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幸福武侠-第4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时间?你会没时间?”刘琴声音陡然提高,“你能有什么事,会没时间?我上有八十……”秦朝一开口。刘琴皱眉:“直说,你一天之内,能来多久?一天?老师你饶了我吧,我一个月能来个二三天,便求神拜佛了。一个月二三天?”刘琴冷笑,“你当是来这里游玩散心?”

“我是个成年人,我还有我的事业。”

“你有什么事业?”刘琴冷哼。

“这个……我的事业关乎社稷民生,大得很,你真要听?”

刘琴知道若是让这小子说开了,一定又是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你想什么时候来便什么时候来吧,讲不讲课随你,这样吧。”刘琴微微皱眉,想到自己最近很头痛的那个东西,稍一沉吟便道,“我在写一些东西,你便跟在我身边,来了就帮帮忙。”

“我最乐于助人。”秦朝道。

“我这旁边房中是我最近写的一些东西,你拿回去仔细看看,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者好想法。下次来了再和我说,不对,你有想法写在纸上,放到我房中吧。别跟我说,跟你说话太累。”刘琴说到这,嫣然一笑,喝斥道:“你不是事忙么,去旁边房中拿了那些东西赶紧给我滚。”

“谨遵师命!”秦朝见旁边有一个小门,连走过去。里面是个书房,大桌子上摆着一叠写着字的纸。

“这刘琴字倒是蛮漂亮的。”

刘琴的字是一种类似颜体的字体,骨肉十分丰满大气,落眼也是很舒服。

“咦,这不是……”

秦朝惊讶的看着那稿纸上。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尹氏曰:‘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一行行四书五经的注解整齐排列。

秦朝嘴角露出笑。

“果然是理学。”

秦朝拿着稿纸稍微翻了一下,心中更加笃定,这不仅是理学,还是朱程的理学。

“史传中刘琴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促进理学的发展,尤其是朱程理学。”秦朝明白,刘琴虽然是十七家学派的掌控者,可是这十七家中,她真正认可的只有一个‘二程理学’也就是后世的‘朱程理学’,当然不止刘琴如此重视这个学派,慈航静斋,玉清静斋也是对这学派最重视。

“朱程理学,经过数代努力,看似已经很完备了,可是里面能做的文章还多着,真正的达到完善是数十年后出生的朱熹手中完成的,达到那种巅峰,是百年之后。”

“现在刘琴居然就在注解四书。”

朱程理学达到巅峰,形成稳固的至高影响力是朱熹写成《四书章句集注》这一本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与‘五经’于一体的巨作。

儒家学说中,四书五经是最为重要的。

可以说要统治儒家,首先便是统治这四书五经,而对四书五经进行注解便是釜底抽薪的最好办法。

“这刘琴厉害。”

朱熹注解四书五经,从而让他的理学真正为天下所重视,自此成为宋、元、明、清的官学,若不是西方的坚船大炮打过来,恐怕就算清朝灭亡,被另一个封建王朝所替代,也会以这些书为官学。

“不过她也是逼急了。”

刘琴的稿纸,上面对四书的注解,在这时的大儒看起来当真是深刻博大。如果秦朝没前世的经历,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看了这些注解也不得不五体拜服。

甚至就现在,秦朝一句句的观看,心里也佩服不已。

“她这想的已经够周到的,可惜时间太少,她也太急,别说和后世的比,就与朱熹的比……”秦朝是知道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部份内容,刘琴写的与朱熹的比起来,还是差了太多火候。

“咳!我说秦大才子,你磨磨蹭蹭干什么,赶快拿了稿子走人,别在这里碍眼。”刘琴催促道。

秦朝连收回视线:“原来老师在注解四书呀,好主意,这四书一旦注解得好,天下读书人尽入你手,好手段,好谋划!”

“咦?”

刘琴惊咦了一声,脸色微微有些严肃,“你看出来了?”

“这有什么看不出来的,儒家四书五经最为重要,天下读书人,要入道,莫不由此启,这些书若是奠定了地位,则老师天下大家的地位定矣。”秦朝吊儿郎当道。

刘琴微微沉默。

“没错,我是有这想法,不过这四书五经注解极麻烦,我也是……”刘琴说到这心里苦笑,四书五经的注解是一项超级大工程,更是超级做不好的事。

只因一点,这些书太普遍了。

像四书中的《论语》,历朝历代著名经学家对《论语》作了很多注释,而且只要是读书人,对这《论语》便最为熟悉,甚至每一个句子中的每一个字,该如何解释,有几种解释,几个版本的解释优缺点都了如指掌。

你要对这些书进行注解。

必须出新,必须研究深入到骨子里,必须写人所不知,同时又能真正自洽圆满,还要融入儒家思想体系不与之相冲突,而且还能在文章上下完整,前后连贯,从细节到整体都合理挑不出瑕疵毛病,这难度之高……简直能把人逼疯。

秦朝自然明白刘琴写这些注解的为难之处。

真正的理学是一代代大儒积累,直到朱熹才算是完备,而朱熹用了一辈子研究四书,为了使《四书章句集注》不出纰漏,前后用了数十年,反复修,反复改,一次次完善,甚至死前三天都在修改这本书。

刘琴即便才华高于朱熹,要想真正完善这些,没有数十年是不成的,更何况四十年后的朱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那样成就的。

而此时刘琴只可能为将来的朱熹铺石。

“嗯。”秦朝点头,“这些确实有点难度,比那些七十二级考核要有意思多了,老师,要不要我这老谋深算,老奸巨滑,阴险狡诈,刁钻……”

刘琴轻声一笑。

“我倒忘了,有你这秦大才子在,秦大才子,那你且说说,我这写在稿上的可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

“咳!这个……确实不少。”秦朝说道。

刘琴一怔,她放在那的稿纸,至少在她现在看来已经写得很完备了,找不出纰漏。

刘琴眼中疑惑不定。

“哦,那我倒要请教秦大才子,有何处要改进?”刘琴似笑非笑道。

“像这里,‘子贡曰:夫子自道也。’”秦朝说道,“你这里写的是刑昺注曰:‘子贡言夫子实有仁、知、勇,而谦称我无,故曰夫子自道说也。’,而后你自己也注到:‘道,言也,自道,犹云谦辞。’”

“没错。”刘琴沉声,秦朝说的正是她稿中的内容,而且这一处刘琴印象很深,她觉得自己的注已经非常完善了,不可能错,也不可能找出不同的注释。

只听秦朝说道:“本大才子认为,这两个注释都错了。”

“啊!”刘琴惊呼。

ps:(还请大家帮忙多推荐一下,谢谢!)

第五卷天龙寺第十三章不亦悦乎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n∈n∈,’这句话刘琴在稿中作了两个注,一是引用前人,一是自注。她自己的注且不说,前人刑昺的注算是非常深入人心,并且被公认为正确的,怎么这自大货却说错了。

“那我倒要听听秦大才子的高见!”刘琴冷哼。

“本公子认为这里的断句有误。”秦朝说道,“‘夫子自道也’,应于‘子’后断句,读为‘夫子,自道也。’‘夫子’是尊称,孔门弟子以‘夫子’称孔子,有‘老师’、‘导师’之意,此处意思是‘夫子之所以为夫子’。”

刘琴心中一动,秦朝这样的解释确实能够说得通。

“那‘自道也’,又作何解释?”刘琴沉声。

秦一笑:“‘自’,是由、从、因为、来自的意思;‘道’,是方法、真理的意思,此处作‘有方法’解。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子贡说:‘导师之所以是导师,是因其有道啊。’老师认为如何?”

刘琴眉心微微一颤。

其实秦朝所讲的这一句,刘琴的注释根本无可厚非,当年朱熹也是如她那般解释的,秦朝的这个注释是来自后世的。

刘琴沉思了片刻,她缓缓开口:“你这样解释倒是尚可,我确实可以将此条添入注释之中,不过我的秦大才子,你这也是瞎猫撞死耗子,蒙中了一条,算不得本事。”

“本公子天纵英才,惊才绝艳,不是你说蒙便是蒙的。”秦朝哧的一笑,哼声道,“也罢,让你看看本才子的能力,你这些书,从《论语》开始,本才子给你逐一批注。”

“哦?”刘琴心中暗笑。

“那我倒是要听听秦大才子如何逐条批点。”刘琴说道。

“《论语》第一篇,第一句。你便注错了。”秦朝朗声道。

“扑哧!”刘琴再也忍不住心中笑意。

《论语》作为儒家真正深入人心的经典,而且还是第一句话,这句话不知多少高人钻研过,她这里不仅写了前人的注释。通常正确的注释,更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注释写在了里面,已经完备到就算是孔孟先贤复活都不可能说错的地步,这自大货居然说第一句便是错了。

先前‘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刘琴对秦朝颇有些观感改变。以为他很有些才学,可现在……

“还请秦大才子指教。”刘琴忍着笑,声音变调的说道。

秦朝一副高人模样:“指教不敢当,我便略表意见,这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一个整体。但是你这里所有的解释都把它割裂开来。你这里将‘时’,解释为‘时常’,不错,颇有新意,而且也能行得通。”

秦朝赞了一句,刘琴眉一挑,这解释确实是她得意之作。

只听秦朝道:“我也赞同你这一字的解释,但是我问你,天下有几个人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刘琴一愣。

秦朝道:“本公子所见者。都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不亦骂娘乎!’,学习是如此痛苦的事。哪里还能够快乐得起来?”

刘琴脸色难看,学习对某些人来说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可是普遍的情形却是让人头痛,这也是为何家长、老师要逼着年轻的学子学习的缘故。

“休得胡言。”刘琴沉声,“孔圣人难道就不能说他自己?”

“若是如此。”秦朝冷笑,“这句话就没必要记载下来。太废话了,放在别的地方可以,放在论语中太出格了。”

“好,算你说的有点道理。”刘琴沉声,“你继续说你的观点。”

“第一句你这解释错了,第二句自然也错,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谬,大谬,家藏万金这世上毕竟只是少数,天下百姓,穷人居多,自己尚且吃不饱,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操祖宗八代,痛苦万分的事,所以这句话要么写错了,应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不亦操祖宗乎!’,绝非不亦乐乎。”

刘琴脸色更难看。

照秦朝这样一说,历朝历代都错了,那又该如何解释。

她沉默不语。

只听秦朝说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解释得更无语,哼,你对我不起,我不报复,不打你,不骗你已经极为难得,居然连心里难过一下都不行,否则便不是君,这样君子,恐怕整个天下也就孔圣人做得到了,不知老师能做到否。”

刘琴心中微微发颤,最后一句,她不是没有怀疑过,只是不那样解释又该如何解释?

只听秦朝在那里洋洋得意说道:“你肯定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