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之宋末英雄传-第3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张三打算剿匪还是要配合着部落牧民的解放一起进行,只有获得了民心获得了群众基础,才能把马匪们孤立,所以张三虽然占领了草原,但是想要掌控草原还任重而道远。


………………………………

第六百四十二章先打谁

    其实张三心里有一个更疯狂的想法,那就是屠杀,把草原民族驱赶走,然后迁移汉人来草原放牧,但是这个想法真的不怎么样,因为实施起来真的很难。

    且不说张三手里还有二十万蒙古等各部骑兵,包括高丽三国还有其他附庸于大汉的国家会怎么看待?消息传到其他地方,会不会引起其他地方牧民的同仇敌忾?决死反扑?

    这根海岛不一样,海岛的那些野人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即使同一个岛上也没有同族的概念,也没有人认同跟他们是一样的人,所以张三抓这些野人才那么心安理得。

    不过不能屠杀也不是没有办法,张三决定以后的几十年将会采用混居杂居和迁移的办法来使得单一民族聚居变成多民族杂居,在迁移部分汉人转化成牧民,开垦适合种植的地方等手段来分化瓦解。

    例如以后立功的少数民族士兵将会在水草丰美的地方获得一个草场还有部分牛羊,那么这些战士就可以把他的家人迁居的那里开始新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活动,加上小部落迁移,逐渐使得部落混居,例如蒙古和中亚进行大轮换就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草原战略会议一直开到过年,这个年张三是在幽州城过的,过年期间张三抽空看了一下京城规划方案,看了一下自己的京城,对于城市的设计不太满意,总体感觉就是太小气,主要街道都是五十米宽,这个宽度将来肯定是不够用的。

    张三立刻提笔写下十纵十横的主街要两百米宽,其他街道按重要程度递减,京城要留下一半的土地建设公园绿地,城市建设先以容纳五百万人来设计未来要留够千万人甚至发展到五千万人的空间。

    想想后世京城又是房价,又是用地不够,又是没有公园,又是交通拥堵等等问题,张三决定先在规划的时候就解决好这些问题。

    而皇宫的建设将会在各个工程开始前优先进行,张三想要的皇宫可不是紫禁城那种小家子气,最起码要有防核弹指挥部,有高楼大厦,那种老式的皇宫构造对于张三来说已经过时了,占地要大,但是房子要集中,不要搞得一个皇宫都是房子。

    里面要有各种运动场,要有剧院,有公园,有各种娱乐设施,张三心目中的皇宫就是要不出宫门就能玩遍天下的东西,当然不出门是不可能的。

    规划估计至少还要一年时间才会出具模样,但是皇宫的建设确要在明年先搞个大概模样,因为明年张三就要成立大汉帝国了,这帝国成立总要有个地方举行仪式。

    对于张三来说,现阶段已经不是当大宋的属国混进正统圈的时候了,而是要正正经经的跟大宋来一场正统之争,而这个大宋有自己的劣势。

    尽管大宋不承认,但是每年岁币在辽国看来这就是称臣纳贡,而且两国争斗这些年正统之争一直在进行着,而且大宋还趋于弱势,在外国人眼里还是辽国强大一点,因为辽国不仅更大,也因为大宋交了岁币。

    张三虽然不会逼迫大宋交岁币,但是张三下一步将会开始和大宋争夺中原,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所以张三需要一个进取中原的理由。

    成立大汉就是宣布正统,然后把宋国在驱赶到西南一隅,那就是抵定了大汉天下之主的地位,这些东西听着很操蛋,但是在国人心目中就是有这样一套正统观念。

    张三虽然更相信实力,但是既然实力有了,这些东西搞一搞又没有什么坏处,至少大封功臣的时候,皇帝比国王要好听的多了不是么?

    这些设计工作又不需要参与,张三只需要提出自己的要求下边自然有大把的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然后实现张三的设想。

    年后最终要的事情就是对辽金的战争了,参谋部在争论着是先打辽国还是先打金国,这个问题张三和几个重要谋臣也讨论过,张三觉得想要稳稳当当的消灭两国,还是把他们看成一体的好。

    两国现在虽然都已经穷途末路,但是两国的兵力加起来依旧超过五十万,张三现在在整个辽东半岛依旧包围着超过八十万部队。

    其中东海女真和室韦人骑兵二十万守住北方,蒙古骑兵二十万守住西北和西面,大汉骑兵十万守住西南,另外有十万陆军将会在年后登陆辽东半岛占领沿海重要据点往里推进,东面则是高丽和倭国的二十万联军守住东面。

    所以张三明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扎进口袋,然后寻机歼灭敌军主力,口袋扎牢固防止这些人窜入山林,而歼灭了敌军主力之后剩下的城池争夺战就简单了。

    这么多军队聚集在那里不说其他,单单后勤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所以张三也消耗不起太久,所以明年一定要消灭两国主力,否则大半骑兵就要撤退,由步兵承担剩下的防守任务,然后步步为营逐个城市的推进。

    张三可不希望自己犯辽国一样的错误,到时候盲目进兵被敌人各个击破,所以如何逼迫敌军主力决战成了计划的主要难点。

    好在在信息传递上张三一直占有优势,张三在情报工作上的投入甚至达到军费的三分之一,当然这个是隐形军费,所以对于辽国和金国的一举一动大汉可以说都是了如指掌。

    最后参谋部制定了一个中心开花分进合击的计划,简单的说就是利用辽河的水运优势,发挥大汉水军的优势在辽河两岸登陆中心开花,这样两国心腹之地受到袭击兵力必然受到牵制。

    然后四面合围之下,必然能压缩对方的活动范围,他们若是敢出击那么就迅速拿下两国都城,而敌军的出击部队也会遭到至少两路汉骑的围攻。

    但是这个计划被张三否局了,分进合击看似各路都很强大,但是东边的高丽三国有过被女真击破的先例,而北方的女真和室韦人都有倒戈的可能,就算不倒戈,战斗力也是堪忧的。

    蒙古骑兵看似强大,但是毕竟和两国相比也不过是半斤八两依靠他们太过冒险,所以张三最终还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实力来解决问题,而登陆辽河的计划给他提供了另一个思路。


………………………………

第六百四十三章四面围堵

    张三的想法是既然四面都围堵好了,那么为何不来一个中央突破,从辽河而上,直接拿下辽阳,到时候要是能一战消灭女真主力那后边的事情就简单了。

    而什么情况下女真人才会都集中在辽阳城里呢?重大祭祀活动,出征或者是皇帝死了,女真人根本没有重大祭祀活动,出征更是谈不上,现在只有死了皇帝才会让他们主力集中于辽阳城了。

    而且完颜阿骨打对于张三来说始终是一个心病,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有些人具有书写历史的能力,完颜阿骨打就是那种能改写历史,书写自己历史的人物,凭借一己之力把一个少数民族变成一个地区强国。

    所以这样的人不死,张三随时都会担心女真人会死灰复燃,正好借这个机会一举除掉后患,至于搞死完颜阿骨打的对于张三来说方法很多,无论是刺杀或者投毒都行,就算死不了影响也不大,嫁祸给辽国说不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张三让参谋部重新制定计划,然后调派部队准备对女真动手,解决完女真之后回身就干掉辽国,如果操作得当说不定明年就能解决辽金问题。

    对于张三来说,领土的扩大,开没有体会到快乐,就被空前的财政负担吓到了,别的不说,单单各部队的后勤还有各地灾民的救助都是一个大问题,好在蒙古草原那边可以放任自流,否则压力就更大了。

    打仗就是打钱,张三攒了两三年才能搞这一次大行动,所以主要战争必须在明年结束,否则张三要么加税,要么发行国债,这都不是张三愿意看到的。

    正在张三不停开会的时候,大宋东京也在进行这一场关于齐国的讨论,虽然仗已经打了两三个月,大宋君臣还是没有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不过巨大的损失还是让大宋知道自己的进攻计划是行不通的,所以除了边境练兵之外,大宋还在研究怎么做才能打败齐国。

    面对一个能在两个月能把辽国打的几近灭国的势力,大宋上下的内心是恐惧的,尤其是现在齐国的军队已经推进到了澶州城外,渡过黄河就到了东京城下。

    所以除了一部分大臣喊打喊杀,更多的人在考虑是不是要迁都暂避锋芒,更有甚者已经做好了迎接新皇的准备,跟齐国写信宣布效忠。

    而对于赵佶来说,这个年过的是相当窝心的,离上次的梁山军打进京城刚刚过去三年,今年齐国又打到东京城下,虽然暂时对方没有过江的打算,但是对方似乎只是跟辽国打仗没有腾出手来。

    若果明年对方成功灭辽,会不会回头来收拾自己,这个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迁都赵佶也有这个打算了,但是和以往不同,以前北方王朝南下,那南方的王朝就往南跑就是了。

    因为北方人不善于水战,至少还可以划江而治,但是现在面对这个齐国,就不行了,因为齐国水师是天下之冠,跑到江南可能死的更快一点。

    朝野之上很多人都建议往蜀地跑,至少还可以依靠这高山险关阻挡一阵子,赵佶也有这个意思,但是作为一个皇帝,又不能自己提出逃跑,总要大臣几次劝说,自己才能巡幸成都,但是朝堂上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

    赵佶对此很着急,但是主战主和势力争斗热闹异常,而且防守东京还需要这些主战势力,所以敌人还在河对岸,赵佶也不敢过分打压主战派。

    其实主战派自己也很迷茫,从开战到现在已经打了一两个月了,对方一直都没有发力,自己这边就不断被击溃,消灭,对方似乎不想打过黄河,所以双方在澶州附近一连打了数次,每次都是宋军大败。

    主战派虽然叫的凶,但是他们也知道自己打不赢,这还是人家主力不在的情况下,但是这些人往往都是有点硬骨头,打不赢也要打,而且不但自己要打,他们要求皇帝也留下来跟自己一起打。

    最近有些人开始打其他主意,那就是齐国租借的长江口,那里经过张三三年的建设已经繁华了起来,打掉那里不但有功劳还有实际的好处。

    但是张三早就防着大宋搞这一手,所以对方两万人来攻,当地两个师的驻军直接打回去并且对周围的镇江苏州杭州等地都进行了占领。

    之所以再次占领杭州也是为了断了一部分南下派的念想,尽管张三觉得不会有人脑残到劝徽宗去杭州,但是让张三没有想到的是,大宋还真就有这样的脑残。

    张三虽然不能大规模的出兵打大的战争,但是对于沿海城市,补给方便,一两个师的局部战争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大宋在吵吵闹闹之中度过了元宵节,张三在各种会议中度过了元宵节,新的一年开始了各方都在关注着北方。

    而北方的辽国,耶律延禧还没有从突然的失败中明白过来,等到反应过来之后,他的强大而又庞大的大辽,现在只剩下上京附近的几个城市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