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5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十多年前,齐侯虽然让鲍牧送公女去吴国嫁给吴王阖庐的太子,可那姜姓新妇受不了南方的卑热气候和稻饭鱼羹,思乡而死,顺便把重情义的吴国太子一并带走了。加上吴国北进,和齐国在鲁、郯、莒、邾一带有了势力范围的争议,从此齐吴两国联姻结束,恩断义绝。除了鲍牧和伍子胥的私人关系一直在维系外,并没有太多来往。

可如今却突然让伍子胥来告丧,其中意义就内涵多了,其中缘由,齐侯大致能猜到。

杵臼立刻收敛笑容,表示哀悼,他做了几十年国君演技也不错,说到情深处不由老泪纵横。叹吴王阖闾不该这么早就去世,还说等这边战事结束,一定派人去帮助吴国攻于越,为亲家报仇!

“齐侯的美意,外臣归国后一定一一向寡君转达……”

说到这里,伍子胥略一停顿:“这齐国与赵氏的战事,鲍子曾与我粗略说起过,外臣还听说,齐侯正在为齐军战略犹豫?”

齐侯杵臼狠狠地瞪了鲍牧一眼,意思是这军国重事,怎能随便对一个外人讲,泄密了怎么办!

鲍牧却没领会他的意思,竟楞乎乎地说道:“君上,仆臣与子胥有二十年的交情,知道他的为人和本事,子胥虽为吴国行人,可在军略上也颇有能耐,灭徐,破郢,用兵不亚于孙武。既然君上不能决断,不如咨询下他。”

齐侯心里气得不行,这个鲍牧什么都好,可脑子里实在缺一根筋,他喜欢结交朋友,却把朝堂邦国间的事情也当成私人情谊来处理,身为卿士,怎能如此不稳重!不如他父亲鲍国远矣,也不如能讨齐侯欢心的陈乞、陈恒远矣。

话说到这份上,齐侯只能挤出笑容,顺水推舟地咨询伍子胥战事。

“齐君在犹豫是留兵继续攻鲁,还是调头救卫?”

伍子胥捋着胡须,轻松地说道:“若我是齐君,自然是选择前者,既然鲁国西大门已经被破开,那不如继续深入,不可前功尽弃。”

“可卫国……”

“卫国那边是一处陷阱,赵氏布下,等着齐君大军去跳的陷阱。”伍子胥斩钉截铁,仿佛他已经去桑间濮上走了一圈回来一样。

“何出此言?”齐侯吓了一大跳。

伍子胥道:“我听说,年初时赵无恤使了手段支开郑国,敢问齐君这是为什么?”

“为了让郑国掉过头去蛮氏,赵氏好乘机攻击卫国?”

“对了一半,可另一面,赵氏此举也让郑宋边境的压力减轻了,宋国本来缺粮,可这个春天却腾出手来做好了春耕。如今农忙已过,可宋军却并未大量进入鲁国协防,也没出现在卫国,敢问齐君,他们去了哪里?”

“莫非是……”伍子胥隔着老远能看出端倪的东西,齐侯和鲍牧才看到一点皮毛。

伍子胥自负地笃定道:“若不出我所料,赵军公然攻击帝丘,而宋军正埋伏在某个离帝丘不远的地方,只等齐侯大军去卫国解围时,与鲁人从后包抄,到时候反倒是齐君腹背受敌,要被迫在桑间濮上打一场决战了!”

他冷冷地反问道:“齐君你,有信心在野战里嬴下赵无恤么?”

第722章 公孙胜

与齐侯和鲍牧告辞后,伍子胥从厅堂里走了出来,在齐国竖人的引领下离开东阿行宫,去馆舍里休息。

一路上宫榭台阁不断映入眼帘。

齐人和楚人一样,喜欢精致富庶的生活,所以此处虽仅是一座小行宫,却也台榭高大,气势雄伟,装饰得富丽堂皇,比起姑苏吴宫奢侈了无数倍。甚至连路过的齐宫婢女,也个个身材高挑,美艳如花,在伍子胥路过时好奇地盯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贵客看。

伍子胥却对她们熟视无睹,只是低着头颦着眉,想自己的事情。

他生性高傲且带刺,前半生一直在为向楚国王室复仇而奋斗,后来鞭楚平王尸三百,心里那股怨愤消却,他的大志就成了辅佐吴王阖闾大霸南国。

可吴王阖闾却死了,没死在攻楚的舟船上,没死在北上争霸的征途中,却死在了一把于越人的金戈下!

吴王阖闾固然有不少缺点,且为人狠辣,可对伍子胥却言听计从,他的死对伍子胥打击极大。

但随即,一个新的人生目标又在他心中树立起来了:灭亡越国,为给他知遇之恩的吴王阖闾复仇!

于是伍子胥低沉数日后,便再度斗志昂扬起来,他在新吴王夫差身上看到了复仇的希望。他坚信夫差能继承阖闾遗志,与他再来一场君臣际会。

伍子胥是行人,是负责吴国与外国交涉,制定长远战略的人,他的目光放在三年、十年后,所以知道,想要让吴国安心积蓄力量一举灭越,就得先处理好其他方向的隐患。

“欲想南向,必先北行。”他对夫差说了这番话后,请命出使齐国。齐侯和鲍牧猜测的没错,他这次来齐国为的可不仅仅是告丧,而是另有所图。

吴国和齐国原本是微妙的竞争关系,对徐国、郯国、莒国、邾国的争夺贯穿了过去数十年,但还没到动武的程度。不过这种关系随着赵无恤入主鲁国,制霸泗上而告一段落了,伍子胥敏感地发现,吴齐争夺的范围现在被第三方势力控制,他们有了共同的敌人。

不过对于齐国来说,赵无恤是家门口的大敌,就算知伯不邀请帮忙,齐侯也恨不得立刻将赵无恤赶走,夺回齐国在宋、曹、鲁和泗上的一切。

对于吴国来说,赵氏是潜在的敌人,这不是由人的情感转移的,而是由地缘决定的!鲁、宋、泗上在谁手里,谁就是吴国的恶邻!不过在伍子胥想来,要与赵氏交战,是短则三年,长则十年后的事情。

本来他打算坐视齐赵两败俱伤,可却有一件事摸不透,那就是赵氏究竟会嬴到什么时候?也怪赵无恤去年仗打得太顺,打得太狠,范、邯郸的顷刻覆灭让天下诸侯震惊,百战百胜的名声传到了吴国,甚至有人将赵无恤和孙武相提并论。

“真是可笑,他怎么比得上孙子!”

别人不知道,伍子胥可是知道孙武本事的,只是他不居功不自傲,为人低调,许多胜仗的功劳都不动声色地让了出去。

伍子胥本来是不以为然的,可他的老朋友孙武却对伍子胥说,光是从骑兵的运用上看,赵无恤比他要会利用兵种的优势。

孙子这番话让伍子胥犯了嘀咕,所以这次他出使齐国,就存了窥探齐、赵胜负的心思。

根据一路的见闻,结论很快得出:这赵氏虽然被诸侯包围,却一直在胜利,反倒是齐国暮气沉沉,日薄西山,指不定哪天就会被赵无恤这轮新太阳取代。若如此,北方将出现一个连绵千里,拥兵十万,且进攻性极强的赵氏政权……

那样的话,伍子胥觉得自己都要睡不安稳,更别提安心辅佐君王灭越了!

所以当另一位老朋友鲍牧请他为齐侯参赞军略时,伍子胥便答应了。不仅是为了让处于丧君之痛的吴国得到齐侯的友谊,也是他为吴国未来落下的一子闲棋!

这场参赞其实是双面刃,明面割向赵氏,暗面也狠狠捅了齐国一剑。

他向齐侯指出,卫国是赵无恤布置下的死地,让齐人不要过去一脚踩进陷阱全军覆没,导致战局崩溃。可另一方面,齐侯若不发兵救卫,也会寒了周边小国的心。

伍子胥暗自想道:“若齐侯依我计行事,自此之后,齐国恐怕再也无法取信于诸侯了。只望齐赵能在这东国拉锯五六年不分胜负,最后再由已经吞并越国的句吴来席卷泗上!”

一抬头,眼见快出行宫了,恰见有一位穿着白色田猎纹,戴高冠的青年男子正仰着头看宫门石阙上的燕子巢穴。

看到这位年轻人,伍子胥满是谋略的冷面上,终于头一次露出了微笑,这是长辈对晚辈的维护和怜爱……

……

看到那年轻人后,伍子胥大步迈向他,看样子似乎是要去亲切地在他肩上拍一拍,可走到十余步时还是克制住了,转而拱手道:“王孙。”

被称为“王孙”的青年回头,他模样俊朗,只是脸上有一丝挥之不去的阴霾,似乎是从小抑郁多年。见伍子胥过来,他面色未变,微微行了一礼道:“亚父。”

亚者,次也,亚父是吴楚一带对仅次于生父的长辈尊称,犹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由此可见,这年轻人和伍子胥关系非同一般。

“王孙,鲍息不是带你去与齐国的年轻一辈结识了么?怎么会在此处?”

“那宴饮没什么意思,齐国公子公孙,大夫子弟,不值得我与之交游。”

伍子胥一愣:“早闻齐国多俊秀之才,不止于此罢。”

青年脸上带着一丝自傲和不屑:“就是如此,包括鲍息在内,尽是一群猪犬!”

这话太直接和难听了,若让鲍牧得知自己儿子被这么评价,还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伍子胥只能摇头叹息。

那青年却继续仰头看着那燕子巢道:“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这燕子尚有可以回归的故乡和巢穴,可我呢,却无家可归。”

这青年名为王孙胜,亦或是熊胜,乃楚国太子建之子!

太子建被父亲抢了新娘,他弟弟熊珍出生后太子之位不保,因为不想做申生而仓皇出逃。可他不自量力,在郑国试图颠覆郑定公的阴谋被郑人发现后,全家遭到杀戮。只有伍子胥抱着年幼的王孙胜逃了出来,经陈国,过昭关,最后到了吴国。

王孙胜从小在异国他乡被伍子胥养大,视之如亲父,只是伍子胥一直坚持待他如少主,称之为“王孙”。

不知不觉二十多年过去,眼见王孙胜已经年近三旬,还得到了伍子胥的真传,在为政和兵法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可在吴国却没有适合的他职位:毕竟他身为尴尬,既是伍子胥的养子,又是楚国的王孙。

“难道寡人还指望一位楚王之孙领兵去攻打楚国不成?”吴王阖闾亦是如此认为,直言王孙胜他绝不会重用!

吴国人不信任王孙胜,待他十分冷淡,即便伍子胥安排他一些职位,也常常受人排挤,于是便养成了这孤僻阴郁的性格。伍子胥无奈,这次北上齐国,就是想带着王孙胜来散散心,长长见识,顺便结交些人。

可王孙胜依然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让伍子胥十分无奈。

这孩子心里埋着怨气和仇恨,伍子胥一时却难以为他化解。

两人乘车同行,御者在前驾车,伍子胥则在车舆里将方才与齐侯的对话说了一通,王孙胜对政务和军争都很感兴趣,只有在伍子胥说起这些时,他脸上的阴郁才会一扫而空,唯独眼中多了一丝疯狂和渴望。

“亚父是想要插手帮齐国人么?”

“谈不上插手。”伍子胥道:“只是看在鲍牧与我为友的份上拉齐国一把。”

王孙胜摇了摇头道:“我倒是觉得不管怎么拉,齐国都要输掉战争。”

“哦,何以见得?”

“胆怯避战,兵力占优的齐人,以及兵力较少,却锐意进取的赵氏,这不是当年吴师破楚的翻版么?说不定赵氏也能来一场五战至临淄,让齐国彻底失败!”

伍子胥皱眉不已,他就是因为担心这个,才出手帮鲍牧一把的。若真如此,赵氏将席卷东方,成为吴国的威胁啊。

“王孙,赵氏尚处于团团包围中,你为何会对赵氏这么有信心?”

“因为亚父教过我,事在人为!”

“我虽未见过赵无恤,却听说过他的故事,见逐于晋,崛起于鲁,五年之后,玄鸟之裔归晋,掀起了数不尽的风波,百战而百胜,他似乎要比亚父的故事更为传奇!”

伍子胥无奈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