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官人-第9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目前的军需供给,还是延续太祖皇帝设立的奇葩制度,由地方官府就近直接供应军队。一支军队的军需可能来自附近好几个府县,一个府县可能同时供应好几只军队,天下几千个府县、几千支军队,彼此之间的军需供应网线错综复杂到何等恐怖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这种情况下,就算王贤想要把军需供应抓在自己手中,都无从下手。在对眼下制度进行彻底改革之前,任他有通天之能,也只能依靠文官们来养活他的军队。

文官们万万没想到,被他们嫌弃多年,太祖皇帝制定的奇葩制度,居然成了他们最为重要的保护伞。要是没有这一手,他们在对付王贤时,就真的只剩嘴炮了……

“京城这边……”柳升犹有不甘地看着吴为,嘶声问道:“你真的不作任何动作了?”

“当然,公爷的话,不能不听。”吴为淡淡说道:“和公爷对着干只有死路一条。”

柳升打个激灵,知道吴为这话里暗含着警告之意,不由有些不满,哼一声,转身要走。

却听身后的吴为幽幽说道:“而且我也想通了,把京城让出来,也不失为一步妙棋。”

“哦?”柳升站住脚,惊喜地回头道:“你是说,公爷又要故技重施?”

“不知道。”吴为缓缓摇头道:“这些年,大人的心意愈发难测了。”说着叹了口气道:“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雷声大雨点小

日已西斜,天色向晚,回廊中渐渐已经看不清近在咫尺的面容。吴为和柳升的谈话仍在继续。

“我不是在猜度大人的心意。”吴为隐藏在黑暗之中,低声说道:“我只是就事论事。我们一直在京城给他们太大的压力,他们迟迟不敢有所作为,只敢做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这对我们并没有好处。”

“是。”柳升深有感触道:“僵持得越久,局面就对我们越不利。”说着不由恼火道:“你说公爷到底在担心什么,为何就是不肯下这个决心?!”

“道义。”吴为淡淡道:“大人无法过去道义这一关,更担心在道义上站不住脚。”

“想那么多干什么?胜者为王败者寇,也没见先帝的江山,夺得有多道义,还不一样成就千古帝业?”柳升闷哼一声,像他这样奉天靖难的功臣,自然信奉暴力夺权那一套,对王贤的诸多羁绊不以为然。

“那不一样的……”吴为摇摇头,不想跟柳升就这个问题辩论,转回原先的话题道:“不过有句话你说对了,我们有大军在手,便可立于不败之地。让出京城给他们作去吧!他们不干蠢事,如何能让公爷下定决心?”

“嗯……”柳升觉得吴为这话确实有些道理,拍了拍他的肩膀,咧开嘴笑道:“也是,有你老弟一起出征,咱们在外头也可以搞点节目,帮公爷早下决心!”

吴为点点头,目光投向黝黑的夜空。好一会儿才低声道:“我相信,严先生没有白死……”

柳升没听清他说什么,问了一句:“你说什么?”

吴为摇摇头,却不作答。

洪熙三年四月二十八,是大军出征的日子。这日清晨,午门外广场上旌旗如林、红缨如火,八万顶盔戴甲的精锐将士整整齐齐、森严列队,领兵的将领身穿明晃晃的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在他们的主帅镇国公王贤带领下,神情肃穆地望着午门方向。

午时正刻,五凤楼上钟鼓齐鸣,午门缓缓敞开,一队队高举着龙旗、宝幡、罗伞、金瓜的大汉将军,排着整齐的队伍,从正门鱼贯而出。

左右两掖门也同时敞开,文武百官从中而出,在各自的位子上立定。

到最后,炮声隆隆、号角震天,王贤高喝一声:“恭迎皇上!”言毕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众将士紧跟着王贤齐刷刷跪地,山呼万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是便见朱高炽在几名皇子的搀扶下,出现在午门下,登上了点将台。

朱高炽一手扶着栏杆,看着高台下乌压压的将士,扬尘舞拜,山呼万岁,一颗心激动得不能自已,若非他这具残躯已经不堪疆场驰骋,他真希望此刻率大军出征的能是自己,就像先帝那样……

等到行礼完毕,官兵起身,广场上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屏息凝神,静听皇帝训话。

“将士们,鞑靼贼子忘恩负义、狼子野心,数年来多次寇我边塞、掠我边民,更有特鲁河畔杀我将士两万,此刻又进犯河套,妄图吞并,是可忍孰不可忍?!”朱高炽高声喝道。

“不可忍!不可忍!”众将士血脉贲张、高喝起来。

“镇国公何在?!”朱高炽大喝一声,王贤赶忙应声出列,登上了高台。

来到高台之上,王贤甲胄在身,不能全礼,只能单膝跪地,听皇帝亲口敕封他为平虏大元帅,命其节制山陕直隶一切军政民政,一应官员任其去留,四品以下可先斩后奏!大小事务可便宜行事!

虽然王贤知道,这些任命随时都可能做不得数,但文官们能把山西陕西直隶的民政人事交出来,都可以算是对他所释放善意的积极回应了。这让他感到宽慰,杨荣杨士奇等人,终究不是只知道争权夺利的蠢货,关键时刻还是能以大局为重的。

洪熙皇帝又将代表皇权的天子剑赐予王贤,王贤转过身去,把皇帝钦赐的宝剑高高举起。

八万将士登时爆发出惊涛骇浪般的欢呼声。不知是不是错觉,在杨士奇等人听来,这番欢呼要远比方才任何一次都要响亮得多……

欢呼声中,留守京师的官兵们,在上官的带领下,抬着数千只硕大的酒坛,为每个出征的将士都斟满了一大碗酒。杨士奇和杨荣也端着酒具登上高台,朱高炽亲自斟满一碗酒,双手捧到王贤面前,激动道:“元帅,此去只管安心作战,后方一切都会以战局为重。来,朕敬你一碗,愿你此去旗开得胜!”

王贤也激动得不免动情,双手接过酒碗,高声道:“请皇上静候捷报!”说完高举起酒碗,一饮而尽。

八万将士也都将酒喝完,王贤高声下令道:“三军出发!”

登时鼓乐高奏,将士们轰然转身,迈着整齐的步伐,昂然离开午门广场,穿过长长的天街,向德胜门方向开去。

天街之上,早就挤满了闻讯前来为大军送行的百姓,不单是出征将士的妻儿父母,那些子弟不在军中的百姓也箪食壶浆、以送王师。

王贤骑在马上,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正缓缓行在队伍中央,便见由数百名老者提着酒壶、举着肉食拦在了他的面前。

“京城百姓推举我等为镇国公、大都督饯行,祝公爷旗开得胜、驱逐鞑虏!”为首的老者颤巍巍、高声对王贤说道。

王贤示意卫士将为首的几位老者放进来,几位老者便为他斟酒,然后高举头顶,大声道:“老朽代京城百万百姓、大明亿万苍生,敬大都督一碗!”

侍卫紧张地看着王贤,想示意他找个借口不要喝这来路不明的酒水,王贤却置若罔闻,双手接过来,毫不犹豫地将那一碗酒饮尽。

百姓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王贤将酒碗递还给那老者,向周围百姓拱拱手,高声道:“父老乡亲,我等所衣所食,皆是百姓供养,如今为国出征,必不负父老所望,不破鞑虏,誓不还朝!”

百姓们的欢呼声更盛了,许许多多人激动地跪下,高声喊道:“公爷必胜!”

更多的百姓被感染,也跟着跪下,高喊声越来越响亮整齐,甚至传到远处的午门下:“公爷必胜!公爷必胜!”

听到这整齐的呼喊声,朱高炽的神情略有些不自然,但皇帝什么也没说,便登上銮舆还宫去了。

杨荣、杨士奇对视一眼,后者冷笑一声道:“镇国公一朝出征,威信大增,咱们多年摸黑全都成了无用功。”

“呵呵。”杨荣笑着摇摇头,看着远处欢呼的方向道:“要是输了这一仗,结果会怎样?”

“那自然是国之不幸了。”杨士奇笑笑,低声道:“不过福兮祸所依,谁能说得准呢?”

“是啊,咱们为大明祈祷吧。”杨荣说完,与杨士奇并肩进了午门,没有王贤这块巨石压在头顶,他们感觉连呼吸都轻松了许多。

王贤的大军是四月底出征,五月初到了宣府,王贤命大军一面稍作休整,一面从打前站的锦衣卫口中,了解河套的情形。此时,距离阿鲁台进犯河套已经过去整整两个月,距离鞑靼军包围大王城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让王贤稍感欣慰的是,当初筑城时,就考虑到可能会被围攻,所以两座城池修建的还算高大坚固,加之蒙古人不擅攻城,大王城至今还没有沦陷……

是以尽管忧心如焚,王贤还是采取了莫问的建议,大军稳扎稳打,缓步推进,不给敌军趁乱偷袭的机会。

结果从宣府到大王城不过五百里地,王贤的八万大军足足走了十天!

十天里,柳升、许怀庆等众将心急如焚,他们担心,这样慢吞吞赶过去,要么大王城破,要么鞑靼军队已经远遁,这次劳师远征会无功而返!

王贤其实比柳升等人更着急,那大王城中可是有他的妻女,但王贤更知道,越是这种时候就越是不能着急,一着急就会出错,一旦犯错,可能就是万劫不复!

“大帅,咱们再不赶紧,那些鞑子就要跑没影了!”许怀庆冲着端坐在马车上读书的王贤,大声嚷嚷道。

“放心,世易时移,这几年下来,鞑子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望风而逃了。”王贤头也不抬,淡淡说道:“他们想击败我们的心情,不亚于我们想击败他们,不用担心白跑一趟。”

许怀庆等众将对蒙古人的印象,确实还停留在他们像兔子一样,王师一到,便望风而逃的阶段。闻言还是不放心道:“要是他们真逃了呢?”

“就算逃,也不会逃太远的。”王贤终于不耐烦地抬起头,皱眉道:“你们与其在这里聒噪,不如回去加紧操练你们的部下!他们有几年没有在草原上驰骋过了?又有几年没有真刀真枪的厮杀过了?!”

“是……”许怀庆等人被骂了个大红脸,这才乖乖地散去,该干嘛干嘛去了。

“哎……”王贤叹了口气,再也没有心情看书,他的视线投向大王城方向,目光中满满都是忧虑。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兵临城下

河套,被围攻一个月的大王城。

城外的草原已经变成了血色的海洋,方圆数里的地面上,到处是横七竖八的人马尸首,这都是鞑靼人的杰作。

在之前一个月的进攻中,阿鲁台父子没有动用嫡系的鞑靼军队,而是驱使附庸部落的兵力攻城。蒙古人不会打造攻城器具,只有一些粗糙的云梯,采用最残酷蚁附攻城之法,鞑靼骑兵挥舞着兵刃,在后头驱赶着那些可怜的各部男丁,还有抓来的汉人男子攻城。稍有迟缓者,就会遭到身后鞑靼骑兵的射杀,进也是死,退也是死,那些可怜的各族丁壮只能不要命的,一波接一波朝城头涌去。

城上的守军在宝音的指挥下,一直坚决而强悍的抵御着敌人的攻击。他们将一切能够投掷的东西倾泻而下,羽箭射光了,就用开水、滚油往下泼。滚石檑木砸光了,就从民房中拆下石块木梁,往下砸。那些被驱赶攻城的各族壮丁,身上没有丝毫遮蔽,一片一片地从云梯上摔下,城下的尸堆越积越厚,最厚处已经高达一丈,倒让后面攻城的壮丁有了踏脚石一般,攻城时和城头的距离缩短了不少。

远处大旗之下,阿鲁台和他的儿子失涅干端坐在马背上,面无表情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