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东坡这哥们儿-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印哈哈大笑,用手指着藏鱼的书架:“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苏东坡现在真正明白了:这酒肉和尚说来说去还是要吃他的那盘“五柳鱼”。

两人大笑,一盘鱼也就“二一添作五”了。

时隔不久,佛印听说苏东坡要来回访,也就照样蒸了一盘五柳鱼,心想:“上次你开我的玩笑,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回该咱和尚难为一下你这苏大才子了。”,就顺手将鱼放在旁边的罄里。

故事情节的发展当然应该是被苏东坡早已觉察,当然还必须是装着不知道。

还是过去的故事:来求教、救助:“想了副对联,现在只有上联,下联一时想不出好句子。”

佛印这次当然也该配合东坡了:“请说上联。”

苏东坡煞有其事回答:

“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

这是副老掉牙的对联,七岁学童也几乎无有不知。大和尚虽然不知道苏东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却也不加思索地顺口说:“下联乃‘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东坡佯装惊叹:“高才,高才!原来你罄(庆)里有鱼(余)呀!那还不赶快端出来?”

佛印这才恍然大悟:苏东坡也是在扮演馋猫,打着鱼的主意。

当然,也是“有鱼同享”了。

但是,那一般都会有的套路:“两人大笑”,却是稍耽搁了一会:和尚还想“嘲笑”一下馋鬼,见这条清蒸的西湖鲜鱼两面各划了5刀,便笑咪咪地建议:“是有条五柳鱼,不过这条‘五柳鱼’既然给你‘钓’到了,不如改叫‘东坡鱼’算了。”

据说是从此以后,人们才把“五柳鱼”又叫“东坡鱼”,大和尚给鱼赐法名之后,这道西湖名菜名气也越来越大,直到今天,仍是杭州西湖边各酒楼的一道名菜,其味道鲜美,喷香诱人,深为游人所喜食――不过价格也是不菲,老孙也是狠心忍痛才算品尝了几回。

说几句上面的“苏”字:繁体字“苏”字为“蘇”字写法,但也有“蘓”这个字,据说杭州西湖苏堤景点的“苏堤春晓”碑文字,是清帝康熙御笔亲题的,被“文革”毁坏前的原碑文,就是用的后面的“蘓”字。

因为康熙皇帝听说苏东坡爱吃鱼,而且每次吃鱼的时候,假如侍者把鱼放在左边,他可以把整盘的鱼吃完,如果放到右边则生气不动筷,因为苏东坡是“左撇子”,进餐不方便。

据说连康熙也不敢坏了苏门规矩,有意把鱼写在右边,以此纪念这位数朝前的“苏文公”。又据说就是因为这件轶事,后来碑上这个“蘓”字才被编入了《康熙字典》,正式成为汉字中的一个正确字。

至于现在的人们为什么不像满清皇帝那般,不尊重苏东坡的个人习惯了?那就不是老孙能解释的了,咱们这里只谈诗人与鱼的交情,实际上,就是光侃苏东坡笔下的鱼,也几乎能出本专著,绝不是老孙在这里三言两语能叙述全面的。

再举两例:后来的苏东坡诗中有鱼的句子:“久抛菘葛犹细事,苦笋江豚那忍说。

杭州时的苏东坡怀念家乡的诗句:“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

……

太多了,举不胜举,关于苏东坡跟鱼的故事就扯这些吧。

六十一、松竹风泉三益友

前面几章专门谈了苏东坡的“进口”业务,酒类“商品”就不再多说了,还是补充点食品“质量”方面的记载信息:苏东坡虽偏于肉食,但后人所烹调的所谓“东坡肉”,却肯定不被那时的东坡喜欢,现在的“东坡肉”实在太肥腻了,太适用于“长膘”。

关于这一点,苏东坡把预防现代“三高”――官员职业病的“座右铭”写在了自己墙上、门上,来提醒自己,劝诫他人:出舆入辇,厥莲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可见黄州时的苏东坡并不大喜食红烧肉之类的“健脑补品”,就是东坡自己也曾留有笔记跋文,向后人介绍了自己的食谱:“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弃也。若此可谓善处穷矣,然而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可见苏东坡并无偏食的毛病,进餐荤素皆可,一切随着环境来,只要感觉舒适,步行也能体会到坐车的滋味,素食也能品尝出肉的味道。

这实际上是在提醒人们:心情最重要,快乐只赐与容易满足的人。

大多时候,苏东坡觉得自己现在衣食足堪自给,过得几乎是神仙般生活,甚至有了“乐不思蜀”的想法,他曾心满意足地写道:“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不走了!哪里黄土不埋人 ?'…'

与初到黄州时相比,苏东坡开始享受每一天给他的快乐,优美的景色、时间的闲暇、想象的自由、晴空月夜、雪冬酷夏,都成了诗人快乐的源泉。其实,幸福本来就只属于知足者。

苏东坡的《初到黄州》一诗能体现他这种“知足者常乐”的性格与心境: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诗意一派宠辱不惊,感觉不到一丝怨恨与苦闷,嘲笑自己“老来事业转荒唐”更显诗人的豁达幽默。

不过乍看首句,好似这苏老先生实在命苦,竟然一生都在为“糊口”而操劳忙活,也可以理解为东坡嘴馋,为了口腹之欲,可以“荒唐”的不辞劳苦沿绕城的长江品尝“鱼美”,跋山只为得到“笋香”入口。

不是这么回事,这“为口忙”实是自责祸从口出,这是东坡这哥们儿在幽自己一默。

万事看开的苏东坡现在好似个地道的农民了,每天除了游山玩水、待客、访客外,就一心扑在自己的自留地里,对,除了经营“东坡农场”还有就是美化自己“雪堂”室内、室外的环境,他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雪堂”内四壁全部画上雪花,堂内外环境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雪堂”也因此得名。

据说黄州徐太守曾对这种装修效果有意见,嫌他的居所冷清萧瑟,问东坡:“满眼看见的都是雪,莫不太过寂寞冷清?”

苏东坡则手指院中花木,口中得意吟出:“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这意思很清楚:清风习习、泉水叮咚便是两曲优美的音乐,四季常青的松柏、竹子及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严冬相伴自己最好的朋友了。据说现在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就是源于东坡的这两句讲解。

可以肯定的是,政治好似暂时冷落了苏东坡,但命运并没有冷落诗人,甚至可以这样说,苏东坡的“乌台诗案”、黄州被贬,从另一种角度反而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苏东坡,最起码是惠及了我们后人--得以有幸领略到东坡风采!

高官甚至皇帝,历代出了多少?而在黄州制造诗文奇迹的人唯有一个,那就是苏东坡。

也只有远离政治方能干净,否则大染缸里还能染出白布来?与肮脏的政治斗争保持了距离,使苏东坡的诗词文赋得以净化,那缕缕清气也只有来自没有污染过的纯净山水,那本色的质朴更只能来自竹林田园,东坡正是由于与权力分居,才换得清风阵阵,直到今天,直到永远。

没有了政治与权力的干扰与诱惑,苏东坡才得以眼界开阔至无限,雅俗均能入诗赋,琐事亦能出妙句。所以,是祸是福要看对谁,苏东坡这几年的背运,兴许是我们后人的福气。

能启发诗人灵感的不仅唯有青山秀水,就是一些日常的柴米油盐茶也能引起东坡的诗兴,给我们留下妙句趣语,这点我们后文还要专篇细说,现在仅举一两个例子;据宋人笔记《竹坡诗话》载:有个姓何的秀才给苏东坡送来一种油果,挺对东坡的味口。

苏东坡便问:“这东西叫什么名字?”

何秀才据实回答:“还没有名字。”

苏东坡追问:“为甚酥?”

何秀才灵机一动,笑着说:“就叫它‘为甚酥’吧。”

同时期,一个潘姓长官也送给了苏东坡一坛村酒,可能是酿造技术不大过关,东坡品尝后觉得酒味有点淡,便与潘长官开玩笑:“你这酒看来错灌进了水呀。”

一天油果吃完了,村酒尚余好多,苏东坡便戏作一诗,寄给了何秀才:畅饮花前百事无,腰间惟系一葫芦。

满倾潘子错着水,更乞何郎为甚酥。

寄诗句索要好吃的,估计东坡肯定能如愿得美食。

上面是苏东坡以物作诗,下面说个因事出句的例子:据《道山清话》载:苏东坡有天在玉堂读杜牧之《阿房宫赋》,被杜赋文采感动,夜深不寐,繁复吟诵。正好门外有两个巡警在门外说悄声话,苏东坡就留意了一下他们说些什么。

巡警甲:“苏公夜这么深了不睡,只管念来念去,念这东西有甚好处?’巡警乙:“也有那么一两好句。”

甲发怒:“你懂甚好坏!”

巡警乙:“我喜欢他念的那句: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

堂内的苏东坡不由叹道:“没想到这“警察”汉子也有点鉴赏能力呀。”

随即吟诗:

银烛高烧照玉堂,夜深沦茗读阿房。

文章妙处无人语,赖有缇兵说短长。

这绝句就不品读了,只是注意到:苏东坡内心看来并不是像他表现的那样洒脱,也是有心事的。

根据是:苏东坡既然对《阿房宫赋》这么着迷,而《阿房宫赋》写的是什么?是感叹昔日辉煌一时的阿房宫难敌一烛,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今成尘土的必然结局,苏东坡应该是心有所感,叹息世事无常有道,尤其是被门外巡警欣赏默记住的那句: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

只有混账政府才能令天下人民不敢随意出言,而人民看来也只有“敢怒”的权力,可是那有用吗?

同病相怜!黄州的苏东坡实际上也是不敢言而敢怒。

六十二、千里相牵却非情

黄州,这是种犹如“世外桃源”的幸福生活,享受这种幸福的诗人看来已经心平气和,行动上大体“安分守己”,出点小格也能屡教不改地、有所控制地继续发展,行文出句好像也能遵守“莫谈国是”的基本原则,对于国计民生,黄州的苏东坡真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吗?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这都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苏东坡真正的内心深处不是一如他嘴上怎么说、笔下怎么写、行动上怎么做的那样,这从他少数诗作中的只言片句中应该能够感觉出来。

从东坡雪堂到城中临皋亭有一段脏泥路,苏东坡把它命名为“黄泥板”,并且曾醉后写出了一曲歌赋,取名为《黄泥板词》:出临皋而东骛兮,并丛祠而北转。走雪堂之陂陀兮,历黄泥之长坂。大江汹以左缭兮,渺云涛之舒卷。草木层累而右附兮,蔚柯丘之囱伞S嗟┩官猓结阋卸袒浮K湫琶蓝豢删淤猓队橛嘤谝豁怼S嘤缀么似娣猓叭酥罨谩@细涠赃淤猓蚓字椿肌J捅﹁炊荤招踬猓邮腥硕薇妗B酚朴破淠促猓匾幌钅辍J庇尾蕉独蕾猓非罹《础3一颇嘀自瀑猓核扪┨弥嘌獭O灿隳裰嗑猓议运罩覌牎3醣痪埔孕懈栀猓龇耪榷碣取2菸鸲槲碣猓禄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