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7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对众人宣布道:“如今卫国大乱,今日以后,直到重整秩序前,帝丘及地方一切防务均由赵氏接管!”

“你!”子路虽然受赵无恤所救才保住性命,但对于他谋卫的心机却十分愤慨。他为了赵氏一家的利益,让帝丘陷入险境,不知道多少人在昨夜死去,更不知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卫国数百年积蓄,也毁于一旦。

现如今,却将一切推得干干净净,一来就摆出一副鲸吞卫国的吃相,真是……他还待斥责其不仁,却被人拉住了。

“子路,这可不是夫子教我们对待救命恩人的态度。”眼见子路要犯傻,颜高连忙站出来,将他拉到了一边,阻止他继续说下去,又在他耳边轻声说道:“你家臣之职已尽,接下来的事,不是吾等能干预的……”

在这段小插曲过后,赵无恤才有空打量眼前的情形,他的目光在石圃、孙襄、北宫喜等人面上略微停留,随后落到了孔圉身上,下马走到他旁边,笑道:

“孔卿无恙就好,敢问,卫太子何在?”

第922章 移花接木(上)

卫宫新台浓浓的黑烟已经停歇,昔日的最高建筑坍塌殆尽,只剩下一堆烧得焦黑的残垣断壁。但在瓦砾之下,却有春天出土的新芽在顽强地舒展身躯,吸收阳光。等到夏天,这里将变成一片青苔碧瓦堆堆积,杂草丛生的百草园。

帝丘的秩序已恢复如常,在帝丘大火的那一夜,晋、鲁两边的赵军齐齐出动,从河内来了五千,从郓城也来了五千,他们乘坐兵船,从卫渠直达帝丘,很快就占领了卫国的东西二境,各处险隘关卡。帝丘的守卒更是完全被赵军取代,城内已经戒严了好几日,杀人、抢掠都被制止,敢于犯禁者都被关到牢狱里,卫国的监狱已经人满为患。

按照规矩,诸侯五日而殡,卫侯的尸身正好在今日出殡,但却没有办成国葬,只是在宫里草草搭了个草堂。赵无恤在履行盟友义务祭拜一番后,便对所有人宣布了此次卫国之乱的性质:石圃等诸卿裹挟国人,弑君叛乱!

对于参与叛乱的国人,赵无恤表示一概不追究,从他让人给卫侯蒯聩的谥号“卫愍公”就能看出来,他对于国人驱逐昏君是肯定的,这让本来心存忐忑的卫国百姓放下心来,开始忘记那几日的疯狂,恢复正常生活。

但对于诸卿,赵无恤却不打算轻易放过。

“石氏等人关在牢狱里,一直在说自己冤枉,不住稽首哀求要见上卿,表示绝无与赵氏为敌的意思,此番叛乱,也是按照上卿的意思来的,问为何赵氏会对他们兵戎相向?”

帝丘城外,赵氏军队驻地的大帐内,已经被招聘为赵卿近臣的子夏瞥了一眼稳坐案后的赵无恤,问道:“上卿,这就是卫国诸卿的原话,应该如何答复?是见还是不见?”

“一派胡言!我何时默许他们弑君犯上了?”赵无恤对这项指责断然否认。

他义正词严地对子夏说道:“你去告诉石圃,让他回想回想先祖石碏的事迹。当年公子州吁和石厚弑杀卫桓公自立,他们去到陈国聘问时,石碏便写信告诉陈国君臣,说卫国地方狭小,老朽年纪老迈,眼睁睁地看着弑君发生却没什么作为,如今去到陈国的那俩人正是杀害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礼法处置他们……”

这个故事子夏知道,陈国人被石碏感动,便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卫国这边派遣右宰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前去,在陈国杀了儿子石厚,这就是“大义灭亲”的由来。

子夏明白了,赵上卿的意思是,此番卫国弑君之乱,他扮演的正是陈国的角色,现在要作为邻居,为卫国处置叛臣。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的事件里,谁来扮演“石碏”呢?

还有,对这个延续了五百多年的古老侯国,又要如何处置呢?

虽然心里仍有疑问,但这些事情就不关子夏的事了,来到赵无恤身边这月余时间里,他已经适应了自己的工作:将各郡县传递上来的奏疏分类,将紧要的放在上面,时不时写一篇文书,在赵无恤需要的时候提供咨询,如此而已。

若主君没有咨询的意思,就不要试图表现自己,这是赵氏内部办事的态度,各司其职,失职不可,越权亦不可。

子夏需要传达下去的,是赵无恤对诸卿的处置。

……

“石氏叛国弑君,罪不容赦,石圃为首乱者,车裂于市,举族迁至晋国代郡戍边。”

“北宫氏先假意从君,又反复叛乱,参与弑君,家主北宫喜施之以戮刑,举族迁至晋国离石县戍边。”

“孙氏,从石圃弑君,为叛党主谋之一,家主孙庄腰斩于市,举族迁至晋国马邑县戍边。”

“太叔氏,从石圃弑君,家主太叔疾斩于市,举族迁至晋国楼县戍边。”

“公叔氏,为叛党从犯,公叔木已死,戮其尸,家主公叔戍主动投诚,准其自缢,举族迁到晋国蔺县戍边。”

“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戎狄豺狼,不可厌也。己氏戎人滑夏,罪不可恕,己氏斩于市,举族降为氓隶,迁至晋国巨鹿县戍边!”

这些处置一条接一条,让人胆战心惊,卫国的五大卿族在被赵军一网打尽之后,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真是雷厉风行,丝毫不拖泥带水,如今一来,卫国六卿,就只剩下孔氏一家了?”

听着这些处置,孔圉的心底也越来越凉,赵无恤在接走卫国太子辄后,就让颜高将孔宅包围,准进不准出,只是没有切断他们的消息来源。

“也不知道赵上卿会以何种理由对我宣判,是车裂,还是腰斩,还是像对待季孙一样,赐我毒酒、白绫、短剑各一,任我选择?而老夫的族人,又会去往哪一处北方的苦寒之地呢?”

孔圉在病榻上苦笑不已,他的妻儿早已吓得面色惨白,惶惶不知所措。

所以在赵无恤派人上门传消息时,孔氏一家差点先自己上吊了……

当子夏读完赵无恤的话时,孔圉父子一脸的不可思议。

“赵上卿……想要老朽继续做卫国执政,辅佐新君?”

……

“上卿,我还是想不明白!”就在孔氏一家庆祝自己劫后余生的时候,赵伊却有些愤愤不平。

他说道:“吾等谋划了这么久,废了这么多周折,难道只是为了给卫国换一个国君,帮他们恢复秩序?”

“你说的也不算错。”赵无恤用笔尖点了点他:“卫国的秩序很重要,子尹在这里呆了三年,应该能说出其中原因。”

“无非是卫地川原平旷,道路四达,居晋、鲁冲要……”

“然,赵氏现在也算家大业大了,若河北的邺城为心腹的话,那太原就是赵氏的右臂,北揽代地、上郡,南膺铜鞮、魏、韩。鲁国则是赵氏的左臂,上擎齐国,下御吴国,弯曲胳膊,则包揽泗上诸侯。所以无论是太原还是鲁国,赵氏都不容丢失,晋阳乃赵氏三代人经营的领地,民心所向,我不太担心。鲁国那边若我亲自驻守,必然稳如磐石,但我不在,却无法保证。毕竟周公遗泽未消,鲁人的国别意识尚强,所以不能不用心维持。我先派吾子赵操去做鲁卿,留下一众能臣辅佐,但还是怕久而久之鲁士坐大,于是又让广德去分其权……我的良苦用心,你可明白?”

赵伊不再抱怨了,拱手道:“明白,上卿做的任何抉择,一定有其理由。”他虽然是赵氏小宗,但一直沉溺于军争,不是那种会想太多的人,所以邯郸氏灭了,他们这一支“马首氏”却留了下来,并被赵无恤倚重。

在封建宗法时代,同宗亲戚也是强大的助力,但要学会合理运用,赵无恤不养废物,也不希望未来赵氏宗族衰败,被异姓家臣取代,晋献公尽灭公族的教训,尚在眼前呢。

所以对宗族内唯二的赵伊和赵广德,他还是挺用心培养的,而且要根据其功劳,适当给予奖赏,让他们作为一支力量,与士人出身的臣僚达成平衡。异论相搅,这,也算是人君南面之术的一种吧。

赵无恤继续说道:“卫渠的修建,很大程度上是想要将晋鲁的距离拉近,所以河内与鲁地的交通都要依赖于卫渠,卫国若乱,则赵鲁两边便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任何事情都会有滞后,没法做到犹如臂指……所以卫国必须稳定,这也是我扶持起蒯聩,又亲手毁掉他的原因。”

蒯聩这个人,用后世的话说就是神经刀,在孜孜以求归国的时候,表现得还不错,可一旦登上高位,却志得意满,开始变得越来越疯狂,他的倒行逆施,让赵无恤对卫国很不放心,所以在得到今年可能会有大灾的预警后,便生出了插手卫国的打算。

与其等卫国的动乱突然间爆发,让赵氏应接不暇,还不如添把火,在赵无恤可控制的范围内引爆。

赵伊点了点头道:“既然卫国如此重要,堂兄何不将其吞并,化为郡县?就像灭代国一样。”

无恤摇头:“没那么简单,卫国,是宗周分封的东方大国,长期担任侯伯,至今已经传承了五百多年,虽然几经衰败,已经大不如前,但若贸然吞并,必然会引起诸侯的剧烈反应。”

本来以赵氏的实力,这么干也未尝不可,但想到今年大灾在既,赵无恤打算还是走稳妥的路线。

“更何况,卫康叔的遗泽虽然被昏君们耗费得差不多了,极其排外的卫人却不是那么好治理的,必然会耗费赵氏大量精力。总而言之,就是和以鲁人治鲁国一样,要以卫治卫。太子辄,他是正统的继承者,是卫国稳定的前提,而且年纪幼小,胆小怕事,很好控制。而孔圉,一个将死之人,子孙无能,宗族衰败,但胜在比较受卫人信赖,将他再次推出来,正好给卫国的新朝廷装点门面。”

“卫国的……新朝廷?”赵伊有些不解。

“不错,卫国六卿,六去其五,诸卿家主将被杀死,剩下的子弟也会远迁晋国边境,卫国官府为之一空。既然昔日的卿族政治已经不复存在,正好安插人手,加深赵氏对卫国的控制,让他们从还有些许自由的仆从,变为纯粹的傀儡!”

赵无恤上下打量赵伊,笑道:“子尹,晋国六卿大战之后,我一直欠你一个能配得上你功劳的封赏呢。卫国虽小,但也是一个五百乘之国,你已经来此处驻守三年了,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了解这里的山川地势,留在卫国做次卿,主导朝廷如何?等过几年孔圉灯枯油尽,你便是卫国的执政,到时候卫国祭由国君,政由子尹!将这卫康叔之国,彻底变成赵氏之国,你可有兴趣?”

第923章 移花接木(下)

列为卿族,这是春秋时代每一个大夫孜孜以求的梦想,赵无恤的这份大礼,赵伊自然不会拒绝,当即欣然应诺。

但他也知道卫国是个烂摊子,卫侯蒯聩的倒行逆施给这个国家留下了巨大创伤,诸卿被席卷一空后,他们的子弟逃的逃抓的抓,大多数要被迫去赵氏的边境戍边。

这种措施是必要的,就好比秦灭六国,移六国豪强充实关中,汉武帝又移动关东豪雄充实茂陵一样,是强干弱枝之术。这些卿族每一家都有一两千人,会让空虚的赵氏边县增加人口,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面对边境戎狄和险恶的环境,被剥夺了权力的他们只能在赵军的庇护下生存。

赵伊则担心卫国官府里一时间无人做事,没有太多从政经验的自己能否胜任这一位置,能否帮赵氏稳定卫国。

“你且放心,我会留兵五千助你镇守卫国,足够的武力是压制不服者最好的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