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11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相比我们在北方的河东、河北、河南地所遭遇的这些西军,都是比较难缠或是坚韧善战的老牌军序或是西藩部旧;

    而这些大举南下的西军成色则要杂乱繁复的多,很多都是西北大举征发和动员之后,才新成立的新军序和番号,或是二三流地方部队扩编而来的速成产物;

    因此,其中甚至充斥了大量来自关内和关西的以外地区的部众,还有许多沿途裹挟而来脚夫、力役,以及由他们牵挽看管照料的骡马辎重,其中非战斗人员的比例占据了不小规模。余下的战兵资序里,也有好些是乃父子、兄弟甚至是爷孙三代举家男性齐上阵,而明显有些良莠不齐的军户子弟兵;

    至于那些看起来毫无节操和战意的降军,则是属于西北势力之间历次斗争和侵并之下的失败者;

    所以在失去了世代存身的土地和身份。地位之后,只能以类似义从的长短期雇佣身份,辗转流离于各路势力之间,以求有所谋生和重新出头的机会。

    因此,在西军东来之时堪称得上是奋勇争先,而在形势急转直下乃至是不可为之后,也是改弦更张果断投敌的十分干脆利落的所在。

    而在这段由夏入秋的时间内,南方也发生了许多事情;

    比如,盘踞江东江西两浙闽地数道之地的大云教众,开始愈演愈烈的内乱和分裂趋势;

    还有得以抽手出来的江宁留守司,对长江上游地区所发动的夺还攻势;目前已经重新光复了扼守出入巴蜀要冲的江陵府和中游的岳州、鄂州等地全境。

    只可惜这些变故和事端都与我相去甚远,而暂时只能观望和关注却鞭长莫及了。最多也就是通过人口换粮食的协议,私下资助了江宁留守司几万石的粮草和罐头制品而已。

    反而是在这作为主要战场的北线,因为是时隔一个多月后准备充分的蓄势而下,所以河东居高临下的地理胜势,再度攻入关内道也是形同势如破竹的事情。

    而据要而守的西军,连同其在河间府境内所设立和营建的新旧防塞和城垒,也像是被海浪冲刷过的沙丘泥堆一般的,纷纷土崩瓦解而去了。

    当然了,如果是在相对狭窄崎岖的地形内,或是据险扼要的地势下,这些作战风格坚韧顽强的西军所部,或许还有坚拒抵抗的一战之力;但是一旦到了相对开阔和平坦的地形上,在足够火器规模的压制和围攻之下,那就基本很容易演变成一边倒的单方吊打和碾压了。

    “启禀都帅。。”

    一个声音突然打断我漫游的思绪。

    “前方便是渭河便桥了。。”

    “侦骑已经发现对岸正在列阵的敌势。。”

    而渡过了前面这段的渭水之后,前面就是长安城所在的地界了,而西宁******的所谓大唐天子,就正在驻留在这座宏伟的故都废墟之中。

    这里也是前朝开国之时著名的历史事件——渭水之盟的发生地。

    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指的是唐朝时期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颉利、突利二可汗所缔结的城下之盟。

    刚刚完成杀兄灭弟逼着老父退位等一系列政变的唐太宗,仅以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趋渭水边,与突厥可汗颉利隔河交涉而以相当代价完成了退敌之举。

    用后世史家的套话说,就是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为自己稳定局势。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只不过,在这个时空这个和节点之上,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和足以流传后世千古的典故呢。我不由心怀复杂之情有踌躇满志的下令道。

    “让我们过河。。”

    “过河。。”

    “过河。。。”

    “过河。。。”

    就在左右传扬开来的的山呼海啸声中,我下车换马骑上红老虎第二十一世,又牵上候选的灰熊猫三十世紧随其后,开始在无数甲光粼粼的簇拥之下,向着远出那条波光粼粼的大河行去。

    。。。。。

    而在西北某地,刚刚被下令过继到徐侧妃膝下的赵氏第四子赵佶,也在诸多沙州甲骑的簇拥和护送下,随着宣旨的内使而进入到了,几乎毫不设防的凉州首府——姑臧城中

    (本章完)


………………………………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旋灭6

    关中道的腹地,八百里秦川所在的平原地带。

    长安城附近,雄伟的西京旧址已经隐隐出现在了天际线当中。

    积聚了足够决定性的力量之后,就不用再管敌往几路来而我直管一路杀过去了,用攻敌必救之所而迫使其将主要力量集中起来进行决战,就是我正在推行的下一步方略和基本战术。

    在足够的装备和战术的代差之下,整个战争进程也变得相对单调和乏味起来。

    来自河东和河北境内集结的整整五个军,三个主战军和两个防戍军,外加上我的直属牙军和内卫部队,几只特种兵器部队和额外扩充加强的骑兵,按照前后左右中五花大阵布设和铺陈开来,牙军足以填满我视线当中的大部分旷野了。

    不断有看起来或是英勇或是彪悍或是骁果的敌人,接连不停的对淮军正在推进的阵列和次序,发动如同海潮般的一波波狂攻猛打过来;然后就被密集的火力投射所拦阻和截断,最终大多数并没有能够突破阵列,或者只在外围取得有限破阵的战果,就已经在近身的缠斗和火力压制当中,被纷纷打散、打垮、击溃和消灭了;

    就像是钱塘江大潮当中,波澜踊跃的撞碎在移动上堤墙的激荡浪花,又像是翻倒跌落在一层又一层河流飞瀑之间的回溯游鱼群落。

    毕竟,在这个时代除了嗑药多了的疯子之外,大多数军队的士气和斗志阙值还是有所限度的;还没有后世**军队那种忍受伤害和死亡,用崇高理想和伟大追求所武装起来,可以逆境和绝望当中不断爆发奇迹的勇气和信念的机会。

    因此,在这种被刻意保持下来的攻守相持之势,以及再加一把力就能改变战局的对敌假象、错觉当中,无论来多少敌人都未能动摇淮军整体推进的阵脚;

    反而很容易就被带进了淮军所擅长炮轰、排射、骑冲的“三板斧”,往复交错之下所轮番编织而成的频率和和节奏当中;然后持之以恒的放血和消磨在这种明显不对等的消耗当中。

    因为,依托严整有序的五花大阵本身和偕行跟进的车垒、铁丝栏架,前列士兵久战之下产生的疲惫和伤亡,总是能够得到后方的额替换和救治、收容;

    但是冲上来的敌军一旦突破不果或是被拦截和缠住,就别想再轻易从密集的火铳攒射和炮击压制面前,以及中空杀出骑兵的迂回截击下,继续从容和有序的全身而退了。

    因此,在全面展开来的诸多兵种配合默契之下,我所在淮军主力已经是这个时代上最不怕优势围攻的顶尖战力和军事存在了。

    在足够的弹药辎重的支撑下,就像是一个永不知疲倦的战争机器,又像是无数座大大小小的绞肉机一般,不停的吞噬和碾碎着四面八方攻过来的兵锋。

    只是,随着我们向着长安城的逐步推进,遇到的阻力和妨碍也一点点的加大起来;直到一面众星捧月一般的独特大愫开始出现在战场当中,就像是让那些争相溃决下去的西军旗号,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的重新士气振奋的汇聚起来。

    而我也在不断转动的大型车架式咫尺镜里,看着远出战场边缘上不断新出现陌生西军的林立旗号;外围各军反馈回来的战线压力也是一下剧增起来,单一兵种的突击和鏖战,也变成了更加精密繁复的步骑步骑弓弩混同协调的复合攻击与多线反制。

    然后有过了不多久,我的本阵开始失去了与后方据点和出击营地的联系了。因为,据说有大量沿着渭水突然杀出的西军骑兵,迅速遮断了期间的一切交通和传讯往来。

    而直到这一刻,我才感觉到某种程度的挑战性和战阵对弈的成就感。

    这是西军以长安旧址为依托“十面埋伏”式的围攻之策么,或是觉得我的部队在经过了这么漫长的转战之后,已经进入某种强弩之末了么。居然敢集中了主力在这开阔地形上进行决战。

    只可惜对方如果还是用传统冷兵器部队的标准,来要求和看待经过初级工业化支持的新式火器之师的话,注定要严重的大失所望和大吃一惊的严重教训了。

    “开始投入排式机关铳,再让炮营全部换上开花弹把”

    我轻描淡写的下令道。

    “解除各营团连珠铳队的弹药使用限令。。”

    “结束各部掷弹兵的待机状态。。”

    “猎兵队开始自由寻找目标。。”

    “逐步收缩各支游骑和辅助骑兵大队的出击范围。”

    “让待命的骠骑兵、猎骑兵开始上马和穿甲。。”

    “准备交替出击。。”

    骑兵是用来掌握战场主动权,制造各种有利于己的战机和态势,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扮演打破僵局的战场重锤,或是出其不意的破阵快刀。

    。。。。。。。。。。

    广府,上城,

    兵甲革革,呼声震天,无数扛着长短火铳的军士阵列,以及推拉着其他各色轻重火器的队伍,正在鱼贯穿过城下的中轴大街上,其中形形色色部伍所散发出的彪悍与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而在这场广府三年一度例行校阅畿内诸军的御前观览上,在天子缺席而很久没有露面的情况下,一身冕服的大相国也在紧紧牵着自己十三岁的五子梁均彦;算是当众释放出某种讯号和倾向来,也代表着这些年时间关于世子大位的明争暗斗,就此暂告上一个段落了。

    作为当代的幕府之主,他的膝下也有过十几个儿女,在历代先人当中也勉强算的上人丁颇旺;只是直到他结束统领北伐的监国身份,而在江宁自行既立为大相国和幕府当主之后,都没有能够成年冠礼的子嗣;

    因为,如今他的长子、次子都早夭,三子的母系出身实在微贱而早早打发在外,而继承了某只国族旁系的家业;后来在广府之乱当中又失去了嫡出的第四子和第七子;

    因此剩下的世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就也依靠各自母族的发力而集中在剩下几个尚且年少的儿子当中,很是闹出一些杯葛和是非出来;但这次谁也没有想到在默许和坐观许久之后,他会选择了母族最为弱势甚至连五脉八叶都进不了,而只能算是东海道吕宋洲区区一个较大的土生外藩,早年进献女儿为侧妃所出的第五子。

    当然了,选中这个儿子也不未尝是一个信号,对那些外洲岛藩所释放出来的拉拢和安抚的态度;虽然这样无疑会令广府之内许多心存投机的豪门勋贵大失所望;但在如今饱经患难的他们在政治势力和资源都大为受损,而不得不蛰伏于幕府权威之下的局面,已经足以让这位大相国独断专行得决定自己的继承人了。

    这也是对他幕府后宫当中,那些愈演愈烈的争宠和侵扎事端的某种不满和深刻敲打了。

    而在距离稍远的地方,同在观礼的文武百官之间,按照各自的部门和小群体的交集,也在窃窃私语的交流这上层才有的消息和渠道。

    随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