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一品驸马-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不能回去了,御驾亲征的事情不能泄露,石守信现在只能这样吩咐下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409章 皇子师

    京城的冬天并不热闹,除了因为此时是赵匡胤服丧期间,再有就是天气太冷,大家都宁愿呆在家里搂婆娘也不喜欢到街上闲逛。

    但也有例外,比如说那些为了生活不得已投入到寒冷工作中的百姓。

    但这些离赵光义都太远了,一旦登上天子位,江湖与朝堂就隔开了,虽然只是隔了一道宫门,可在赵光义看来,却仿佛是隔了千山万水。

    他关心百姓疾苦,但他关心的已不是一个百姓的疾苦,而是整个大宋天下百姓的疾苦,所以他不能像在开封府那样,有一个百姓来报案他就要亲力亲为,现在,不会有因为一个百姓的事情来烦他了,除非那个地方很多百姓都有了事,才能够惊动他。

    身份不同,很多事情都会慢慢不同。

    赵光义坐在御书房看着外面的雪,突然就想到了这些,而他想到这些的时候笑了笑,他不觉得自己无情了,他只是把自己的胸怀扩大了,大的可以容纳天底下的万民。

    寒风吹来,御书房的门没有关,风雪弥漫而来,今年冬天京城的雪有些多,多的仿佛像死人的白幔,也许因为今年死的人太多了吧。

    正思绪间,一名太监急匆匆跑了来:“圣上,李皇后来了。”

    李皇后原为李德妃,是赵光义还是晋王时的正牌妃子,曾经为赵光义生过一子,可惜夭折,赵光义登基为帝后,便封李德妃为李皇后。

    李皇后贤良淑德,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因此她虽未生子,却也是不曾受到赵光义冷落的,赵光义听到自己的皇后来了,心中一暖,道:“让她进来吧。”

    太监应了一下,不多时一名贵妇人摸样的女子穿着一袭白色貂裘从外面走了进来。女子贤淑大体,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她进得御书房后,给赵光义行了个礼,赵光义微微颔首,上前拉住她的手,道:“皇后怎么没在寝宫休息?”

    李皇后笑了笑:“圣上。臣妾突然想到一件事情,而且关乎我大宋国运。因此想找圣上商议一下。”

    赵光义微微一愣,随即又道:“哦,什么事情?”

    “是这样的,如今圣上的几位皇子都已经到了读书的年纪,以前在晋王府的时候虽也有老师教授课程,但终归不够好,如今圣上已贵为天子,臣妾想着,是不是该给他们请几个更好的老师呢。”

    李皇后没有子嗣。但却对赵光义的皇子这般上心,赵光义心中很是欣喜,道:“皇后说的有理,明日早朝,朕便提及此事,看看群臣之中,又那位博学多才的人能够担任皇子老师。”

    李皇后笑着点了点头。但却又立马说道:“其实整个大宋,若说博学多才,谁人比得上如意郡主的驸马柳味啊,圣上你说是不是?”

    李皇后的意思此时已经很明白了,她是想让柳味给那几个皇子当老师,但赵光义却有点犹豫。道:“柳味的才情的确不错,只不过他是朕的参知政事,每天有很多国家大事等着他去办,让他给皇子当老师,未免太过浪费时间,也有点屈才了,不妥。不妥。”

    赵光义虽然认为给自己的皇子请好一点的老师很有必要,但他更觉得让柳味担任参知政事参与国事更为重要,皇子的老师嘛,不过教授一些书籍知识,教给他们一些品德修养,在朝中找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就可以了,何必要柳味?

    李皇后见赵光义这么说,有些犹豫,欲言又止再三后,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

    次日早朝,天有点冷,满朝文武站在大殿上冻的浑身直哆嗦。

    柳味总会忍不住去搓一下手,但在赵光义坐上龙椅之后,所有人都停止了一些取暖的小动作。

    赵光义望着堂下群臣,而后就朝中大臣上表的奏折一事逐个拿出来分析评判,这样一个时辰后,赵光义才悠悠道:“如今朝中之事我们大家都已经商量完毕,有一件私事还想请众位爱卿给个意见,朕的几位皇子已到了读书的年龄,朕想给他们请几个老师,不知那位爱卿肯毛遂自荐?”

    一听要给皇子当老师,所有人顿时犹豫起来。

    如果不出意外,赵光义肯定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皇子,如此一来,谁成为皇子的老师,就有可能成为太子师,太子若是登基,自己就是天子的老师,到时在朝堂上谁不给自己面子?

    如果感觉依靠其他在官场上无法混得开的,这无疑是一个途径,一个很好的途径。

    只是万一自己教的皇子无法成为太子,那他很有可能成为皇权争夺中的牺牲品,如此一来,反倒有些得不偿失,但在更多人的心中,他们还是对此有些期待的,既然身在官场,就要去拼杀,万一自己运气好呢?

    柳味站在人群中,露出了一丝浅笑,如今赵光义成了大宋天子,自然要给自己的皇子寻找最好的老师了,只是他觉得赵光义肯定也有担忧,因为他的皇子以后是可能成为太子的人,如此一来,他选的老师就必须慎重了。

    只是利益面前,就算赵光义再慎重,又有什么用呢,他不可能找到一个没有一点目的纯粹只是教皇子读书的老师的。

    众人犹豫,因此没有一个人最先站出来表态,因为他们也不清楚赵光义是怎样的想法。

    而就在这个时候,宰相赵普站出来道:“圣上要为皇子挑选老师,这怎么能算是私事呢?在老臣看来,这简直就是我们大宋的大事啊,因此臣觉得这种事情不能马虎,皇子的老师必须学识出众,而且品德无可挑剔才行。”

    赵普的话很像是在拍赵光义的马屁,但在一些明白人听来,却已是深深感到了赵普话中的意思,把给赵光义皇子选老师当成国事,岂不是在暗示说赵光义的皇子有可能是大宋以后的天子,因此马虎不得?

    不然为何要把那些皇子的教育问题看的这么重?

    魏王和武王两人心头一沉,对赵普这种迎合赵光义的行为深深不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410章 老或少

    武王和魏王虽然很不耻赵普的行为,但赵光义却很喜欢,在赵普说完之后连连称赞,而后询问朝中大臣,这皇子的老师该怎么选。

    赵光义这么一问,朝中大臣顿时就打开了话匣子。

    一些朝中老臣站出来道:“微臣觉得给皇子选老师应该选那些德高望重的,他们年龄大,学识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皇子。”

    一些年龄大,觉得资格够老的人连连点头称是,而这个时候,朝中一些新秀则连忙站出来反对:“皇子年幼,应该充满活力朝气,所以臣觉得应该让年轻的学士去教,这样一来,才能够让诸位皇子能够更好的学习嘛。”

    双方因此而发生了一场争论,而虽是争论,却也表明了一件事情,那便是朝中多数人为了迎合赵光义,他们皆认为皇子的教育是大事,这也就暗示他们是同意让皇子继承皇位的。

    虽有金匮之盟,可现在的皇帝是赵光义啊,他们想在朝堂上更好的混下去,自然是要巴结赵光义才行的。

    朝中大臣议论纷纷,赵光义心里虽然高兴,但一直没有结果也是不行,最终,赵光义还是把目光投向了柳味和苏另看。

    苏另看见到赵光义的目光后,心头微微一沉,他是最明白赵光义想法的人,因此谁当那些皇子的老师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的太子师。

    按理说,这个位置他苏另看是最为合适的,因为当赵光义还是晋王的时候,他苏另看就负责这些皇子的教育读书问题,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是,赵光义对他肯定有所担忧,担忧自己会培养出下一个晋王来,所以教育皇子的事情,虽然他苏另看很合适,但他绝对不能去争。

    而赵光义的麻烦和困难。他苏另看还必须帮忙解决。

    “圣上,臣觉得皇子的老师倒不必只有一个人,多几个也没有什么,比如说一老一少搭配啊,这样一来,皇子接受到的教育就更为全面了,老学士博学。少学士有活力,除此之外。我们给皇子聘请一些武术老师也很有必要,就算以后皇子不用上战场打仗,但习武锻炼一些身体也是好的。”

    谁都知道苏另看跟赵光义的关系,而谁也都清楚苏另看的才智,所以在他说完这句话后,朝中那些还想争吵的人顿时都停止了争吵。

    赵光义看着苏另看点了点头,他觉得苏另看说的不错,而且也觉得苏另看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过他该如何选呢?

    他知道柳味还没有开口。

    所以他再次望向柳味,柳味见此,不得已站出来道:“苏大人所言在理,不过微臣还想再补偿几点,皇子的年龄有差别,因此学习能力就有差别,若一起念书恐有不便。所以臣建议给每个皇子分别挑选不同的老师。”

    柳味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每个人都有跟柳味一样的想法,但这想法却说不得,每个皇子有不同的老师,那岂不是在给朝争提供温床,到时候皇子都慢慢长大了。每个皇子背后都有一个老师,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目的,如此一来,这些人不争才怪。

    而每一处权力的争夺都是要流血的,柳味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居心何在?

    朝臣震惊,赵光义也震惊。他觉得柳味这个建议简直就是在引诱那些皇子去争夺皇权。

    可是转念一想,赵光义又觉得柳味说的有道理,甚至连他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就算每个皇子有共同的老师,那又如何?老师就不会偏袒某个皇子吗?而每个皇子就算有同一个老师,他们就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了吗?

    皇子会不会争夺皇位,跟老师没有关系,跟大环境,跟他们的心有关系。

    所以,当其他大臣还在指责柳味的时候,赵光义却点头道:“柳爱卿说的不错,既然如此,那就给每位皇子陪三名老师,一名老学士,一名少学士,再配一名武术教头,谁有意可先毛遂自荐,而后通过朕的审核以及皇子的意见,最终确定。”

    赵光义这么说完,群臣已是停止了对柳味的职责,如今皇上都这么说了,他们还职责有什么用?

    为此,一些想当皇子老师的人纷纷站出来表态,赵光义微微颔首,而后命人将这些人的名字给记录下来,不过他并没有当场决定任命谁。

    这些人平时的品行如何,学识如何,赵光义都要派人考察的,只有考察之后,他才会真正的做出决定,而就在退朝之后,他更是将苏另看和柳味两人留了下来,这个时候离正午只差半个时辰。

    因为早朝开始的很早,所以赵光义觉得柳味和苏另看两人一定饿了,为此在进了御书房后,赵光义先命人给他们端来了几样点心。

    虽然现在的大宋已经比以前富饶了很多,但赵光义还是像他的皇兄那样,作风很为俭朴,饭菜并不奢华,不过点心却是恰到了好处的,柳味和苏另看两人各吃了几个点心后,这才将目光投向赵光义。

    赵光义见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