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368-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就与埋伏在哪里的弑杀盟成员们来个里应外合,将他们的财务、物资都一并占有。

    项锋及其家族的想法不可谓不毒辣,只是人在做、天在看,他们想要坑张士诚的将领以及用高邮城全城十多万名老百姓们的性命作为赌注来换取利益的做法,就算没有了苏择东也没有能实现的。

    在后世中的历史书或者网络上查询一下便能得知,由于元朝廷内的达官显贵们不留余力地“帮助”张士诚弄“死”了脱脱之后,他所带来的几十万蒙古大军就成了一群没有头领的乌合之众。

    所以蒙古大军一被击溃,高邮城的安危自然就化解了,张士诚可不是傻子,知道自己手下的人被忽悠了之后肯定会利用他手上所有的资源和兵力,夺回曾属于他的东西,则导致了项家最后的落寞。

    而苏择东的魂穿出现则打算了项锋及其项氏家族的第一步,即高邮城内所有财富的原始积累就没有做好。

    不过就算项锋的脑力本再怎么的不济,其也能凭借项家人的威风积累到高邮城内六分之一的财富,但他就是心高气傲,非要跟东振公司一争斗,则现在八分之一都拿不回来了。

    这也直接的导致了,周岩、谭震等人对项锋的十分不信任,只是掩饰住心中的愤慨与责备,在脸部上显现出来的永远是笑容和等待的神情,实际上他们只要一个命令就能从计划中全身而退……

    苏择东、刘振明从后世的书籍上或网上看来,若他们没有出现,周岩、谭震等人作为吕珍的结义兄弟,到高邮城战役的最后也没有背叛过张士诚及其老大哥。

    这绝对不可能是他们良心发现了,按照苏择东的推断,没有了他和刘振明作为魂穿者插一手的话,项锋和他们的计划完全可以达得到共同赚取高邮城内百分之八十的财富。

    不过在此之后,周岩、谭震等人就对项锋产生了猜疑或者妒忌,所以在赚得不能再赚的时候,他没呢开始与项锋狗咬狗,然后将高邮城一切的损失都算在项锋及其项氏家族的头上……

    这样一来,虽然说是他们所赚的利益变小了,但是留着青山在就不怕没有柴烧,脱脱一被征调回去了便就意味着整个高邮城都保住了!

    周岩、谭震等人的计谋就不可谓不高端,见解不可谓不深刻,真的很有远见!

    这也侧面地说明了自古以来的民不与官斗的自然法则。

    另一方面,苏择东也知道,吴世成作为谭震、周岩等人与项锋之间利益输出的桥梁,会不会真的一头栽进去还不敢说,但是谭震、周岩等人是绝对会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的。

    所以,苏择东才敢三番五次地找项锋及青竹帮的麻烦,只要对方能动用的只是吴府的那些吃干饭长大的家丁,而不是高邮城内的军队,那他作为魂穿者就可以放开手来干!

    ……

    项锋、周岩等人在吴府金碧辉煌的大堂内争吵完后,便开始他们接下来的计划;

    苏择东和刘振明也在有对策的紧锣密鼓的安排着这一整套戏的人物出场顺序以及所需的物资准备等,打算来个见招拆招!

    首先,郑德峰进到了张士诚的军队系统之后,苏择东就打算在此之后的一切安排的落脚点,都要归于郑德峰的职务上,所以对其要求自然比较高。

    郑德峰是一个相对于鬼兵队其他的杀手、打手来说,较为沉稳的人,平时的说话比较少,但为人亲和,属于有酒必喝,有架必打,有兄弟必定照顾的“老好人”,则最主要的是他身上没有戾气!

    所以就这样一个人,不让他去当兵还真的有一万个说不过去!

    当兵的人,首先要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基本要求,而郑德峰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比东振公司管理层的所有人差,他作为一个文选进来的管理层人员,自然对纪律、上级这回事很是在乎。

    再者,作为一方将领,没有一些作战的经验和技巧,还有兵法、战术等,是非常能在残酷的战争中站稳脚跟的。

    而郑德峰的家族在战场上的经验上,就要比大多出身于贫苦的农家的鬼兵队来说,就比较“显赫”了。

    其父亲就是元朝的“马师”,即作为一个汉人,能够进入到蒙古骑兵的队伍中,且还混得一官半职的,实在让苏择东等人都佩服不已的本事!

    还有就是郑德峰的三个哥哥,两个是死于蒙古人自家的战场中的,剩下的一个是最小的哥哥,受不了战争环境的恶劣而到了兵役满期了的时候,拒绝了更高的官位,退役了。

    在家的时候,他的哥哥除了干农活来养活自己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编写一本“兵法”。

    然而虽然说称之为“兵法”,但是他的哥哥又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所以写文的时候流水账比较多,学术上的东西比较少,大多是以记叙的方式写出他在蒙古部队中当骑兵的日子……

 第一百一十三章:郑德峰

    不过这至少形成了一本兵书,在郑德峰日渐长大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郑德峰在未进到原聚义堂的暗杀组之前,还真的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他又跟一般的农民不一样。

    他哥哥的兵书虽然不精致,但在潜移默化中,让他对战争中的战略、战术等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浓厚的兴趣则是孩子成才的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

    不能说郑德锋是一个天生的战争狂人,但是在暗杀组中,在鬼兵队中,他所体现出来的嗜血以及对残忍的程度是有目共睹的。

    正因为看到郑德峰的在对打的时候所拥有得天独到的天资以及武艺,刘振明就其收纳到苏择东的帐营之下并不是什么难事。

    在没有遇到苏择东之前,刘振明就在谋划着怎么的自立门户,总不能老是干着整天没完没了的打打杀杀的事情,一直到老吧!

    刘振明很早之前就“养老”的事情跟苏行栋提起过,他那是已经进入到原聚义堂的暗杀组三年有余了,由于精湛的武艺和敏捷的身法和充满着神秘的思维,令他在暗杀组中如鱼得水的。

    再加上刘振明是比较有想法,即比较会做人的,跟暗杀组中的需要有才德的人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来往,这便使得他在办事情的时候,能做到事半功倍,则很快,他就得到苏行栋的重视。

    当苏行栋第一次听到一个职业还有“退休年龄”这个概念的时候,脑子是一头雾水的,他的思想还是比较陈旧的,所以他认为,一件工作做到老跟事情做到底是一样的道理。

    就连打手、杀手也是差不多的道理,顶多做得久了,又帮聚义堂做了很多事情,就会有晋升的机会嘛!

    反正暗杀组中的成员们有着明确的职位分工,即从一般的打手到总队的队长,都有一套完整的晋升体系,按照不同的级别,每个月所享受到的俸禄和其他的待遇是不一样则逐级提高的。

    刘振明在苏行栋的身上碰了壁并不打算他就要放弃他招揽人才的计划。

    并不是他想造反,对苏行栋有何非分之想,只是他真的不相信,聚义堂能够不受到明教中其他帮派的妒忌甚至是厌恶,他也在现实上遇到过几次暗杀和围剿,所以聚义堂的覆灭是迟早的事情。

    每每想到这些,被浇了水的刘振明则又有了自己新的动力来结识他所想要得到的人,这便就有了后边的张德兴、程泽亨、赵佑钱等能人干将的加盟与入管理层。‘

    现在又有个郑德峰,三十有几的他很是沉稳,刘振明看得出他是属于大器晚成型的,所以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条件之下,尽量地拉拢他到管理层中去。

    这样做一来让其为聚义堂、东振公司效力;二来还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他在东振公司管理层的地位和利益。

    苏择东对刘振明的做法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反正在没有损害聚义堂其他兄弟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又没有做出对东振公司违法犯纪律的事情,则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拉帮结派”也属于正常的行为。

    苏择东又想到刘振明比自己魂穿比较早,则就有时间在聚义堂的八千多人的暗杀组中找到对他自己有用的人才,随后更是将他们全部都带上来帮助自己组建新的聚义厅,成立鬼兵队,后入管理层。

    郑德锋也不想让对他这般器重的刘振明失望,在努力做好本分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地在队友们到外边吃喝玩乐的时候,自己一人在房间读书。

    后来他们又有了四人到五人一件的宅院,刘振明和苏择东都将其称为集体“宿舍”,郑泽锋就愈加的努力学习着关于战争、战术、战法的一切。

    与此同时,郑德峰也很坚信苏择东和刘振明在东振公司集体会议的时候所提出的:无论是什么学术还是道理,都要注重于实践。

    只有是做过了,才能发现事情的具体细节与不足,才能完善理论和书本上的知识,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为实践服务。

    郑德峰虽然不知道这个是唯物主义的思想,更不可能知道后世的几百年后在德国出现了一名闻名于世界的资本主义的大哲学家马克思,但他对其理论则是深信不疑。

    所以郑德峰很珍惜每次能够实践在书本上,以及哥哥的兵书或能称为日记的书上,所学到的一切战术、战法等,就连习武练功也都是按照战场上的战法以及对抗形式来练习的!

    除此之外,郑德峰也跟刘振明一眼,有着相对较好的社交能力以及应变的能力,他在原来的暗杀组的名声不算太高,因为张德兴、吕行天等人的风头实在太旺盛了。

    但郑德峰在工作上特别是在实战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活力,是让暗杀组的其他成员们不得不佩服的,所以在私底下与其交往很好的人不在少数。

    “熟悉兵法,注重实践,武功不错,求知**强、大器晚成”这几个关键词反反复复地出现在苏择东忙完了一切事情后,于申时三刻开始的讨论会议上。

    对于苏择东的决定,郑德峰除了开始的时候显得比较兴奋与激动外,之后便又一副老成的样子,看得苏择东、刘振明对其更是放心。

    不卑不亢是一个成熟的将领重要的标志,这并不是要求将领没有脾气或要对每件事物或者人都是这样,不过只是要在最为关键的时候或走到关键一步的时候,能够保持这样的沉稳。

    本来苏择东还想在争得东振公司管理层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表态完后,再正式举荐郑德峰的。

    但令他可没有想到,当将这几个关键字眼即要求说出来后,从刘振明开始,宋此文、程泽亨、张德兴等所有人都一致举荐郑德峰。

    这样一来就真的没有苏择东什么事情了,他之前还担心众人对郑德峰的了解还没够,或者还有其他更好的人选,想要他们尽情的发言、各抒己见之后再说自己的想法。

    这样做是比较公平的,因为作为一个堂口的堂主以及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在说话的分量上定然要比其他管理层的成员更重要,更有权威、影响力,所以苏择东选择让他们先说。

    可没曾想,在座的东振公司管理层的人都举荐郑德峰,就连郑德峰本人也在推荐着自己,说他自己有信心和能力,将事情做好,并将自己的父亲在蒙古的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