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霸天下-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禀将军,建康城散步谣言的源头查出来了。”一名心腹小校走进中军大帐,抱拳说道。

华安闻言,眉头一皱,大声道:“快说,究竟是何人散布谣言,要对本将不利。”

心腹小校抱拳道:“回将军,据安排在建康城的细作探查,谣言的源头是一伙来自辽东,贩卖人参的商人。”

“哼,商人,商人怎么可能会做出有损本将的事情,这伙人来自辽东,想必是慕容俊耐不住寂寞了,要与本将玩反间计,这招真够损的。”华安恨恨的说道。

“将军的意思,是燕国人搞的鬼?”心腹小校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下令道:“你下去吧!告诉建康城的细作,继续盯着这伙商人,一定要确认他们的身份,到底是不是燕国的细作。”

“是,将军。”心腹小校抱拳一礼,转身前去传令。

心腹小校走后,华安在中军大帐之中,踱起了步子,此刻,得知散步谣言之人,是辽东的商人,华安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是慕容俊暗中搞的反间计,目的是为了让大晋朝廷与自己之间不和,从而引发大晋内部的动乱,这样,燕国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一想到这里,华安就非常的担心,如今,大晋朝廷算是中计了,并已经开始着手削弱自己,若自己不反抗,就会落得和祖逖一样的下场,但若是自己反叛朝廷,也必然会引起大晋的新一轮内乱,如此一来,燕国大军便可趁大晋内乱之机,横扫中原河北,并最终统一整个天下,如此一来,华夏乐土都将被鲜卑铁骑所蹂躏,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华安既要阻止朝廷对自己的削弱,同时,也要避免引起大晋的内乱,至少,在燕代联军被击败以前,华安不能与大晋的另外两支主力,荆州军团和扬州军团有摩擦,否则,慕容俊的奸计就会彻底的得逞。

当然,有一句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情的发展,有时并不一定会按照原先的轨迹运行,除了平衡大晋朝廷与自己的关系,华安还要做最坏的打算,那便是,一旦与大晋朝廷的关系彻底的失控,扬州军团和荆州军团与自己敌对,自己就必须当机立断,率领主力大军退回关中,凭借潼关的险峻,守住关中八百里秦川,如此,倒是还有翻盘的机会。

当然,这仅仅是最坏的打算,不到万不得已,华安不会放弃辛辛苦苦打下的土地,让慕容俊白捡这么大的便宜。

“嗯嗯。”就在华安蹙眉苦思的时候,聪士虎候走进了大帐之中,并抱拳向华安行礼。

华安点了点头,用手语询问虎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虎候用手语流利的汇报了梁州和益州发生的事情,他告诉华安,雷暴和铁牛在接受朝廷的册封之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反常,他们先是表现的欣喜若狂,而后又非常的疑惑,并不明白朝廷为何要突然提拔自己,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华安得知这一消息,嘴角微微笑了笑,这才是真实的铁牛和雷暴,他没有想到,这么多年没见,雷暴和铁牛还是这副德行。

原来,华安早在多年前,便在雷暴和铁牛的府邸,安插了数名聪士,当然,除了他们之外,华安麾下的主要将领和文官都被聪士监视着,就连建康之中,都有华安秘密安排的聪士,邺城、蓟城、龙城、姑臧,这些重要的城池自然也是必不可少了,在一些重要的城池,华安甚至安排了多路互不统属的聪士,以增加探查消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聪士之外,由军中优秀斥候组建的大量细作,也分布在各个重要的位置,为华安秘密收集情报,从而让华安可以尽可能的多了解天下的形势。

华安相信,凭借聪士和细作这两张完全独立的情报网,便足以让自己先知先觉,在乱世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文第七百一十四章可恶的士族官员

在蜀中方向,朝廷派遣的近百名官员,在抵达益州和梁州之后,很快便进入了各自的岗位,并立即开始搜集蜀中官员的过失与罪名,以便进行弹劾,并最终取而代之。

这些官员皆是朝廷重臣的心腹,他们的出身大多是江南士族和北方士族,因此,他们代表的自然是是江南士族和北方士族的利益,此时,益州和梁州经过多年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良田的亩数更是增加了一倍,新出生人口的夭折率大大降低。

如此物产丰富、人丁兴旺的鱼米之乡,让这些新来的朝廷官员心动不已,他们自然不会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

仅仅数日,他们便接连弹劾了几十名蜀中官员,并没收了这些官员的房屋和田产归自己所有。

当然,这些没收的房屋和财产,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胃口的,这些朝廷派遣的官员,又以各种理由相继霸占老百姓田产,就连华安赏赐给麾下有功将士的田产,他们都没有放过。

要知道,华安为了激励麾下将士效命,将梁州和益州新开垦的部分土地,赏赐给了麾下的众多将士,而这些土地都是新开垦的,因此,华安将其赏赐给麾下诸将的时候,并没有向大晋朝廷进行汇报,这便直接导致众将领拥有的土地不合法,从而让这些朝廷官员,可以以这些土地不合法为由。将其没收,并最终将其变成自己名下的田产。

在这些血统高贵的士族官员眼中,那些只会厮杀的贫贱武夫。怎么配拥有大片的良田,况且,他们大多都在河北一带,就算心里不忿,也只能干瞪眼。

当然,为了不引起驻守蜀中将士的反叛,这些官员并没有侵吞雷暴和铁牛麾下将士的田产。从而使得他们的行动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顺顺利利的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些官员大肆侵吞良田。他们是赚足了,但蜀中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凡是拥有新开垦良田的百姓,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所有的田产。沦为一无所有的佃农,从而过上奴隶般的生活。

这些老百姓非常的想不通,这些田地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开垦的,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他们的田地,为何换了一批官员之后,这些田地就莫名其妙的不属于他们了,这让他们感到愤怒和不满。

众多失去田地的老百姓聚在一起,要与这些士族官员理论。不过,官字两张嘴,一群没有文化的老百姓。与官员理论,岂不是与虎谋皮,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这些士族官员精通驭民之道,他们是不会把事情做的太过分的,为了安抚这些失去土地的老百姓。他们明确表示,这些田地仍归原有的老百姓耕种。只是,在收成之后,要交纳一部分收成而已,并且,除了交纳一部分收成之外,剩下的收成足够这些老百姓活命。

他们抓住了老百姓的弱点,那便是,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便会相对满足,从而不会铤而走险,做出过激的行动。

得到如此结果,所有的老百姓都非常不满,但也就是不满和愤怒而已,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无奈的接受,毕竟,抢占他们土地的是官家,只要不挨饿,他们大部分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与朝廷官员作对。

当然,也有少量百姓,完全不愿妥协,他们有的直接与朝廷官员发生了冲突,并被抓进了大牢之中,也有的聚集在一起,拿起简陋的武器占山为王,打算与朝廷彻底的决裂。

一时之间,在整个蜀中,时常发生百姓与朝廷的冲突,占山为王,据坞堡自保的百姓比比皆是。

尽管这些冒险的百姓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在蜀中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并很快传入了建康城之中。

建康城的朝廷重臣,详细的了解了蜀中所发生的事情,总体还算比较满意,虽然派往蜀中的官员,侵吞老百姓的田产,引起了部分百姓的反抗,但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若是不能得到好处,这些血统高贵的士族官员,才不会前往蜀中做官呢?更不会效忠他们这些元老重臣,况且,这一小撮老百姓是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的,蜀中被他们这些士族势力控制,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进入蜀中的这些士族官员,动辄获得良田万亩,这让那些没有前往蜀中的士族子弟眼馋不已,他们纷纷要求前往蜀中,以为朝廷效力的名义,分得一杯羹。

但此刻派往蜀中的官员已经足够,为此,当朝的这些元老重臣并没有同意,但经不住这些士族子弟的苦苦请命,不得已,冒险让他们分别前往关中和司州,负责控制这两处的经济命脉,从而让华安麾下的大军仰他们的鼻息。

当然,朝廷的重臣,还是担心这么做会进一步刺激华安,从而有可能让华安铤而走险。

不过,益州和梁州皆是鱼米之乡,是华安起步的地方,算得上是华安的根基,如今,朝廷将其根基拔除,而华安却并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甚至连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安插在华安军中的卧底,更是传出了一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话语,这让朝廷的重臣们放心了不少,同时也让他们胆大和放松了不少。

为了尽快遏制华安的实力,同时,也为了快速扩张自己的利益,这伙朝廷重臣,便答应了众多士族子弟的请求,派遣他们进入关中和司州,让他们管理那里的户籍和田地等事物,并排挤华安的心腹,一步步的完全控制这两个地方。

在这些士族子弟之中,按照门第和名望,分别被授予监察御史、水衡、典虞、牧官、司盐校尉等大小不等的职位,以便可以更好的控制关中和司州。

不过,思来想去,朝廷重臣们,还是有些担心,于是,告诫这些即将出发的士族子弟,凡事一定要适可而止,做人千万不可太过贪心,尤其不可过分刺激华安军团的将领,以免引起激变。

这些士族子弟,自然欣然答应,并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会不辱使命。

朝廷重臣很是欣慰,便立即进入皇宫之中,将派往蜀中官员,所取得的功绩,添油加醋的向褚蒜子做了汇报,并要求继续派遣士族子弟前往关中和司州。

褚蒜子觉得如此大规模的进入华安军团控制的区域,似乎有些不妥,但经不住这些老臣的苦苦劝说,最终点头答应了,并下达圣旨,将即将出发的士族子弟全部封官,让他们带着朝廷的圣旨,前往关中和司州,管理那里的各项事务。

在准备数日之后,一众士族子弟在数百将士的保护下,离开建康城,浩浩荡荡的向关中和司州方向行进。

在邺城方向,华安端坐在中军大帐之中,蹙眉忧虑了起来,据安插在蜀中的聪士回报,朝廷派遣的近百名士族官员,已经深入了蜀中的各种机构,并大力排挤自己扶植起来的官员,甚至将这些人打入牢狱之中。

最要命的是,这些士族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众多老百姓的田产兼并,并引起了部分老百姓的反抗,在整个蜀中,聚众占山为王的百姓有近万人。

如此一来,蜀中的生产环境变得恶劣了不少,长此下去,必然会造成生产力的下降,甚至,会造成人口的流失。

梁州和益州,是华安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是华安起步的根基,如今,却被这些士族官员如此糟蹋,华安心里很难过,同时,也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朝廷果然又有了进一步的行动。

最让华安担心的是,按照这些士族官员,如此的手段,要不了多久蜀中的税收和粮饷都会被他们所掌控,如此一来,铁牛和雷暴麾下的大军,就必须仰人鼻息生存,就算他们与自己感情很深,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一定会服从朝廷的旨意,并成为士族控制之下的一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