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6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薛氏和罗氏两大势力的仇怨,也让他们各自无法放下手中的对峙,转而用全力去对付这个新生事物,结果就让这个临时性的奇葩产物,变成长期存留下来的既成事实。

  而对面薛罗两大世族的纷争,他们的态度和立场也是不尽相同的;自有长期置身事外而作壁上观的诸侯,也有各自藕断丝连暗通曲款,而通过在这两大势力之间加码投注,而谋取相应好处的藩家。

  而在平时也是分成好几个地域性的派系,相互侵轧和争夺资源,只有在受到外部压力的时候,才会暂时放下分歧和纷争,做出一致对外的态度来,

  相较于早年孤立于中原的纷乱,而在边角一隅长期做壁上观的安东诸侯,某种意义上的缩水版。

  而根据罗氏方面得到的情况通报,目前的北方联合,其实也没有足够的力量,聚合起来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对外攻略。

  理由很简单,之前在来自北朝的劝诱之下,北地联合中大概有二三十家诸侯,宣誓出兵讨伐相对空虚的塞外草原,掳回的牛羊人口无算,而至今还没有归还的迹象呢。

  这也是当初藩主罗湛基,不惜力排众议与宿敌薛氏妥协和联姻,打算全力解决这些墙头草的重要缘故之一。

  只是阴差阳错的变成现今的局面,老对手薛氏固然不存在了,但是罗氏却也没有更多力量,进行对外征拓,甚至还因为本家的内乱和纷争,导致力量严重的分裂。

  正所谓是时势使然,真是令人磋叹啊。

  因此,这次前来的信使,也只是这个松散的北地联盟中,代表西南耀州一带,以褚氏为首的九家诸侯势力而已。

  不过,到了他们这个层面的身份,就不值得我亲自一见了。

  我直接打发薛徽言去负责相应的交涉,我只要根据反镭来的消息,有所取舍的做出决定就好。

  这一回对方开出了,除了直接割地以外,诸多赔款和补偿性的条件。

  一方面是乞求我军,能够停止在耀州境内的惩罚性作战,因为据说由此造成的流亡人潮,已经扩散影响到邻近的其他数个州,造成了地方上的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按照以往诸侯相争的惯例,以相应身份地位的代价,赎回那些被俘的高层和家族成员。

  要知道这一次被俘的人员中,足足有三位现任的藩主,以及数倍于此的家族重要成员,家臣部属等等,虽然大都是中下等的诸侯之家;

  但正所谓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道理,他们还是愿意拿出足够的代价来,保住自己的权势和性命。尤其是这被俘的三家藩主。

  大多数诸侯之家内部也不见得都是一团和气的,在藩主陷敌而无法履行职责的情况下,同样有可能内部权利和家世传承,由此转移的变故。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这郴涉停战的成功与否,他们可比我还要着急的多。

  毕竟,财帛物资什么的交割出去之后固然令人肉痛,但只要地盘和人口还在,就能慢慢的收刮积攒回来;

  可一旦他们被视作死人,而另行推出当家人的话,那失去的不单是名位和权势,妻妾儿女都要寄人篱下,或是便宜别人了。

  而这次是由各家代表凑在一起组团前来的,不过这也给了我方某种操作的空间和机会。

  我直接指示薛徽言,坚决不接受团体谈判,而只能单独一家一家的分开来谈条件。

  这样,就算他们有什么共同进退的口头约定,但是在各家的诉求和条件都有一所差别的情况下,很容易我从中一步步的加码和摸清对方的底限。

  就算是在某种需要坚持的底线上,只要有一家出现了动彝妥协,就可以以次为突破口和要挟的凭据,将其他人拉到更低的心理底限和层面上去。

  只是我对他们提出的大多数条款并不感兴趣。

  毕竟,如今经过在安东的一路征战下来,普通的钱帛财货什么的对我来说,已经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而他们能够甲械兵器还没有我缴获的好;未加工过的玉石、宝石、金沙等特色矿产什么的运回去性价比也不够高;至于他们所能够提供的年轻女子,那只有几百号人而已。

  因此最后所有的条件,归结在了一个大宗项目上,就是用当地所产或是掳获至山外草原的畜马,特别是各种驮马和战马最优先,来作为停战的赔款和相应人等的赎身之资。

  而不足和差额的部分,我才不管他们用什么手段和渠道,偷也好抢也罢,想办法批量购买,还是发动战事去勒索、夺占。

  只要各家分摊下来,能够达到我想要的数量和平均水准就行。

  这样一方面可以补充我的部队,随军代步和后勤运力的需求;另一方面调减淘汰下来的畜群,也可以充实到南方的屯垦开发工作中去。

  在淮东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效率之下,畜力和人力的对比优势,还是相当鲜明的。

  南边再次传来消息,却是已经占据了本家和大义名分上优势的罗允孝,再次向我发出邀请,希望我能如约前往辽城,为其助阵并且商榷接下来,两家继续合作的前景和项目。

  但在此之前,我得先前往开义城一趟,完成当地最后的交接。讲那些不愿意留下来的人员,顺道一起礼送回罗氏本家去……

  而在淮东,少女湄湄的探亲行程还在继续着。

  虽然只是一些糕掠影式的短暂接触和露面。那些热情的孩童,还有颇为诚挚的庄户父老,还有发自内心欢欣鼓舞的将士们,就已经给她留下来足够的深刻印象。

  这就是夫君治理下的淮东,一个传说中充满争议的特别地方。隐隐的自豪和激动的情绪,一直洋溢和徘徊在她的心头。

  直到抵达了益都城内的镇抚府后宅。

  相比沿街那些自发前来的城中军民,夹道欢迎的热情和喧嚣,这里可谓是清净的有些过头了。

  偌大的宅邸,除了披甲持兵肃立的军士之外,空空荡荡的几乎不见多少人迹和烟火气息,只剩下鸟叫虫鸣的啾啾背景声了。

  这是什么状况,少女顿时愣住了,

  穿着毛茸茸的布偶装,头上顶着蜷成一团的灰斑猫咪,就像一只大号猫咪一般气质高冷,而用一种无动于衷表情,打量着自己的小小女孩伽嘉也就罢了。

  还有另一个他在罗氏大宅颇为熟捻的大女孩儿,那位郎君专属暖床的陪伴(肉x器?)藌儿,也站在内门伸手招呼着。

  只是笑的有些腼腆的她,手里还牵着一条皮条编成的绳子,绳子另一头是一个手脚抵地做蹲伏状,衣裙暴露身子妖娆的不像话的女子。

  温顺的就像是一条犬儿一般,趴伏在脚边的地面上;事实上少女才注意到她的头上别着一对犬耳,而居然在裙子下隐约还有一条,足以乱真的毛茸茸尾巴,垂在地上微微的曳动着。

  此情此景,让少女一时之间风中凌乱的,顿然有些说不出话来。

  “这是受到惩罚的玩具……”

  对方用一种平淡无波的声调,相当认真的道。

  然后,片刻之后她就没有心思,计较这个小小的细节了。

  “让我来主持?……”

  少女有些惊讶的道

  关于在辽西所取得的战绩成果,准备进行一轮战利品宣示的游街和庆典活动。

  哪怕最底层的人们,也需要最微薄的娱乐手段,来作为辛苦繁重现实的精神麻醉和开解手段,当然了,某种意义上的宗教活动,也能渠道类似的作用。

  只是区别在与一个是短期而迅速见效的,一个是长期而缓慢体现出来的。因此,淮东一年到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节日和假期,就成了最值得指望的事情了。

  这些带有亲善性质的公开露面和活动,都需要她努力克制自己,从小就被环境刻在骨子里的羞涩和胆怯,而作为那位夫君的代表,得体而大度出面参加和主持,

  这对她来说就不啻是某种莫大的挑战和试练。但在这件事情上她并不想退缩,也不想给那位夫君丢脸的。

 …

第七百八十二章 萌动12

  达成初步协定之后,我也敲定了北面驻留的人选,以权淄州兵马使沈霍伊,暂兼耀州兵马都监。

  当然刘厚和他的骑兵队,还要继续留下一段时间,协助他负责监视和督促遂州方面,关于后续条款的执行力度。

  然后在南下回程的路上检点得失,这一次出战安东,可谓是利弊皆有。

  其中最大的收获,固然是较小的伤亡和其他代价,轻易得到辽西五州偌大地盘的实际控制权,好好经营下去的话,这不下于淮东三分之一地域的农牧业产出,也是相当让人期待的。

  但相应的是,作为淮东重要经济来源——海外贸易的支柱之一,与安东道的贸易活动,可预期大幅萎缩与锐减的前景未来。

  毕竟大家都乱了起来,而且一时半会不见得会消停下来;战乱自然而然的破坏了社会经济,也占用了宝贵的劳力。

  诸如种田挖矿伐木等日常生产活动都需要人手的,而日常的民生需求和购买力,也会被压缩到最低限度。

  虽然可以通过输出军事物资和相关产品,在短期内来发一段时间的战争财,但是这种收益是难以成为常态和长久之道的。

  但世上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事情。

  另一方面,这些地方陆路占领下来,本军的控制力度和兵力投放的缓冲余地,也达到了一个极限。

  我方现在可以说是又多了两条战线,以及相应军事存在所需的维持耗费。

  再加上除了最早伴随本阵作战的三千藩兵之外,我的淮东军从当地重新征募和收编的人马,也达到了大小二十个营,约一万四千多人;

  如此之多人马的衣食住行,粮草军械和编管操练,哪怕是作为二线部队和补充兵来经营,一不小心还是有消化不良之虞。

  同样需要足够规模的主力部队,来进行坐镇和弹压,同时轮换以忠诚而可靠的老兵,充作骨干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转变。

  因此,在开了辽西这个隔海相望的分基地之后,我倒是没有更多心思,去参合罗氏内战的是非纷扰了

  与此同时的辽城,议事大堂之内,正是人声鼎沸之时。

  “五州之地,那可是五州之地啊。”

  有人情绪激昂的高喊到。

  “本家牺牲了两代藩主,死伤了无数的子弟和臣属……”

  “辛辛苦苦打下的地盘,就这么大半为人做了嫁衣么。”

  还有人阴阳怪气的接口道

  “说是代管一时,日后还有可能拿回来么。”

  “那又怎么样,罗氏的根本还是在这辽东。”

  自然也有人大声的反驳道

  “只要辽东还在,罗氏的根基就难以动摇。”

  “其他什么的完全可以卷土再来,。重新打算的……”

  “再说了,拿这户口凋敝,遍地皆是薛氏残党,几乎被打烂的五州之地。”

  亦有人帮腔道。

  “换取一个长久强盟和助力,此乃是天大的好事才对。”

  “这满万不可敌的名声和风评,岂是那么好善予的么。”

  又有人继续剖析厉害。

  “就连北国的大军,都不得不暂避其锋的。”

  “也就更不应该给对方,留下背盟的口实和机会了……”

  “别忘了,建安州等地,还在彼方手中呢……”

  “就是,就是……”

  还有人大声的赞同

  “再说了,有这么一个屏藩在南边,当得安心无忧”

  “其中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