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魂-第9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慕容天水恍然醒悟,道:“没想什么。我们赶快回城吧。”

说完,慕容天水打马加快了脚步。

等到两人来到城内,天光正旺,时辰尚早。慕容天水和宋克金并没有立即返回官署,而是走马行在大街小巷,打算巡察一下城内百姓的情况。因为慕容天水心中明白,自从他千里迢迢地从京城赶至敦煌,至今已有一月之久;可今天送走昔日将官王兆元,他还算是第一天正式上任。对于这城里城外的军情民事,他还是一无所知。今日有宋将军在此,何不请做向导,亲自体察民情,日后也好因地制宜,造福于民。基于此情,宋克金欣然答应,领着慕容将军边走边回报这敦煌城的内外情况。

“宋将军,这城中百姓共有多少?”

“共有六万八千九百七十户!”

“六万八千九百七十户!”慕容天水语气沉重,喃喃地说道:“城关之内,我们只有两千军卒,这军民的比例也实在太小了,应该全民皆兵才是。”

“嗯!慕容将军所言即是。其实,王将军临走前曾郑重嘱咐过下官,要我尽力辅佐将军,其中就讲到加强军队实力这一条。”

“王将军怎么讲?”慕容天水顿觉眼光发亮。

“王将军要我建议你,在城中百姓挑选兵卒,抓紧操练兵马,增强军备实力和防御能力,万不可轻心大意。”

“嗯。我们是应该张贴布告,即刻招兵买马。”

第二日清晨,十月二十五日,敦煌四门布下招兵告示,平民百姓勇跃报名参军,当日,便扩招了三千子弟。但是,问题又来了。如今扩充兵力,整整翻了一倍半!如何养活起这宠大的五千兵卒呢?于是,慕容天水又召集文臣将校,共商决策。最终决定,军民要团结一心,兵不离农,农不离兵;双方要互相协作,互相补充,日益向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于此同时,慕容天水又向天子奏写上书,派人火速送往京师,请求天子援助,扩备军需物资。但是,他心里明白,此去京城,要经过嘉峪关、酒泉、张掖(甘州)、凉州(武威)、兰州、狄道、渭源、陇西、落门川、伏羌县、天水、汧(千)源驿、凤翔府驿、岐山、扶风、武功驿、马嵬驿、兴平、咸阳,如此千里迢迢,万一边城紧急,必是远水不解近渴,难应燃眉之急。之所以如此,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更重要、更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靠本地实力来富民强兵,减轻朝廷负担,为天子解忧。

为将敦煌兵马训练有素,慕容天水更是以身作责、身先士卒,整日和兵将们同吃同住,以达到和兵将们同甘共苦、齐心守卫边疆国土的决心。

这一日,已是十一月一日,慕容天水屹立在教兵台上,望着下面这五千名保家卫国的龙虎卫士,又开始了他的军事教导:“军心不稳,一在奸臣,二在娼女,三在弹尽粮绝。所以,军心要稳,军法应严明,男女应划江而治。不可有女人以及奸臣惑乱军心;除此之外,军心要稳,还要兵精粮足,上下齐心,不可有三心二意。至于战争,我向来不赞成(承)。但是,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兵还要养,军还要治,此谓备战。一旦非战不可,就应该以战养兵,以战止战。围而不打,以气势惊扰其心,是谓上策。攻城杀戮,此之谓下策。下策只是武战、力战,即使胜利,却有人心不服;而上策则是心战,是心理战术战策的妙用,其胜利则使人心服口服。所以,宁用上策之战而不用下策之战。但是,这一上战之说也不是一成不变,有时上战、下战交错运用,更能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治军之道,重要严明,军纪威严,赏罚分明。严以竖威,军中不可嬉戏而轻佻。所以,我在此宣布,‘严以竖威,赏罚分明’乃我治军口号。”

慕容天水此话一出,其下军中顿时千呼万应。“严以竖威,赏罚分明”的军法口号,似如雷霆万钧、直冲宵汉。

“宋将军!”只见慕容天水向身边的宋克金说道:“治军之道,应加以文武。非但要炼武强身。精通作战技巧,还要使将士熟读兵书战策,通晓天文地理,训练成有勇有谋之士。如此,才能练得立于不败之地的王牌之师。”

“慕容将军所言即是。我相信由将军你来教导训练,必得精兵强将。”

“刀不磨就要锈,兵不练势必要落后。所以,在武练之余,我们必须向将士们传授些作战计谋,以弥补我们这些边关将士的不足之处。”

“将军之意,是要让兵士学习兵书战策?”

“不错!正是如此。所以我请你明白便把军库之内的兵书战策搜集出库,明日开始对全军进行全方位军事教导。”

“是!”

时至第二日,十一月二日,宋克金命士卒将兵书全搬至教兵场,请慕容将军查点。

此刻,慕容天水眼望长案之上浩如烟海的兵书,心中不禁一阵浮想连(联)翩。想当年,他带着心爱之人阮晓峰进驻骊山华清园,他俩游进藏经阁,同样看到了漫无边际的书海。那里,简直是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无所不有。而那时,他俩注重研习了一些房中养生术之类的书籍。而今天,在这里,全是青一色的兵书战策。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应该做些什么呢?天子命他镇守边西大门,他就应该身先士卒,艰(坚)守边关大门,把关西将士训练成有勇有智的王牌之师。为此,必须使全军内修文德、外练武技以及生产制造,才能富国强兵,抵御外敌入侵。

弥望着这似如长龙的书山,但他心里知道,此中真正的上乘兵书便是《孙子十三篇》、《孙膑兵法》、《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六韬》、《唐太宗李公问对》、《三十六计》、《诸葛亮将苑》、《长短经》等等。然而,仅此这些,要想将它们向全军将士一一传授,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必须择优而习,融会贯通,普遍联系,明察各类兵书之间的异同之处,兼收并蓄各家之长而弃其之短,力争精一而无所不精!所谓儒家博大精深,法家审时度势,兵家随机应变,道家老谋深算,纵横家忤合飞钳,阴阳家神秘莫测,名家纵横捭阖,杂家的变化多端,墨家的沉稳刚毅……这无非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必有内在的必须的联系。正所谓九九归一,阴阳互变,万变不离其宗,混元无极也。

想至此处,慕容天水命人首先将《孙子十三篇》发放给全军将士,力争每人一本。实在不够,便使之两人或是三人一本,以求此次军事思想涌贯三军之头脑。随后,他又命人将《孙膑兵法》、《吴子》、《司马法》、《阴谋》、《管子》、《荀子》等书一一发放给将士,打算先带领全军研习《孙子十三篇》,然后再由他们去触类旁通,互相研习各类兵书。

眼见长龙一般的书山光然一空,慕容天水手持一本《孙子十三篇》,在长案前徘徊了一下,说道:“据传说,在文明初始就有了‘黄帝兵法’,后来才出现了几位著书练兵的奇才。你象百代宗师的姜太公,武祖兵圣孙武子,旷世奇才鬼谷子,还有被称为千古完人的诸葛亮,这几位英雄人物虽说都不是同时代的智囊人物,但他们都是用兵如神的兵家代表,都是兵家智慧的大宗师,他们各自所总结的军事思想,应该说是大同小异,自有其间的本质联系。要掌握兵家智谋,就必须首先通晓兵书。因为兵书是兵家智慧的结晶,是兵家谋略的载体。兵书贵精不贵多,读兵书也是如此。现在各位将士手里都有一体或是几本兵书,不知你们愿和本将军先研习哪部兵法?”

慕容天水此话既出,其下全军将士立即高呼响应,连喊“《孙子兵法》、《孙子兵法》。”

“好!正合本将军之意。”慕容天水微笑道:“要研习《孙子兵法》,首先要了解孙子本人,不知哪位将军能讲讲有关孙子的生平事迹?”

慕容天水话音刚落,只见偏将李明朝起身应道:“末将愿讲!”

“嗯!李将军请讲!”

“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大约与东周春秋时期的孔子(前55~前479)同时。他出身贵族,为避齐国内乱,流亡到南方的吴国,结识了吴王阖闾的谋臣伍子胥。经伍子胥推荐,孙武带着自己著写的兵法进见吴王,得到吴王的赞赏和器重,任为大将。他曾以3万军队打败了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都城郢。从此,吴国强盛起来,‘北威齐晋,显名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自然而然,孙武及其兵法威名远震,世代流传。西汉武帝时的史官司马迁,还专门为孙武作了传记。”

“不错!李将军讲得很好!为了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孙武,我专门从《史记》中翻阅到‘孙子吴起列传’这一章节。在此,请让我为各位将士诵读一遍。”

于是,慕容天水又手持《史记》,开始清晰地念道:“孙子武者,齐人也。

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审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比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这是简述记载孙武的故事。但他所著兵法的庐山真面目,我们尚未涉猎。不过,在此我可以略述一下这部《孙子兵法》。孙武作为先秦兵家的鼻祖,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是最早的兵书,共计3篇,6000多字,对世界观、战争观、战略战术、战争规律、治军原则等问题,都有系统精辟的论述。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遭孟德,很欣赏《孙子兵法》,并将它作了整理和注释,在序言中他写道:

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用兵,揖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以妇,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