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膑传-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天也有流星?”王团疑惑不解问。

  鬼谷先生说,“这种流星白天落下,就叫陨星。它是由庞涓首先发现的,我就拿它为庞涓算一卦吧!”鬼谷先生闭目默想了一阵后说:“日月星辰皆有自己的道,在自己的道上便可永远与天地同行。天上的日月星辰与人间的仁、义、忠、信是相通的;日月星辰有道,仁义忠信就不失;日月星辰无道,则仁义忠信背弃。这颗星呵可谓离了经叛了道才落入尘土,化为乌有……”

  鬼谷先生暗吃一惊:“不祥,凶兆!”再看庞涓,庞涓早已汗颜并跪在了鬼谷面前。庞涓说:“先生明察,可有破此凶兆的吉卦?请先生救助学生!”

  鬼谷子轻拈银须问:“假如我说再留你学习一年,你愿意留下来吗?”

  庞涓语气坚定说:“感谢先生挽留,只是学生下山决心已定,望先生谅解。”

  鬼谷子眼中闪过不易被人察觉的失望和忧虑,想了想,他又说:“好吧,既然你下山的决心已定,我就不拦你了。要破此凶兆也不难,你谨记住我两句话!第一句:大智若愚,大进若退,大得若失,大藏若虚。第二句:道德越高越安稳,权势越高越危险,盛名之下难久居,高官厚禄不长久。”

  庞涓连磕三个头,连说三声:“感谢先生教诲!”起身告辞便收拾衣物去了。

  孙伯灵默默记诵着先生的赠言,只觉庞涓太冲动、鲁莽,辜负了鬼谷先生一片好心。

  送庞涓下山的路上,孙伯灵把心里所想告诉了庞涓。

  庞涓一心要下山,纵然是鬼谷先生拿出镇山之宝,他也绝不犹豫。何况先生并没什么镇山之宝!

  庞涓见孙伯灵仍有挽留他的意思,就说:“仁兄,先生不了解我,难道你也不了解我吗?下山求取功名是我想了几年的事。今天幸遇王团老弟,又闻魏王缺将少相,这正是我施展才能的机会。我就纳闷你和先生不但不支持,反而要强留我于山中,难道说我庞涓才疏学浅,不具备将帅才能?难道要我把全部的青春白白扔在山中才算是高世之才,才能够经文纬武、百战百胜?

  别人不说,单说鬼谷先生他本人吧,在山中藏了一辈子,好几个国君、大夫请他出山,给以高官厚禄,他却不去,硬把一生的大好时光白白弃在山林之间、禽兽之中。现在,他自己这样碌碌无为、偷闲躲静了此一生也倒罢了,还想我也学他榜样,误我前程,我是决不答应的!你什么也不用说,我今天是决意要下山的!“

  孙伯灵大吃一惊。他万没想到庞涓竟把先生和他的一片好意都误认为是要误他前程,更没想到,他跟随鬼谷先生学艺三年,竟存如此不敬之心。不用细问,刚才先生的几句教诲他早已丢到了九霄云外。想起先生为他算的那一凶卦,孙伯灵不禁为庞贤弟此次下山而担惊受怕。

  孙伯灵送庞涓和王团下山,不觉间行到二年前庞涓送他的地方。伯灵想起那次被撵下山,感慨万千。

  庞涓见孙伯灵环顾四周而神色黯然,也记起两年前由于他,孙伯灵差点被鬼谷先生赶走,心中不免愧意绵绵。他走到孙伯灵身边,真诚地说:“仁兄,咱们跟先生一起学艺三年,彼此都了解禀性。这几年里,小弟有得罪仁兄的地方,还望仁兄贤达豁朗而不计较。小弟拜别仁兄了!”说罢,双膝跪地,双手抱拳,拜在孙伯灵脚前,眼中流出热泪。

  孙伯灵跪地回礼,喊了声“贤弟!”便说不出话。几年来的朝夕相处,同学习、共研磨,演习练兵、切磋剑术,春种秋收、砍柴采果,可谓形影不离、情同手足,而此时分手,不知什么时间才能聚首,孙伯灵心中不舍,但又不能强留,他说不出话来,眼泪却泉一般涌出眼眶。

  庞涓感激孙伯灵三年里的关怀照应,庆幸自己在这深山鬼谷遇到一位待人敦厚善良且又聪慧盖世的兄长。他为自己拥有孙伯灵的信任和爱护而骄傲,为自己一生与孙伯灵的大名相提而自豪。他说:“仁兄在上,请受小弟再拜!这次我庞涓下山,谋不到功名便罢,一旦谋取高官,一定荐举仁兄,保举仁兄也有同样富贵之位!”

  孙伯灵深为感动,忙搀扶庞涓起身。

  庞涓不起,再次磕拜道:“仁兄在上,小弟我决不食言,来日如有富贵加身,定不忘仁兄。仁兄请相信我!皇天在上,我与仁兄已结兄弟三年,此次下山,一旦功成名就,也要为我的仁兄求取功名。如有违约,叫我庞涓死于乱箭之下、乱刀之中!”

  孙伯灵感动得涕泪横流,跪在地上,与庞涓紧紧拥抱在一起。

  ------------

第九节

  这一年,山里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刚进十月,天气便大有“天寒地冻”

  之势。树上绿叶已掉光,地上绿草已枯萎,天空中飞翔的百鸟也不知栖往何处,林中的走兽也躲在山洞或地洞之中,万物都藏匿在自认为安全和温暖的巢穴,吃着秋天储存的食物,安度冬季。

  鬼谷子的石洞里已燃起炭火,并把讲课的地点移到了洞中。

  这天,夜已深了,鬼谷先生对孙伯灵依然诲之不倦:“目贵在明,耳贵在聪,心贵在智。借用天下人的眼睛为自己观察,就能够无所不见;借用天下人的耳朵为自己倾听,就能够无所不闻;借用天下人的心智为自己思考,就能够无所不知。”

  孙伯灵说“先生,您说过,聪明人无论做事还是说话,都不用自己的短处,而用愚鲁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的笨处,而用愚鲁人的巧处,这样,自己就永远遇不到困难。”

  “这就叫做摄心抑势,不但了解自己,更要了解对方。对敌作战则要了解敌人将领和士兵气势。敌人正想要计划做的事不要去制止他,相反地要去引诱他,坚定他的决心,让他按照你的方案行动,最后落入你编织的网中。”

  孙伯灵说:“这就是说: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时,必兼顾到敌我利害的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条件下看到有利因素,大事方可顺利完成;在顺利的条件下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才能解除。因此,用兵的法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的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力量使敌人无法取胜。”

  鬼谷先生既惊又喜:“孙伯灵呵,你已经学成了!”鬼谷先生两眼射出烁烁光芒,他一生都不曾收到这样的学生,他所教授的众多学生中,还没能有谁像孙伯灵这样人品优良、聪慧过人,且威仪堂堂。鬼谷先生一生的人生经验告诉他:善恶在心而形于貌,表端则心正,表欹则心曲。他总结的是:青云之上,貌如奇玉;泉石之客,形若岩松。更重要的是,他信奉用兵打仗是国家大事,不具备大智大勇则不能战胜敌人;不能战胜敌人则要亡国亡土。

  因此,他常挂于口的一句话是:“材质不惠,不能用兵”。

  与其说孙伯灵谨记先生教诲、克己攻读发奋钻研,任何时候都不忘做一个品德高尚、胸怀远达的人,不如说他在凭着他的本质做人,凭着他的本质学习、生活。他虽有幸出生在一代名将孙武的家族之中,但是,祖辈的荣耀在他的生活中已经成为遥远的耀眼光环,可视而不可及。这光环不属于他,而属于整个吴国、齐国,甚至属于所有诸侯国,属于所有文明的国度。他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孜孜不倦、好学上进,才能在先生这里学到成就事业的本领,只有靠自己将来下山去奋斗,才能不辜负父亲的殷殷期望,继承发扬祖辈的光辉事业。

  孙伯灵见先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心中并无喜悦,他谦虚地说:“先生过奖了,学生如有一知半解也是先生教导的结果。”

  鬼谷先生沉吟片刻,转身去炕洞摸出一个用牛尿泡包的书卷。鬼谷先生庄重地把包皮解开,孙伯灵看到里面是一卷保存很好的竹简书。

  鬼谷先生把书递给孙伯灵说:“这是你老爷爷所写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我一直寻找等待一位能够弘扬孙武事业的人,今天,我看时候到了,这个人已经找到,他就是你!你把书拿去,用心攻读,用心研磨,你会如临大河,如登高山,会收益非浅。去吧!”

  孙伯灵激动地接过书卷,把书紧紧贴在心口说:“先生放心,我一定谨记先生的话!”

  三天后。

  鬼谷先生恐怕书被损坏,就把孙伯灵叫到石洞中问他的学习情况。

  “伯灵呵,书看完了吧?”

  “先生,看完了。”

  “伯灵呵,能看懂吗?”

  “先生,能看懂。”

  “伯灵呵,你说一卷给我听听。”

  孙伯灵想了想,说:“那我就说第一卷”始计“。孙子说: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军队生死的所在,国家存亡的关键,不能不认真对待,加以考察。

  “因此,要用经过对敌我五个方面比较而定的计谋去研究它,以探索战争的情势。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让民众与君主的意愿一致。这样,他们就可以为君主生,为君主死,而不畏惧危险。所谓‘天’,就是指昼夜阴睛、寒冬酷暑、春夏秋冬。所谓‘地’,就是指远途近路、险阻平地、地域宽窄、死地生地。所谓‘将’,就是指将帅的智谋、诚信、仁慈、勇敢、严明。所谓‘法’,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管理、军需的掌管。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都不可不知道。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胜利,不了解这些情况的就不能胜利。所以,要通过对双方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的形势和发展。就是说:哪一方君主更贤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天时地理有利?哪一方法令能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更精良?哪一方兵卒训练有素?哪一方军纪赏严罚明?我根据这些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作战要造成有利的态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所谓有利的态势,就是根据对自己有利的情况,掌握作战主动权。

  “用兵应以诡诈为原则。所以,能打而装作不能,要打而装作不打,向近处而装作向远处,向远处而装作向近处。敌人贪利,就引诱他;敌人混乱,就攻取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他;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开他;敌人气势汹汹,就要屈挠他,就要劳累他;敌人内部团结,就要离间他。在敌人毫无防备之处发动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之时采取行动。这是军事统帅指挥作战的奥妙。

  “开战之前就预计能够取得胜利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得胜利的,是因为胜利的条件不充分。筹划周密就能胜利,筹划疏漏就不能胜利,何况不筹划呢?根据这些来进行观察,谁胜谁负就非常清楚了。”

  鬼谷先生又问“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事”、“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孙伯灵均如回答第一卷“始计”一样,思路畅通,诵颂流利,滔滔不绝。说到最后,鬼谷先生背转身体,半天没有理会孙伯灵。

  孙伯灵将书卷放在鬼谷先生案头,说:“先生,书完好无损归还于您。

  书中的道理学生谨记并不懈钻研学习。“

  孙伯灵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