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大胡同艳闻秘事-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宗昌脸由红发黑,从坑上一跃而下,站在郭松龄面前;郭松龄外号“郭鬼子”,身材长得跟“老毛子”一样,但张宗昌还比他高一个头,两人脸上都是凶神恶煞的模样。

王鸣翰心里想着,张宗昌如果拔手枪,应该如何化解?

一个念头尚未转定,不道张宗昌退后一步,用平静的声音说:“郭二大爷,你吵俺的妈,你就是俺的亲爸爸,还有什么说的。”

“哼!”郭松龄冷笑一声,掉头就走。

王鸣翰想留住郭松龄,为他们说和;却让张宗昌拉住了,等郭松龄出了门,他顿一顿足说:“一个字:拚!拚着命干;只要能见着老帅,往后的事都好办了。”

王鸣翰很了解,任务如果不能达成,根本连张作霖的面都见不着,就被缴械了。因此,他非常支持张宗昌的想法,相互以身作则,咬紧牙关不叫苦,士兵也就没有怨言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张宗昌的部队,居然在这一次实战演习中,通过了所有的考验;当渡过巨流河,到达目的地时,张宗昌倒在地上喘大气,好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种情形看在他的“假想敌”李景林眼中,别有会心。此人籍隶直隶枣强,与王鸣翰同学,出身于陆大四期;本为段系第一大将徐树铮一手策划的“参战军”第一师的团长。直皖之战,“参战军”缺乏实战经验,一败涂地,大部分为直军所改编;小部分转入奉军,李景林所部,即被暂编为奉天陆军第七混成旅。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他在东路担任第三梯队司令,守马厂一带;战争爆发到第六天,西路原属冯国璋旧部的第十六师倒戈,以致奉军大败,牵累东路,但李景林全师而退至独流,保存了实力,因而为张作霖另眼相看。

但李景林毕竟不是奉军嫡系,不免有孤立之感。如今看张宗昌的处境约略相同,觉得有联络的必要;因而出面为张宗昌与郭松龄劝和,其实,主要的是拉拢张学良,他说:“我们这个团体,内部不要闹意见,应该同心协力,对付直军,尤其是要打倒吴佩孚。茂辰跟效坤,别把小小的别扭,搁在心上。”

张宗昌是受了教的,连连表示听劝,愿以团结为重;郭松龄亦自觉理亏,在席间向张宗昌道歉,调解的结果,相当圆满。

见此光景,李景林趁机提出义结金兰的建议,张宗昌首先赞成;张学良亦表同意;郭松龄不便独表异议,当时在李宅磕头换帖,老大李景林;其次是张宗昌、郭松龄;张学良老么。

既然成了异姓手足,张学良便更要为张宗昌说好话,他向他父亲报告:“张长腿所部,学术科成绩优良,士兵能刻苦耐劳,战斗力很强。”

张作霖非常高兴,下令召见。

张宗昌一见了张作霖,双膝跪倒,行完大礼,站起来说道:“俺弟兄替大帅打天下。将来进关,不要地盘;大帅就多给点儿钱,让俺玩儿得痛快一点儿就行了。”

于是张宗昌由吉林省防军第三旅,成为整编后的正规部队,番号是东三省陆军第三旅,防区亦由绥宁南移,是靠近沈阳的三丰——东丰、西丰。北丰。

第三旅下辖三团,仍旧是褚玉璞、许琨与程国瑞,番号是五十五团、四十四团、二十八团一这一团风纪极差,影响整旅名誉;褚、许两团,啧有烦言。王鸣翰便向张宗昌建议,撤换程国瑞。

程国瑞字竟武,是张宗昌的老部下;他答复王鸣翰说:“旁人说程竟武怎么样差劲,俺可以不理;你当参谋长,可不能这么说。你知道不知道,程竟武跟俺的关系?”

“不知道。”

“你是俺的参谋长,俺也不瞒你。老袁想当皇上,陈其美反对;老袁派人到南方来活动,找到俺,要俺派人打死陈其美,俺叫程竟武动的手。这笔买卖给了俺四十万,俺输光了,一个子儿也没有给程竟武,是俺对不起他;这会,怎么好撤他的团长?”

※       ※        ※其时叶恭绰已回上海,他此来携有一个极重要的方案,分为政治与军事两部分。

军事部分即是一直在谈的南北夹击,南方由革命军继续北伐,浙江的卢永祥起而响应,奉军则长驱人关,南北双方会师武汉。

政治方面孙大元帅的态度,真诚坦率愿以未来的元首让给段祺瑞,而以张作霖为副。

至于内阁总理,虽没有谈到,但能为孙、张、段一致接受的人选,自然是有“财神”之称的梁士诒;这也就是梁系大将叶恭绰膺选为联络特使的一个主要原因。

张作霖在政治方面的合作计划,表现得比较冷淡,他很佩服孙大元帅的让德,但对未来的“副座”表示“不敢当”。不过军事合作,则兴趣浓厚;一口承诺,只要南方有了具体行动,他一定挥兵入关。

当然,南方的军事行动,以革命军为主,浙卢为助;而革命军继续北伐,则首须消除负隅东江的叛徒陈炯明;而陈炯明有直系的吴佩孚及江苏督军齐燮元暗中济大批饷械,是故革命军要肃清内部,相当吃力。

这一方面,张作霖是很慷慨。在此以前,即曾以巨款资助革命军;这一次当然亦不会让叶恭绰空手而回。

此事虽无成议,但奉张受此鼓励,对分化直系的工作却更为积极,这个工作当然是使用秘密手段;这部分的工作,正由杨宇霆承张作霖之命,在积极进行。经过不断的观察、研判,认为直军中有两个人可以下手,一个是冯玉祥;一个是王承斌。

王承斌之与直系发生裂痕,是曹锟贿选登位以后的事。此人虽久在吴佩孚部下,其实早有芥蒂。

民国元年北洋新军第三镇,改为第三师,职称亦变过了,统制改为师长;统带改为营长。曹锟仍任师长;而副官长是吴佩孚。

这时,副官长吴佩孚已得到了一个消息,说王承斌其实是旗人,本名承斌;旗人不要紧,但王承斌参加了由肃王善耆与小恭王溥伟所领导的“宗社党”,以恢复清朝天下为职志;这样的人,以不用为宜。

这件事经人疏通后,王承斌保住了原有的职位,但心里总是一个疙瘩。不过,吴佩孚之不满王承斌,却是奉直战争期间的事。

那一次奉直之战,实际上是张作霖与吴佩孚之战。曹锟与张作霖新结了儿女亲家,不愿以干戈相见;无奈吴佩孚认为梁士诒组阁,不但扬奉抑直,而且将促成孙、张、段以打倒直系为目标的三角联盟,所以借梁士诒为借日款赎脉济路,命令中国参加华盛顿限制军备会议的代表团,对日退让,而引起国人愤怒的机会,得理不让人,执意倒阁。最后在曹锟口授秘书:“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亲戚虽亲,不如自己亲。你要怎样办,我就怎样办。”这一通致吴佩孚的电报之下,奉直两军终于打了起来。

在战争爆发之前,王承斌曾三次受命出关见张作霖,想化干戈为玉帛;使命虽未达成,对张作霖却颇有好感。及至奉军失败,退保榆关时,吴佩孚的声望,如日中天,有名军事学家蒋百里,誉之为中国最杰出的将才,吴佩孚踌躇满志,为了让中外人士一瞻丰采,在徐世昌被迫下令裁撤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免去本兼各职,听候查办的那一天,由军粮城回到天津,将总司令的职务,交由王承试代理。

当时,有人认为奉军第十六师已被缴械;第二、第六、第九、三旅,;溃不成军;第二十八师亦已撤出热河。应该乘胜追击,但这些建议,都让王承斌悄悄搁置。

最后,在秦皇岛英国军舰克尔富号上签发订停战条约时,王承斌担任直方代表,并未以战胜者启居。

这些暗中调护的情形,吴佩孚亦略有所闻,对王承斌便更为不满了。

战事结束,论功行赏,王承斌志在直隶督军,但曹锟无意让出此一兼职;仅将因高凌霨入阁而请辞的直隶省长一缺,由王承斌继任。

不过,接下来是吴佩导要王承斌出二十三师师长,由他部下的四十五旅旅长王维城接替,以酬战功。

省长是空衔;师长是实力,王承斌坚持不让,吴佩孚亦无可如何。

及至曹锟有意一登大宝,王承斌异常卖力,先是扮演“临江夺斗”的赵子龙角色,“驱黎夺印”;接着自出私财一百五十万,垫为贿选筹备事宜,并在直隶各省搜括贿选经费。目的无他,将曹锟推了上去,便好接收他的直鲁豫巡间使及直隶督军这两个职位。

曹锟倒也有意于此,打算撤消吴佩令直鲁豫副巡间使的名义,让他专任两湖巡阅使。

不过,计划已定,正待发表之际,有人向曹锟进言:“大总统不想一想,曹家天下是谁打下来的?你让王孝伯的地位,居于吴子玉之上,你倒想想看,你这宝座能坐得稳,坐不稳?”

曹锟如梦初醒,改了计划,以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使;王承斌接替吴佩孚的遗缺为副使。

这本已使得王承斌颇为不快;加以曹锟与吴佩孚暗中支持王维城,使得王承斌不能控制整个二十三师,这便造成了奉张得以乘间蹈隙的机会。

不过,直系耳目众多;第廿三师中,王维城已奉派为天津镇守使,但受曹锟的暗示,不辞四十五旅旅长,而且无形中担负起了监视王承斌的任务。

因此,如果想有所联络,必须派一个不为王维城所怀疑,而又能言善道、机警谨慎的人。杨宇霆看中吴少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愿收之为用,问他的意思如何?

“我愿意效劳。”

“为什么呢?”杨宇霆特意作此一问;为的是考查他的本心。

“为的是第一,我看关外在张大帅领导之下,上下一心,朝气蓬勃,不比直系。各为私利打算,乌烟瘴气的;在那种环境之下,做事打不起精神来。”吴少霖从容陈述:“第二,张大帅御下宽厚,总参议知人善任,我认为能在这里效劳,精神上一定很痛快。”

“好!”杨宇霆很率直地说:“请你多帮忙;你在众议院的差使不必辞,我们请你当‘坐探’。明天我给你两样东西。”

第二天,杨宇霆又约见吴少霖,给了他一个密码本;一个天津协盛德军装局的取款折子,数目是三万元。另个还有一封信,封面上写的是“敬烦吉便带陈兰副巡间使孝伯亲启。”具名是“陈叔和拜托”。

“这陈叔和是王孝伯老家,兴城的商会会长。”杨宇霆说:“信,你一定要当面交给王孝伯。”

“是。”

“吴先生,”杨宇霆问道:“万一王孝伯没有工夫接见你,派秘书、副官代见,你怎么办?”

吴少霖想了一下答说:“我有两个办法,不过第一个办法不大好。”

“请你说,第一个办法是什么?”

“我请吴议长写一张介绍片子,他们是师生关系,王孝伯一定会见;不过,吴议长会问我,找王孝伯什么事?我当然可以编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多一个人知道我跟王孝伯有接触,总不是很妥当的事。”

“不错,不错。”杨宇霆问:“第二个办法呢?”

“不有协盛德吗?二十三师的军官,跟军装局一定有往来;我托他们介绍一下,看有王孝伯的随从副官,下点工夫,准能为我引见。”

“好极!”杨宇霆非常满意,“吴先生,你很能办事;我很放心。”

吴少霖回京的那天是阴历十二月初四;但阳历已是民国十三年一月九日。就在这天,众议院终于行使了由孙宝琦组阁的同意权。

曹锟向国会提名孙宝椅组阁,是在十月底;但以反吴景濂的议员,先要讨论议长任满的改选问题,以致一直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