量造船,以便于运输粮草,而汉中方向,则将准备好的军粮装上船只,并沿着褒水一路向北运输。

华安派遣一万名后备军团的将士,推着山地辎重车前往褒斜道,准备运输从褒水运来的军粮,而后,再将这些军粮运往郿城附近的渭水支流,搬运上船只,通过船只顺流而下,将军粮运往郿城。

这种运粮的方式,大大节约了人力,运粮的效率大为提高,短短的半个月之内,便有十万旦军粮,被运进了郿城,而后转运到了长安。

在缺粮的日子里,华安将军粮无偿送给长安城的百姓,从而避免长安城出现大规模的饿殍,这一行为既避免了长安城的动乱,也让长安城的百姓对华安感恩戴德,可以说,在短短的几日之内,长安城的民心已经尽数为华安所得。

损失一些军粮对华安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但得到民心对于华安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在城内缺粮的日子里,华安免费为长安城中的百姓提供粮食,这一步棋算是彻底走对了。

南郑城的军粮在源源不断的运往长安,看着长安城中堆积的军粮越来越多,华安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只要拥有足够的粮草,华安有信心,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掌控关中,从而以关中为基地,杀出潼关,收复中原。。。。

正文第五百九十章王猛

自从石苞仓惶败走武关,关中方向的形势基本上稳定了下来,绝大多数的赵国官员和将领都上表请降,表示要归顺大晋朝廷。

但仍有少数赵国将士不愿投降,并盘踞在各个山头,与山贼土匪勾结,四处抢劫危害百姓,给关中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同时,也威胁晋军的粮道,沿渭水支流运输的军粮,不时遭到劫掠,虽然被劫掠的粮草仅是晋军军粮的一小部分,但对华安来说,也是不可容忍的。

为了将关中建设成进攻中原的基地,这些零星分布的土匪,必须全面清除,一个都不能留下,否则,一旦主力人马进入中原,这些零散的散兵游勇将给关中带来无穷的破坏,从而让华安有后顾之忧。

关中八百里秦川,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各种山头名目繁多,若要逐个清除躲在山中的山贼土匪,是一件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只怕将这些山贼清除干净之后,中原已经是另一番格局了。

关于如何剿灭关中众多的匪徒,华安觉得自己必须好好的深思熟虑一下,以免有所疏漏。“大哥,长安城中已经有米粮出售,我军是否还要继续派粮。”王三走进大帐,正色问道。

华安站起身来,向前走了几步,轻声道:“长安城中虽有米粮出售,但那些从城外逃往城内的穷苦百姓根本就没有钱财,若是我军不继续派粮。他们岂不要饿死。”

“大哥,可这样一来,一下子多了几十万张嘴,军粮消耗多了数倍,我军的负担大增,总不是长久之计吧!”王三蹙眉说道。

华安闻言,举得是这么个理,若是无止境的为长安城的百姓提供米粮,会大大增加后勤的负担,让后备军团的大量人马忙碌在运输的道路上。

“关中还未完全稳定。在完全稳定下来之前。让后备军团的将士们辛苦一下,继续为穷苦的百姓提供米粮。”华安下令道。

“大哥,为穷苦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