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三打算把大宋日报分为八个板面,头版自然是朝廷里的施政消息,第二版则是朝廷的施政解读,第三版则是近期的书法词赋,第四搬则是大儒文章,第五版则是近期优秀诗词,第六则是京城百态,第七版则是地方消息,第八版则是杂事。

    张三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古代新闻工作又不是现代,首先娱乐八卦消息不适合出现在大宋日报这种报纸上,而后世的财经板块现在更是末流的东西,张三要是敢写估计会被骂死。

    军事类的消息更是不能报道,这个很容易被安上一个泄露大宋机密的帽子,苏辙曾经在出使辽国后看到大宋的很多书籍在辽国都能买到,甚至汴梁上月流行的诗词下个月就已经出现在辽国市井。

    所以苏辙就上书要求测查书籍出口和印刷,国子监更是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管理这个事情,禁止所有民间刊印关于军事、兵法和大宋山水的书籍。所以要是搞军事板块很容易被政敌打击不是。

    至于什么体育现在更是没有,不过张三还是留下了第八版的杂事,万一有个什么万国蹴鞠大赛之类的事件也可以报道报道,平时这个版块主要就是写一些皇帝喜欢的东西。

    没错!张三就是这么没节操,而且不仅如此,张三所主持的大宋日报还会配合童贯蔡京等人吹捧大宋的盛世繁华,丰亨豫大,反正就是要这么无耻。

    这样才能让张三发明的报纸对宋徽宗的影响降到最低,初期的吹捧可能会真的有百姓赞扬,但是只要张三放弃节操极力吹捧,那么估计大宋日报上说的话就没有人会信了。至于什么报纸的权威性和销量,张三还真的不在意。

    张三可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大宋变得越来越好,最后走出泥潭站了起来,那么自己怎么办?张三也不觉得凭借一份报纸就能扭转大宋的沉沦。

    北宋的灭亡固然有宋徽宗这个作死小能手的不懈努力,也有人口压力增大人多地少,社会矛盾尖锐,而且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南下,这些都是历史的必然,宋徽宗只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张三想着这些事情,迷迷糊糊的睡下,第二天上午,张三哪里也没有去,安心的待在家里等着圣旨上门,期间安排杨大嫂准备买房子的钱款。

    一箱半白银加上几麻袋铜钱,用一辆马车装上,这辆送钱的马车是特制的,不仅木料用的很足,而且内部还加了很多钢棍,张三原本想打造一辆铁车,可惜一匹马拉不动。两匹又太招摇。

    张三正在前厅坐着写航海教材,院子外猴子猛然窜回来,气喘吁吁的说道:“三哥,钦差到门口了。”

    张三点点头,收起纸笔,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往院子里走去。并没有想象中的鸣锣开道,这京城内传旨感觉要比江南那次的规格要低的多了。

    四个禁军打扮的士兵簇拥着一顶小轿,两个轿夫吭吭哧哧的抬着往张三的庄子上走来,张三站在门口不禁感叹,真他么晦气,这架势估计又要跪下吧?


………………………………

第三百二十三章开封府的焦虑

    张三拿着自己的官凭和大印,边上是一套官服,张三玩味的看了一眼远去的宣旨太监,很多事情并不是和电视上演的那样,例如两次圣旨张三都没有听到那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还有就是张三觉得以后自己是不是要改称本官了?把这些都抛开,张三现在拿着官凭和大印穿上官服,然后叫上石宝和胡歌坐着马车往进奏院而去,马车上除了张三还有价值三万多贯的银子和铜钱。

    张三先去进奏院晃了一圈,院早已没有主官,而且也没有什么活干,所以基本上就是放养状态,转了一圈,只看到三个半老的学究在那摇头晃脑的读书。

    这些人丝毫没有对张三的敬畏,来到这里又混不了什么资历,而且他们也不怕领导惦记,在差还能差到哪去?东京还有比进奏院更差的衙门么?

    至于给事中科调来的人,大宋人员调职要求一个月内到达即可,虽然只相隔了两条街,但是谁愿意多干活?反正都被发配了,不如多休息休息。

    张三看到院子里半膝盖深的杂草,泛黄的窗纸,还有大块脱漏的油漆,心里不免有点萧瑟之感,张三转了一圈,见没人搭理自己,就又出去了。

    张三决定先不管其它,把报纸办好才是正经事,赶着马车来到钱家宅子门口,那大嫂看着有人来了,还穿着官服,先是一愣才看清是昨天要买宅子的那位公子,不对,现在该叫大人了。

    尽管张三穿着官服,但是那个大婶并没有畏惧,七品官在京城算个蛋!张三招呼他开侧门把马车赶到院子里,然后去请钱家老妇人,不一会钱老夫人和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书生装扮的人出现在前厅。

    张三也不跟他们废话,按照谈好的价钱,请他们出示地契,然后去请保人还有衙门里的人前来见证,张三等了一个小时左右,坊长和开封府的一个押司过来。

    张三认得此人,两人还一起吃过饭呢,打了个招呼,钱家开始清点银两,为防止银子有诈钱家人都很小心,一箱银子反复数了两遍看了两遍才确认,铜钱确不用一枚一枚的数,只需要一贯一贯的点一遍就行了。

    然后钱家请来了四邻做个见证,也算是问过他们,两边确认无误,写下契约,坊长和开封府的押司用了印,这个买卖就算合理合法了。

    宅子到手,张三本打算请开封府的押司吃顿饭表示表示,但是押司推脱说还有公务,不愿打扰张三,张三也没有强求,钱家表示自己今天开始收拾,三天内就可以搬出宅子。

    张三对此没有什么意见,反正只是推迟几天而已,期间钱夫人身边的书生,没有说一句话,只有当需要拟定文书签子时,他才按照钱夫人的吩咐签名画押。

    张三看过钱家的房子房间里准备的都有床,虽然这些招募来的人都需要住处,但是这个院子,张三自己用都还不够,肯定不愿意在让人住在里面。

    张三研究了一番,眼睛一亮,进奏院虽然破败了些,但是好在院子够大,腾出几个住人还是够的,虽然张三名义上是进奏院的院正,张三确不知道该上哪交接工作,所以现在还不能算是正式上任。

    张三身边懂得这里面规矩的人一个也没有,张三犹豫了一阵子,干脆去开封府找孙佛儿算了,作为积年老吏,对这里面的门道应该清楚不是。

    张三到开封府,通报了名字,不一会孙定就从里面走来,看到张三也不说话,拉住到一边的背人处,问道:“三郎来开封府有事?三郎当官了?”

    张三看着这样的情形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怎么了这是?你们这有事?”

    孙定左右望望看没有人注意说道:“哎!你不知道,据说上面有意要撤换张知府,最近他心情很差,今天上午,一个押司因为卷宗上写错了一个字,被知府大人赶出了衙门。现在府里人人自危。”

    孙定一脸愁容的说道:“这几天已经有十多个人被莫名其妙训斥,罚奉甚至赶走了。”

    张三听了心里一动,说道:“我来这里正是有事,皇上下旨让我做进奏院院正,结果我到了衙门,确不见一个人搭理我,也不知道找谁交接,所以过来问问你。”

    孙定一听,有点羡慕,哪怕是清水衙门的院正,那也是官啊,想想说道:“这进奏院归给事中科管辖,你可以明天再去交接,差人打听下给事中的住址,今晚备一份厚礼去见给事中大人。”

    张三听了点头,接着说道:“小弟初进官场,手下也没有什么何用的人才,刚刚听你说,开封府刚刚辞退了十几个人,你能不能引荐几个放心的?”

    孙定听了眼睛一亮,都是一起的同事,知府这样胡乱辞退,多少有点兔死狐悲的同情,孙定想想说道:“那行,今晚我去联系一下,问他们要是有愿意的明天去进奏院找你。”

    张三辞别了孙定,计算了一番,在人家手底下做事,码头还是要拜的,要不人家会觉得你不懂规矩,让你混不下去,这给官员送礼,手下的人未必各个出自真心,但是你不得不送,因为大家都送了,领到未必记得住谁送礼了,但是没有送礼的和送礼最少的他一定印象深刻。

    张三虽然未必怕他,但是确不想自己办事的时候,不断有人给自己找麻烦,无论如何得先让猴子去打听给事中的家再哪里。

    张三坐着马车回到城外的庄子,安排猴子去打听,自己坐在大厅发愣,原本张三是打算,今天办好入职手续,然后让胡歌从进奏院里挑几个可用的人才,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底。

    现在看来今天除了房子交接还算顺利,其他事情竟然一件都没有办成,而且通过买院子这事,张三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东京的地价太贵了。

    张三的百货计划需要大量的门店,这些门店张三原本计划是能买下来就尽量不租,因为租用人家的门店变数太大,万一有人看你生意好,涨个价,或者直接把你赶走打算自己经营,这样的事都不是不可能。


………………………………

第三百二十四章招聘计划

    所以张三才想着都买下来,但是现在看来,这些店铺要是想都买那需要的钱财可不是是什么小数目,随着项目越做越大,张三感觉自己现在手里的钱财开始捉襟见肘起来。

    当然以张三现在手上的钱应该还足够买十家旺铺,但是这笔钱要是花完之后,下一步杭州的生意,海鲨岛的建设,威远镖局的建设都要受到很大影响。

    张三决定争取在三个月内把东京的事处理好,回到江南启动白糖计划,和辣椒生产计划,而这三个月内自己争取要把药酒还有香水推出来。

    香水自从上次张三研制出来,一直没有开始出售,现在张三财力有点吃紧,所以不得不开始这个计划,张三现在和去年已经不一样了。所以张三就不再害怕。

    至少现在张三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情报系统,打听一些花木来源还是很容易的,而香水作为女人用的高端奢侈品,它的利润之丰厚可想而知。

    接着就是肥皂了,作为穿越者必备技能,张三自然也知道一些,无非就是把纯碱倒到油锅里,张三记得在一本里看到过湖碱的介绍,说盐碱湖里一般都可以做到冬天捞碱,所以古代的碱是不缺的。

    张三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但是张三知道其实制作肥皂的基本原理就是用碱和油脂发生皂化反应,这样就能弄出肥皂,而碱的制作张三估计公孙胜应该知道不少。

    下一个赚钱的门路就是玻璃了,从玻璃工艺品到玻璃器皿,然后生产出平板玻璃,在然后就是镜子,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而且这个东西真的是用碱家石英石就能炼制的。

    抛开脑子里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单说买房的事情,张三最后权衡了一番,决定还是稳步推进,钱要想办法多挣,但是百货店也不能一下子开这么多。

    不说多,十天半月开一家,这样张三的资金周转的问题就解决了,至于肥皂和玻璃张三也需要想办法实验了,可是张三还是有点不放心,张三一直不希望把这些东西的生产放在东京。

    因为哪怕你有再大的势力,一旦造反那么一切肯定会化为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