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2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借助了海路输送便利的东路大军;在长驱直入的高歌猛进之势下;虽然损伤惨重但也战果斐然;一鼓作气横扫数道;理论上;只消南朝能够凭借其庞大船团的优势;源源不断的输送补充;就根本没人能够挡得住其前进之势。

  特别在如今已经成功打破了;徐州这个淮北坚镇大城;进入巷战的扫尾中;获得了这个足够分量的支撑点后;河南道已经是坦途一片;河北平原亦是门户大开;只剩下黄河的天然阻隔。

  不过;夹杂在些背后;也有不那么好的消息;**月的风潮之季将起;信风海潮之下南还的船只;固然是轻乘万里;但是悲伤输送九边的事倍功半了;输送效率势必大受影响。

  因此;如若不能抓住眼下机会;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到黄河岸边;那就需要不短时间的间歇;来重新积累下一轮攻势。

  “有德;你今昔已经不同往日了……”

  刘延庆慢条斯理的;把所有的酒水;都斟酌尝了一遍后;方才重新开口道。

  “说不得;如今连我也要仰仗鼻息一二了……”

  “你言过其实了……”

  我不以为然的摆摆手笑道。

  “却非其实啊……”

  他叹了口气道;有些诚恳的看着我的眼睛道

  “你以为北朝有几个董虎庭。又有几个韩泰;或是几多萧怀丹之辈”

  “偌大北朝;在军使、镇将的资序;也不过是大小二三十个军头而……”

  “撞上你手;就击杀其一;重挫二者……”

  “这份随随便便拎放出来;也能独当一面的本事;可是着实令人眼热羡煞的”

  “现今的这些追赠进阶;可尚不足以酬功的;”

  “正所谓能者多劳亦;只怕新的差事;也已经在路上了……”

  说到这里;他放下碗盏;用手指在安吉上轻轻涂抹到;示意道

  “帅司有意抽取在外尚有余力之部;独成一路偏师;为大军的策应进击……”

  “保不准;新军三部人马;有机会在此聚首了……”

  “那;你需要我做什么……”

  我意味深藏的回应到。

  “全力支持你争取这个位置和机缘么……”

  若是能够得到两只以上的新军主官;共同支持的话;再加上他的背景;这种概率的确很大。

  “不;我当然知晓自家事”

  他断然否定;

  “那是何解……”

  然后他认真看着我;一字一句到郑重道

  “我只是希望能够全力推举有德;为这一路的领军……”

  “我……”

  我忍不住呛一下;正在慢饮的酒水;不禁溅出来几滴。

  “为什么……”

  送走刘延庆后;我还是在慢慢思索这个问题;

  如今徐州攻略暂告一个阶段;官军大部都需要休整和喘息;因此前阶段的全面攻势;也势必变成兵力相对集中的重点突破。

  如果能够争取到其中一路突破的任务的话;哪怕是作为偏师;也很容易获得帅司在资源的重点倾注;对本部的发展壮大极有好处。

  但偏师的含义因为意味着;某种孤立行事的突出风险;在黄河流域的平趟地形下;也很容易陷入;深入河南腹地后被敌军围堵;甚至是被来自河北和都畿道方面的北军;包夹的危险中;正可谓是风险与机遇参半。

  在这种情况下;进击的部队;不一定要多么强势或者富有攻击力;反而需要步步为营的足够防御韧性;以及遇敌后坚韧持久的战斗力;来建立大军跟进推平的支撑点。

  从这一点上说;目前的选择就相当有限了;难道他主要建议;以我为主自己作为从属配合的建议;也是以这一点为出发么。

  这时候;杜士仪前来禀报;说是新补充的兵员到了?

  我稍稍惊讶了下;不是帅司一只说缺乏人手么;这么快就有补充了;随后我看了交接的文书;才明白;说是正军之序中固然是缺乏人手;但是这些辅兵资序中;却还有些空余的;用来协助守垒;或是维持战区地方秩序;还是可以勉力胜任的。

 …

第三百二十六章 补兵和装备

  随后;我看见这些人的时候;就不免有些大失所望了;

  这些军卒身穿布衣;少数人才有半身皮甲或是漆竹甲;都带有被称为“矮矬子”;“罗圈腿”某个民族的明显特征;身型也比我部的大多数士兵都瘦小一些;也就比道路上的那些饥民好一些。

  这就是派给我们的补充兵员?所谓的扶桑辅兵队?好吧;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去面对了;我甚至可以想象的到;后方的谜样生物;是用如何的表情和声调;来如何吐糟我的。

  一想到;我居然要用一群鬼子的祖先做为部下;以类似黄协军的身份在中原大地上作战;这简直是让人感觉荒谬无比的某种时空倒错了。

  好吧;至少这是国人的内战;他们也只是某种意义上的消耗品;我如此安慰自己道。

  在这个时空;他们作为南海大开拓时代的炮灰和苦力;几乎伴随了唐人在海外开拓的所有历程;所以大多数人或许鄙夷或是歧视有之;倒称不上什么厌恶感。

  倭国的扶桑藩;之所以盛产各种苦力和廉价炮灰;

  主要原因;却是可以上溯到数百年前;自从孝谦王时代;因为宠信法相宗僧人道镜、玄舫;并委以重任;而导致了传统的本土势力反弹;在平成京爆发以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为首的夺宫之乱;然后引入外援之后;才得以彻底击败

  然后作为外援的代价;唐人开始在倭国沿海圈地建垒;营田开矿;倭国也随着各种租借地和分藩;一步步走向了被唐人殖民化的道路。

  当然了;这种殖民化是在劝教王化的旗帜下完成的;因为当时的倭国上层;几乎满地都是仰慕中华的带路党;对来自上国各种经济文化政治上的渗透;几乎是倒笈相迎踊跃争先的毫无抗拒接受。

  后来于脆像其他亲藩之国一般;派遣嫡系王子入朝为质;然后在老王隐退或是身故后;由天朝王师直接护送回国继位;这样多少直接规避了惨烈的继位斗争;

  而作为这种殖民化过程的副产品;也给落后的倭国;带去相对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丰富物种;因此;长期以往扶桑诸岛上的人口也是暴涨了许多;为了缓和资源和生存空间的矛盾;对外的劳役输出;就成了历代倭国朝廷的一大传统;沿袭下来。

  倭人亦因此有了海生和土生之别;也就是倭国本土出生的和海外藩家内出生的;虽然都是倭人;但是风俗面貌;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因为他们作为唐人种植园里的打手和监工角色;经常会被配给各族来源的女性;作为配偶繁衍家系;因此他们的后代也因为混血;而千奇百怪;因此更喜欢称自己为归化人。

  其中一些作为藩主的代理人;回到扶桑国中继续发展;而在倭国内部;逐渐所谓海生倭人的派系。

  不过;这些倭兵更擅长的山地活动;放到这个主要是平原的地形上来有什么用处呢。难道用身高来绊倒敌人么;或者藏在草丛中玩潜行背刺么。

  而且;倭人因为某种传统和先天环境的影响;虽然有着吃苦耐劳;需求很少就能维持的名声;但却另一方面;作为士兵以死心眼一根筋著称。

  在战地上也比国人;更缺乏眼光和变通;所以除了藩军中诸如“隼人军”、“志能变”等少数几只颇有名气的倭兵部队外;更多时候;这些倭人是充当某种廉价消耗品的角色。

  理由无他;他们平时就像是阉割过的牲口一般;任凭打骂羞辱;依旧是一副服服帖帖的恭顺样子;可是一旦上阵;就很容易陷入某种不可收拾的疯魔中;

  嗷嗷乱叫着可劲的埋头往前冲;一不小心没控制住;就很容易撞进在敌军的结阵或是坚垒上;不是短时间内就死伤殆尽中;就是耗尽体力和锐气;跑都没能跑掉而被人打杀俘获;几乎很少留有余力和后手;对自己人和对敌人一样的狠。

  这种波动过大的战斗力起伏和情绪变化;却是大多数将领所不喜的;所用他们大多数时候的作用;就是一波流的先行攻击;用来试探敌军的深浅;兼消耗敌人的弓矢之后;让后才是全面压上的正式攻击的。

  而这批倭兵;正是处于诸侯割据中的扶桑诸藩;按照臣属的义务;联合起来给南朝提供的部队之一;;而我这里的一批;据说主要是来自位于九州岛;所谓太宰府下辖的世兵。

  因为追随各自领下;常年相互争斗的缘故;很有些操使兵刃和团体战斗的经验;只是被国朝征用后;就彻底打散归属和阶级;按照人头来配发使用。

  这一次补充给我的;足足有三千人;就这么一天只吃两顿;每顿只吃一个饭团;而在一百名骑兵的监督下;就这么别无辎重或是装备的;就像是驱着羊群一般匆匆赶过来;前沿军行司还真是慷慨之极啊。

  此外;还有两个营的射生藩兵;看起来虽然风尘仆仆;但是勉强可以保持队形依稀;还像那么回事;自报家门;却是来自东海三藩之一新罗藩的步弓手;因为地缘的关系;新罗国比倭国更早被殖民和渗透;几乎早在两百多年前的尚德年间。

  因为在此起彼伏的国臣内乱中焦头烂额;屡次被权臣架空和凌逼;而不堪重负的新罗女王金善真;就急匆匆派密使入朝;献了图籍户册;然后再王师的保护下;带着历代积攒的珍宝财货;举族迁去长安做一个富养天年的乐浪公了

  待到战乱稍稍平复后;而新罗故地;也变成了名为新罗藩的新兴分藩乐土;沿袭到如今的东海三藩之一。

  因为新罗故国中部和西部多山;其山民都是天生的猎人兼射手;因此相对孱弱的平原低地种新罗人;他们也是藩军中射生义从的重要来源之一;常见于南北藩镇长短期雇佣的军伍中。

  虽然野战不行;但是作为守城据垒的步弓手;还是颇为称职的;甚至早年大唐边军的戍垒中;亦是充斥着这些藩属征发的山民。

  但问题我是他喵的火铳部队;弓弩什么的都淘汰给散兵了;要这些短腿又不善近战的家伙做什么。

  好吧;这派给我的都是什么歪瓜裂枣的奇葩啊。

  但我还是没法退回去;只能捏着鼻子接受下来;然后很快下了决定;将这些倭人打散;没收个人装备和物品;安排到散兵队中去;让人监督着先去做一些简单粗重的重复劳动。

  新罗步弓手则以团为单位;补充到暂编第四营里去;作为那些还没有火器化的辅军大队;某种过渡的替代物。

  虽然打退了敌人;但是对于被炒来说;也不过时稍稍受挫而已;我的赚尽一切机会生聚力量;应对下一次不知何处何时的进攻呢。

  这时候;淮水以南总算送来一个真正的好消息;我的辎重头领钱水宁;带着从润州、江阳、江宁一带征募来的徒手兵额三千多人;以及数百名来自龙州团练的后备兵员;紧赶慢赶的数天之后;终于抵达了寿州。

  驻扎在陆丰一代的龙州团练;现今变成了我的后备兵员的训练序列;大批来自龙州和抚远州的婆罗洲子弟;正在那里接受基本训练和操行。

  有了这批可靠兵源;几次大战积累的战损;和长时间积压的疲惫;才由此稳定下来。

  他这一次还带了十几具新式武器的样品;先行用马车拉着送过来;然后由材官孔吉吉为我展示如何操作和使用;

  要知道;之前孔吉吉领导的枪火组就尝试过;将并排的枪管固定层叠起来;做成一个简单的巢式枪架;

  理论上可以达到数十人密集排射的效果;不过散步和准头;就实在不能令人满意;还缺少转向和调整的余地;装填一次也颇费时间和周折。

  因此;我的军匠们开始换了一个思路;于是就有了这件外形奇特的新式武器:木杆包铁的三脚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