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自己家乡去?”

    被张三一说大家都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其实大家想快速消灭大宋未尝没有这种心思在作怪,其实张三也想回家乡,但是他的家乡回不去。


………………………………

第六百零七章益国公主

    所谓机遇这种东西,有人把他看成危机,有人确把他看成机会,对于别人来说,动乱和灾难时期,生灵面前,百姓流离失所,但是这何尝又不是一个机会。

    张三的发迹何尝不是依靠着灾难和战争一步步走下来,琉球现在控制万里海疆,人口过两千万,也不过十年不到的时间,这些人若是用和平的方法来邀请会怎么样?

    你要派出多少工作队去劝服,要许下多少承诺才能让他们愿意远走他乡?最后为了安置他们,又要接受他们多少的抱怨?不要说十年年移民千万,就是一百万都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但是战争和灾难来临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些人变得一无所有,自己走出家乡谋生,张三要做的只是给他们一口饭吃,扔给他们一把锄头,一袋种子,他们就会感恩戴德。

    然后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垦农田,搭建茅屋,建成自己的家,他们反而会感恩戴德,人就是这样你不是去的时候,就不知道拥有的珍贵,所以张三宁愿在战乱中收拾流民也不愿意在和平时劝人迁居海外。

    这些年琉球通过不断移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百姓虽然淳朴,但是百姓也是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不懂的大道理,不相信美好的许诺,只相信眼前所能看到的。

    他们对生活充满憧憬,但是对未知有充满恐惧,甚至安于贫困也不愿外出冒险,往往武力的恐吓比起和颜悦色的劝服更有效率,大家总结下来就是‘菩萨心肠,金刚手段’这八个字。

    所以琉球这些年通过抢掠,购买,收容难民,战争迁移等等办法招募了不少移民,不管手段多么的不光彩,只要给予对方以活路最后对方还是会明白你是为他好。

    要是张三现在占领大宋全境,成立了一个国家,那么张三还能强迫自己的国民远走他乡么?还能让他们说移民哪里就移民哪里么?

    所以在张三心里,统一全国只是小战略,布局全球,完成自己日不落帝国的梦想才是真正的大战略,所以张三即使现在有能力一统全国,张三还是缓缓图之,这是一盘大棋。

    张三觉得只要自己布局合理,操作得当,汉人将会成为一个千年不易的超级大国,甚至引领地球的未来,带领全人类进军宇宙文明。

    那些有些远了,张三之所以今天又把这些说一遍也是因为军中和国内的一些人,看到琉球的强大之后,又出现了快统派,这个声音和诉求是和张三的战略背道而驰的,所以张三要压下这股思潮。

    蔡京回到东京,和几大奸臣一起把张三的要求逞给赵佶,赵佶只看了两条就气的扔了,但是生气过后,面对蔡京童贯高俅等人的循循善诱,最后又拿了起来。

    这几大馋臣也是怕了,张三在蔡京走的时候的那句话彻底的打入了蔡京的心里,是啊土地是大宋的小命是自己的,要是自己身死诛灭,国家得以保全又有个屁用。

    所以最后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下,现在大家明显看出梁山军跟琉球有牵连,就算没有牵连,朝廷不能满足琉球王的胃口,那么琉球王直接来个撤军,那么对人家没有什么损失。

    但是对于蔡京等人来说,那可就要了亲命了,可以想到走投无路的赵佶肯定会在其他人的鼓动下,杀他们几个一平民愤,然后招安梁山军。

    那个时候不管梁山军答不答应,他们的小命可是没有了啊,而且蔡京觉得张三最后的话,不仅仅是劝说还有警告的意味。

    然后大家心平气和的再去看琉球的要求,觉得也没有什么,除了封琉球王为齐王,把一些原本的齐国封地赐给他外,其他的都是小事,可以接受。

    而且其中一条取长公主为妃,不正好结为姻亲,那张三不久成皇家的人了么,那么封个齐王也就没有那么突兀了,反正那个扫把星公主也没人敢娶。

    这个所谓的扫把星公主就是当初的德国公主,现在的益国公主,这事虽然没有参与,但是确和他脱不了干系,公主仰慕张三的才华,对他暗生情愫的事情对于其他人来说是秘密,但是对于张三身边的人来说就不是了。

    后来张三忙于各种事物,渐渐的把儿女情长的事情放在一边,特别是来到琉球更是早已把这个公主忘得一干二净,倒不是说张三薄情,只是两个人也没有表白过,张三也不曾对人家许诺过什么。

    而且在张三看来自己最终一定会灭了大宋,那么这位前朝公主该怎么办?与其让一个爱自己的人恨自己一辈子,那么干脆一开始就不去招惹人家。

    但是张三能选择遗忘,而张三手下的人呢确不敢,一开始一切正常的时候,还没有什么,但是随着公主年龄渐长到了出嫁的年龄,赵佶为长公主择驸马的事情就传了出来。

    结果赵佶刚刚圈定三人,打算看看最后定下谁是驸马的时候,突然三人暴毙,这事但是在东京闹得是沸沸扬扬,不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就过去了,谁知第二年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一遍,至此没有人在敢和这位公主沾边了。

    张三知道这个事情还是偶然听双儿提起,想念东京那些朋友,张三把猴子叫来一问,猴子才把自己连连搞了两次刺杀把,公主变成一个天煞孤星的事情说了出来。

    对于什么天煞孤星的事情张三是不信的,但是自己把人家害的这么惨张三也挺不好意思的,正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所以张三决定补偿她,结果猴子对张三说,公主唯一的爱好就是临摹张三的诗词。

    所以张三见对方如此情深义重,就干脆把她要过来算了,至于以后,张三觉得可以看在对方的面子上,留大宋一条血脉,反正到时候也不会翻起什么大浪。

    张三的想法得到了后宫的支持,一直以来,张三忙于国事,后宫之中除了一开始的那些王后,王妃之外在没有别人,张三到没有觉得什么,但是外面确满是风言风语,劝张三选秀的呼声很高,这娶个公主,至少素质在那放着,总比在民间随便选要好吧。


………………………………

第六百零八章大宋齐王

    蔡京和童贯几人找好理由和说辞之后就出现了进宫面圣的这一幕,赵佶看到张三的狮子大开口,一时间勃然大怒,因为在他心里大宋还没有到这个地步。

    但是一众奸臣一反往日天下太平的歌功颂德,开始讲起当今的为难时刻,蔡京更是连求证都没有直接把张三的话复述了一遍。

    当赵佶听到现在国家竟然虚弱的这个地步,乱民已经破城在即?前几天不是还说东京城固若金汤么?不是说只有一小段城墙倒了,但是在将士的舍生忘死的努力已经修好了么?但是自己不还奖励了那个将领一千金来着么?

    怎么现在确变成,梁山贼寇自起兵以来,以击破禁军及各地勤王兵马超过百万,攻城以来城中士卒死伤超过二十万,现在城外梁山寇屯兵五十万,而城内能战之兵以不足十万?

    原本说的方腊、田虎和王庆之流,不过是流窜于各州的乱匪,现在确变成了已然占领大宋半壁江山的状态?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一夜就变了?

    原本以为的大宋百万禁军,现在确连十万援军都凑不出来,连东京多段城墙都是民壮和勤王的乡兵防守,赵佶只想问一句,‘我的百万大军呢?’

    还有西夏和辽国又要趁火打劫?这该怎么办?天下怎么突然残破至此?难道大宋就这样莫名其妙的亡了?不行自己要跑,跑去四川,那里山高路险叛军打不过去。

    蔡京等人丝毫不知道自己的一番想吓一吓赵佶的话,竟然会吓得赵佶要跑路,见赵佶已经认清了现实,立刻开始说起答应琉球王请求的好处。

    蔡京已经得到张三的许诺,只要赵佶愿意封他为齐王,他不仅帮朝廷消灭梁山寇,更是北上帮助大宋消灭河北田虎和抵御辽国可能的入侵。

    这样一来东京的危险立刻解除,西军回师关西防御西夏,天下反贼就只剩王庆和方腊两股,天下局势瞬间就变得又好了起来,至于齐国太强的问题。

    蔡京等人劝道,只要大宋强大起来,完全可以削藩嘛,到时候还把这个琉球王赶回海外荒岛,到时候不久万事大吉了么?

    可是这是说着简单让赵佶做,赵佶还是真的一时拿不定主意,且不说朝臣的反对,这种异姓王可是好封不好收啊,况且这事干了自己怎么有脸见大宋的列祖列宗,怎么对得起大宋百姓?

    所以赵佶并没有立刻同意,而是让几人退下,他需要在考虑考虑,张三得到消息,只是微微一笑,考虑?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考虑?你拿不动主意,我就帮你拿主意。

    于是张三命令一下,原本已经退去的梁山寇又再次来到东京城东,这次可不是以前那种只放放枪,在步枪和手雷的配合下,那段残破的城墙根本挡不住梁山军的锋芒。

    只用了两天时间,梁山军就攻破东京外围城墙,朝着第二层城墙进发,张三的要求很简单,不必打下东京城,但是一定要让宫里的那位感受到战争的气氛,省的他还在皇宫里瞎琢磨。

    内城距离皇城很近,喊杀声或许皇宫听不到,但是这火药车的爆破声传进皇宫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为了让赵佶更好的感受战争的气氛,梁山军甚至调集了火炮和大型弩炮朝着皇城的方向发射火药包。

    弩炮是够不着皇城,但是火炮够得着啊,弩炮发射的火药包也只是为了掩饰火炮的发射,至于为什么要掩饰火炮的发射,这是张三觉得自己要是跟梁山军装备完全一样是不是太尴尬了?看我有火炮,梁山军没有……。

    张三觉得这样解释,至少自己面子上好看点,汉人打仗讲究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常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张三对外打仗可以完全不管这个,反正也没人跟他讲道理,拳头大,他的道理就是道理,我想打你我就打你,就是这么任性,不服是么?你反抗啊?你大声叫啊,你叫破喉咙也不会有人理你!

    但是在华夏这片土地上,有着自己的普世价值观,有着约定成俗的规矩,张三虽然也有破坏规则的资本,但是张三怕大家反抗啊!

    外面的那些人张三看他们不过是一群奴隶,他们以前或以后都欠咱的,张三奴役起来没有丝毫心理负担,而且张三还准备进行秘密的绝育计划,就是给奴隶喂药来减少他们繁衍后代的几率。

    但是这里不一样,汉人是张三的同族,大家又共同的祖先,共同的价值观,所以张三得忍,得尽量降低大家的反抗情绪。

    这也是张三为何反反复复趁大宋的热度,还不是在中原汉人心目中,大宋是正统,自己是番邦么?当然只要张三完成了现在这一步,那么张三也就变成了华夏文明的一份子,下一步取代大宋也就是兄弟之间的事情了。

    当炮弹落入皇宫之后,果然收到奇效,原本犹豫的赵佶,突然像开了窍一样,同意了张三的请求,立刻派出蔡京为特使加封张三为齐王,签署条约,为了表达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