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我为王-第8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郡一律不得封君!”

而在有人介于国库空虚,试探性地请求,是否要实行“纳粟拜爵”时,赵侯更是断然拒绝。

他说了一段话,一段出于孔子之口,但赵无恤希望子子孙孙在封爵策勋时永远遵从的话:

“唯名与器,不可以贾人!”

PS:参考秦汉二十等爵和汉武帝时期的十一等“武功爵”。

第1051章 擒贼先擒王

纳粟拜爵,最初是猗顿提出来的。

春秋战国之际,本就是工商食官走到尽头的时期,齐国郑国商业日益繁荣,城市贸易与日俱增,赵国也鼓励工商业发展,十年之间,数不清的小工商业者在各地出现,虽然富比邦国的大商人受到了压制,但仍然有许多人依靠经商致富。

这些人虽然有钱,但社会地位并不高,因为《田律》对土地买卖和兼并的限制,也无法大量购置土地转变为大地主。他们迫切希望能够在新兴的赵国占有一席之地,而商人出身的平准官猗顿就代表了这些人的利益。

猗顿认为,之前赵氏就在实行商人多交粟帛可以免除徭役的政策,如今赵国初立,面临国库缺粮缺钱,不如更进一步,实行纳粟拜爵,让商贾们将钱粮交付国家,换取爵位。

不少朝臣为此心动,也有不少君子嗤之以鼻,赵无恤思虑再三否决了这条建议。虽然他也知道,纳粟拜爵的政策秦汉都实行过,汉武帝时期为解决财政危机还采取过“募民买复”、“入羊为郎”的措施,增加了国家粮库的储存。

但长远看来,这依然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行为,纳粟拜爵其实就是变相的卖官鬻爵,秦汉军功爵之败坏,发端于此!之后愈演愈烈,到了东汉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不但军功爵已经完全流于形式,连三公都可以明码标价地叫卖了。

所以赵无恤决定不开此恶例,不能让刚颁布的军功爵变成用钱粮就能购买的白菜。

他毅然宣布道:“功名只向马上取!唯名与器,不可以贾人!”

一时间,纳粟拜爵之说便渐渐没人提及了,在战争里得到了爵位的将吏们也松了口气,若是那些在他们眼里奸猾的商贾纳些钱粮就能与他们同跻一堂,那这功爵的分量就大大降低。

说这句话的时候,赵无恤是打算等到秋高马肥,粮食堆满仓禀后再出征泗上的,他让河间、卫国、商丘、鲁国等地保持防御状态,只派遣少量部队过境骚扰敌国春耕即可。

然而树欲宁而风不止,三月底,有消息从东方传来:琅琊水师被齐吴舟师击败了,一时间,满朝震动……

……

“自君上执掌赵氏起,十年来从未有此大败!”

未央宫含元殿上,朝臣们一早就议论纷纷,所有话题都集中在琅琊海战上。的确,赵国建立的过程里,赵军虽然无岁不战,但大仗基本都赢下了,偶尔有小败,如田贲攻秦冒进被击退,也无碍大局。

然而这次却不一样,几年前赵无恤力排众议,用琅琊盐税以重金打造了琅琊水师,拥有在海上看似无敌的巨大楼船,他亲自命名其为“玄鸟”号。然而被寄予厚望的徐承却在家门口一败涂地,船只损失大半,只能退回港口龟缩,向国内告急。

好在玄鸟号没被击沉,不然国内少不了会有人认为“此战不祥”,劝阻赵无恤与吴齐开战了。

“徐承丧师,此乃赵国之耻!”

总体看来,朝中还是以主战派居多的,只是百战百胜惯了的赵国朝臣将吏们一时间接受不了这次战败,纷纷提出,要严惩徐承。

琅琊水师可以说是赵无恤一意孤行建立的,如今赵国立国后第一战就败了,实在是有些丢面子,但身为君侯者,就算是错了也不能轻易承认,何况赵无恤认为自己的未雨绸缪是正确的,只是因为执行、时机等种种因素导致了失败。

在自述里,徐承承认了是他贸然出击导致了被齐吴舟师夹击,他这次注定要背锅。但以一支新兴水师大战两个水上强国,还能惜败而退,已经实属不易了,他有罪,但罪不至死,赵无恤可不想做杀了蔡瑁后发现水师无人可用的曹孟德……

见有人甚至提出应该杀徐承以儆效尤时,他有些不快地说道:“如今就算杀了徐承,琅琊之败也不能改变,要紧的是赵国当如何应对。更何况,徐承退守琅琊孤城,左右无援,寡人纵然要杀他,也得先解除敌军包围才行。”

现在的情况是,琅琊舟师已经退回港口,依靠投石机等岸防器械阻止敌船登岸。琅琊防守严密,齐国吴国的船只在海战里也有损伤,船上也没有运太多兵卒,故而在签订一份《海上之盟》后,没有强攻琅琊,而是在莒国其余海岸登陆,其意图是配合东莱齐军,反攻莒国!

琅琊之败后,莒国已经是一团乱相:对沦为赵氏傀儡一直不满的莒子狅在一些大夫的支持下,试图在莒城起兵迎接齐吴军队,结果却被其余一些被赵国扶持的大夫,联合在莒国驻扎的国、高、晏三家击败驱逐,莒子逃往莒国北部投靠齐军,公然与赵国决裂,号召莒国人驱逐侵略者,恢复他们己姓公室的统治。

至消息传来时,莒国已经和宋国一样分裂成两个部分:西部以莒城为中心的山地丘陵在国、高、晏三家控制下,东部的沿海地区则被齐、吴占领,只剩下孤城琅琊还在徐承手中,但也被包围起来,摇摇欲坠。

含元殿上,一块巨大的诸侯方舆图被展开,侍中子夏指着东方对群臣说道:“莒国形势,其实均等的,国、高、晏三家军队有万五千人之多,过去一直在莒国驻留,以威胁齐国东部。齐、吴和莒子在莒国的兵卒也不会超出两万人……只是,琅琊城被从海陆两面包围,岌岌可危。”

于是接下来的议题,便集中到了“是否要让鲁国发兵救琅琊”上了。

众说纷辞间,一直以来都负责东方战事的大司马邮无正却道:“臣反对发重兵救莒!”

此言掷地有声,赵无恤颔首:“大司马说说看。”

众人纷纷噤声,凝神细听。

赵国只有一位“元戎”,那就是永镇三川,享受世卿世禄的韩虎,董安于和邮无正则位列“执圭”,拥有可以世代相传的乡邑。邮无正身为大司马,掌管全国兵马,他的儿子邮成也位列官大夫,在做上郡司马,前途无量。不算韩氏的话,邮氏和董氏一样,俨然成了赵国第一批勋贵。但高处不胜寒,邮无正也要努力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一地位的。

于是他侃侃而谈道:“君上本欲秋收再南下开战,然而齐吴丑类已经率先开战,与前年去年的连横类似,此战也将绵延数百里,让东方诸侯全部卷入。然而在臣看来,莒,疥癣之疾也;齐,肘腋之患也;吴,方为心腹大患!”

“大司马所言甚是!”赵无恤拊掌称赞,邮无正的分析,可谓一阵见血,他也是这么想的,治病,当然是要从最严重的治起。

莒国的动乱一是因为琅琊水师败了,二是因为齐国挑唆莒子反抗赵国。而齐国则被赵国及其附庸团团包围,根本无力与赵无恤对抗,让陈恒抱有幻想的,归根结底还是吴王夫差妄图北上争霸。

赵吴之战,才是这场战争的关键因素,其余不论是海战也好,莒齐也好,都只是这场角抵的陪衬罢了。蛇无头不行,打了蛇头,这条蛇也就完了。

“让东鲁运粮入莒,帮国、高、晏三家稳住局势。此外河间、卫国、鲁国合兵威逼齐境,让齐人无法南下。寡人将亲自率兵去宋国,去泗上,与夫差对决,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只要击败了吴国,则莒国之乱自然平息,齐国也成了冢中枯骨,亡无待日了!”

第1052章 不让须眉

大军出征,路途千里,多则一年,少则数月不能回来,在时间进入四月份后,赵无恤在准备战争事宜之余,也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家人。

这天,他才结束上午的殿议,步入长乐宫温室殿准备用飨食,就被一个古灵精怪给缠住了。

“兄长,听说您又要出征?”

刚满十岁的赵佳穿着男童装束,梳着总角,胸前挂着瑞兽玉牌,穿着一身黄色绣鸟云纹的衣裳坐在赵无恤的膝边,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个公子。

一连串的问题从好奇的少女口中问出:“吴国在哪?兄长为何要征伐他们?”

“千里之外的南方有句吴之国。”赵无恤拗不过她,只能言简意赅地解释道:“他们文身断发,不知礼仪,多年前侵占了你徐嬴阿姊的母国,让她流离失所,如今更妄图到鲁国劫掠,为兄要去将他们赶走。”

“鲁国,是阿满(赵操)在的地方么?”赵佳和赵操虽为姑侄,年龄却相同,小时候两个小屁孩一直承欢于赵鞅膝前,关系极好,虽然已经分开数年,但赵佳也没把这个小侄子忘了,逢年过节鲁国那边还会送来给她的礼物,让她好不欢喜。

“不错。”

“兄长一定能赶走恶人!”

赵佳捏起了小拳头,随后像模像样地学着宫女的动作,亲手倒了一盏酒递到赵无恤面前,祝贺他出征旗开得胜,惹得赵侯开怀大笑。

见兄长今日心情不错,赵佳双眸闪闪,一双大眼睛又殷切地看着他,说道:“宗伯说过,赵氏子弟无功勋也不得为封君,吾等长大后,要成为赵国顶梁柱,为兄长分忧解劳……”

“你这鬼机灵。”赵无恤伸手弹了一下妹妹的额头,笑骂道:“你是不是又穿着男装跟着恒、周等人一起听课了。”

“还不是老宗伯老眼昏花认不清人,在课堂上,他可是夸我夸得最多。”赵佳吐了吐舌头,算是承认了。

赵无恤是很重视赵氏子弟教育的,他让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同宗史赵做宗伯,管理日后将越来越多的赵氏子孙,同时也让他们从小得到很好的教育。

不过这些教育只面向公子公孙,跟公女没什么干系,按照常理,赵佳应该穿着女孩装扮,梳着发鬟,跟在她母亲,或者乐灵子、季嬴身边,学习女红针线,应对礼仪,学习如何做一个窈窕淑女。

可赵佳与赵无恤的女儿们不同,不似女儿,却像男孩,她打小便活力充沛,如同一匹小马驹似的到处乱跑。或许是因为玩伴都是男孩的缘故,她也喜欢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男孩子,若津娟为她换了女孩的衣衫,她反而不高兴要闹腾。

时光飞逝,十岁的赵佳成了赵国的“长公女”,她的玩闹已经不限于爬高上地,除了偷偷混进宗伯的课堂上听史赵说赵氏祖先的故事外,还从羽林侍卫那里学会了弓箭。这之后她就每天就拿着小弓,以及去掉矢的羽箭到处乱射,季嬴鹿苑之中的小动物们都遭了殃,或被拨毛,或被射伤,乃至于园中禽兽听到小公女的笑声,便狼奔豕突,惶惶不可终日。

最近在得到一批从秦国南边南郑地区送来的矮种小马后,她更是迷恋上了骑马,坐在马鞍上有模有样,一副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小小的长乐宫园圃已经满足不了赵佳奔腾的心了……

所以此时此刻听闻南方有战事,她居然主动请缨道:“兄长,这次出征带上佳可好?我会骑马,也会射箭,而且打架比周、刺都要强,可替您当戎右!当骑士!”

“哈哈哈哈。”这童言无忌,惹得赵无恤哈哈大笑,指着她道:“男子主外,女子主内,你在宫中玩闹玩闹也就罢了,战场上血气极甚,其肮脏混乱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岂是你能去的地方?”

谁料小赵佳勃然变色,横眉一抬,不服气地说道:“谁说女儿家不能上战场?宗伯说起赵氏祖先在殷商时候的往事时提到过,八百年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