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
作者:梁由之【完结】
   

  一百零一年,细说一零一(《关于林彪》改定稿)
  梁由之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江淹:《恨赋》
  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
  ——辛弃疾:《沁园春。老子平生》
  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陈维崧:《醉落魄。咏鹰》
  一、一个非神即鬼的人
  二、二种眼泪
  三、十大元帅之三
  四、四野
  五、五七一工程纪要
  六、六个战术原则
  七、中共七大领袖简评
  八、八大前后
  九、九一三事件
  十、十大关键性问题
  百、百年五牛图
  千、千秋功罪
  万、虽万千人吾往矣
  一、一个非神即鬼的人
  开篇就抄书:
  这是一个曾被尊为中国的第二号神,后来又被列为第一号鬼,非神即鬼,好象从来都不是人,最终还是被一个“鬼”字覆盖了的人。
  这是一个24岁就当军团长,从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当到野战军司令员、国防部长,而且经常身兼数职(比如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东北局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除了“副统帅”从未当过副职的人。
  这是一个党史军史少了他,有的史实就会讲不明白,就会出现空白,就会留下问号,进而愈发挑逗起人们好奇、探究心理的人。
  这是一个不时要面对,又不敢面对,竭力要回避,又很难回避,轻不得,重不得,深不得,浅不得,稍不谨慎就要引起麻烦,已经死去快20年了,依然异常敏感的人。
  这是一个人们私下里有不少议论,据说世界上也有不少传闻,而今逐渐开始比较客观公正地放到历史天平上的人。
  谁都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叫“林彪”。
  上文摘自长篇报告文学《雪白血红》,作者张正隆中校,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初印,印数93000本。
  二、二种眼泪
  古话说:英雄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1971年9月14日下午,已经连续工作两昼夜、身心交瘁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从中国驻蒙古大使馆刚刚发回的特急报告中,获悉“中国民航”256号三叉戟专机日前已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毁,他当即让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急报毛泽东主席。几天后,根据中国驻蒙古使馆人员前往坠机现场勘察后的详细报告和有关专家的分析论证,确认机上9人包括林彪副主席在内全部身亡。
  周恩来一向沉稳潇洒,气度雍容。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多年以后,纪登奎(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军区第一政委)忆述了一件让他惊心动魄历久不忘的往事。纪被毛泽东称为“我的老朋友”,是具体负责处理9。13事件善后事宜的大员之一。他说:
  当时最紧张的情形刚刚过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中央政治局成员还留在人大会堂集体办公。一天,当时协助抓国务院业务组工作的(李)先念和我有事需要向总理汇报,见总理独自一人坐在他临时的办公室里发呆,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们两人不知道他究竟为什么事情闷闷不乐,便进去好言劝慰。开始时,总理只是听着,一言下发。后来当听我说到“林彪已经自我爆炸了,现在应该高兴才是,今后可以好好抓一下国家的经济建设了”这样一席话时,显然是触动了他的心事,总理先是默默地流泪,后来渐渐哭出声来,接着又号啕大哭起来,其间曾几度哽咽失声。我们两人见总理哭得这么伤心,一时下知说什么好,就站在一边陪着。最后,总理慢慢平静下来,半天才吐出一句话来:“你们不明白,事情不那么简单,还没有完……”,下面就什么也不肯再说了。
  华飞评论说:“这一哭是太具有历史性、其内涵太丰富了,对此我们几乎没有能力全部理解,因为周经过的人和事以及他所知道的党内军内不为人知的事太多太多,要研究这一哭,无论从正面从反面从侧面还是哪一面,写本书都不算多。”
  无独有偶。
  1993年10月,在美国发行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the World Journal)登载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做蒋介石私人医生达四十年之久的熊丸(Hsiung Wan)写道:“我唯一一次见到蒋总统流泪是在他听到林彪死的消息时。”陈布雷的接班人、长期追随蒋介石的党国要员陶希圣证实了这一说法的可靠性。
  李子弋说:蒋介石最大的遗憾之一是未能利用林彪──蒋对此曾向陶希圣多次提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和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这对老朋友兼生死冤家,居然在垂暮之年,于海峡两岸不约而同情不自禁地为一位非正常死亡的解放军元帅抛洒下英雄之泪。这实在太不同寻常、太耐人寻味了。
  人们知道,蒋介石是黄埔军校校长,周恩来曾任军校政治部主任,林彪则是黄埔四期学生——蒋、周与林有师生之谊。
  但这显然不是蒋周二公异口同声为林哭泣的因由,起码不是主要原因。
  那么,林彪是谁?他究竟是神、是鬼还是人?他遭遇了怎样的命运呢?
  三、十大元帅之三
  林彪,原名育容, 1907年12月5日出生,湖北黄冈人。父林明清,曾在村里的杂货铺子当店员,后在往返于鄂城、大冶、浠水一带的小火轮上做帐房先生,兼营一点小买卖。有些积蓄后回乡经营手工织布,成为一个小业主。母陈氏。
  黄冈古称黄州,州城(今黄州市)距林彪的老家回龙镇林家大湾约30公里,是著名的东坡赤壁所在地。北宋大文豪苏轼谪居黄州后,自号东坡居士,写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最杰出、辉耀千古的不朽篇章。现在那里有所黄冈中学,名震江湖,桃李满天下。
  林育容早年在家乡读私塾。1922年来到省城武昌,考入共进中学,3年后毕业。他的两个堂兄——林育英和林育南,都是知名的早期共产党人,对林育容走上革命道路无疑起了领路人作用。林育英、林育南和林育容后来都成为中共重要高干,合称“林氏三兄弟”,谱写了党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5年,林育容加入中共共产党。同年秋天,他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并改名为林彪。次年3月,正式升入第四期学生队,编在步兵科第2团第3连。林彪的黄埔四期同学中,人才济济,将星如云:胡琏、张灵甫、李弥、罗列、刘玉章、高魁元,刘志丹、曾中生、段德昌、袁国平……等人,后来分别成为国共双方的名将。
  1926年10月,林彪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著名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参加北伐。不久升任连长,在河南同奉军张学良部作战。
  1927年8月,林彪参加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任第11军第25师73团3营7连连长。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他跟随朱德、陈毅沿闽、粤、赣边境向湖南转进。次年1月,参加湘南暴动。因在耒阳一战以少胜多崭露头角,被朱德提拔为第1营营长。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的农军抵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林彪任红4军第28团(主力团)1营(主力营)营长。4月28日,阳光灿烂,惠风和畅,一望无垠的蓝天上点缀着几朵白云,火红的杜鹃花开得漫山遍野。就在这一天,35岁的毛泽东与21岁的林彪风云际会,龙虎遇合。毛泽东赏识林彪,林彪服膺毛泽东,他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彼此借重,从此开始长达四十余年的历史性合作。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肃清军阀作风,严明军纪争取民心,毛泽东制定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八项注意”的后两条,就是根据林彪的意见增补的。
  林彪从此一帆风顺,历任红28团团长、红4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他沉静孤僻,不苟言笑,但军事才能异常突出,指挥出色,战功卓著,与彭德怀、黄公略一起,成为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朱毛麾下最出色的战将。尤其是第四次反围剿的草台冈一役,林彪率部一举歼灭了国军王牌、陈诚的起家部队第11师,更是威名远震。
  毛泽东在严峻复杂残酷无情的党内斗争中,则屡经挫折,饱受煎熬。
  1929年6月22日,红4军第七次党代表大会在福建龙岩召开,陈毅取代毛泽东,当选为红4军前委书记。大会的“决议案”点名批评了毛,并给予他“严重警告”处分。此后,毛泽东离开部队,到闽西特委所在地上杭蛟洋,“帮助指导地方工作”。江华(时任红4军政治部秘书长)回忆:“那时我们一行人真有点灰溜溜的样子。”祸不单行。不久,毛泽东患上恶性疟疾,高烧不退,病情危殆,好不容易弄到特效药奎宁后,才药到病除。年底的古田会议上,在中央“九月来信”和林彪等人的支持下,毛泽东起草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卷土重来,回任前委书记。
  1931年11月召开的赣南会议,撤销了毛泽东中央局代理书记一职,接替这一要职的,是同年12月才抵达中央苏区的周恩来。在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上,更进一步免除了毛的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职务,接任者又是周。1933年5月,周恩来成为红军全军的总政委,统揽军政大权。作为党和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完全遭到架空,被排挤出中共和红军的核心领导层,到福建长汀福音医院休养。毛泽东沉潜下来,读书,沉思,等待,偶尔下乡做点调查研究工作。“许多年之后,周恩来悲痛地承认,自1932年10月宁都会议至1934年10月长征开始,他从来没有主动去征求过毛泽东的意见。”
  岁月如流。1965年8月5日,在接见一个外国代表团时,毛泽东谈及被打入冷宫的陈年旧事,犹存余愤:“他们迷信国际路线,迷信打大城市,迷信外国的政治、军事、组织、文化的那一套政策。我们反对那一套过‘左’的政策,我们有一些马克思主义,可是我们被孤立。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全军8万余人)被迫放弃经营多年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林彪、聂荣臻奉命率红一军团(总兵力1。9万余人)担任前卫。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其杰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用诗一般的笔调写道:
  关键任务落到林彪的肩上,他是红军中年轻的雄鹰。在1935年那明媚的春天里,云南的田野万紫千红,到处是雪白、桃红和淡紫的罂粟花,在阳光下迎风摇曳。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了。
  ……他的脸是椭圆形的,肤色浅黑,显得很清秀。……对许多人来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