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五牛图之五:关于林彪-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掺沙子,一个是挖墙角。”
  在一些文件上加上批判陈伯达等人的批语,是谓“甩石头”;军委办事组新增加进去一些人,是谓“掺沙子”;改组北京军区,是谓“挖墙角”。
  9月6日,陪同外国军事代表团到武汉访问的李作鹏,从武汉军区政委刘丰口中探知被毛泽东严令不得外传的谈话内容,毛严苛无情的态度令李震惊。精明强干的李作鹏很快形成三点认识:
  1。庐山的问题还没有完;
  2。上纲比以前更高;
  3。矛头指向林彪。
  当天上午,李作鹏陪外宾回到北京。傍晚,他将这一消息告诉了黄永胜和邱会作。晚上,黄永胜电告叶群。差不多与此同时,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顾同舟也将类似信息密报给北京的周宇驰,周随即转报林立果。
  此后一周发生的事,离奇变幻,波诡云谲。除非有关史料解密、依然在世的主要当事人如汪东兴、李德生、李文普等消除顾虑打开金口讲真话,否则很难尽得其实。至于坠机本身,似乎不能排除是驻蒙苏军发射导弹的可能性。
  可以确知的是:1971年9月13日凌晨3时许,注定要载入史册的256号三叉戟专机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毁,机上9人全部遇难。
  这是现场勘定后对林彪遗体的描述:
  第5号尸体,个子瘦小,虽然每具尸体烧后似乎都有些缩短,而且由于皮肤肿胀显得年轻,但这具尸体看来缩得更厉害一些,像个大孩子。全身衣服烧光,但皮肤烧灼不重。上身平仰,下身略向右侧。头部上昂,秃顶,头皮有绽裂,露出几道灰白色头骨。有额纹,眉烧光,眼睛烧凹深陷。颧骨较高,下巴较尖,脸部棱角明显。鼻子较大,鼻尖烧焦,露出两个朝天的黑洞。嘴张开,右门牙及犬牙摔掉,舌头烧黑。左眼内角至鼻梁间有一伤痕,血迹沿额部流至右头顶。右臂平伸,手心向上,左臂内弯,手心扣向腰眼。右腿直伸,脚心向下,左腿内屈,踝部搭在右膝上,胫骨炸断,肌肉外翻,上胫骨刺露。两脚底及手心都烧起燎泡。
  爆炸声惊天动地。火光如血,映红了沉沉夜幕。
  十、十大关键性问题
  我以为,有十个问题;对认识、分析、评价林彪其人甚为关键。下面按时间顺序,略加分析。
  1。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如果稍微公道一点,就应该承认,起码在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奉命救驾、置身政坛第一线之前,林彪的革命资历是不容置疑的。诗人郭小川说:“几十年来我从未听说他在历史上犯过什么错误,从未听过有人说他做过坏事。”并认为林彪分析问题很厉害,一针见血,具有大军事家指挥若定的气派。
  913事件后,林彪由第二号神摇身一变成为第一号鬼,原先对他推崇备至的元勋宿将们也都做了一回事后诸葛亮,奉旨揭发批斗。
  陈毅元帅爆料:“1929年彭德怀从井冈山突围出来在于都同主席会师后,主席仍让彭德怀回井冈山恢复工作。随后四军部队到达瑞金,主席观察全国形势,认为江西的形势最为成熟,提出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林贼很羡慕彭德怀到处打游击,反对主席提出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认为不能说全国和江西革命形势很快就会到来,说是江西福建的老百姓不愿当兵。林贼消极悲观,很怕敌人尾追,主张分散打游击。主席一直耐心对他进行教育。四军九次大会后,主席给他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一封长信,批评了他的消极悲观,对革命丧失信心的错误思想。”
  那么,“一年争取江西”成功了吗?
  众所周知的是,几年之后,中央红军放弃赣南、闽西根据地,被迫长征。
  其实,在此前后,曾大力反对毛泽东的,正是朱德、陈毅、刘安恭等人。毛一度被处分、免职,处境狼狈。而毛最坚定有力的支持者,不是别人,乃是林彪。林给了困境中的毛极大的帮助和安慰,这也是毛长期对林特别信任、喜爱、重用的原因之一。毛搞党内斗争,多要砍树刨根。整人时,一向是“对事也对人”,老账新帐一齐算,不过对林却是个难得的例外:1971年南巡吹风布置倒林时,毛只揪住第二次庐山会议不放,而没提及任何陈芝麻烂谷子。
  毛泽东和林彪之间的通信,只是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进行探讨而已。从信中看,毛对林完全是关心、爱护、开导的语气,纯属良性互动。林的行为,公开、正派、敢于亮出自己真实观点,无可挑剔。这其实是1959年之前数十年间林彪的一贯作风。黄克诚大将晚年对这桩公案有过十分剀切的评论:
  “林彪写信给毛主席,提出‘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在党内来说,一个下面的干部,向党的领导反映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看来这是好事;如果把自己的观点隐瞒起来,上面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这是不正确的态度。林彪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就这一点来说,是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态度。在党内有什么意见就应该提出来,现在应该提倡这种精神。”
  毛泽东这封1930年1月5日写给林彪的回信,20世纪50年代即已加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标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原文长达7千字。
  胡适一直认为共产党人文章写得最好的,还数毛泽东。这是不刊之论。谓予不信,请看这篇名文诗一般的结尾:
  ……我所说的中共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2。论短促突击。
  一种战术讨论而已,没有什么不妥,更不必上纲上线。将此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挂钩,不是无知,就是偏见。蒋介石当时已平息内争,统一军政,可以腾出手来全力对付红军。在敌强我弱力量过于悬殊的态势下,长征在所难免。林彪向来是主张游击战与运动战并重的。另据李德回忆说,《论短促突击》一文是他约请林彪写的。
  3。长征途中的会理会议上,写信要求毛泽东将前敌指挥权交给彭德怀。
  性质同1。毛自己毫不在意,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林:“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完全是一副师生父子的腔调。何况负责具体战役指挥,确非毛泽东所长。
  4。1942年10月至1943年6月,陪同周恩来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曾多次与蒋介石单独见面,策划于密室。
  诛心之论,无稽之谈,不值一驳。
  5。战锦方为大问题。
  辽沈战役,先攻下锦州,关门打狗,最为有利,不待智者可知。毛泽东对此可谓三令五申,强调再四。
  确实,酝酿南下攻锦前,林彪迟迟下不了决心。他的顾虑主要是:补给线过长,缺粮缺油,汽车只带了南下单程的汽油;担心华北傅作义派重兵由关内北上援锦;与沈阳的卫立煌分进合击;万一锦州攻不下,大量汽车、坦克、重炮就无法撤出,进退失据。
  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这种担心是有根据的。傅作义部不久前就曾到东北出过一次风头,打通了一度中断的北宁线,东野吃了点亏。所以林彪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进行锦州战役的前提条件:须以华北方面的杨成武第三兵团佯攻傅的老巢绥远,吸引傅派兵回援,俾使锦州开战时傅无法或无足够力量援锦。事实上,中央军委采纳了这一建议。这点以往常常为人所忽视。
  根据国民政府国防部的作战计划,锦州大战在即,华北剿总傅作义部须以第13军、第16军、第35军(傅的嫡系主力部队)、第94军全部4个军12个师约13万人会同在锦西、葫芦岛的第54军、新5军、第39军等部,组成东进兵团,全力支援锦州;锦州范汉杰部坚守待援;东北剿总卫立煌部以廖耀湘第九兵团为基干,由新1军、新6军、新3军、第52军、第71军、第49军和青年军206师组成西进兵团,自沈阳向锦州攻击前进,切断东野的后路,与华北部队围歼东野主力——这正是林彪忧心所在。
  由于杨成武部西攻绥远,傅作义果然派第35军等部回援;出援锦州,则只抽第62军全军3个师、第92军1个师及独立95师计5个师敷衍了事,力量较原计划的4个军12个师兵力连一半都不到,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大为缩水,严重不足。沈阳方面,卫立煌的方针是以不变应万变,根本反对出援,参谋总长顾祝同亲临催促也没用。蒋介石亲自出马,才使得廖耀湘部勉强出发,但早已贻误军机。
  淮海战役兵败自杀的国军第七兵团司令官黄百韬临死前沉痛地说:“国民党是斗不过共产党的。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彻底,我们则阳奉阴违。”这实在是血泪真言。
  高岗、李富春、钟赤兵等细致安排好后勤运输,情报方面则已确证敌华北援军大为减少。林彪于是下定决心,进攻锦州。
  由于西进兵团离得很远,当时林彪主要就是抓两件事:一是攻下锦州;二是在塔山一线顶住东进兵团,确保攻锦胜利。
  结果,攻克锦州只用了31个小时,正是“四快一慢”战术原则的完美展现。
  毛泽东指示下一步攻击锦西、葫芦岛的侯镜如东进兵团。林彪根据敌情变化,随机应变,命令东野回头歼击廖耀湘西进兵团。东北国军最精锐的廖耀湘部两天时间就被东野收拾得干干净净,在解放军战史上创造了时间最短、损失最小、战果最大的崭新纪录。
  另一方面,因为四平攻坚战(与四平保卫战是两回事)失利的阴影,林彪不无顾虑。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1948年9月24日,粟裕指挥华野攻克济南,对他肯定是一个强刺激。林彪领兵打仗,沉着冷静,谋定而后动;同时也非常自负,好胜心极强。
  韩信将兵,高祖将将。林彪的一切成就,与毛泽东实在是密不可分。毛、蒋驭将能力之高下,不可以道理计
  战锦问题,不过如此。岂足为病?
  需要指出的是,围困长春,饿死大批无辜百姓,作为战区主帅,林彪起码对此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6。反对抗美援朝,拒绝带兵出征。
  当初,中共党政大员同意出兵朝鲜的可是极少数,“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是主流意见。毛泽东力排众议,才作出援朝决策。时隔半个多世纪,朝战问题的是非得失依然存在不小的争议。林彪说“苏联才是唯一的赢家”,一点儿都不错。
  林彪身体不好,这是公认的事实。实际上早在衡宝战役后期,他就病体难支,不大过问具体战事了。9。13之后,有人从鸡蛋里挑骨头,说林是称病畏战。而据楚成瑞(时任林彪卫士)回忆,林彪其实已经作好入朝指挥作战的相关准备。李智胜(时任朱德总司令机要秘书)也曾在一次会议上听到林彪发言说应该怎么怎么打。至于毛泽东最终选用彭德怀为志愿军统帅,自有最高领袖更深层次的考量。
  7。吸毒。
  荒唐,不值一驳。
  8。1959年庐山会议。
  相关评述已见前文。
  9。《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这是一份文革初期的重要文件,被作为林彪、江青狼狈为奸的重大罪证。其实,这是滑天下之大稽。
  1965年,毛泽东下决心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