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魂-第5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的风后陵,冢高2米,周围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即60年,重建祠宇碑。过去每年清明时节,庙会盛集,热闹非常。抗日战争中庙及碑刻被毁。而今渡口隔岸架起了宏伟铁桥,南下同蒲可通车陇海线,四通八达。

再说耶无害和阮晓峰跨上黄河北岸,便纵马东北飞驰。久别太行山寨,思归心切。经过五天的曲折行进,他们二人胯下的骏马已飞驰划过芮城县永乐宫、运城县解州镇关帝庙、常平村关帝庙、夏县、垣曲县、中条山、王屋山、阳城县、泽州、晋州(今晋城市)、樊山“龙泉禅院”以及悬崖峡壁之中的青莲寺,而就在八月仲秋节的这一天辰时,他俩已朝着陵川县太行第一峰——佛山行进。

在此,说者有必要略作介绍一下耶无害和阮晓峰所经过之地的点点名胜古迹,如有可能,各位也可以身临其境去体味一下这大好河山: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在山西芮城县城北3公里龙泉村东侧。宫殿规模宏伟,布局疏朗,殿阁巍峨,气势壮观。宫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乐镇上。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为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诞生地。吕氏死后,乡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随着吕洞宾神话故事有流传,奉祀逐渐增多,祠堂遂增修门庑,扩充为道观。蒙古太宗三年(23年)毁于火,其时新道教全真派首领丘处机(曾在《射雕英雄传》中出现!)等人,受朝廷宠信,祖师吕洞宾倍受尊崇,次年敕令升观为宫,封真人号曰“天尊”,并派河东南北两路道教提点潘德冲主持,营建此宫。历时十五年,至中统三年(262年)建成主体建筑,至元三十一年(294年)又建成龙虎殿,泰定二年(325年)绘完三清殿壁画,至正十八年(358年)纯阳殿壁画竣工。前后一百一十多年,几乎与元朝共始终。明、清两代,曾作小规模维修和补绘,较完整地保存了元代艺术宝藏。宫内主体建筑五座,即宫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垂直排列于中轴线上,其中宫门为清代建筑,余皆元代所建。三清殿最大,位置在前,与一般寺庙主殿在后截然不同,而与皇宫设置近似。各殿精美的元代壁画,包括拱眼壁画,总面积达000平方米,题材丰富,笔法高超,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永乐宫旧址因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几,959年开始已将全部建筑和壁画移至新址复原保存。

解州关帝庙,在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背靠银湖(盐池),面对中条山,景色秀丽。解州东南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关云长的原籍,故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怪事?那常平关帝庙为什么不为武庙之祖?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期曾扩建和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现庙坐北朝南,总面积。8万多平方米,内外古柏苍翠,百花争艳。平面布局分南北两部分。南为结义园,由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等组成,亭内有线刻结义图案一方。四周桃林繁茂,大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北部为正庙,分前后两院。前院以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为中轴,两侧配以石坊、木坊、钟鼓楼、崇圣寺、胡公祠、碑亭、钟亭等;后院以“气肃千秋”牌坊为屏障,春秋楼为中心,刀楼、印楼为两翼,气势雄伟。前后院自成格局,但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前后有廊屋百余间围护,形成左右对峙而又以中轴线为主体的我国古建筑传统风格。布局严谨,规模完整,建筑以春秋楼和崇宁殿最为精致。

常平关帝庙,又名关帝祖祠。在山西运城市南25公里常平村。三国蜀将关羽,山西解州常平里人,乡人慕其德,于故居建祠奉祀。创建于隋,金代始成庙宇。后关羽历代追封,庙堂亦随之重修或扩建,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构。规模宏敞,布局严谨,古柏参天,殿宇壮丽,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庙前牌坊三座,左右木构,中为石雕,两厢配以钟鼓二楼。庙内中轴线自前至后,有山门、午门、享殿、关帝殿(又称崇宁殿)、娘娘殿、圣祖殿等六进殿宇,两侧配以厢房、配殿、回廊,主从有致。在总体布局上,沿袭“前朝后宫”之制。关帝殿面阔五间,四周围廊、重檐九脊顶,殿前古柏分峙左右、殿内木雕神龛装饰富丽,关羽头戴冕旒,身着帝装,凝神端坐于龙椅上,龛内外侍者四人,恭谦微谨。娘娘殿前有垂花门,左右配殿分峙,自成院落。殿宽深各五间,重檐歇山式,前有插廊,内有神龛,关夫人凤冠霞帔端坐其中,侍者或侍帕或握笏,恭身而立。各像比例适度,面形清逸,衣饰柔丽,神态自若,在清代塑像中此为佳作。圣祖殿位居最后,五开间,悬山顶,内供关羽始祖忠谏公、曾祖先昭公、祖父裕昌公、父成忠公及其三祖夫人像,为其他武庙中所未见。庙内东隅八角七层砖塔一座,是为奠祭羽之父母于金大定十七年(77年)建造的。庙南古柏苍翠,石碑林立,乃关氏祖坟。庙内石碑数十通,对关羽封号、关族世袭、庙堂沿革记载甚详。

太行第一峰,亦名佛子山,俗称佛山。在山西省陵川县六泉村。周围山岭峥嵘突兀,峰峦连绵不绝,山花灌木遍野丛生。主峰海拔884米,有古佛寺,佛为“天中天”,雄踞太行绝顶,登峰远眺,黄水东流,云海翻腾,太行风光尽收眼底。现如今寺宇已毁,基址尚存。

再说此时的耶无害和阮晓峰已来到太行山脚下,眼前,山岭突兀峥嵘,山峰绵延迭宕,山花灌木遍野丛生,太行雄峰傲岸耸立。

说起这太行山寨,总共分前、中、后、总四大寨。总寨主阮南山雄踞山峰之巅,前、中、后三寨分别由三寨主阮山豹、二寨主阮山虎、大寨主阮山龙把守。耶无害和阮晓峰在前寨见到了三寨主阮山豹,三人欣喜万分,便一路相遨二寨主阮山虎和大寨主阮山龙一同去拜见总寨主。一时之间,幽幽山道之上,欢声笑语,使寂寞的山林增添了万分生气。

阮南山夫妇俩见到久别重逢的干女儿、女婿,更是惊喜若狂,不离左右。又值今日是六月十五月圆夜,恰是家庭团圆的好日子,阮总寨主当即设宴款待,和众子孙们一起为晓峰和无害夫妇俩接风洗尘,一直畅饮到月空高照,灯火通明。一个传统的中秋佳节,就这样在太行山寨之中欢声笑语地一晃而过。这正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谁也阻挡不了事态的发展,这中秋的圆月势必还有阴缺的到来。

晨鸡初叫,窗外是明又暗。耶无害躺在床上,望着偎依在自己胸口还在熟睡的阮晓峰,不由抚摸着她的肩膀想起了幽幽往事——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在这张床上,他从昏迷之中醒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守护在自己身旁……花前月下,他们畅谈过多少美丽的篇章,度过了多少美好的时光……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山洪,足以使他们俩永世不得再见……然而,天不绝人,天缘一对终又相逢,注定他们要成为患难知己、成为患难夫妻。自始至终,她都是那么的温柔、体贴,他感到无限的幸福和安慰。他自感在此纷纭(云)乱世,能得到这小佳碧玉一般的红颜知己,一生足矣!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关心她、爱护她?既然得到了她的身心,对她之外的女人就别无所求,他就应该将一生一世的爱全部奉献给她;有了她的支持,他将会有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去捍卫人道正义而决战到底。但是,此次他与她前来太行山寨,说是前来探亲,可他却秘密肩负着天子之命,真不知道在这十天半月之内,是否能酝酿出一个万全之策才能说服岳父泰山归顺朝廷。这尽忠,尽情,尽孝,实在令他难以做到尽善尽美。他多么希望晓峰能暗助他一臂之力,可为时尚早,毫无成熟之机。更何况这是军机大事,他只能等待时机成熟,相时而动,也许会获取一个满意的丰收。现在,最主要的就是他内心的酝酿和外在的观察了。想至此处,耶无害低首赏心悦目地观察着晓峰的面容和呼吸,心里开始感到一片明静。

“喵——喵——喵——”几声清脆的猫叫,划破了这晨室的宁静。耶无害寻声望去,只见是一白一黑两只胖墩惹人的猫咪正从窗沿缓缓走至方桌之上,停了下来。此时此景,两只猫眯(咪)仿佛是等待着它们主人的醒来,半坐半立,瞪着溜圆水灵的猫眼在环视着室内的一切。

耶无害见此情形,不由动了动身子,困意全消,刚想起身,阮晓峰却用双手搭在他的脖子上说道:“夫君,你醒了。干吗不再多睡会?你我难得在此一次。”

阮晓峰的柔情蜜语,直叫耶无害感到一阵无限的欣慰。他真想躺在这温暖的被窝里多搂一会娇妻的丰润玉体,但他一想到自己尚有重任在身,岂可久久沉溺于安逸享乐?于是,他轻轻拿下晓峰的双手,拍着她的双手道:“你昨晚歇的很晚,你就多睡会。我现在已是毫无困意,想到外面活动活动筋骨。”

“怎么?你有心事?”阮晓峰抬眼望着耶无害问道:“昨夜你不也是睡得很晚么?你应该和我一道弥补昨夜的应酬劳累。”

“哈哈哈,我可是金刚不败之体,不像你个睡猫。你瞧见了吗?那桌上的两只猫眯在叫我们呢!”

“它们在叫我们?嘻嘻!”阮晓峰不禁神秘一笑,紧挨着耶无害说道:“这么说你懂猫语,那你也是猫了。”

“好啊!你又在反笑我,我掐死你。”说着,耶无害用双手直掐向阮晓峰的两腋间,惹得阮晓峰一阵朗笑。

宁静的晨室已充满了快乐的笑声,直将两只猫眯驱向了窗外,它们不知道主人要干什么,便机警地躲避而去,到外面去寻找老鼠去了。所以说,“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是猫就要捉老鼠去,最好把老鼠杀光!把它们统统赶尽杀绝!把敌人消灭光!——

“启禀总寨主,‘双钩将军’赵高云刺杀未成,已被活捉。”

“啊!……”阮南山不禁惊座而起,问道:“他如今关押何处?”

“就在骊山狩猎山庄。”

“好,你立即带领五名好手,想方设法救出赵高云。”

“是”——

六名飞骑驰出太行山寨,尘埃一线,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

骊山华清院。在一所秘密的牢房内,关押着刺客赵高云,至今已将有半月之久。

牢房外,只见新任骠骑将军秦汉俊向狱卒命令道:“皇上有令!你们要日夜严加看守,不得有一丝闪失!”

“是!”——

六月十八日,华清院,藏经阁。

天子程福贵正在秉烛夜读。一本《孙子兵法》,他已看得出神入化,似乎已完全沉迷在这兵法的字里行间: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