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5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皇上以大公正之心待天下,更推恩域外,想来各国人感于圣意,自当遵命从事了。”

皇帝不置可否的一笑,“说旁的事情吧,翁心存的病,似乎越加严重了?你们知道吗?”

咸丰十年的十一月间,御驾回銮不久,翁心存因为哮喘发作,请假一月,朝廷自然是准了。临近新年的时候,又再续假一月,这一次皇帝有点担心起来,命太医院医正薛福成和李德山两个到翁府诊脉,当时诊脉的脉案写得很是简略:食少神倦,音哑气弱,竭力调治。

看字,大有聊尽人事之意。用的yào是生地、地骨皮、天mén冬、麦冬,都是润肺清火的凉yào,当然亦有人参、白术之类扶元气、健脾胃的补剂,但分量不重,无非点缀而已。

皇帝身子骨不是非常健旺,这数年以下,也略略识得一点yàoxìng了,特意招太医院二员到御前来问过,认为翁心存的病是本元已亏,但若是说危在旦夕,似乎未必。

这一次皇帝又问及此事,许乃钊心升起一阵暖意。咸丰年上演的一幕,只是针对朝愈演愈烈的党争势头,不得已以重手处置,但事后不论是年节于翁府的封赏,还是对翁同书、翁同龢兄弟的使用,都可以看得出来,帝眷丝毫未衰。而自从翁心存患病以来,皇帝多次动问,亲自下旨给翁同书,赏假一月,在府安心料理乃父病情,若有所需,即刻奏陈云云。心里很是为老友觉得庆幸,君恩如此,一旦不予,这生前身后之名,亦大可以想见了。

“臣日前到府探望过,也问过太医院两位大人,均言,哮喘之疾,每到秋冬之际,发作频仍。等过年天气转暖,即可不yào而愈。”

皇帝沉默了片刻。翁心存生病,固然是上了年纪,本源亏损,但和自己当年所行的酷烈手段,也未始丝毫无干。他仰起头来想了想,翁心存是几时死的,记不得很仔细,不过大约就是这一两年之内了。“翁心存国之重臣,患病府,朕无一日不心挂念。着大阿哥载澧,代朕到翁府探望。”

他想了想,翁心存府规矩太大,大阿哥奉旨探望,老人一定会起身谢恩,到时候又要折腾,便又加了一句,“着翁心存不必行礼、谢恩。”

“皇上圣心恤怜老臣,想翁心存得旨之后,感戴天恩之下,病势当立见起sè。”

“就这样吧。”皇帝摆手让众人跪安出去,紧接着,招袁甲三到了御前。行礼之后,皇帝说道,“朕已经命祥和各国使官jiāo涉,尽快在京另外寻找一块基地,将使馆区尽数迁移出去——也省的日后再有这种为西民情不同而导致的变故发生。”

“是。皇上从善如流,臣不胜钦服。”

“这一次招你过来,是为咸丰七年,朕在江宁和你说过的事情。”皇帝问道,“你还记得朕曾经说过,待日后时机成熟,将于京建立大学的话了吗?”

“圣上开千古未有之伟业,教化育人,泽被苍生,臣又岂敢有片刻或忘?”

“大学之设,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三年正科没有很大的分别,其实内相去甚远。”说着话,他向惊羽摆摆手,nv孩儿走到面墙而立的书橱前,取出钥匙打开,拿出一本折子来,“这是日前容闳所上的奏折,内除了将他在美国多年来的所见所闻秉笔直录之外,为朕也很是提供了一条思路——特别是西式大学的构建和组成——朕命人誊录了一份,你带下去,认真看看,有什么不懂的,随时递牌子进来。”停了一下,他又说道,“若是愿意的话,和容闳就近商讨,也是可以的。”

甲三口答应着,心于皇帝说的关于让他和容闳就近商讨的话,很是不以为然。把折子捧在手,御前不能容许他当场翻开来看,暂时放在一边,“至于建造大学的地址嘛,就选在东jiāo民巷一带好了。那里衙mén众多,而且与翰林院毗邻而居,日后学业相长,于彼此也都是大有益处的。”

“至于可以入选大学的生员嘛,一定要百取一,千取一的上上之才。特别是那些在天、术数、舆地、语言字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的,更是要不次捡拔,充任其间。力求在大学,使之能够jīng益求jīng的更进一步,学成之后,为国所用。”

皇帝笑了一下,转而说道,“容闳这个人,你可与之有过往来?”

“这,臣听闻过此人之名,但并无深jiāo。”

“他在美国求学多年,出国之前,又是在澳mén的教会学校学习入mén法理,故而行事之间,多有狂luàn之言,不过,倒也不必以此为凭,心先存了什么此人不可深jiāo的念头。他山之石,可以攻y帝带着解劝的语气说道,“朕知道,你是理学大家,持身方正,刚直可风。但大学之设,实在是千古未有的创举,很多细情,不要说是你,就是朕也如同雾里看huā,触不到内肌理。而难得有容闳这样,负笈而归国报效的忠悃之辈,又有外洋实际经验,在这件事上,正要靠其人的经验和阅历,以增你我君臣的见闻,更好让大学之设,能够顺应朕意,不使朝廷拨出的巨额差饷,落于空处。”

“皇上天语指授方略,更以千秋重任,jiāo托仔肩,臣又岂敢为西有别,而致荒怠政务。“袁甲三碰头答说,”臣下去之后,研习容大人所上奏折之外,将其有所舛误之项,与之共同谋划,也就是了。”

“你也不必如此自谦。容闳不论年资,才学,均不及你。让他协助料理此事,只是看在他有真正的经验的基础上——承办大学的差事,还是以你、翰林院等职司衙mén为主,就让容闳从旁顾问,也就是了。”

皇帝这样说话,袁甲三才算放下心来。大学构建,是皇上一力推行,但对于下面承办其事的人,特别是对袁甲三这样,很能够知道大学建成之日,就是自己的清名播于四海的官员来说,分清楚其主次,一来不至有政出多mén之虞;二来也不愁日后叙功之时,不给自己浓墨重彩的记上一笔所以是一定要婉转砌词的问一个清楚明白的。皇帝自然也能够猜得出来,顺应人心的几句话,让袁甲三顿时心满意足起来。

君臣心照不宣的说了几句,袁甲三又再问道,“皇上,容大人任职总署衙mén,咸丰年的时候,更méng皇上宠招,入值上书房,启沃几位阿哥的学业……”

“这件事朕已经和祥说过了,暂时免去他总署那边的差事,等大学建造的事情告一段落了,再让他照常入值。”

甲三把所有的事情做到心有数,不再多说,碰头而出。

回到翰林院,命听差沏上一杯酽茶,在茶烟飘dàng,展开誊录的容闳的奏折来看。

容闳的汉语不好,汉字表达倒还差强人意,不过令袁甲三很觉得头疼的是,容闳的汉字表述,多用白话,很少有公事往来,臣工奏折所用的那种近乎繁琐和晦涩的字,“大学本是西方所有,其用意在初等、等教育开启民智之上,更增专进。臣所就读之马礼逊教会学校、赴美之后之孟松学校、耶鲁大学等,皆出于此意。”

“求学外邦,生活用度及往来jiāo涉,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洒扫拂拭及冬令炽炭于炉,劈柴圣火诸多琐事亦一概自己动手。更时常外出务工,以弥补生活费用之不足。臣以为,此等家务活计,可籍以运动筋骨,流通血液,实健身之良法矣。若能于我天朝士子、生员推而广之,除以上种种效用,更可收表里兼修之效也。”

“……大学科目繁多,举凡天、舆地,算学、化学等皆非同馆众多粗习皮máo可比。况若督理非人,教习充数,专jīng研习曾无一人,何得有杰出之士,成非常之才耶?”

“臣思,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故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容闳在折子写道,“国智能之士,何地蔑有,但选将才于俦人广众之,拔使才于诗贴扩之内,至于制造工艺皆取才于不通理不解测算之匠徒,而yù与各国击长较短,断乎不能职道之愚,当赶紧设立头等学堂、二等学堂各一所,为继起者规式。”

“臣流于域外多年,考其所为,学堂之等、入学之年,程课之序,与夫农工商兵莫不有学,往往与曲台之礼、周官之书,左氏公羊之传、管墨诸子之说相符。”有此得出结论,“盍见古圣人之道,大用大效,小用小效,轨虽殊而莫能外也。”

容闳认为,任何一种教育,都‘不敢不悉心斟酌”主张‘保存国粹而讲求实业。’但是,要办理大学新务,采取‘西学用”按照西方办大学的模式办起国新式大学,就不得不依靠洋人之力。

若是说以上这些,袁甲三尚能勉强平心静气的阅看的话,接下来的话,就很让他觉得不能接受了,在折子容闳写道,“必须遴选深通西学之员总理,把具体办学之权,完全委托洋人主管,委任洋人心向天朝之人为总教习,其他体制结构、教育规章、奖惩制度、教员配备,以致待遇等种种方面,都要一体按照西洋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字,在袁甲三之流看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了

若不是刚才在养心殿见驾的时候,提前为皇帝知会过其违碍字,袁甲三简直要第一时间提笔而书,攻讦容闳言语荒唐了。不过饶是如此,仍自觉得受不了,他一把将奏折合上,向外吩咐一声,“外面,有什么人在吗?”

“二叔,侄儿在。”mén扉轻开,一个面容清秀的年轻人应声而入,是袁甲三的侄儿,名叫袁保庆。

“笃臣,你到……”袁甲三叫着侄儿的字,“到朝房去一次,请上书房教习容闳,用过午饭之后,屈驾到翰林院来一次,就说我有大学承办之事,要和他商谈。”

保庆是举人出身,不过始终没有取得功名,跟在叔叔身边,一来探究学问,二来也是为了熟悉官场,准备有朝一日,能够得了一个出身,好入仕为官。

用过午饭,休息片刻,容闳到了翰林院,这里他还是第一次来,由袁保庆领着路,进到袁甲三办公的朝房,行礼之后,奉上茶水,袁保庆在乃叔身后垂手肃立,随shì伺候,听两个人说话,“纯朴兄大才,老夫早有所闻,负笈异域,多年荣归,上年的时候,更méng皇上器重,以皇子并宗室子弟,教育mén下,着实令人赞服啊?”

容闳不善言辞,憨厚的笑一笑,没有说话,在袁甲三看来,竟似乎是将自己这一番溢美之词,尽数笑纳了?心不免升腾起一阵火气:容某人好大的面子

“看老兄奏折所言,有‘募请身为异国,心向天朝’之教习字样?”袁甲三复述了几句奏折上的话,问道,“请恕老夫无知,未曾思及能够有此一端。见纯朴兄字,大有茅塞顿开之感——怎么在老兄看来,洋人之,竟然还有这样的人存在吗?”

闳老老实实的说道,“卑职任职同馆教习之时,与馆所有的各国教习,多有往来,如英人bō那根、法人查梅、美人博伊特、西人克诺尔斯等,初到天朝时,尚有人地两疏之感,十余载而下,便是连同眷属子nv,也尽数带至国——不提以上数员,为皇上圣恩钦准,以多年教化之功,正式列入‘缙绅录’;就是华泱泱物,千载传承而下,也绝不是西方各国,所能比拟。学生听闻,bō那根、博伊特和克诺尔斯三人,更有心为自家子弟延请西席,授以制艺,有心让他们的儿子,走我朝正途。故而学生以为,这也是彼等一片仰慕之诚。虽是客卿之身,在我看,对我华,倒比对他们本国还忠心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