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透视眼-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王卓念叨着掏出钱包,数了两千块钱塞给校长说道:“这些钱你回头发给他们,都是好东西,别嫌钱少啊。”

校长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这钱我不能收,我们村的人都不能收!不然会被大家戳脊梁骨的!”

“不收拉倒。”王卓把钱往兜里一揣:

“那我再捐些钱,这个你们不能不要吧?”

校长有些发懵,他的思维可跟不上王卓做事的跳跃性,倒是一边的康副主任连忙笑着上来打圆场道:“王总,我先代这个村子的父老乡亲们谢谢你了!”

王卓向他点点头,转头问齐非道:“姐,一个孩子每顿早餐算两块钱,一个学期全校需要多少钱?”

齐非微一沉吟便算了出来,一百三十个学生每天就是二百六十块钱,一个月要六千块钱,一学期四个月,那就是两万四了!

对于这么个一穷二白,连瓦房都没几家的小村子来说,这绝对是个大数目!

关盈盈也想了起来,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一个节目,讲的就是一所小学的学生吃午饭的事,一顿饭两块钱在大城市可能连米饭菜汤都吃不到,但是在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也够这些孩子吃上有一定营养的伙食了!

“康主任,回去后我们会以公司的名义,在每学期自勺开学之前,向阳光小学捐赠孩子们的早餐费。”

听完王卓的话,康副主任和老校长兴奋的上前和他握手,见老校长笑容真诚,王卓便放下心来,既然老校长不担心县里克扣,看来这笔钱确实能落到实处了。

打道回府,两辆车刚开到村口,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王卓突然叫司机停车。

原来,有一个看上去约有六七岁的小男孩正从旁边的山坡上跌跌撞撞的跑下来,手里还捧着一束混搭的野花。

齐非和关盈盈一看,急忙下了车,迎上那个小男孩。

可能是由于着急,小男孩用方言喘息着说了半天,大家一句也没听懂,王卓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可以慢慢说,不用着急。

“阿姨,这束花,是我刚刚摘的,送给你们!”

小男孩长的黑瘦黑瘦的,他看看关盈盈,又看看齐非,一时不知道该递到谁的手里好了。

齐非伸手把花接了下来,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笑着向小男孩道谢,小男孩红着脸直点头,连句不客气都不会说。

关盈盈眼尖,看到小男孩的手腕上划破了一块皮,还渗着血珠,忙从包里翻出块创口贴,上前帮他贴住伤口。

女人还真是爱心泛滥啊。王卓苦笑,心说创口贴这种东西本就影响伤口愈合,这种生活在山野着的毛孩子破块皮根本不算事,两天就脱痂了,倒是贴了这么个创口贴才麻烦昵,这是恩人阿姨送的宝贝,他根本不会舍得揭的,时间一久,伤口不腐烂化脓才怪!

拍拍小男孩的头,好心叔叔笑道:“睡觉前把这个东西揭下来,扔掉,明白吗?”

小男孩还真不明白,不过他知道叔叔这么说肯定是有道理的,所以认真的点点头。

见王卓突然冒出这么一句,齐非和关盈盈微一想,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由得忍俊不禁,又觉得有些悲哀,这么可爱的孩子连创口贴是什么都没见过,他们离文明太远了。

关盈盈从兜里抓了一把糖,却发现小男孩的衣服直筒筒的,只有补丁没有兜,只好塞在他的手里。

“阿姨,可以给我照张相吗?”小男7亥怯生生的说道:“我可想有张照片了,爸爸说过完年带我去城里照相,可我现在就想要。”

这孩子连张照片都没照过……女人们顿时又爱心泛滥了,王卓识趣的举起相机,单张、合影、摆造型,给他们三个一通拍。

“小弟弟叫什么名字?姐姐回去洗出照片寄到你们学校来,会写上你的名字的。”关盈盈终于找到机会让小男孩改口了,阿姨阿姨的都把人叫老了!

“我叫阿九,万阿九!”小男孩用普通话清晰的说道。

王卓的眼睛顿时就圆了:“你爸生了九个?”

“不!”万阿九说道:“我生下来的时候九斤重,我爸说我将来一个能顶九个!”

和万阿九说再见之后,一行人再次启程,小阿九站在村口,远远的向两辆汽车挥着他瘦小的胳膊,直到尘土中再也看不到汽车的影子。

良久,关盈盈叹了口气,说道:”越生越穷,少数民族的多胎政策,也许害了他们啊。”

齐非微微点头,认可她的观点,王卓却轻哼一声说道:“缺医少药的,生一个万一将来死了怎么办?谁来养老?“第三天,三人又去看了第二所阳光小学,也第一次亲眼见识了滑索道上学的惊心场面。

这所学校和第一所阳光小学的情况差不多,不过学生要少一些,因此建校舍省下了一些钱,校长和教育局领导一商量,购进了一批图书建了个微型图书馆,还购买了一台大彩电,安装了个“锅盖”,也就是卫星天线。

关盈盈用相机记录下了所闻所见,齐非用一个小本子做备忘,想到了什么就记下来,将来想办法帮学校实现,彩电加锅盖就是第一所阳光小学所没有的,回头肯定要给他们配置上才行。

两天的行程让三人对当地政府彻底放了心,尤其是王卓,更是改变了对时政的一些看法,心态不再象以前那么偏激。

当然,他对大城市的官僚们的看法,还是持保留态度的。

这天晚上王卓再次给二女按摩,趁机揩油是免不了的,胀的难受也是免不了的,孤枕难眠更是免不了的……离开江洲的第四天,三人终于踏上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前往那与世隔绝、桃花盛开的地方,可以露天泡温泉、吃烧烤的桃源村!

   

 第一五一章 桃源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渔夫在一次捕鱼中迷了路,意外的发现了一处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和战乱,没有剥削和赋税,人们安居乐业,和平相处。 /

这就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一篇展现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的超短小说,一篇著于一千六百年前的YY小说。

学者们认为,陶渊明“心远地自偏”,因为无法改变社会现状,只好借创作来抒发情怀,望造了一个桃花源来寄托情感,所以文中的世外桃源系杜撰,世上并没有那么一处地方。

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完这个典故之后,王卓、齐非、关盈盈都曾感怀、惋惜、黯然过,但现实就是现实,哪里有理想国度、梦境天堂?

前往桃源村的路坎坷崎岖,甚至还伴随着危险。

这一次,汽车只把大家送到了一条蜈蚣河前,便完成使命了,剩下的路要靠大家的双脚丈量,有时候还要用双手协助才行,比如过铁索桥、攀崖阶。

前往桃源村的只有五人,一个是兼任村支书的乡领导,一个是康副主任,剩下就是王卓等三人了。

这一路上,村支书给三人讲了很多桃源村的风俗轶事,听的他们啧啧称奇,这样一个位于在大山深处的村庄,还保留着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风气,虽然贫穷落后,却自给自足不受财政救济,全村人民和平相处,守望相助,简直就是个当代的世外桃源了!

“贺主任,你是在给我们说故事吧?”王卓用一句玩笑话奉承着这位三十多岁却有些少白头的青年支书。

“到地头你就知道了。”贺宝元嘿嘿一笑,随手揪了片草叶,咬在嘴里嘀嘀的吹了起来。

不大一会儿,王卓就看出了他吹草叶的诀窍,也有样学样的找了片差不多的草叶,捣鼓了一会儿,还真被他给吹响了。

康副主任连称佩服,原来他学了多次都学不出这种山里人的技巧,王卓却无师自通了,这么聪明的人他还是头一次见到。

两人就这么你一声我一声的吹着,倒也相映成趣,走路也不觉得太累了。

走了整整一天,总算来到桃源村的时候,出发时带来的行李等物已经全部挂在了贺支书和康副主任的身上,王卓背着齐非,关盈盈拄了个拐棍,虽然还都挺有精神的,形象却有些狼狈。

平时锻炼不足的齐非双脚都磨出了水泡,关盈盈稍好一些,不过也快支撑不住了。

贺支书提醒了大伙一声,然后把左手食指插进嘴里,长吸口气猛的一吹,顿时一声嘹亮的口哨响起,惊得村口附近的房子发出鸡鸣狗畎之声。

片刻工夫,就有几个半大孩子跑了出来,神奇的是,居然没有营养不良的样子,和之前去过的两个村子截然不同。

孩子们很快跑到近前,热情的和康副主任贺支书打招呼,帮他们提包裹等物,贺支书每个月会来住几天,康副主任也来过,所以都是老相识。

进村没走多远,村长孟明亮就得到消息迎了出来,因为夭色己是傍晚,大家也没多废话,直接就去了孟明亮的家。

孟明亮身高足有一米九,五官大方,有些看不出是民族特征,这和王卓他们之前去过的两个村子不同,那两个村子有着明显的少数民族特征,一看服饰和五官,就能认出是什么民族。

村里来了远方的客人,消息顿时不胫而走,不多时便有好多村民来瞧热闹,辈分名望高的就进屋陪客,差一些的就在院子里,各家各户自觉的送来东西,有腌鱼、活鸡、干果、蔬菜,不大一会儿就把窗台和房檐下放满了,恐怕够吃好几天的。

进村后的这一路上,王卓一棵桃树也没见着,倒是看到了不少石头,因为整个村子都是用石板和木板建成的。

“来来来,王卓,你们尝尝我们村里自酿的桃子酒。”孟明亮从小女儿手里接来一只大号青泥坛子,先在三只大碗里各倒了半碗。

山里人淳朴,连句自夸的话都不会,就这么眼巴巴的看着客人们,等着听他们的赞美。

王卓第一个端起来品尝,只觉这有些黏稠的酒液甜润甘醇,入口馨香,沁人心脾,略微有一些酒精度,却不刺喉,只恰到好处的活跃了味蕾。

定睛一看碗中的酒液,在瓶装的名牌葡萄酒中常见的增稠剂、甜味剂、色素、甜蜜素、亚硫酸、果味香精等等东西一样都没有,绝对是纯天然的绿色饮品,无公害无污染无化学残留的三无产品!

“好啊,好酒!”

一扬脖,王卓就把那半碗酒干了,把碗向前一伸,摆明了是没喝够还想再要。

这个动作比一百句夸赞还有效果,村民们顿时开怀而笑,孟明亮的二女儿连忙上前抱起坛子,给王卓满满的添了一碗。

齐非和关盈盈也试着一尝,果然味道不错,她们虽不能像王卓那样用超级视力鉴别酒液,但是也知道这种纯绿色的饮料和超市货架上的东西完全是两个概念,在城市里是根本喝不到的。

当晚,大家在村长家吃了顿最山野最绿色纯净的农家饭,除了盐是国家统一供应的碘盐,其它所有调料都是村子里自给自足的,吃着不仅风味独特,而且令在大城市吃怕了各种食品添加剂的王卓等人特别安心。

村长孟明亮家是去年新起的房子,和村子里的其它房子一样,整栋房子是用一片片青石板层层砌起的,连瓦片都是石材所制。

家具除了木制就是石制的,左右两间厢房备有一铺石炕,上面铺一层薄薄的软木板,后厨一烧火,石炕就储存了热量,以现在的气候,一天烧两遍火,整铺炕全天都是温热的,睡在上面十分舒服。

这种石炕其实也是桃源村仅有的几项外来收入之一,村里的男人们从山上采回石板,跋山涉水背到县里去,给当地人家搭炕,赚了钱再买一些米面等东西,背扛肩挑的运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