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韩战回忆录-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朝鲜宣布朝鲜战争从50年6月25日爆发,但一直蹉跎到10月下旬才出兵,整整耽误了四个月的宝贵时机。部队轻闲无事,一天三个饱两个倒。安东市大小商店都塞满了军队。中午黑红脸的战士挤躺在裁缝铺的大木案上呼呼大睡,老板们生意耽误也无可奈何。

  一天,军部的几位同学来访。我谈起了听到华北军区医院指导员用大公鸡吃蚕解释中共丧失外蒙古的故事,大家笑得喷饭。“当兵的好糊弄,党说什么就信什么,纯粹扯王八毒子(东北话:瞎扯)”这位军政大学步兵大队的同学曾经是国民党中央军的作战科长。蒙古名字叫额尔顿巴拉嘎,中文名叫萨西浩。一张黄脸,沟纹分明。烟抽得厉害,总象睡眠不足地强睁着眼皮,露着棕黄色双睛。“在苏联坦克之下谈什么独立?”他鄙夷不屑地说。

  “部队天天在这耗着,等什么哪?等雷哪?”另一位年长的同学邓竹书曾是中央军军部秘书。东北人,一尺极窄的双肩,一米八的细高长条身材属于世代不事体力劳动的那种富家子弟。他一肚子文韬武略,在军政大学步兵大队,是唯一能与军事教员大侃国共两军,战略战术的一位老兄。

  他提出了几个问题:(为防隔墙有耳,钣铺小酌后,到山坡无人处闲侃)

  其一:说是南朝鲜入侵,怎么没占北朝鲜一寸土地,北朝鲜警备队就立即反击过去?全速挺进?

  其二:第四野战军所有的中国朝鲜族战士半年前一律上调到辽东,这几万人哪去了?

  其三:如今战线远离中国边界,朝鲜人民军胜利进军,打到南朝鲜南部海边。要说部队从海南岛风风火火赶到这里是为保卫“美丽大公鸡”恐怕有点牵强说不过去。

  其四:现在人民军打到釜山、大丘,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久攻不下,人民军孤军深入。孤注一掷,犯了兵家大忌。美军若来个“诺曼底登陆”抄人民军后路,岂不成了瓮中鳖,釜中鱼?中国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

  38军擅于阻击,40军惯于穿插,39军长于追击。若各用其长,分兵扼守朝鲜半岛峰腰部东西海岸,深沟高垒以逸待劳,迎击联合国军诺曼底登陆,岂不可稳操胜券,大获全胜?都等得不耐烦了,如此重要关头,为何坐失战机?

  其五:上级解释说:民主党派不同意出兵,正在与民主党派协商?党要出兵,何时问过民主党派?民主党派拦得住吗?从第四野战军全军抽调所有朝鲜族战士,民主党知道吗?十二兵团几万人从中国最南端调到中国东北朝鲜边境,民主党派知道吗?贻误军机,民主党派有这么大权力吗?担得起责任吗?

  当时我想国民党起义人员思想还真复杂!很难改造。军国大事,小兵们操心有什么用?只好天天望着西边地平线上仰天的睡佛和东边铁路线上日夜不断运往北朝鲜的各类军火武器。

  我想,对方号称联合国军,主力还是美国;这边可是社会主义阵营,中国军队,苏联武器。。。。。。

  我想,民主党派也有道理,战线远离中国边境,保卫中国的理由也实在不充足,难以服人。

  我想,是否应该编些保卫“美丽大公鸡”的歌曲,在部队传唱。当时全国流行的歌都是民主自由的主题:

  “看我们团结在民主的旗帜底下,要建设民主的新国家。嘿嘿,千百万大军正在进攻,那广阔的土地上,封建和独裁就要灭亡!”

  “我们是民主青年,站在斗争最前线。我们的意志象钢铁,我们的热情似火焰。为了建设民主,自由的新中国,我们团结一致勇敢齐向前!”

  鸡冠山仰天俯视人间的睡佛,夜夜听着铁路上隆隆驶过的军列,天天看着飞驰朝鲜前线的坦克,飞机,大炮,高射机枪。。。。。。 
(05) 暗夜中的军事机密

  (一)神气的新军装

  1950。9。15 联合国军在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一手策划下在朝鲜半岛蜂腰部仁川港冒险登陆成功,至今到韩国旅游仍可见到仁川自由公园、麦帅雕像及仁川登陆战绩博物馆。

  当时战局突变,形势空前紧张,军情紧急,金日成急盼援救。但驻扎中朝边境的中国军队仍悄无声息,并无动静,十月一日,连队、机关照样会餐庆祝大陆第一个国庆节。既已屯兵边境达三个月,却按兵不动,贻误军机,这也是不准军队和人民知道的绝对机密与难解的历史之谜。

  成麻包的新军装早已下发,一改过去中国军服的土样子(包括中央军与解放军士兵棉服都很土气、臃肿),很洋气,完全苏式,士兵和苏联红军一样,“三快瓦”无沿冬帽拉下来可以包住耳朵与下巴,翻上去显得方正大方。棉服按俄军样子,扎上竖线,一寸行距,薄而贴身,利落,紧凑,象旗袍一样大开襟,腋下系扣,胸无前缝,有点女气,但能挡风,排以上级别与俄军官式样一致,以棉代呢绒更实用耐寒,军帽与士兵一样,下身马裤,两侧红裤线,上衣去中山服式竖领,秃领上有红线作边,中开缝五个扣,袖横红线。大家都知道这是要冒充朝鲜人民军,秘密跨过国境,但行动过于诡秘,我只是对俄式军装很满意(当时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小号军装正好合身),但对文字戒律不胜其烦,不但一切中文书籍都得留下,连笔记本也不许带。记得几十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刘少奇的著作:《列宁主义基础》、《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等等都封存在留宁处,连带中国字的枕头皮都得留下,象小偷一样怕被发现破绽,留下证据,连哪一天出国、司令员是谁都不让知道(后来入朝五天后随毛岸英尸车运回鸭绿江,才知道彭德怀司令部被轰炸的消息)。

  如此神秘,究竟为什么?当时并未细想。

  (二)出现反动村长

  直到第三次战役,进军三八线,“反动村长”的消息传遍连队,朝鲜行政地理,全国按道、郡、里划分,里下有村,一个三八线附近的朝鲜劳动党员村长坚持说是朝鲜政府撤走居民,北朝鲜坦克冲过三八线,而南朝鲜一辆坦克也没有,根本没见过一个南韩兵走过南北韩边界。大家都很气愤,说劳动党出了叛徒、反动村长。

  这个反动村长的印象在头脑中保留了四十多年,直到近年许多历史材料曝光。其实当时也有许多破绽,人们都不去想。

  譬如:如果是正义战争,何必如此诡秘,怕被对方捉住把柄?连司令员的名字,出国前士兵都不知道?

  韩国军队那么容易击溃,象没经过军事训练一样?

  为什么韩国未进入北朝鲜一寸土地,人民军立即“反攻”过去?

  为什么“侵略”的一方,毫无准备,三天就放弃首都汉城,仓惶逃跑?

  说是美国侵略,为什么美军措手不及,调不来大军阻挡?

  作为党员村长,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如果不是事实,村民一定会反对而予以驳斥!

  当时《人民日报》的唯一证据,就是美国务卿艾奇逊手下幕僚艾伦 杜勒斯举着望远镜的一张照片,注明地点是38 南北分界线南侧观察北朝鲜,以准备进攻。
 


1950年6月18日,美国总统特使杜勒斯在38线

  其实拍照现场,即使真的在38线附近,也可以是北朝鲜屯兵边境引起美国警惕。

  问题是当时全世界都知道,北朝鲜入侵韩国,不仅南朝鲜军毫无准备,美军更毫无准备,只能临时调集少数兵力,南朝鲜军更是毫无军事训练,一起仓惶逃到大后方釜山。

  但在大陆“打败美帝野心狼”却成四亿五万人的笃定共识,即使没有证据,人民对大陆媒体的宣传也毫不生疑,何况每次谣言,总要配合以伪证,于是杜勒斯照片就成了美国侵略朝鲜的五十年历史物证。

  就象上海工人在强迫拆迁中用汽油自焚,及各地的自焚事件,大陆从来严密封锁,天安门自焚事件为什么反而火速大肆宣扬,相片上的王进东,和后来出现代两个大、小王进东,三个人胖瘦、脸型都不一样,明明是三个人,但大家看电视都马马虎虎,就是一个信字。人民是如此天真、轻信,历史上人民被垄断宣传工具的希特勒、斯大林一骗再骗,被煽动起的感情代替了理智!

  1989。6。4后给学生市民栽赃的伪证,一长串点燃的旧军车,及吊死解放军士兵的摄像镜头,都注有摄像时间,都是在6月4日开枪以后制作的(第三次播放已删去年、月、日),广州、香港细心的观众摄下都有证据,但大陆人好骗,许多人对学生市民由拥护改为冷淡。这种麻木不仁,今日传染到海外。

  “他说代表十三亿人的政府哇!政府怎么会隐瞒真情、杀人灭口、栽赃陷害,岂不是自掘坟墓?”

  (三)“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志愿军战歌》传唱五十年,我当年看到的跨过鸭绿江大场面确实是“雄纠纠”,因为战士都以为在庄严地保卫祖国“美丽的大公鸡”。但几万大军,步行通过铁路桥都是乘暗夜偷偷摸摸地秘密进行着。从东线安东,西线辑安两地,需要多少个时日,联合国军竟尽无觉察,“保密”功夫做到了家。安东市民没一人看热闹,都不知道。驻防频繁转换,最后搬到江边,临街后窗就是鸭绿江岸,每天清晨到江边洗漱,低头看着香皂泡沫流过江边方形的木桩,抬头可以看见对岸晨光中醒来的新义州,影影绰绰的楼房,和盘旋在城市上空的美军飞机,黑蚊一般在晴空中交织飞翔。 

  一直等到十月中旬以后大军才出国,1950。10。25是正式宣布的入朝时间,其实一周前,大约10月中旬较晚,睡中就听到房后江边沙岸行军沙沙声,为了保密,几万大军仍选在夜间渡过江桥。一日天阴小雨,美军飞机不会出动,提前出发,我听到整齐的沙沙声,就拐到屋后,在窗沿遮蔽下,背贴窗户,静静观察。当时以为这是象列夫?托尔 斯泰名著《战争与和平》中一样伟大、庄严的历史场面:

  战士们(解放军称士兵为战斗员,常称战士,更显得地位崇高)一律绿布鱼鳞洒鞋,第四野战军特制,鞋帮扎格如鱼鳞,前有双梁,最为耐穿。一律斜扛轻而长的日军三八式步枪(弹槽仅五发子弹,打一枪拉一次栓,是苏联红军缴获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队武器,全部武装了土八路,而武装朝鲜人民军队都是全部新式苏联装备)。战士每人一个小背包,大小整齐划一,显出绿色背包带的井字形,有的战士把绿棉衣披在背包上。一横排6人,6路纵队,连长在前,在沙岸公路上间隔均匀地静静地前进,队形不乱,经过近三个月难得的养精蓄锐,显得精神饱满,只是装备太落后,朝鲜人民军已用上苏联红军行军厨车,中国军队每连炊事班(即伙夫班)压后,背架上还绑着平底大行军锅,尤其肩担两大油桶的伙夫,真替他难受(颤颤微微就这样挑着一夜行军上百里地,这刚开始出发,额头就已经汉津津闪亮)。行军不许说话怕美国飞机侦听,过境后黑天不许做饭怕美机发现火光。大军在雨中行进,沙沙轻响着,市民毫不知情,没有一个人热烈欢送。保密到家。美军在塔利班盖达基地俘虏的中国士兵,至今不肯送还,我想越南战争中国秘密出兵也是如此。

  (四)志愿军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