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种田文之女配人生-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榕安排了贵儿抬了热水到沐浴的地方,宣氏身边伺候的一个小丫头也是十分伶俐,余榕重新给了她盥洗用品,都是新的,宣氏跟余松沐浴后,俩人到床上歪了一下。她又跟秋桐一起做饭,秋桐这些日子都做熟了的,又怕余榕大肚子出事,只管把余榕推出去,自己很快就做好了一大桌子菜。
  饭桌上,余松未看到吴襄就问了一句,“姑爷怎地这么晚了还不回来?”宣氏也一脸担心的看着余榕。
  这个嫂子还真是可以,娘的眼光还是没错。可还是要跟余松解释,“哥哥也知道我们今年回去过年,开销也大。他跟几个朋友出去挣点银子,中秋节才会回来。”又看余松欲言又止,余榕笑道:“哥哥不必担心,我手里有钱,他能出去挣点钱也好。我们都这么大的人了,哪里要事事靠家里。”
  余松成亲后就自成了小家,在物质上贴补一下妹妹是可以的,若是银钱给多了宣氏难免不会有意见,日后姑嫂关系也难相处,遂不再多话。倒是宣氏主动提起,“妹妹既然过几个月就临盆了,只有秋桐一个人未免不够用,不如找个可靠的婆子过来帮忙做些事情,也有个照应。我看湖阳县的人也不贵,家里正好也要挑人的,正好□□好了送一个到妹妹这里。”
  这样的妥帖,余榕深受感动,却还是要推辞一番,“这怎么好意思,即便是我这里人手不够也该我出钱才是。”
  宣氏斩钉截铁,不给余榕说话的机会,“当年家里要是没有妹妹也就没有你哥哥如今。现在不过是小事一桩罢了。以后等外甥出来,多亲近我们这做舅伯妗子的就行。”
  余榕这才受了她的好意。
  天色渐晚,余榕这才安排他夫妻二人睡下,秋桐在一旁也跟着十分欢喜。
  “奴婢看咱们家的大奶奶就是个宽厚人,还给了奴婢二十个大钱的赏钱。可比之前那个钟氏好多了,还说是官宦人家的,太不知道羞耻了。”钟氏就一天到晚捧着一本书来装清高,手里的钱一分没看到,秋桐不是争这个,只是人一对比也就看出来了。
  余榕笑而不语。
  第二日起来,余松就去跑货了,留下宣氏跟余榕一起。宣氏本来还以为余榕会问她家里的事情,可是余榕就想带宣氏回去逛逛。
  “难得来一次,我带嫂子去逛逛,我们这附近住的都是学子,这里出去就有街道。”
  女人的天性就是买买买,余榕平时跟吴襄比起来算是很朴素的,可用钱也是大方。更别提宣氏了,本来家境也挺好的,好容易来一次临安,胭脂水粉头花零零碎碎的也买了不少。贵儿跟秋桐在一旁大包小包的拿着,俩个女人还在外面下了馆子。
  宣氏还真不是一般人,她笑道:“怪道娘说我来临安有你陪着肯定开心,我一见妹妹就觉得。妹妹竟然是这样的好相处。”宣氏是凤安县一个米铺老板的女儿,她是家中长女,又因为守孝错过了花期,她本人也不出挑,找的人都是不上不下的,还好找到了余松。虽然那么远嫁过来,可是却当真是门当户对。婆婆脾气爽快,小叔子对她也是恭敬,唯一出嫁的小姑子也是这样的好相处。
  她们吃饭的馆子叫锦珍馆,名字娶的大气,吃个饭也就一百文左右,十分划算。宣氏赞叹:“临安吃饭倒也不贵。”
  “是啊,吃的喝的玩的不算贵,就是住的地方贵。家里给的那点钱全部都付了赁房。”余榕也感叹,来到临安才发现总是缺钱,这也许就是小地方跟大地方的区别吧。
  俩人吃着饭,宣氏不免说起一些家里的事情,“妹妹可知道那个蓓蓓?就是五婶家的那个孩子?”宣氏平时很少八卦,只是女子凑在一起,又是姑嫂关系,难免说些她不知道的事情。
  “知道啊!被奶宠的不成样子了?现在年纪说小也不小了。”尤其是余蓓不讲卫生,差点恶心死余榕了。
  是不小了,可还越发娇宠了。宣氏摇头:“妹妹是不知道,这次奶跟娘说要我们跟蓓蓓出嫁妆钱,说蓓蓓日后是要嫁到更好的人家的。娘没给,后来去村里问了一下说是别人都不愿意跟她说亲。五婶就说家里穷,是不给嫁妆的。”
  真是闻所未闻,自己拿不出嫁妆来,就要伯伯伯母拿钱,真当自己是皇妃啊?余榕无话可讲,“娘这么做也是对的。奶对蓓蓓的期望很高,从小就觉得她是有福气的人,以前穷的时候,蓓蓓每天鸡蛋都不断的。可让别人家拿钱出来那就不对了,五婶她们又没跟大伯母家分家,怎么着也该她们才是。”
  宣氏正准备说话,又听到店里小二开始道歉,说是有人包了场,这顿饭就只算一半。意外之喜,余榕她们已经快吃完了,也正好准备要走,还节省了一半的钱。只是离开的时候,看到包场的人大吃一惊,戴着官帽,袖口处有徽记,似乎是武官。而女眷们全部蒙着纱,其中一人开口跟前边那位扶着的女子道:“夫人,让妾伺候您吧。”
  一听就是余梅的声音,竟然是做了妾?
  宣氏以为余榕累了,歉意道:“妹妹大着肚子陪我逛了这么久,快回去吧。”
  余榕扶着宣氏回家了,一回家就把这事跟余松说了,“我认得余梅的声音,那家人一看就是高官。怕余梅真的做了小妾,这怎么就……”为人妾侍,那都是万不得已的事情,要不然谁家有个妾做姊妹,那家里人都不好抬头了,更何况是吴襄还是读书人,最在意名声了。
  “这事不可对别人讲,姑爷那儿你也当不知道就行。”
  余松心里也不得意,大房也不知道都办的什么事儿?余桃嫁到湖阳县,从不回家,余梅又做了妾,余奉又久在临安不回家,即使回家也是回钟家。在李氏身边的也只有余大郎跟小李氏两口子了,偏生这两口子好吃懒做的。钟小姐留下来的那二十亩地,她们只顾着收钱跟粮,却不管庄稼,村里人都在说她们。
  相聚总是短暂的,宣氏跟余松俩人待了几天就要返程了。余榕身子重做不得重活,特意嘱咐秋桐把准备好的大包小包都给余松他们带回去。姑嫂二人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都是十分好相处的人,彼此也是带着善意接触的,离别时还有了一些依依惜别之情。
  余松平时运货都是走惯了的,只是这次带着宣氏就不能随意应付,正正经经租了大船走。宣氏上了船就跟余松私下道:“我看妹妹的日子过的不错,也好让娘安心。”临安居住贵,可是余榕食衣住行都挺好的,就是余榕人看着也很舒心的。
  “你说的是。”余松欣慰一笑。
  快过中秋了,袁氏这个做长辈的没说请大家聚一聚,反而是孙芸芸跟高凤翔差了人请吴襄夫妻过去。
  “不是说这几天要到的吗?怎么还没回来?”余榕暗自担心。
  贵儿苦着脸不做声,心里也是担心的很,他以前还跟吴襄一起去北边贩过货,差点被人劫杀的事情都有。这世上要挣钱可不容易,唯有功名傍身,那才可以横着走。吴家一年挣的再多分到吴襄根本没有多少,吴刘氏跟吴老爷也不补贴,纯粹靠吴襄一个人铤而走险,始终不是条靠谱的路。
  可要找个挣钱的事情那可真不容易啊!
  余榕问秋桐,“你以前会种菜吗?”院子里有些草木都空着,还不如种点菜,这样也不用常常去买菜了。
  秋桐本就是农家姑娘出身,这些活都会,“三奶奶,奴婢都会的。”


第75章 
  “你怎么瘦成这样了?”余榕摸了摸黑瘦的吴襄,看他脸颊上的骨头都突出来了,很是心疼他。吴襄何曾这么辛苦过,余榕见到的吴襄都是风光霁月的,谈论诗词歌赋或者与人游刃有余的交往。
  吴襄咧嘴一笑,大白牙露了出来,随之又沉默了,“这次没挣到什么钱,阿榕你会不会怪我。”挣钱不容易,吴襄算是很聪明的了,这次都栽了个大跟头,带过去的六十两几乎是血本无亏。里边一大部分还是余榕的嫁妆钱,吴襄自觉对不起余榕。
  余榕把他搂进怀里,慢慢的抚摸着他的背,“没事啊,哪有人一下子就成功的。有钱有有钱的花法,没钱有没钱的花法,而且我生了孩子后就可以做绣活了,咱们存点本钱就回家去。”中国人很讲究衣锦还乡,若是没混好,都不愿意回家,这个心情余榕很是了解。
  她是真的不在乎过苦日子的,她什么日子都能过,只要身边的人能平平安安就好。
  俩个人从陌生人因为一纸婚约,才开始相知熟悉。吴襄选择余榕也只是因为觉得她刚好合适,而余榕选吴襄也是因为合适。但随着相处的时间跟二人为对方的付出,感情如一坛老酒一般愈久弥香。
  吴襄紧紧的把头埋在余榕的肩窝,在余榕看不到的地方抹了几滴泪,他是真的缺钱啊!以前还不觉得,可现下无论是吃的还是住的或者穿的,用的钱都太多了。
  “阿榕,我没事,你有身子了,快睡吧,我来陪你睡。”他是男人,不该让妻子为钱伤神,吴襄暗下决心,除了读书他要找些门路。
  中秋到了,余榕帮吴襄换了新衫,见他精神抖擞,不免欢喜道:“我就说这件衫子做的不错,穿着多好啊!”余榕手里还有五十多两银子,也确实不多了,而且肚子里面还有孩子,还有未来的生活费都要节省,可她持家有道。即便是钱不多,但贵儿跟秋桐都没看出来。
  吴襄对着铜镜照了一下,因余榕肚子太大,已经不宜出门了,所以吴襄独自出门去高家。他提的是余榕打发贵儿买的月饼,还带了柚子以及两身跟孙芸芸裁的衣裳。礼物不多,但心意到了就行。
  秋高气爽,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可吴达的脸色却黑的跟墨汁一样。袁氏还劝吴达,“她既然怀着你的骨肉,你又何必跟她置气。”不得不说,袁氏是个很沉得住气的人,她也看不惯苏氏怀了个孩子就开始把一家人弄的团团转,可是跟苏氏比起来,儿子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暂时先看她蹦跶几天,早晚可以收拾她。
  袁氏也没太多地方去,她年纪大了,官话说的不大利落。吴达又只是个年轻学子,常年不在家里,袁氏也不喜欢苏氏,便又跑到余榕那里了。她再看到余榕的时候发现余榕面色红润,手上还拿着头花在做,连忙劝道:“你们年轻不知道,这怀了孕了就不要动剪子刀子这些,对肚子里的孩子不好。”
  余榕一笑:“没事,我不信那个。”也不问她为什么过来?女人之间都是一些家务事,余榕并不是很感兴趣,而且对于袁氏她也没什么好感。
  她做头花的速度非常快,一会儿那篮子里面就有小半篮了,都不是大红大紫那么俗气的,反而是很多袁氏都不知道的花。余榕现在走小清新路线,像迷迭香或者木芙蓉还有大花蕙兰这种的,运用很多轻纱或者细绢布缠的,每一枝都很精致。
  袁氏主动提起吴怜柔的事情,“还是你婆婆有本事,把闺女许给冯家了。那可是做大官的人家,多少人想攀都攀不上的。”若袁氏有个闺女她也会的,比起女儿来,儿子更重要的。这也不唯独是袁氏一个人的想法,在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就这样想的。
  “这事啊,我们做哥嫂的离的远也没办法。对了,三婶,前儿还是相公托了朋友去买了苏州的月饼。我拿给您尝尝。”余榕不爱吃时下的月饼,火腿腻味,豆沙跟其他的也甜,反而是苏州产的月饼甜而不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