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码;因为天下纷乱世道艰难的缘故;在我的部下里;还没有后世那些诸如;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的键盘**或是热衷逆向人类主义的小清新;一心想看反主流体制来出位和吸引眼球的公知之类;各种乱七八糟思潮的孕育土壤;算是相当人心淳朴简单了。

  而且;因为围绕火器为核心的作战特点;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的伤亡比例上;远要彼其他传统就是军队;好看的多。只要不是运气特别差;或是刻意作死;每次战斗都有相当大的存活概率。

  反而是那些刚上战场的新兵生手;更容易弄伤自己;或是因为战场意外和疏忽;而丢了性命;但只要能活下来的;也很容易子啊大集体的熏陶下;变成所谓的老手。

  因此;只要有充足的补兵来源;这样就很容易构成某种良性的循环扩张。

  我在日记式的随身日志上填上最后一笔;一篇短短战地暇感;就完成了;日后或许还会节选出来;经过修饰和润色之后;作为汇编自我本人言行的《罗氏语录》;基本素材之一。

  然后;再令人抄一份副本;封好后给后方的家里送去;作为某种思想储备和交流。

  “启禀军帅……”

  作为值守虞侯姚平仲;突然送进来一份

  “有前沿军前急递……”

  我接下一看;却是曹州境内刘延庆部;要求援力的信使。

  “让驻留在扶沟镇的第三营余部;火速向本阵所在靠拢……”

  我当机立断道。

  “接令之时起;日夜兼程不得延误……”

  比较轻松的练兵闲暇已经消失了;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会变得更加激烈和艰难了。

 …

第三百四十八章 援济

  说曹操就曹操到;一小队骑兵护送这帅司最新的命令;抵达我所驻扎的郓城;已经是两天后的事情了。

  于是;我的部署不得不再次发生调整;援力曹州的预案固然不变;但却放在了次要位置上;主要交给回归的第三营和第一、第二第三辅兵大队;外加两只原属后锋部的小部队一起;由将虞侯赵潞责具体带队;崔邦弼为副手。

  在曹、濮、郓三州交界的雷泽县汇合后;建立第一个粮台据点;再折转南下曹州境内;支援正在乘氏、离狐一线作战的刘延庆;协力防范可能来自濮州境内登岸的河北兵;下一步的攻击。

  而我则带着本队的四大直属团队;第一、第二、第五三个主战营;并剩余的三只辅军大队;以及大部分马匹和车辆;(因为统一速度和效率的考虑;其他类型的大牲口给淘汰了);沿着黄河边上的残留官道;一路扫荡一路探索。

  向东北快速行军;进入济州境内;以及时救援受困与济源的奋威军;以及被敌袭大败之后;退守与平阴城的天宁卫等当地部属。

  因为;帅司给于的要求是;不惜代价全力援救济州的战线。而从地图和山攀上就可以看出来;从位于黄河边上的济州;到兖州、再到徐州境内;都出同处于缺少险要阻碍的河南大平原中。

  一旦给河北兵在济州境内站稳脚跟;进而蓄足势头全力南下;除了泗水边上可以稍做阻挡之外;就很容易一路冲到帅司驻留;兼作后勤输送分派总枢纽的徐州城下;再打一偿守移位的彭城保卫战不消说;只怕整个东南路大军;都要震动不安了。

  无论是后路出现问题;还是辎重输送断绝的风险;任何一个军帅都不可能无动于衷;安然面对的。无怪他们是十万火急的一再催促;至于郓州以西濮州方面的得失;则是被帅司从某种程度上;给暂时放弃了。

  若不是尚在我控制下的郓州;还能够继续发挥;隔断已经登陆的东西两路河北兵之间联系的作用;只怕帅司就要给我下令;放弃当地全力撤到济州去重构济东防线了。

  按照帅司的指示和要求;只要能够配备当地的守军;牵制或是阻挡住那些河北兵学需时日;帅司就可以从后方的运作和调转中;重新获得足够的机动兵力;重新将这些过河的河北兵挡住。

  因为考虑到急行军的需要;训练和装备相对落后一些的散兵队;在机动力上多少要拖后腿的因素。

  因此;第四营和大多数的散兵队;并三只协力的团练;被留下在守卫郓城在内的大后方;兼作机动力量;由副将辛稼轩负责全面留守事物;而杨再兴为佐副;需要的时候还可以酌!情处置;比如就地征发一些本地兵员;增强城邑内的守卫力量。

  当然了;机要马儿跑得快;就不能让马儿不吃草;还要吃得饱;吃得好;才好做鞭策奋进。

  按照帅司的紧急受命;我这个权郓州观察使转为济东观察使;归德军副使转为正使;并给以临时的选调职权;只消得发兵救援解困得一部;便拥有这一部临机处置的权益之便;直到帅司重新下令;接掌战线为止。

  然后;还特设了一个所谓的“北面防御都指挥”的临时差遣头衔;以方便节制沿河各部军伍;连带是相应身份的半套旗牌鼓号。因为是临时权设;没有正是差遣所拥有的全套仪仗;

  这样的话;我当初和刘延庆商议谋求的某种结果;等于是曲线救国式的变相实现了一部分。

  而帅司方面;似乎是担心我再次找理由拖沓不前;而派了一位颇有身份的熟人前来;充任随行的观军前宣慰使;这也是国朝的例制;但凡军使镇将级别;自当要有相应级别的专人随军观闻;为古时的监军制度遗风。

  尾随而来;还有大批转道毫州;宋州境内输送的军淄;

  于是我们又花了一天时间;重新武装和补充弹药的整备;将那些汰换下来的残旧铳器;还有帅司虽然送过来;我们却看不上的杂色火器;都一并淘汰给了辅军和散兵队。

  连带三只协力的团练之属;也有份配属了一些杂七杂八的火铳、手炮;以便配合留守的需要;不过相应的训练嘛;就只能在战斗中慢慢熟悉和养成了。

  不过这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是蒙城都头方腊却找上门来;恳请能够随我本部一同出战;在协调大军的战事中;增强手下的历练;我想了想还是同意了。

  虽然对于他们这些划拨在麾下的军头;我大可以凭借帅司给予的授权和职分;给予严厉惩处或是强行压制;甚至临机处置为名;杀其首领而夺其部伍;但是却不能指望他们的部下;也能像我的本部人马一般;各种令行禁止和指如臂使。

  所谓的上下级之间的信赖和默契;各种权威与服从;需要足够时日的日常接触;一场又一场战斗;才能培养起来;目前能够维系和统合他们的;也就是任务带来的共同诉求和利益。

  这个时空的方腊;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实验样本和树立的典型。

  骑在行进马背上的我如是想到;左右都是身穿锁子外套;鞍子上架着刀矛;挂着长短铳的亲直骑手;蹄声咄咄的小跑着;带出某种猎猎的风声。

  飘摇林立的风雷旗帜下;是连片晃动的背甲与长铳的金属反光;人头潺动圆边盔上的樱子、羽毛和彩色绶带;杂错在一起;绵连城数条长龙。

  不断有发生战斗的消息传来;负责交替先行开路的捉生队和游弋队;开始频频遭遇了猩河北兵;拷问之后才知道;他们大都是大举渡河之后;被水流冲散或是失控而飘到;远离登陆地的河岸边上来的。

  也有少量是南下搜索的探子小队;但无论如何;这都昭示着这几天下来;济州境内渡河而来的河北军;已经积累了一个可观的数量。

  这种多路徐然渡河而击的;相关组织能力和指挥效率;可不是什么寻常人物可以做到的。要知道;这还是古典时代的冷兵器军队;点对点的直接指挥;也只限于视线范围之内的时代。

  军队调集的效率和组织水准;更多是依靠将领的个人魅力;威望和经验、手段之类的因素。

  我不由对这次渡河行动的北军主帅;再次产生了些许兴趣和好奇;我已经知道对方是河北观容使;兼东面招讨副使张叔夜就不知道是否是另一个时空;镇压宋江起事;率军守汴梁城失败后;自杀在被金人押往北地途中的那位张太尉。

  虽然宣传上都是往最好的方面进行鼓舞;但是制定方案和对策的时候;却是要考虑到最坏的可能性。比如需要救援的对象以及覆灭;友军不战而逃;把我们留下来独自面敌;或者对手是在围点打援而留有余力之类的情形。

  这倒不是我被迫害妄想症;主要是彼别人更多的咨询渠道和拓展了上千年的眼界跨度;各种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段子和事例来证明;预期将胜机和关键指望别人;还不如靠自己努力创造的道理。

  要是国朝的军队;都能够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话;这天下也都没有什么纷争和矛盾了;北伐也早就宣告成功了。因此;我宁愿在更加有所准备和环境熟悉的情况下;争取战斗的优势和上风。

  河南道;济州者(既后世的山东拭宁市);州治平阴;当然了;与后世南棒国的那个旅游地济州岛;没有一毛钱关系;至少在这个时空;它还是被叫做但罗岛;而在上面设立了三家分藩的。

  乃是因古时“江河淮济”四渎之一的济水主于道;从东北向西南横贯流经境内;最后汇入郓州的大野泽;而得名济州。

  而济水也是漕运的重要支线;因为在济水上游的齐州;有隋炀帝时期修建的永济渠;向北联通到河北涿州再折转出海;而在通过下游的宋州;则有隋炀帝时修剪的另一处通济渠;分别与黄河、淮河两大水系相连。

  因此;济州的实际位置;居于淮上、河南之地的水路第一要冲;也是古时内河漕运的命门所在;虽然自乾元中兴之后;海运大兴而河槽渐渐衰退;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待到到了乙未之乱后;这种情形就不免到了过来;因为海路受到南海政权的威胁;而兴盛多年的海漕几乎废止;原本苟延残喘的内河漕运;却因此重新复兴起来;养活了沿岸数十万军民户口;

  特别是;来自北唐一脉的承光天子重开河山之后;东南的财税赋贡多赖此输送;洛都朝廷甚至专门重建了内河水师和漕营;来确保其安全通畅。

  而东南路前沿军行司;打下徐州又据有了济州之后;也等于是切断了洛都所在的都畿道;水陆上获得输送的渠道;却为自己夺得一条可以充分利用现成的补给线;甚至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可以籍着北区的水路;深入威胁到河北道……

  此消彼长之下;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增值效能;所可以形容。光是截断漕路的威胁;就足以威胁到洛都的安危所系;北朝聚集的再多的军队;也是要人吃马嚼的;也要花钱来维持日常的;而都畿道本身的产出是有限的;就算有山南、河东的输血;也是远远不够的;一旦储积消耗于净;便是不想决战;也必须决战了。

  因此;帅司不计代价也要保酌州;最起码也是稳酌水东岸的军事存在;为此哪怕放弃郓州以西的局面也在所不惜;就不难理解了。

  “报……”

  一个声音再次打断了我的思绪。

  “先手队的一营三团;在阳谷县遭遇北兵埋伏;陷入激战中”

  “二营的张都尉;已经带兵包抄过去了……”

  “现请求本阵标兵团的协力;以堵截来敌的退路……”

  “准……”

  我当机立断道;遂又追加了一句。

  “同时把蒙城方都头的乡兵;也带过去……”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援济2

  东阿城(既现代山东省;济宁市阳谷县附近);为汉时设立的古县治;沿袭至今;行政上隶属于济州/济阳郡;军事上则从属位于齐州的;淄青路天平军节度使辖制;

  我对这里的唯一印象;来自后世铺天盖地的驴皮阿胶广告发源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