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村魅影三-第4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家从什么人手收购那些东西,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些东西来自于民间。”

“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有些金银首饰有残损,文家会把缺胳膊少腿的首饰拿到我的店铺去修补,如果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绝不会有残损,那些东西上有污垢,有水锈,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了。那些东西肯定是死者生前戴过的东西。”

“杨师傅,您就这么肯定?”

“金器,如果放在干燥的地方妥善保管,不管经过多长时间,都不会有水锈,只有放在棺材埋到地下,才会是那种样子。”

“杨师傅,您的店铺是什么时候关门歇业的呢?”

“一九六八年春天。”

“在此之前,文昌阁有没有让您修补过南唐时期的金银首饰呢?”

姚虹桥一家人很早就到张家堡来了,山神庙下面古墓里面的随葬品早就成了姚虹桥的囊中之物了。姚虹桥的赃物极有可能卖给了“文昌阁”。姚虹桥是不可能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到的宝贝永远放在身边的,他一定会设法将东西变成现金,东西不好随身携带,钱就不一样了。

“有——肯定有,有一个阶段,文昌阁拿来的东西,成色都差不多——我说的是首饰上面的水锈。”

杨师傅所说的水锈应该是附着在首饰表面的氧化层。即使是黄金饰品,表面也有氧化层。

第一百一十六章 文昌不知去向

“首饰的做工也差不多,精细程度和风格也差不多,都有南唐金饰灵巧精细、造型生动的特点。”杨师傅接着道。

“您说的‘有一个阶段’是指哪一年呢?”

“是一九六三年。”

姚虹桥一家是一九六一年到张家堡落脚生根的,一九六三年,有将近两年的时间,姚虹桥应该挖到墓室里面的随葬品了。

“您是否还记得,‘文昌阁’一共拿来了多少件首饰?”

“前前后后,大概有十几件,全是金器。文老板是分开拿来的,每次只拿来两三件。前前后后,有半个多月,我为‘文昌阁’做活,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做过这么多的活。”

“后来还有吗?”

“后来就没有了。”

姚虹桥手上的东西出手的差不多了,杨师傅的活自然就没的做了。

“‘文昌阁’在什么地方?”

“‘文昌阁’早就不在了。”

“早就不在了?”

三个人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文昌阁不在了,文老板总该在吧!”

“文老板也不在了。”

“他人呢?”

“不知去向。”

“不知去向?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一九七零年就离开本地了。”

又是一九七零年。

“一九七零?是春天,夏天,还是冬天?”

“快到年底的时候。”

“生意做的好好的,文老板为什么要离开呢?”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文昌阁的生意就不好做了,那些红卫兵就像疯了似地,冲进文昌阁,连砸带拿,然后扬长而去。文老板看生意做到头了,就带着全家人离开了此地。”

文化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大劫难,她搅乱了人们的生活,也搅乱了很多事情。

“文老板是什么地方的人呢?”

“他说是四川人。”

“四川什么地方的人呢?”

“这——他从来没有说过。他跟街坊邻居也从不提这些事情。”

四川很大,到哪里去找这个文老板呢?

调查只能止步于杨师傅这里。不过,三个人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弄清楚姚虹桥昼伏夜出的去向,这已经足够了。即使找到文老板,也只能进一步核实杨师傅所提供的情况。

临离开杨耀光家的时候,李云帆想起了一件事情:“杨师傅,管立秋拿给你加工打磨的金耳环和金手镯是一对还是单只?”

“你算是问着了,上次,你们来的时候,我的话没有说透,当时,我就有点纳闷,秋儿拿来的是一只,我也问了,这玩意通常都是一对,怎么只有一只呢?”

“管立秋是怎么说的呢?”

“他说他爹指给他一只。”

李云帆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想证实一下管立秋有没有撒谎。

三个人离开西门大街291——11,回到张家堡。时间是五点半钟。在半路上,雨基本上停了。

吃过晚饭以后,大家回到祠堂,刚坐下不一会,一个人拎着三个热水瓶走进了祠堂的大门,此人是张东旭。前几天,基本上都是哑巴张福清给大家送水的。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东旭有意试探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东旭有意试探

“吃过饭了。”张东旭微笑着走进李云帆和卞一鸣的房间,房间里面只有李云帆和卞一鸣两人。

李云帆从床上站起身,递了一支香烟给张东旭:“来,抽支香烟。”

卞一鸣从张东旭的手上接过三个热水瓶,放在墙角。

张东旭从李云帆的手上接过香烟,同是从裤子口袋里面掏出一个打火机,将三支烟点着了。

李云帆借着打火机的微弱的光,扫了一眼张东旭:小眼睛,眼眶深陷,眉弓突出,因为眼睛比较小,所以看不见——准确地说是看不清楚他的眼珠子;长脸,眼睛和笔尖之间的距离比较宽,而鼻尖和上嘴唇之间的距离则相对短很多,完全超出了正常人的比例,人中很浅,一马平川,这么说吧!几乎看不到人中,给李云帆印象最深的是:张东旭的下巴也比较短。

前面,李云帆和张东旭见过几次面,但都没有特别在意,既然张东旭的角色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

张东旭的身高在一米七四左右,身形偏瘦,但看上去显得非常精干,头发比较短,有点发黄,还有点自来卷。

“我们住在这里,给你们增添了不少麻烦。”李云帆望着张东旭道。

“不麻烦——不麻烦,我们泡豆子,也要用温水,顺便加几把柴禾就行了。”

“往常都是张福清送水,他——人呢?”

“他正在豆腐坊淘豆子。”

李云帆不是随便问的,今天晚上,他和卞一鸣想找哑巴张福清好好谈一谈,在和张东旭接触之前,必须和张福清见一面,弄清楚张福清的角色地位——即他和张东旭之间的关系,这对同志们来讲非常重要。

“李局长,你们的案子查得怎么样了?”

这是张东旭第一次关心案子。他这次来送热水瓶难道是为探听虚实的吗?

“案子隔了太久的时间,这就跟大海捞针一样——难啊!”

“总该有点头绪吧!”

“毫无头绪。”

“是啊!已经过去了五年多。那就慢慢查,只要查下去,就一定能整明白。李局长,你们歇着,我不打搅你们了。”张东旭一边说,一边退出房间。

八点钟左右,曹云清看到,张东旭由东向西,朝村子里面走去,张东旭回家去了——他家住在村子的西头。

曹云清走到祠堂的大门口,看着张东旭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之中。

曹云清返回李云帆和卞一鸣的房间:“李局长,张东旭回家去了。”

“走,我们到豆腐坊去看看哑巴张福清。”李云帆一边说,一边从包里面拿出一包香烟塞进衣服的口袋里面。

卞一鸣披上衣服,和李云帆、曹云清走出祠堂。

豆腐坊的屋子里面亮着昏暗的灯光,门口往外冒着热气。

两个人走进大门,张福清正在往一个热气腾腾的水缸里面倒凉水,他一边倒凉水,一边用另一只手在水缸里面捞几下——他这是在试水温。

第一百一十八章 哑巴依依呀呀

张福清正在全神贯注地试水温,他没有看见李云帆、卞一鸣和曹云清进屋,主要是屋子里面雾气比较大。

张福清将半桶水放在地上,然后拿起一个水瓢从木桶里面舀了一下水慢慢倒进水缸里面。

张福清舀了几瓢凉水之后,将水瓢扔进水桶中,然后将半篮子淘干净的黄豆倒进水缸之中。

等张福清拎第二个竹篮子的时候,竹篮子已经被卞一鸣拎起来了。

这时候,张福清才看见李云帆、卞一鸣和曹云清。

张福清一把接过篮子,同时“依依呀呀”地说了几句话,然后将竹篮子里面的黄豆倒进了水缸。

“大爷,您还在忙着啦?”

张福清一边点头,一边“依依呀呀”,算是和三个人打招呼。

张福清能听懂李云帆的话,但李云帆和卞一鸣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大概的意思是:这种事情,我一人能行,用不着你们帮忙。

张福清一边“依依呀呀”地和三个人对话,一边用手将倒进水缸里面的黄豆和了和,然后盖上木盖子。

豆腐坊里面有一口大灶,灶台上有两口大锅。两个房梁上挂着两个用纱布做成的十字兜,这个十字兜是专门用来过滤豆腐渣的;在十字兜下面各有一个水缸,豆腐坊的墙上挂着几个方格木框,这些方格木框是用来加工豆腐的,将一块纱布放在方格木框里面,再将豆腐脑舀进纱布里面,然后合上纱布的四个角,豆腐脑里面的水过滤的差不多的时候,豆腐就做成了。

靠近门口的地方还放着一个独轮车,张福清就是用这个独轮车将做好的豆腐推到街上去卖的。

张福清是一个明白人,他解下系在腰上的围裙,挂在独轮车上,然后从灶台洞里面拿出一个小本和一支铅笔,就着灶台上的微弱的灯光在小本本的最后一页写了几个字,然后递到李云帆的手上。

“你们找我有事?”

“张大爷,没错,我们想找您谈谈。”

张福清点点头,然后用水瓢在水桶里面舀了一点水,走到灶膛里面,弯腰低头,将水瓢的水倒进了灶膛里面,灶膛里面还有一些火苗,张福清是一个心细之人,他担心着火。

张福清最后拿起灶台上的煤油灯朝门口走去,待李云帆、卞一鸣和曹云清走到门口的时候,张福清将煤油灯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煤油灯上拴着一根细铁丝。

在煤油灯的旁边还有一个铁钉,铁钉上挂着一把锁,锁眼里面插着一把钥匙。

张福清拿起锁,吹灭了煤油灯,带上房门,并上了锁。

三个人走进祠堂,卞一鸣关上祠堂的大门,并插上了门杆。这时候,卞一鸣不希望任何人来打扰。

其他人都在李云帆和卞一鸣的房间里面耐心地等待着。

王萍把张福清引到床上坐下,但张福清很自觉,他就势在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

李云帆从口袋里面掏出香烟,抽出一支来递给张福清,然后把烟盒塞进了张福清的口袋。

第一百一十九章 老人推心置腹

张福清接过李云帆递给他的一支香烟,但把口袋里面的烟掏出来,放在了李云帆面前的桌子上,同时“依依呀呀”地说了几句话,大意是:跟我用不着这么客气。哪有拿人家一包烟的呢?这不合规矩。

张福清自己从口袋里面掏出一盒火柴将香烟点着了。

“大爷,您见过这种帽子吗?。”李云帆从皮包里面拿出了黄军帽。

张福清点了一下头。

“谁有黄军帽”

张福清望了望王萍,他这是向王萍要纸和笔。

王萍已经将纸和笔准备好了,她和张福清挪了一个位子,让张福清坐在床上,趴在桌子上写。

张福清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字:“东旭。”

如果张福清和张东旭是同伙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把张东旭说出来。这样一来,谈话就更容易进行下去了。

管立秋所言非虚,张东旭确实有一定黄军帽。

“先前,我们调查过,没有人知道张东旭有一顶黄军帽,这是怎么回事情呢?”

张福清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