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三李四刚把茶喝完,那边小赵太丞陪着他爹就出现在厅里,张三李四连忙起来见礼。

    赵太丞坐在主位上,小赵太丞侍立一边,赵太丞开口说道:“我已经听承乾说了你们的情况,我现在想问你一句,就算我亲自出手也只有两层的把握,你真的愿意?”

    张三笑着说道:“但有一线机会,小子都愿一试。”

    赵太丞看着张三的眼睛,张三微笑着表情没有一点改变,赵太丞连说三个好字,感叹道:“像你这种有情有义的汉子,现在不多了。”

    赵太丞摸摸胡子说道:“我本不愿乘人之危,但是我观你他日定非池中之物,罢了,你这宅子先寄存在我的名下,欢迎你随时来取。”

    张三听了也只是点头笑了笑,赵太丞接着说道:“承乾你去备车,两位我今日就陪你走一趟,看看这病是否能有办法医治。”

    张三大喜着感谢一番,特地让人找来纸笔,写下买卖文书,递给赵太丞,赵太丞接过看了一眼说道:“好,没想到小兄弟还写得一手好字。这文书我也不去拿到衙门报备,他日你若来,我在把它物归原主。”
………………………………

第三十一章 做人留一线

    赵太丞嘴上虽然说得好听,但是心里可不是这么想,像这样的好事,赵太丞自然是千肯万肯的,钱这种东西,世代行医的赵家是重来不缺的。

    但是东京这个地方,你有钱也未必能买到好宅第,现如今就是城外的房子都要价到一两千贯。

    城内一个普通的三间民房要价都是两三千贯,现在张三的宅子虽然说没有建起来,但也是宅第啊。

    至于建房子,也不过是两三百贯的事情而已,到时有个房子,或者租出去,或者养个外室都是不错的。至于张三说的赎回,这不过是一些变卖祖产之人常见的托词,又有几人真的能东山再起?至于答应张三使用两年,也是怕把他逼急了,到时张三转给别人,自己不就少挣不少。至于为什么要跟张三说那么多好话,那是希望将来有个万一,也好有个转圜余地,有道是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而已。

    想着这些赵太丞的车架缓缓向北城酸枣门外驶去,张三和李四在前边跟马夫坐在一起。

    张三正在感叹,这大宋果然是马匹缺的厉害,连赵太丞这样的人,也仅仅是使用驴车。

    回想起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看过的也多是这种驴车或者骡车居多。马车寥寥。

    路上,张三思考着怎么和双儿解释,若是直说怕双儿又会多想,但是不说,又怎么解释自己这大笔钱的来历。

    一路上思考着,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走一步看一步了。

    驴车一路挑僻静的街道小跑着,半个多小时就到了巷子口那边。

    张三跳下车引导着驴车进了小巷。

    到了双儿家门口,张三扶着赵太丞下车,李四进屋去喊人。

    赵太丞进了院子,双儿和德才都慌忙惊喜的出屋迎接,两人高兴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赵太丞也没有说什么,进到屋里观察了一下屋内陈设,就径直走到床前,观察病人情况。

    先翻了翻眼皮,趴在病人身上听了听呼吸声,又摸了摸脉门,然后开始摸着胡子不说话。

    张三不禁感叹,这高手就是不一样啊,还知道听呼吸音,这不是西医拿个听诊器才听得么。

    过一会又听听呼吸声才说道:“奇怪?”

    转过头,赵太丞询问:“按照病人病情推断,三日以前就应该是痰堵气管,呼吸困难,只是我观察病人,并未有呼吸受阻之象,是否吃了什么化痰的药物?”

    吴德才连忙上前解释了自己在张三指导下做的事情,赵太丞看了看那边的葱,微微点头,说道:“嗯,这倒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

    又思考了一会,赵太丞开口说道:“张小哥请了,病人已经昏迷那一些话我就当面说了。”

    张三点头道:“先生尽管说。”

    赵太丞摸了摸胡子说道:“今早承乾前来诊治,回去跟我说了病人的情况,并说病人并未有痰堵之状,现在看来是你们用别的方法把痰去了。”

    说着赵太丞咳了一声继续说道:“只是,此法只治标不治本,现在病人的情况远比我想象的要凶险很多。恐怕治愈机会不足一层。”

    赵太丞看了看张三意思很明显,就是问问张三这病到底是治还是不治?

    张三已有心里准备就说道:“先生,但有一丝希望,也请全力救治。”

    赵太丞摸着胡子说道:“好,你们去取一盏灯来。”说着从怀里拿出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是长长短短的一排银针。

    德才慌忙拿来一盏油灯,张三上前问道:“可用给病人除去衣物。”

    赵太丞摇头道:“无妨。”

    赵太丞开始给老吴行针,一次九根,连行三轮,张三想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回阳九针了吧。

    赵太丞行完针把针放回针包说道:“明日,后日我会在来两次,要是病人依旧没有清醒,恕在下无能为力。”

    说着赵太丞起身说道:“你们派个人来店里取药,我先走了。”说着赵太丞谢绝众人的挽留登上驴车。

    上了车赵太丞又从窗口说道:“张三兄弟不如找个人一同去取药,我正好也送你们一程,顺便去看看张小哥的宅第。”

    张三连忙应是,那边吴德才本要跟去,但是双儿安排他在家看着,自己去取药,好问明怎么煎制服用。

    吴德才这几天也懂事了很多,也没有强辩什么,呐呐的在屋里不在言语。

    上了车双儿和张三坐在前边,李四坐在车后边,车子缓缓驶出小巷,往张三小吃摊方位驶去。

    双儿有一肚子的话想问,想知道张三怎么请来的赵太丞,从哪里筹集的钱财。但是一直有外人在场也不好多问。

    驴车不一会,到了摊位旁边,张三下车引导着赵太丞下车,张三开始给赵太丞介绍这处地方。

    兄弟们都很奇怪,张三为何要带着一个老头来看地,张三那边正在忙碌,大家不好打听,于是大家把目光看向李四。

    李四也是没有多想,心里本就不高兴,就对众人说道:“去去去,张三哥为了给吴德才他爹看病,把地卖了。”

    众人一听,立刻如同炸了锅。

    “这可怎么办?”

    “这刚有两天正经日子……”

    “地卖了,以后兄弟们怎么办啊?”

    “这吴德才什么都敢收啊,这地至少值三千贯,借了拿什么还?”

    “小声点,吴德才妹妹还再呢,听说她……”

    众人在那讨论,双儿在一边听的清清楚楚,眼泪不停的在眼眶里打转。咬着嘴唇努力克制着自己。

    她多想跟张三说这地不卖了,但是另一边确是生她养她的爹,她又很想自己爹能治好这病。

    人群中,一个叫麻七的人长着一双鼠眼,平日里说话尖酸刻薄。众人一直不喜,只是碍于情面这次才让他入股。他满以为以后就是钱途光明,没想到半路出了这事。

    见众人不敢说话太大声怕双儿听见,他确是不管不顾道:“有什么不能说的,那神仙早就断定,她是个破家,克夫克子的命,出生时克死了娘,现在克死了爹,三哥这才粘上就卖宅卖地,真是个扫把星。”
………………………………

第三十二章 如何报君恩

    李四见麻七说的过分,立刻上前骂道:“你这混账乱说什么,三哥何事不关心兄弟们的死活?此事三哥早有安排。”

    另一边,双儿跑到这事面前哭着说道:“三哥,这地别卖了吧。算了,这都是命。”

    张三上前擦了擦双儿的泪水说道:“没事,三哥只是和赵太丞约定宅子暂时压给他,等过两年咱们攒够钱在赎回来就是了。”

    赵太丞转了一圈对于这边的位置和地块都很满意,见张三有事也没有参合,回车上等着去了。

    张三看赵太丞走远,又抚了抚双儿的头发说道:“傻丫头,你还不相信三哥的本事,别说两年,就明年三哥就把这片宅子赎回来。治好你爹我们就结婚,我要风风光光的把你娶进门。”

    看双儿渐渐不哭,张三接着说道:“现在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你爹就是我爹,哪有做儿女的看着父母有病不去医治的道理。”

    张三安慰着双儿往车上走去,那车夫见两人上车就挥鞭继续赶路。

    小吃摊边,李四正在给众人介绍张三的打算,众人听了不用自己搬家才松了口气,都开始夸奖三哥仁义等等。

    到了店里,赵太丞开了药吩咐下边的活计抓药,那边小赵太丞把一个布包交到张三手里,张三颠颠分量着实不轻。

    赵太丞介绍到“这里面锦盒里装的是天山雪莲,老朽出手一次收诊金一百贯,但是念在张兄弟重义轻财,又有吴德才侍父至孝,所以加上明天后天的两次算作一次只收一百贯。”

    赵太丞又指了指布包说道:“所以里面应该还有九百贯,为力小兄弟携带方便,所以这里就给你换了四十两黄金五十两白银,都是莫家银号的足银,张小兄弟可以验看验看。”

    张三打开背包,里边果然是有十两的金锭四个,十两的银锭五个,每个银锭金锭的底上都有一个莫字的印记。这北宋金银比价大约是一比十,一两银子现在能值两贯钱。所以钱数正好。

    张三记得古人辨别金银真假是用牙咬的来着,只是他确没有那个功力,凭借一副牙口辨别金银。

    所以也只好故作大方的不再去看,不一会活计拿来了药,赵太丞安排了煎药的方法后,张三和双儿就告辞离去了。

    两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双儿心里既有对父亲病情好转的期待,又有对张三的愧疚,心里只想着怎么报答三哥的恩情。

    张三在考虑着有了这笔钱,很多事情就不必畏首畏尾了,建设计划也可以全面铺开。自己也可以到城外去招募一批人员,既赚取了人品又能趁此机会搜罗一些人才。

    城外可是有不少技术人员吃不上饭的,张三准备招募会做各种小吃的手艺人,充实自己的小吃品种。

    还要招募一批从事演义活动的艺人,例如唱曲的,杂耍的,训练虫蛇的等等。

    这样子就能一次配齐演出班底,还要搭台子,布置桌椅,买各种小吃的工具等等。

    到时,如果到时义和兴发展顺利,自己就可以救助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人品值。

    想着这些,张三的步子不由加快,双儿也不吭声,小跑的跟着。

    张三走了一段才发现,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有些心急了,我走慢些。”

    双儿见张三说话,问道:“三哥,你真的能赎回那片宅子么?”

    张三拍着胸脯说道:“那是,你是不知道,现在只是那三四样小吃,每日盈利都有十多贯,一年就能挣三千多贯。”

    张三啪啪身上的包裹,说道:“现在三哥有了钱,那么三哥在弄十样,二十样小吃,还不一年挣他个几万贯!”

    张三得意到:“到时别说是这片宅子,就是内城的三进宅子我也能买上一套。到时改成四合院,咱也住住京城四合院的感觉。”

    双儿在一边愉快的听着张三说着自己对未来的畅想,张三也一路幻想着未来的幸福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