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霸天下-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上一人伸出半个身子向下看去,待确定是华安本人后,便大声道:“华将军恕罪,京城乃京畿重地,日落之后,没有皇上旨意和紧急军情绝不可开门,末将也是奉命行事。”

“末将家中真的有急事,将军就不能通融一下吗?”华安归家心切,语言极为恭敬。

“华将军恕罪,城门真的不能开,求将军不要为难小人。”城门小校回答的也是极为恭敬,但却打定了主意,不开城门。

自己的夫人即将临盆,而自己也已经抵达京城,但却被一个小小的看门校尉挡住,华安心中大为着急,勒马在城门口转起了圈子。

“真的就不能通融一下吗?”华安动了肝火,话语中带着怨气。

“华将军,就不要为难小的了,小人也是奉命行事。”城门小校语气不卑不亢。

见城门小校死活不开城门,华安自然大怒,但小校也是奉命行事,这事也怪不得他。

于是,华安翻身下马,将战马系在旁边的拒马桩上,对着城上,大声道:“好,本将不为难你,也不要你开城门,你扔根绳子下来,本将自己爬上去,这下总行了吧!”

城门小校略一沉思,大声道:“将军稍后,你们几个,快下软梯,快点。”说完指挥几个士兵,将软梯顺着城墙向下扔去。

华安顺着软梯,一步一步的爬上了城墙,上了城墙之后,华安顾不得歇息,连忙向城下奔去,他要以最快的速度奔回府邸。

“华将军,骑上末将的马吧!”城门小校拒绝给华安开门,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多谢。”华安也不客气,骑上城门小校的战马,全力向乌衣巷自己的府邸奔去。

此时,乌衣巷华安府邸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后院正屋之中,时不时的传出让人揪心的喊叫声,十几名丫鬟和老妈子正在伺候王灵生产。

屋子里进进出出的,有端着热水的,有捧着毛巾的。

“夫人,用力啊!再用些力,就快出来了。”几个老妈子焦急的鼓励。

“啊……”王灵满脸都是汗珠,显然用尽了全力。

“快了,头已经露出来了,夫人,再用些力。”

“啊……”

“哇哇哇……”一声长嘶之后,房间里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哭声,是婴儿的哭声。”华安刚刚踏进府邸的大门,便听到了后院传来的啼哭声,心中顿时一喜。

第二百五十九章增援荆州

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各地的百姓都在忙着收庄稼,而此时大晋与赵国正在交战,青年男子参军较多,收庄稼的重任都落在了老幼妇女的身上。

华安在一次返回京城的途中,看到路两旁庄稼地里忙碌的都是老幼妇女的身影,细问之下才知他们的儿子、丈夫都参军打仗了。

看着这些老弱妇孺辛苦劳作的身影,华安总有些不忍,探亲三日,返回大营的路上,华安再次看到这些忙碌的身影,整整三天,地里的庄稼只收了一小半。

华安心中颇为感触,回到大营之后,便以训练体力为名,将麾下的万余大军全部派往京城附近的庄稼地,让他们帮助附近的百姓抢收粮食。

“将军真是好人啊!老汉活了大半辈子,只见过当兵的抢粮,从来没见过当兵的帮助我们老百姓收庄稼。”一个头发斑白的老汉,真挚的夸赞华安。

华安直起腰来,随手抹了一下额头,笑道:“老丈啊!军人的职责便是保家卫国,保护老百姓,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应该做的,这个老汉还是第一次听说。”老汉一脸的诧异。

“爷爷,喝口水吧!”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端着一碗水走了过来。

老汉见了自己的孙女,咧嘴一笑,道:“爷爷不渴,这位将军帮了我们的大忙,快给将军端去。”

小姑娘闻言,双手捧着一碗水,递给华安,甜声道:“将军,喝口水吧!”

华安抬眼望去,眼前的小姑娘面相甜美,天真可爱,只是体态稍微有些瘦弱,脸色也有些发黄,一看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这样的小姑娘也是最让人心生怜惜的。

“多谢姑娘。”华安倒也不客气,伸手接过小姑娘手中的大碗,一仰头喝了起来。

“将军,我这孙女今年刚满十四,算是我们村里最俊俏的女娃儿了。”老汉突然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

华安闻言,先是一怔,随即微微一笑,看着小姑娘,打趣道:“姑娘都十四了,可以嫁人了哦。”

小姑娘脸颊一红,瞥了华安一眼,一转身跑开了。

“呵呵!恕老汉多嘴,将军成家了没有。”老汉看向华安,问道。

华安拍了拍老汉的肩膀,道:“不瞒老丈,我儿刚出生不久,在下已经做爹了。”

“哎呀!恭喜将军,恭喜将军啊!将军如此年轻,真没看出来都已经做爹了。”老汉真心祝贺华安,但眼神中明显有些许惊讶和失落。

华安淡然一笑,佯作不知。

“驾驾驾……”就在这时,一骑人马快速奔了过来。

华安抬头一看,是韩潜帐下的传令兵,于是连忙迎了上去。

“华将军,皇上急招,让我北伐军所有军主以上将官全部进宫面圣。”

“哦,你可知是何事。”华安蹙眉问道。

“小人着实不知,不过似乎十万火急,韩将军和大营的各位军主,接到圣谕后都已经前往京城了,将军麾下的王副将、铁军主刚刚得令也去了。”

华安眉头一蹙,道:“好,本将这就前往京城,你快去通知雷军主和赵军主,他们就在东面十里外的田地里。”

“是,将军。”传令小兵应了一声,策马远去。

“张营主,这里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帮老百姓把粮食全部运回家里。”华安跨上战马,临走之际,仍不忘叮嘱一番。

“将军放心,末将一定谨记。”张营主双手抱拳。

华安最后看了一眼庄稼,双腿一夹马腹,策马向京城奔去。

京城皇宫大殿外,韩潜和一众部将站在阶下,正在等候皇帝司马衍的召见。

“王三,华安怎么还没到。”韩潜向身后瞟了一眼,不见华安的踪迹。

王三轻声回道:“将军莫急,应该快到了。”

过了好一会儿,华安匆匆赶到,紧接着雷暴、赵武也紧随而来。

随着皇帝司马衍的传令,北伐军二十余将领依次迈入大殿,行礼过后,司马衍向北伐军的各位将军诉说了荆州的战况,并询问北伐军将领的意见。

“如今国舅卧病在床,荆州军群龙无首,赵国大军步步紧逼,荆州北境已尽落敌手,各位将军可有退敌良策。”司马衍问道。

“末将愿领兵出击,增援荆州。”韩潜毫不迟疑的请命。

“好,有韩将军增援荆州,朕完全放心,不知,韩将军有何忧虑。”见韩潜眉头微蹙,司马衍细心的问道。

韩潜略一沉思,拱手道:“皇上,末将接到情报,赵国天王石虎领兵十万,已经抵达豫州的谯城,意图暂时不明,末将担心石虎会进攻我大晋防守薄弱的淮南郡,一旦淮南失守,江南的门户就洞开了。”

“什么,石虎亲自领兵十万,已经到了谯城,朕为何不知。”司马衍大为震惊。

“皇上,末将也是刚刚得知,而且,石虎所领之兵皆是百战精兵,实力不可小觑。”韩潜如实回道。

“那可怎么办,若将军所部增援荆州,石虎领兵攻占淮南郡,京师岂不危险。”司马衍也担忧了起来。

一名大臣见状,插嘴道:“韩将军,京师远比荆州重要,要拿个两全之计才好啊!”

韩潜略一沉思,拱手道:“皇上,荆州军不乏精兵猛将,荆州大部也还都在我大晋的掌握之中,末将所部有四万大军,只要派出三万生力军增援荆州,便可彻底扭转形势,末将领剩余的一万人马驻扎在淮南郡最南端的历阳城,万一石虎南下,末将一定死守历阳坚城,确保京师无虞。”

“好,有韩将军坐镇历阳,朕放一百个心。”司马衍点了点头。

“谢皇上信任,末将一定不辱使命。”韩潜当庭大表决心。

司马衍见状颇为欣慰,顿了顿,道:“历阳距离荆州数百里,韩将军坐镇后方,前方军团由谁指挥。”

“皇上放心,末将将派遣最骁勇的三员部将,领兵增援荆州,三路大军各一万人马,中路华安负责节制左右二路,一定万无一失。”

司马衍一听大喜,看向华安,道:“华将军,此次,你肩负统领三万大军的重任,一定不要让朕失望啊!”

第二百六十七章收复柴桑

敌军营主一死,麾下的士兵便群龙无首,在晋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几百名赵军士卒瞬间崩溃,他们丢掉兵器铠甲,奔下城墙,拼命的向后溃逃。

铁牛、赵武带领部分士兵向溃逃的敌军追杀而去,而王三则带领麾下士兵快速奔至城门下,将城门打开。

随着‘咔咔咔’的一阵响声,盆口关的城门被打开了,数万晋军通过城门陆续进入盆口关。

华安和李阳并排入关,策马行在关内的大道上。

“华将军,敌军主力果然撤走了,一定是去了柴桑。”李阳看着空荡荡的盆口关,肯定的说道。

华安微微点头,道:“敌军撤兵自然是去了柴桑,但柴桑城外是庾翼将军的五万人马,难道敌军想集中全部主力人马,与庾翼将军在柴桑城外决战。”

“很有这个可能,敌军兵力高大四万,只比庾翼将军少一万人马,看来柴桑城下将有一场大战啊!我们应该立即进兵,增援柴桑。”李阳的猜测与华安不谋而合。

华安略一点头,看向身后的部将,大声道:“伤兵和辎重营全部留下,其余人马随我杀向柴桑,出发。”说完策马带头向柴桑城方向奔去。

李阳与麾下的五千兵马,与华安一道增援柴桑。

柴桑城中,除了西、南两座城墙各有五百士兵防守,剩下的兵马全部悄悄的集结于北面的渡口。

此时,负责引开晋军水师的十几艘战船和三十艘小木船,点满火把,大张旗鼓的向晋军水师设防的方向奔去,大有与晋军水师决战的气势。

晋军水师见赵国水师大张旗鼓的打来,自然立刻调集所有战船迎击赵军,双方在江面上展开了一场厮杀。

赵国水师自然不敌,交战没多久便向下游溃逃,而晋军水师士气高昂,在后面穷追不舍。

“将军,末将回来了。”就在晋军水师被引开没多久的时候,镇守盆口关的张貉带领主力人马进入了柴桑城。

“张将军,晋军水师已经被引开,让你的部下立刻准备,大军马上渡江。”夔安没工夫寒暄,直接下起了命令。

张貉闻令,立即命令麾下士兵去领取早已准备好的木板和树干,而他自己则和夔安一起,登上了一艘小木船。

“渡江,大军立即渡江。”夔安大声下令,说完所在的小木船第一个向大江的对岸驶去。

四万大军中,营主以上的军官和夔安的亲卫队全都乘坐小木船,而剩下的士兵则全部抱着一截木头,借着月光向对岸泅渡。

由于渡口面积有限,赵军四万人马只能分批下水,他们以一百人为一队,依次跳下冰冷的江水。

半个时辰后,乘坐小木船的赵军将领们已经到达对岸,而抱着木头泅渡的赵军士兵才行至一半。

在月光下,数万泅渡的赵国士卒排成一条线向大江北岸游去,看上去犹如非洲大草原上一支迁徙的角马群。

两个时辰后,赵国主力大军半数人马已经登上江北的土地,只有少数人马还逗留在柴桑城的渡口,等待着下水。

就在这个时候,华安的北伐军和李阳的荆州军三万余人马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