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对方的队列;像是被割草一般的隔三差五的翻倒了下来;像是却是我军的火铳;直接在射程和精度上;教会他们什么叫做上风和优势。

  对方也似被这个结果所惊骇了一般;不约而同的纷纷举起铳器;迫不及待的击发起来;顿时各种深浅不一的烟雾;在双方阵前升腾而起;一时间遮掩了各自的队形。

  但是;很快差距就就体现出来;而对方的装填效率;未免有些繁琐且迟缓;居然还是用线香和火绳居多;于是乎;这种对射很快就变成了后期遂发枪对初期火绳枪;某种跨时代差上的全面压制。

  第一营阵前的空地上;各种泥土和碎石喷溅翻飞;而回镭去的飞射弹丸咻咻如雨;让不断倒下前排的敌阵;就像是不断被剥开的洋葱一般;一点点的坦露出来。

  很多人几乎是抓着尚未装填好的铳器;带着悲愤莫名或是难以置信的表情;被击中身体;歪斜的靠在同伴身上;软软的倒了下去。

  这种持续杀伤直倾彻了敌阵前三四排人;将左翼的横队几乎打烂溃逃只后;才被从神彪军后队赶上来的另一只;手持阔刀大盾的军队;给抢先挡在身前。

  然后在这些刀盾兵的掩护下;这些神彪军的铳手;才重整了队形;以刀盾手为遮掩;徐然像我军阵势逼迫过来。

  虽然屡屡那些手持厚木大盾的前排;屡屡被击穿击倒;却是颇为坚决而义无反顾的;尾随着他们;神彪军的旗帜;也缓缓靠上前来

  这就是北兵的对策和战术么;用这些刀盾手掩护神彪军;逼近再击射以取得更好的杀伤比。我不免有些失望的感

  如果乌龟流的盾甲阵;能够这么容易;就取得压倒性优势的话;那罗马人也不用被各种东方民族吊打;而痛定思痛搞起了军事改革了。

  果然;风卷旗下令列阵的第一营;开始放缓射击频率和密度;以三队轮流交替着稍稍后退;敌军见势也加快了行进速度;几乎变成了小跑步伐的冲刺

  然后他们几乎不约而同的一片踉跄;好多人几乎是一头扑倒在地面上;却是是遇到了第一营列队时留下的小陷坑

  陷坑;不是很深;就是那种脚踩进去刚好陷着踝的程度;只需辅兵用专用的工具快挖几下就行;但足以⊥这些手持重物的刀盾兵失去平衡或是扭伤脚踝;顺便打乱他们努力保持的前排盾列。

  然后是堆成乱石的土地雷;在密集的人群中炸响的时候;砂土碎石和人类的残肢断体;一起飞起来的场面;蔚为壮观。虽然只有十数发;却令这些密集相簇的刀盾兵;不由自主发散了开来

  但是刀盾兵散开的阵线;仍有人应用的继续前进;于是乎他们突出的前端;也似乎追上了第一营的尾尘。

  这时候;一贯甚没有存在感的矛手;在铳兵退过他们身边时;就像条件反射一般;纷纷举起了连片的长矛。

  以十步为一个进发点;吼声吐气;聚精会神;使出全力;进行短促突刺的反向冲击。

  霎那间噼里啪啦的脆响摧折声;一些矛头直接嵌入折断在厚木大盾之上;但是更多的长矛;直接刺穿或是顶翻了;大盾及其后面的人;

  哪怕是那些折断尖头的矛杆;也没有停下;而是去势再变的带着新鲜的断茬;直接滑向刀盾兵下盘的间隙;继续戳在那些缺少防护的小腿和脚面。将他们纷纷绊倒或是刺伤;而失去进一步的行动能力。

  仅仅一个照面;刀盾手们浪伏一般的冲阵;就被捅的百孔千疮;当矛兵们纷纷放开手中矛杆;用防身的细剑;完成一波近身刺杀之后;

  身后蓄势待发的白兵们;也越过了矛手侧身让出的间隙;而扑进敌军的阵线中;以斧锤开路刀剑跟进;大肆挥砍起来。

  他们就像是一波高过一波的三叠浪一般;将那些刀盾手构成的弧线;搅得稀烂;隐约露出跟进在背后的铳手来。

  这时候;又是一阵喇叭响;他们几乎是齐刷刷的伏身下去;以刀剑为标杆放低身体;然后就听的身后成片的火铳暴鸣声。

  越过他们头顶的的呼啸声中;密集而灼热的弹丸;再次横扫了残存的刀盾手后;又降临到那些北朝铳手的身上;声先夺人的打到成片。

  而对方的后队也终于击发反击了;但是因为紧张或是匆忙补给瞄准;或是制式不一的缘故;哪怕就在二三十步之内;面对之敌所造成的伤亡;也不过寥寥数十人而已;其中还有相当部分是被流弹所波及的矛手或是白兵。

  就像是骤临的暴风骤雨一般;抵近距离的密集弹幕;几乎血肉横飞的横扫了这些神彪军铳手的队伍;将他们驱赶着打散开来。

  此后的战弛奏;就是被我方所控制一边倒。徐徐列队逼近的铳队;不断地将对面之敌驱赶着后退不已。

  当敌军试图相互掩护停脚下来;装弹对射反击的时候;白兵和矛手构成的战队;就会从两翼齐出;侧击这些缺少近战掩护的神彪军。

  反而杀伤和威胁更大的;是那些手炮队;只是这玩意装填实在太慢了;打完一发;就基本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

  因而;哪怕这些北朝铳手深陷困境和劣势;也依旧表现出某种老牌部队方才具有的惯于溺战;奋斗不止的英勇和坚韧;但是也难得脱逃大败覆亡的命运。

  因为他们落后的不仅仅是理念和训练;而是需要面对装备和战术思想;都远胜数筹的新概念军队。

  最后出战的数千人;仅有数百残余在城中派出的一只骑兵援应下;仓皇而遁如城墙发射的床弩保护下之外;其余全部被留在了战场上。

  不久之后;被打的百孔千疮的神彪军锦绣大旗;就被呈献到了我的面前;首战告捷;真是一个良好的开头;我很有些自得的想到。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心思

  卞水之畔;宋许边境的前进营地中;

  捉生将牛皋一反常态的一整天都是笑容满脸;这让一贯见多了他豪爽而粗放一面的部属和同僚;有些惊讶异常。

  他又可以和张头儿;不……现在应该是张都尉一起共事了;虽然只是暂时的。

  新编的特设车团;牛皋作为配属的捉生将;也被具列其中;专门负责带一个五人捉生队。

  对阵黄粱骑的战后;原本的捉生队就被再次扩充;就地分为捉生和游弋两部人马;分别专门负责前敌侦拿和游警防间之任;也算各有偏重和擅长。

  人员大肆扩充的同时;他们这些有经验又有资历的老底子;也就成了两边的抢手货。

  而牛皋;则彼别人面临更多一个选择;被称为军中第一跳荡的第一营第四团;也向这位颇为勇猛在前的军人;发来某种邀约和许诺;只要愿意过去;至少可以给一个副队官的前程。

  但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捉生队的老部队;只是为了有机会要求配属到新建的特设车团去;以获得与张宪名正言顺共事的机会。

  现在;张头儿得到了不错的前程;他也在军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似乎看起来前景都很不错;他的一点坎坷和担忧;也可以放下了。

  前番数百名士官集体升衔;外加数十名军官受职的仪式中;他不但得到了那位大人的亲手接见;也见到了站在前列将官之中张宪。

  这位落魄到要典了亡妻的簪子;才能为聚拢旧部置办一番席面的老军伍。现在已经戴上了銮兜;成为了一名从八品下的流内武官;

  牛皋一直相信;以张头儿的本事和胸怀;断然应当在军中有更好的前程;而不是这么随便被人裁汰在家。因为自己的缘故;将张宪牵连进了那番公案;却是牛皋一直深藏在内里的愧疚心结;所幸却是因祸得福得到了一个前程;现在总算遇到一个貌似明主的上官而有所盼头了。

  在前些日子的仪式后;每人还得到至少一枚或是数枚;明晃晃的勋牌;很多人不怕丢脸的用牙齿去咬;发现是白铜或银子做的。

  并顺势颁布了相应的记勋给受制度。

  这些勋牌主要分做三大类;一类为日常的年资勋牌;以奖赏服役的年限和具体勤务的日常劳苦;只需相应期间的日常勤勉不出差池便可有所获;

  一类则作为大集体的一员;是参加过具有相应纪念意义的大小战役的纪念勋牌;在退役或是转职后;凭借此物多拿一份累计下来的薪饷。

  还有一类;则是专门他们在参加具体战斗中的杰出表现的个人记功勋牌;也是军中缀升或是递补的优先资序参考条件之一。

  这些勋牌可以挂在脖子上;或是扣在胸甲、军袍上;作为某种礼仪和武功的象征;其中做工精湛之处;足以留给子孙后代;作为传家之物的。

  牛皋也拿到了一枚“果敢陷阵”彰表勋牌;以及一枚作为大多数人的初战;“京口夺还”的纪念勋牌。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和人分享和交流。

  因此;刚到任的牛皋;就带着了瓶老黄春找上团官张宪;两人开了几个罐头一把韭黄下酒;一番相谈甚欢;回味前程过往;各种心情跌荡;而牛皋的最后一点愧疚和心结;也随着邀饮付诸笑谈;因此很是多喝了几杯;

  这种日子;才混出些许滋味来;断然不会容忍轻易破坏或是夺走的;他暗自许下誓念道。

  入夜的许昌城下;刁斗森严;巡禁声声。

  首席大参陆务观;也很有些烦恼的;正在书写一份递进给帅司的呈文。

  却是因为新颁布的记勋给受制度;虽然知道这位将主;心气甚大所图不小;但是还是不免为之生出重重困扰来。比如这次颁赏仪式后的追加制度。

  所谓建军立制之初;拿着新军新战法的由头;另起炉灶自成体制、别做章程也就罢了;如今居然还在军队内部;自己推行另一套勋赏体系;虽然只是一个粗略的概要;而且还打的是纪念品的旗号。

  但正所谓恩从己出;还是恩从国出的差别;受过家世熏陶和正统教育的陆务观;还是多少能分辨明白的。

  而如今;帅司对于新军左厢的态度;却多有波折坎坷;势必令将士无所适从;而日益离心;

  陆务观的笔突然顿了一下;一点墨渍顿时随着他的动作淡了开来;将好好一份表章给弄污了;却是因为他突然滋生出来的一点念头;就像是燎原的野火一般蔓生起来。

  难道这位有志做一路藩镇;而自据一方?再联系平日大别与友军的那些行举;和各种生聚兵员、物资、财力的手段;又似乎都在印证着这个可能性。

  只是日常在新军左厢;自主官以下的三官长中;副将辛稼轩平日里未尝没有不察;或许只是假以沉沦于庶务;而故作不见而已;而原本用来制约主将以下行举风纪的军法官赵隆;就更是没有什么基本节操和立场;他这些日子几乎是在积极靠拢那位;而力求在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反倒是他这位参事府出来的首席大参;在军中地位和日常;不免渐变的有些尴尬。

  按照国朝体制;作为军中三长之一;为大参者;以参预谋画;佐赞军务;为主官拾遗补缺为要;但是同时还肩负有;替朝廷观闻军中;呈秉不法的隐性检要之责;只是国朝一些军中积弊日暮;大参的作用逐渐有些驰废了而已。

  但在这支从上到下;几乎都是那位将主一手打造出来的新军左厢之中;他自问作为大参所能发挥的用处;显然比实际小得多。

  虽然历次下来各色记功颁赏;从来不吝记他一份;军中大小事项出入;也从不避他副署;但是陆务观总还是觉得自己缺了点什么一般的;或者说;这只军中;他缺乏能够使的上劲的地方。

  因此;更多的时候;他是在学习和适应这个团体的风格;然后在处置公文出入;上情下达;审核名籍、检点物耗等务虚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存在和作用。

  虽然相对清闲而优裕;并且不失体面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