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7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58章 意外

“若非河外之地是我与子矩合谋主动要来的,我肯定会觉得,赵无恤是存心将韩氏放在这里,让吾等承受外敌攻击……”

二月,本是春风拂柳,燕子筑巢的美好时光,可韩虎却面容憔悴,没了如玉君子的风采,他仿佛又回到了六卿之乱祖、父俱死的最阴暗时期。

去年赵氏魏氏连续遭到旱灾蝗灾,韩氏的主要领地河外却因为大河阻隔,没有太受影响,但韩虎却没太多时间庆幸,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让他应接不暇。

魏曼多死了,有人说赵无恤是主谋,无恤自辩,魏驹却孤注一掷地宣布脱晋入秦,还和齐人、秦人、郑人一起组成了一个同盟,开始与晋国,与赵氏为敌。

过去六年里,韩氏的策略是在赵氏和魏氏之间保持平衡,政治上偏向赵无恤,但又不彻底站到赵氏那边,对魏氏出手。

现如今,韩虎便发现,这种中立是再也维持不下去了,因为好死不死,韩氏的四块领地恰恰挡在秦魏郑攻赵的必经之路上。

六卿之乱后,韩氏的领地大概分为四部:河内的数城临近大河,对面就是一心想要夺回虎牢的郑国;韩氏上党盘踞上党盆地,隔绝了魏氏河东和赵氏长子郡;韩城、平阳、箕位于汾水中游,夹在魏氏河东和赵氏太原之间;最后是家族的主要根据地河外,有虢、宜阳等城,位于桃林之塞以东,占据了洛水以北,恰恰被秦、魏、郑三面包围,大河北面还有虞、茅津等邑,因为靠近盐池、安邑,一直被魏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赵魏彻底翻脸后,赵氏磨刀赫赫,宣布魏氏叛晋,派人来拉拢韩氏,一起捍卫晋国领土主权完整;而魏氏转投秦国后,也迅速派人来说之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向韩氏“借道”,还希望他们与魏氏一起抗赵。

到这时,韩虎就必须面临抉择,究竟是助赵伐魏,还是助魏伐赵。

他连忙将家臣段规唤来问对,“魏氏引秦国入河东,秦以渭水通粮运兵,如今抵达蒲坂者已有数万,有魏氏指引,只怕河东要陷落了,韩氏当何去何从?”

段规曾建议韩虎在河外建立大本营,然后就可以避开赵魏,朝外部扩张。然而河外既是扩张的跳板,当外敌入侵时,也是敌国必争的四战之地。

如此算来,段规的谋划是失策了,是把韩氏带进了一个大坑里,他倒没有被失败影响,果断地说道:“秦魏虽然来势汹汹,更有郑国在其后策应,短期内可能会攻城略地一番,但长远来看,还是赵氏能胜。”

段规分析道:“赵氏虽然去年才遭旱蝗之灾,但赵无恤令严政行,积极备灾,损失并不算严重,领地内未出现饥荒,甚至未向韩氏借粮。故而臣料想,赵氏内部未乱,其武卒死士皆列于太原、长子,南攻灵石口,已占据地势之优,不可与之为敌。虽然河东有失,看上去遭到四国围攻,但只要将山东各郡兵卒西调,秦魏也不是对手,加上鲁、卫、邹、宋等盟国助其牵制齐、郑,还望主君明察。”

韩虎认可了段规的建议,更一方面,韩氏与郑国为敌,还占领了虎牢,若是倒向秦魏,别说没有好处,甚至还要将虎牢归还郑国,不管怎么看,都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段规这种预测在此后的田贲奇袭绛都中被证实是可信的,赵氏既然已经攻下绛都,不但占据了礼法上的大义,也控制了汾水中游,河东的主动权到了他们手里。

加上亲赵诸侯在陶丘大会,宣布成立“合纵”,与四国的“连横”对抗,周天子甚至旗鼓鲜明地站到了赵氏这边。见己方的盟友如此人多势众,韩氏掐指一算,力量的平衡已经完全向赵氏倾斜了,心中顿时大安,在赵无恤许诺的安邑和盐池等好处的诱惑下,也就顺应时势,彻底倒向赵氏。

不过韩氏满心期望的开春后赵氏立刻调兵与秦魏在河东决战,速战速决后一起将敌人逐出晋国的想法,却被事实无情地嘲笑了。

……

整个一月份,秦国储存的粮食不断调入河东,魏氏兵卒也从河西回到了安邑、曲沃等城。相对的,赵氏却在河东采取了守势,兵线维持在绛地以南,数量不过两三万,主要是从太原郡调拨来的,其余兵员都在后方的郡县集结并参与春耕,预计要二月底才能完全投入战场。

于是这期间,就轮到韩氏难受了,他们就像是赵氏高高举起,挡在身前的盾牌,但凡敌阵有箭矢射来,韩氏就要先遭殃。

依靠水运的优势,秦魏已经在河东拥有了四万大军,他们在后援完全抵达之前不敢对赵氏这根硬骨头动手,便先捡着韩氏的软柿子捏,毕竟韩氏占据了道路的中枢,谁得到谁就占据主动。

秦魏联军开始进犯韩氏城邑,虽然韩虎让各县邑入城据守,但敌军数量太多,韩氏守卒又太过分散,而且韩兵的战斗力比起秦、魏而言,的确是鱼腩。

接下来一段时间,不断有急报传到虢城来。

“主君!韩城告急!”

“主君,茅津告急!”

“主君……”

不过一个月时间,先是老家韩城失守,接着大河以北没有高墙保护的上阳下阳、茅津纷纷宣告陷落,只剩下平阳、虞两座孤城苦苦支撑了。

好在之前攻秦之战中,桃林之塞已经被韩氏拿下了,依靠这里,至少秦国放在河西的军队无法直接攻入河外,这处韩军龟缩退守的土地。

但更让韩虎惊恐的事情还在后面,二月初,宜阳以东传来噩耗,一支多达五千人的郑国军队,开始从阴地攻击河外,进逼宜阳……

韩虎大骇:“上个月陶丘之盟时,不是说好了郑国将由宋国加以牵制么!?”

宋国虽然几经内乱,但依旧是一个一千五百乘的大国,虽然宋军战斗力不如郑军,可人数却有优势,拖住郑人应该不成问题,为何却有一支五千人数的郑军大剌剌地朝韩氏包来呢?郑国不要东境了?

一时间,加上从商洛绕过来的秦人偏师,在大河北岸游弋的魏军,以及郑国的这支部队,韩氏的大本营河外竟被包围合击,呈现出岌岌可危之势……

“六卿之乱时便是这样,这次又是如此!”

韩虎欲哭无泪,事到如今也别无他法,秦魏郑明显是想要先逼迫韩氏就范,他总不能开城投降吧。于是连忙派人向赵氏告急求援,等消息传到温县,再传到铜鞮时,已经是二月中旬了。

赵无恤看着韩氏的求援,无奈地摇了摇头,虽然对韩氏的战力没有报太大希望,但这一次,还真不是他故意坑韩虎的。

“战局,总会出现意外。”

孙武说的不错,全面开战还不到两个月,赵无恤便碰上了第一个意外:也不知为何,宋国竟没有如陶丘之盟时允诺的那样,发兵牵制郑国,为韩氏减轻压力。

乐溷虽然不才,可对于赵氏却有求必应,他走之前还满口承诺地答应好好教训郑国,入夏前与赵军会师新郑呢,现在却没有出动一兵一卒。

宋国那边在短短一个月里发生了什么?千里迢迢,赵无恤暂时还无从知晓,但他心中有一丝不安。因为算起来,这节点,为他怀胎十月的南子,也差不多该分娩了……

第959章 又是意外

“赵军有多少人?”

陈乞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陈恒最长,其次则是陈逆,夷仪城头,陈逆让有经验的老兵冒死去赵氏东线大营侦查一番后,得到了他的回报。

“灶火漫山遍野都是,人数不下三四万……”

“三四万……如此说来,赵氏山东各郡的兵卒大半都来了?”

陈逆有些忧虑,夷仪是陈氏苦心经营十年的要塞,而且这里也集中了不少齐军,与高唐、东阿、平阴互为犄角,只是守城的话,足以与赵军抗衡。

但对方可是赵氏,若他们的工匠抬来攻城利器,坚城也不一定靠得住啊。

不过对于陈氏而言,这也是一个好消息,既然赵氏东方主力在此,那就不可能西调去打秦、魏,西攻东守的战略初步实现,齐国只需要耐心下来,慢慢牵制赵军即可。

……

“盟邦的军队都到齐了么?”

与此同时,卫国北境的马陵,赵氏东线大营处,被赵无恤任命,全权统领三军的邮无正坐在行军凳上,威严赫赫地看着众将点卯。

凳本来是床前,或者上车用的踏具,数年前被赵无恤引入军中,作为行军便携的野外坐器。他军中的将帅,大多是从行伍里提拔上来的,一群军汉也不觉得在凳子上箕坐有何不妥之处,便这么沿用下来了。

当然这东西,依然等不了大雅之堂。

邮无正是赵氏资历最老,战功最显赫的将领,他年近六旬,在六卿之战的关键战役里奇袭范、中行后阵,立下大功。不过也在那一战里受了伤,战斗还未结束就伏在弓袋上呕血不止,自此以后出征便有些力不从心了。加上因赵鞅之死伤心过度,一度卧床不起,赵无恤体谅他,多半让他挂个高职,赋闲在家。此番又遇大战,赵无恤在西面坐镇,东方不能没有大将,于是邮无正再度出山,统领赵氏盟邦对抗齐人。

中原地区两大同盟已经全面开战,各自的调兵遣将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西面的秦魏一路攻势如潮,打得韩氏无还手之力,东面的齐国却谨慎地采取了防守,没有一兵一卒越境进攻赵、鲁、卫。

赵氏却不能扔下齐人不管,毕竟河内河北是赵氏的战略后阵,不容有失,而最好的防守,便是进攻。邮无正将大本营设在马陵,此地位于卫国北部,隔着大河和赵氏的河间郡相望,赵军和卫军在此在此集结十分方便,往前数十里便能抵达齐国控制的夷仪。

邮无正以善攻出名,此次表现出来的就是一副率领东线大军拿下夷仪,收复晋国旧土的姿态。

“齐人窃取夷仪十余年,是时候夺回来了!”

对外他是如此宣称的,这也符合赵无恤刻意透露出来的消息,但只有很少的人才知道,看似有数万大军,每日灶火旺盛的马陵大营,其实只有五千卫军和不到一万的河间赵军,每当开饭的时候,几乎是一个人点三四堆灶火,让齐人误以为这边的赵军铺天盖地……

其实真正的赵军主力,正在慢慢向太行山以西调拨,东边只是虚张声势,作为要攻打齐国的姿态,让齐人不敢轻举妄动。

与六卿之乱时先东后西的战略相反,因为这次鲁国强盛,基本不用担心在齐国的进攻下崩溃,而秦、魏反而成了反赵的急先锋,而且已经攻入晋国河东,若不早早铲除,恐怕晋国内部的反赵势力也会联合起来。

不过,这一战略光靠河间一个郡的赵军是演不下去的,必须依靠盟友的们的配合。在邮无正拖住主力的同时,又让盟友们在其广阔的边境不断骚扰,才能让齐国人左支右绌。

现在,按照陶丘之盟的精神,卫国赵伊已经派兵来了,虽然不多,但已经是卫国的极限。鲁国的冉求率军驻扎郓城,与马陵互为犄角,更有一军鲁卒在盗跖带领下被调到晋国,帮忙协防主力离开后空虚的河内、邺城。

至于邹、莒,还有齐国的流亡军人,都各有任务,只等北面的燕、中山各自出动的五千人也抵达攻击地点后,便可以多线出击,执行让齐人四境起火的袭扰战略。

但邮无正已经在马陵等待数日了,燕国和中山却迟迟没有消息,直到这一日,他才知道北方发生了意外:燕国和中山也不知道是抽什么风,两国的军队还未走出国门,就相互打起来了……

……

“燕国和中山相互攻伐,燕国说中山投靠了齐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