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4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些飞鱼级快船的负载有限,最大一艘也不过一千料,只能用来转运人客或是轻贵货物的急递,没法与专门的官用或是军造版的,动辙数千料单位的大型运输船相比,但是用来改作近海查私捕盗的巡海船,却是不成问题的。

  而在途经漳、泉各州,泊岸补给时,虽然尚且还是不闻兵火的城中日常,市面也依旧如昔,并没有大规模出逃的迹象,似乎对于国朝在本地的统治甚有信心。

  但是随着逃到沿海州县附近的各方人流,各种真真假假的传闻和噩耗,却已经充斥在城郊市集的大街小巷之中了。

  有说内陆的官军已经一败涂地,力不能支而遍地皆贼;也有说大云教的反贼,已经越过闽地西北的崇山峻岭,而杀到道外的江西去了;还有说入闽赴援的两浙兵马,受阻于连城一线而迟迟无法取得寸进,而在据要而守的叛军面前死伤枕籍。

  为此,我还特意派人下船去打听情况,兼带着勘探水文和汛期,就近测绘地理形貌,好早作部署和预备。这样万一事情有所不协,在必要的时候我甚至可以考虑转道对岸的夷洲出兵,试图保住其一两个,带有港口的沿海要点。

  当我抵达长江口的胡逗洲(今连云港附近),却发现等候在这里同船北上的铳器见习团,已经足足扩充了三倍的员额。

  然后,慈宁宫临时负责带队的汤怀等人那里,我才知道这段时间,江宁的大本营又发生了一些事情。

  比如监国挟前次平叛之威,以御营三军为后盾,痛定思痛的对于滞留在江东道和两浙道军,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初步整合和再编。

  对于其中可能的反弹和纷争,主要是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比如,以提拔和赏赐为名,择选其中精锐编为奉圣、拱辰两个军号,约十营人马与御营前中后三军一起,充入江宁府的防要序列。

  又汰选其中老弱伤病者,就地划给军田安置调养,

  将这些远道而来又缺少根基,而人心有些惶惶的客军各部,逐一削弱分解开来。然后,才对剩下的数十营客军人马,进行了上层军将的置换与调整;又重新划分了安置了他们的驻地,悉令地方官府按照比例承当供养等等。

  经过这些手段之后,这些原本还有些骚动不安,也一直被地方官府各种诟餐抱怨不已的客军各部,总算是就此消停了下来。

  而我手下这多出来的上千号人头,就是这次大调整与军中换血的产物。显然,除了原本的见习团那批人外,那些暂时不好安置的对象,或是不怎么安分的刺头之类,都被以北上进修实战为名,一并丢到了我的手下来。

  不过对我来说,他们再怎么麻烦,离开了能够支配和鼓动的部下之后,剩下也就是个人的力量,只要拆分开来放到我的前线部队里去,根本泛不起什么浪来。

  在前线的战场上,让一个不合群的捣乱分子或是缺乏集体精神的害群之马,就此名正言顺的战死沙场,或是就此失踪在战斗中,简直不要是太容易的事情。

  此外,经过这些沿海地区的时候,除了例行输送补给和军淄的官船之外,又有一批商船主动请求跟随我们北上。

  因此,当我重新离开长江口的胡逗洲的时候,同行的船队已经壮大了数倍,可以称得上是一只大型船团了

  广府,牌尾市

  诸生观主赵浮屠,有些遗憾的看了眼,已经生活多年的殿阁神龛,里面已经被浇满了火油,

  然后毫不留恋的亲手将其点燃,连同里面的暗藏与秘密付之一炬,带不走的手下和相好,也被他亲自下药了结,而埋葬在里面。

  事实上连他自己形貌近似的替身,都准备好了。

  从此以后,就再没有八面玲珑而黑白通吃的观主赵浮屠这个人了,只剩下大云光明教,忠贞不渝的密堂护法索伦了。

  作为他的竞争对手,暗夜护法马文,已经抢先一步,在闽中开始布局和收获了。

  他自然也不能落在其后,哪怕为此放弃在广府,经营多年的人脉和暗中控制的番人团体和小帮会。

 …

第五百七十一章 决意

  石头城外,江流滚卷,涛声依旧。但在行在之中,气氛却是再度变得高度紧张起来。

  往来出入的内侍、侍御和大小使臣,不停的带来新的噩耗和不那么糟糕的消息,又带走了更多的令喻和指示。

  “闽中之地,居然无兵可用了……”

  眼睛熬得有些发红的监国,正对着两位枢密使,大声的抱怨道

  “难道那些守臣地方,就只能任由乱贼做大么……”

  “龙门银场,蕉坑银场、石牌银场,江源银场,大同山银场,还有钟僚金场,拔口银务、闾口溪铁务,宝积铁务,”

  监国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地图上表示出来的位置,一一的用力划出侵攻的路线和范围来。

  “这些国之矿治就这么轻易陷贼资敌了么……”

  闽地虽然多山地瘠,但是相应的林木和矿产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因此国朝在此设立了,多达数十处各色山惩矿监,取其厚利而输补国用。

  而其中相当部分,又是以皇室和国宗的名义直接领有的,但没想到这变乱一起,这些赤就大多数迅速陷贼了。因此,不由监国闻讯后大为光火。

  “却是后路置制使和福州经略的麾下,因为无兵可发了……”

  负责沿海道的枢密副使,硬着头皮应声道

  “后路置制使本事负责输送征发只要,麾下实额的战兵不多,”

  “其中大多支援了江北,现今也只剩下些护粮巡道的残弱之旅……”

  “去岁的大征,同样也调发闽地的健儿并军役六万员,其余后续追加征发的民夫杂作……尚不在此数”

  他身旁的一名枢密知事,赶紧接口道。

  “至今未得归还……闽地空虚却非一日之寒了”

  “故此,福州经略下的候官、兴化、罗源三镇皆多缺额,至今未能补全……”

  “其中兴化、罗源镇出兵两路,为了夺回陷贼的诸场,在黄连洞为敌所乘,大战数吃北……

  楸p》“两镇兵马自都监、镇将以下、仅千余残卒得还,短时之内已经不复再战之能了。”

  “余下的候官镇乃是驻泊水营,无力深入内陆。”

  “而在福州城中,只余经略的牙兵,并仓山、莆乡义勇数千……”

  说到这里,他有些结结巴巴的言辞,也愈加流利起来。

  “沿海的漳、泉、宁、连、蒲各州,亦只有团结、乡兵和少量驻屯将士……”

  “聊以保土自守,却不足以讨贼定乱的……”

  “想要扑灭贼乱,只怕还要从山外请兵的……”

  “都说要请兵,可就近赴援的平阳、泰顺兵,”

  监国不由分说的打断道

  “为何入闽后却在建州境内受阻十数日,迟迟未得寸进而不停讨要后援”

  “还这两浙,江东道的钞变,又当怎么办……”难道任其滥觞么……“

  “淮南当面的局势已经陷入僵持……”

  又一名枢密使,小心翼翼的建议到

  “可否把聚集江北的人马,撤下来一些么……”

  “毕竟是北征过的百战之师……”

  “万万不可……”

  另一名枢密使对他怒目相视道

  “江北的兵马荟萃,已经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三鼓之师……”

  “各部多为再编之旅,与番胡对据久战而师老疲弊……”

  “就地驻留而尚可休整,可一旦让他们退过江来……”

  “只怕将士们的心气胆性,都要就此懈怠不可复收”

  “更别说另行驱策他们去讨贼了……”

  “一旦让他们知晓了后路有警……又厚此薄彼之下”

  “就不怕,留在江北的部伍,也要重新出乱子么……”

  “不是还有数十营的两海道客军么……”

  最后,才有一名新补的参知政事,谨慎的建议道。

  ?“客军?……”

  这个字眼顿时让殿中的争执气氛,出现了难得的片刻静默,而陷入了某种微妙的冷场。

  却又是纷纷暗自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人把这个话题给抛出来了。

  按照江宁方面的规划,整肃完这些客军之后,接下来就是尽快完成这些部队的补充和再编,好尽快渡江调派到江北地区去。

  这样,就算他们还有异动和反弹,也身不由己了。只是还未等监国采赛进一步的举措,谁知道闽中就已经生变了,

  然后江西和荆南又发生了钞变。这一连串打击,像是某种阴云,顽固的笼罩在了这位主持大局的监国身上。

  而监国的脸色,却未如意料中那般勃然变色或是动怒,而使用一种压抑的声道道

  “且说说看……你的想法”

  “臣以为其中尚有寰转之余……”

  新补的参政知事,也微微吁了一口气,终于抓住了这个露脸的机会。

  “客军虽有不悉地方,装备不全之虞……”

  “但终究是齐编整训的战兵,

  “可令客军就近南下扑灭钞乱,”

  “而发江西、两浙本土镇兵,分路入闽弹压……”

  “不妥,两海道客军,乃是准备过江援应的后备……”

  这时终于有人出声反对道。

  “怎可轻易动用地方……”

  当然,他没说出来的潜台词是,这些客军刚刚经过整肃,人心还有些不安,怎么可以用来驱使镇压地方,就不怕徒生新的变乱。

  “上位……”

  参政知事加重语气,对着监国道。

  “正因为他们都是客军,处置起钞变牵扯的地方干系来,才能更好的令行禁止啊……”

  “若是诸公尚且有所不放心的话……”

  “还请发御营诸军为督从……先发部分人马以观后效”

  “也算做是援战前的预演……不是?”

  不知道是否这句话,终于打动了监国,他沉吟了半响之后微微点头。

  “责成你上一个更加详尽的扎子来罢……”

  这场议定结束之后,监国重新来到了靠近听涛阁。

  这时一名传奏,弓背低头的递送过来一份表章。

  “已经上路了么……”

  监国有些遗憾的背手叹声道。

  “还真是一个忠于用事的得力干臣啊,”

  “只可惜余却要削减给他的后援了……”

  这位出身很有特色和代表性,既年轻有足够的发展余地,又有足够上进的欲念和野心来驱使驰策,只可惜之前还没有好生重视起来,因此浪费了好些机缘,才重新纳入手下。

  如果不是阴差阳错的冲突与争斗,站在朝堂顶端的监国也不会注意到区区一个罗藩子,居然还有这种跌宕起伏的过往和超乎寻常的际遇啊。

  而北征逃回来那些人为了诿过脱罪,居然还想攀污他是北虏的奸细,却因而把他过往的一切,都事无巨细送到了上位者的面前。

  然后,因此导致了四海卫里的一番清洗。因为,居然有人受了外藩的托请和利益输送,而把关于此人过往的密档给隐匿了。

  淡然了,这放在平时也不过是玩忽职守的普通事件。但被上位者们的杯葛所翻出来后,却成了导致国朝差点错过和忽略了一个,震惊天下大事件的参与者与不世良才,的所谓滔天大错。

  四海卫总部的枢要房、架阁库两位主管以下数十人被株连和惩处。直接涉事的人等被流放海外荒岛一直到死,

  光是他这段特别的经历,就值得自己格外看重一眼的。而且,据四海卫中的某些推断,他还可能在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