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8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通过亲手报仇为名的城头处刑行为,等于也让刘延庆带来有残存下来的那些旧部,变相的给我叫了一次投名状。

    毕竟沾上了这些友军将官的血之后,他们就很难再为自己开脱和辩解了,而只能依靠和指望淮镇日益壮大后的势力庇护,而变相的在这方面一条路走到黑了。

    当然了,在刘延庆的麾下作为老牌将门世家的底蕴,又有个在役宿将兼枢密使老爹帮衬和扶持,还是有不少现成的骨干和人手;

    比如那个在刘延庆病倒后,临危受命出来带领大家结阵自保的临时副手,叫吴磷什么的副都监兼第二营正将,就被我很是看好当中。

    据说他是现役西蜀行司出身,后来被调拨到了襄樊战区去,指名编派在刘延庆的麾下听效,然后在一连串战事中逐步提拔起来的军将;也是刘延庆确定被外调东南路之后,专门请了许可和公文,指定带过来的几个老人之一。

    当我让刘延庆的旧部亲手报仇的时候,他估计也猜到了什么,然而在冠冕堂皇的理由和众意难违的阳谋之下,却只能无可奈何且做苦笑的屈从与这个结果和既成事实。

    偶然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自我感叹和内省,呆在这个位置上久了,似乎思考问题也变得越发腹黑和功利起来了。

    不久之后,马不停蹄的再次引兵进入含嘉仓城的时候,我的心情也是有些故地重游的唏嘘和怅然。

    因为,就在数年之前,这里成为了御营右军兵锋所指的最终点;而从含嘉仓城中得到的收获,又成为后来支撑本部转战千里而筚路蓝缕的淮东镇新。

    等等,我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情,貌似有个人已经被我晾了好几年,差点都被彻底遗忘了,也不知道病治好了没有。

    含嘉仓城里的北军正在分为两派内讧,杀的满地尸横遍野,还有人在肆意的放火,浓烟喧嚣直上而十分的显目;结果,直到我麾下的淮军杀到近前还没有反映改过来,就被毫无差别的彻底击溃了。

    而在仓窖群中刚刚被点燃了一小半的火势,也很快就被扑灭了,通过审问俘虏才得知,

    处于少数的一派,是负责烧毁含嘉仓城里的剩余物资,勿使流落到南军手中;而另一派则是附近自发聚集起来,试图抢夺和瓜分了含嘉仓城里的物资,而出奔城外其他军伍。

    这显然是一个好消息,说明被北朝在含嘉仓城里依旧留下了足够的物资,可以作为我们的战利品;这样我这次几乎动员了大半淮东之力,来维持的长途远征之战,不算的上是一无所获,而正是有了第一批的收益和进项了。

    但是,还没有等我的人逐一的清点和打开仓窖,就又有了新的发现和报告。

    开始巡逻的哨兵,在北面城墙下找到了大量被遗弃的甲骑具装,以及游荡在北面城墙和仓窖建筑之间的无主战马,城墙之下那一堆又一堆的甲衣,就这么就地脱下来而丢得到处都是,让人有些意外和惊呀。

    虽然这些马匹已经已经被当场刺死了一部分,但是还有相当数量似乎因为走的仓促,而被匆忙放弃了;然后又被闯入的乱兵捕杀吃掉了相当一部分,剩下来的全部受惊四散逃到了仓窖建筑群里。

    而这些马匹似乎在这里已经饿了好几天,而掉膘的厉害都露出明显的肋骨来,本军的将士发现的时候,它们把地面能够找到的野草枯枝都给啃光了,又撕咬起那些遮盖的篷布和檐角下的木枝来。

    因此,当辎重队的辅兵拿出草料捆和加料的豆粕饼,很容易就把这些饥肠辘辘的动物,给吸引得聚集过来,然后再埋头开吃的过程当中,毫不抗拒的被圈围套捕住,最后到手的居然也有两千三百多匹。

    相比那些看起来相当光鲜甲具,我更在意的是这些能够负载甲骑具装,并且有过临阵经验的优质战马啊;其中大半养一养恢复了膘肥就能马上派上用场;

    而就算是那些受伤或是生病的战马,只要能够照料回来弄回淮东去配种两三代之后,就完全可以进一步提升淮军骑兵的战斗力和活动范围。

    这也让我再次确认了某种可能性,也许北朝中枢早已经弃城出逃了,所以就连作为精锐部队和王牌的黑鳞骑,都把装备和坐骑给丢得到处都是。

    接下来,就是对含嘉仓城里的仓储窖存,进行清理和检查的时间了。

    作为都城乃至北朝的第一大仓储地,这里南北逾里而东西数里可谓是占地范围颇广;其中分为数十组大型建筑群落,而共有圆形仓窖400余个。

    据说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在泰兴年间谷物极贱的最盛时,储粮达到了六百多万石,几占天下官仓贮存的三分之一。

    其中绝大多数仓窖都是半埋式堆顶结构,在深坑式的窖壁挖好后用火烘干,把草木灰顺势摊在窖底,上铺木板,木板之上铺席子,席上垫谷糠后再铺席子;窖壁也用两层席子夹一层糠,里面装粮食,离地面半米处同样用“席子夹糠”法覆盖,然后封土,才算完工。

    然后封土上种小树作为监测手段:如果粮食发热、发芽,小树就会因为根系受到影响而变得枯黄,而及时进行腾换或是清理。

    并且在外部的覆顶和出入口,都经过了砖砌夹墙而涂灰浆密封的防火防潮处理,因而除了略微地陷的西北角外,基本没有怎么收到城外黄河大水的影响。

    因此,最先被清理出来的是,就是南侧那些刚刚过火又被扑灭的少数仓窖。

    其中着火最严重的十几个仓窖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倒塌和陷没,其中只能翻出一些烧焦布头麻袋什么的残余物件。

    紧接着被清理出来的,则是一些车马构件和相应的木料、工具等物,虽然被大火给熏黑了不少,虽然看起来价值不高,但还是多少可以派上一些用场的。

    然后受到影响最小的仓储部分,则是一些保存比较完好的索具,轮毂,还有铁、铅、铜、锡之类的金属锭子和粗坯料。

    接下来开仓的运气就不怎好了,除了偶然发现几个仓房部分破碎渗漏的酱酒坛桶之外,一连开了十几处的仓落,里面不是空空如也的满地落尘,就是已经霉烂朽蚀不堪的粮食和布帛,一拿起来就是沙沙往下掉灰渣。

    再下来又发现了好些库存的武器甲械,只可惜样式老旧且管理不善,连皮质的内衬和编带,还有盛放的木架子都朽烂掉了,剩下散落锈迹斑斑的金属部分,只能拿去回炉的废料之选。

    直到第五批仓窖群中,才有所稍微令人振奋的发现,几个仓窖里虽然不是满的,但或多或少都贮存有成捆的棉花和成批的绢布,总计下来也有好几万件;

    然后在最后一个仓房里,居然还有已经制作好的夹袍和棉衣,以及数量更多经过缝制的靴鞋被面帐布等半成品,显然是为了过冬所准备的防寒用品。

    却是始终没有发现,如同当初那一次金银类贵重财货和珍宝古玩之类的重大收获了,也没有多少可以现成利用起来的粟米豆麦。

    这时候,满是漂浮物的水面上,磕磕碰碰的划来了一艘船只,还有他们带来南面关于中路帅司的消息,
………………………………

第954章 破釜7

      在烈日流火的秋老虎之下,时间很快进入了七月的尾声。

    数百里外的宋州境内,随着蹒跚而行的人潮,驻留在当地的淮东军民,也迎来了第三批接送后方的战俘。

    与第一次和第二次只有千余人的试水不同,这次准备措施和经验都丰富了不少;因此,这一批解送的俘虏已经足足达到八千人;

    他们被用绳子绑手而按照十人穿成一串,成群结队的鱼逦在道路上,由一个防戍营和一个团的辅骑负责沿途看管,最终或者抵达宋州境内的第一个哨寨和检疫营地时,至少还保留了*成的规模。

    而剩下的一成多,主要是体力不支倒在了路上或是半路发病猝死的缘故,还有少数是因为个别试图逃跑的行为,而导致的一整队被株连处死的结果。

    但是无论如何,剩下的人总算是活着抵达了控制区域,并且与留守的驻军成功汇合;这也让带队的正将宋公明,不由重重的吁了一口气,心里一块石头初步落下了地。

    而在他的视野之中,原本来时过路所见荒芜凋寂的原野上,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道路两边的田亩土地上,到处是重新整修过的阡陌纵横和泥土被翻出来的深耕痕迹,干枯淤塞的沟渠里也出现涓涓流水。

    这不由让他有些精神振奋起来,这显然是迁移当地的建生军和开拓团的杰作。

    主要是为了配合淮东本阵全力出征的战略需要,淮东镇延边的实际控制区和缓冲地带,也随着出征的大军顺水推舟式的向西面扩张和延伸了不少。

    自此,建生军和防戍营组成的后续部队,得以越过了邙炀山脉和五丈河下游,顺理成章将已经被清理一空的宋州、单州、定州,以及隶属于河南道的毫州、曹州,位于漕渠和白沟以东的大半地区,都给一口气占据了下来。

    这样从大地图上看,等于是初步将昔日的淮北道大部,皆纳入淮东镇的管领治下了。而大大缩短了后方与前沿部队之间的粮台输送距离。

    而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个扩张距离的边沿,也是目前从徐州境内出发的淮东水运力量,可以直接抵达的最大上限,因此一旦有事的话,也有足够应急处置的缓冲和余地。

    当然了,在现有阶段下这种占据还只是停留在,控制住十几个道路和河流附近的主要城邑,以及渡口桥梁折冲望要的重点占领基础上。

    而对于当地的经营和拓殖,也是围绕这些驻军据点为中心,待到初见成效之后,再逐渐向周边进行拓展,延伸相应的控制、影响力,来完成从点到线,线再到面的政权组织和基层布局。

    因此,最先被开发和恢复起来的,也是这些据点和城邑附近的山林田地;

    主要以徐州、兖州、郓州境内迁移过来的劳役营、开拓团和部分建生军为基础;再加上从当地山野丛林,邬堡村寨里进一步罗括出来,又被强制迁移到附近的隐匿人口。

    而从前方送回来的这批俘虏,无疑也是相当不错的精壮劳力的补充。

    因此在初步完成检疫之后,他们会被分散到各地的劳役营里去;在当地驻屯军民监管下,对这些落荒有年的熟地和新长起来的草木,进行清理和复耕,再从附近的山林中伐木取材,建造起一个个依托城墙的临时居住区了。

    虽然目前还不能提供产出和其他收益,但是第一批冬小麦的种子,却是已经被播下去了,而田间地头也长出了一些短生速长的瓜菜幼苗。

    。。。。。。。。。。

    王端臣只觉得口中发苦眼中酸涩,原本精神锐硕的外形也一下子变得老态了许多,因为具体损失的统计已经慢慢汇聚起来;

    在账面上尚存的二十余万大军啊,这一场大水转眼已经损失过半了,甚至还要更多的多,因为还有好些驻防的地方,尚没有回复和反馈过来。

    虽然已经接到消息而果断采取措施,但在中路大军本身层层转递的体制下,再加上那些将帅们的私心和立场,还是不免慢了一拍而带来了各种惨痛的后果。

    集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