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一世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9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混同江在四季之间的水位和颜色诧异较大,春季的江水还是青绿泛黄,据说只有到了夏季上游融水汇集的汛期时,才会从泛黄变成彻底浓浊的深黄色。

    虽然相比淮河和济水什么的而言,这个季节的水面看起来不是很宽,但是根据现场勘探足够深并且急流密布,在没有足够抢渡工具的情况下,已经可以构成某种意义上的险阻了。

    作为一个人类活动较早而历史悠久的地区,这里还是有不少历史典故和相印遗存的,比如南北朝时的某代高句丽王被慕容氏燕国给赶到这里避难,而在渡江时淹死全家的;古代扶余国的王族几次三番被外来势力灭国,数度托庇于此而得以卷土重来……

    还有最后一位对大唐举起叛旗的渤海国大氏王族,在这里被走投无路的追随部众砍了脑袋,而献给安东都护府派来的讨伐军。

    而数百年前安史之乱末期,战败出亡的范阳叛军残部,在肆虐转战当中搅扰和摧毁了大半个渤海国之后,也是在黄龙府北岸这一夜暴涨的江水面前,走投无路的放下武器,接受自己应得的命运。

    当然了,我还可以率部沿江继续西进,直接绕过黄龙府的这片地域再折向北,不过这么做没有太大的意义;除非我想一次为跳板和前进基地,沿着耶律大石所部来时的路线,通过上游呼兰河的谷道走廊,直接攻到塞外草原/蒙古高原上去;

    这也是一条相当古老的迁徙路线,让东北的土著民族与草原上的引弓之民,长期保持某种交流的历史通道。

    当年,在李光弼兵锋下残破败亡的契丹大八部流亡者,就是从这里闯入安东之地,而与散布于山林间的土蛮融合通婚,变成现金所谓渔猎民族的化的黑种契丹。

    历史上最后一支渤海大氏的遗族,也是从这里辗转出奔草原,而成为了大唐的诸多塞外分藩之一。

    而不久之前,耶律大石所率领的塞外藩胡和北朝残余边军大部人马,也是迂回到这一带才得以进入安东之境的,他们一路所留下满地狼藉哀鸿遍野的痕迹和影响,我们这一路过来已经见得很多了。

    不过真要这样做的话,很容易将我军的后方补给线暴露在敌人的额威胁之下,而被对岸度过江来的敌对势力,给袭扰和截断了后路而陷入进退维艰的局面当中,

    因此,从属各部人马各种就此见好就收的想法,连同军中希望能够班师回家的些许呼声,开始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这时候,沿江前往下游侦查和寻找渡口的牛皋部有所回报,发现对岸尘烟滚滚而正在烧掠着什么,还有一些尸体被抛投进江水当中。
………………………………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归远3

    “这就是宽城?。。”

    第二天,我策马停驻在江边,看着对岸远离江边隆起的大片台地上,隐约被点点烟火萦绕当中的硕大城池,隐隐还可以见数座高塔或是台楼式的建筑耸立其间,哪怕相隔数十里外也是犹然可见其形。

    这就是另一个时空线上,岳鹏举对部下所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最终所在,现在就已经初步展现在了我的面前。

    黄龙府的治所宽城子(今吉林省府长春市附近),同样也是安东道境内一座仅次于辽城的望要大邑,周长近七八里而有6地城门七座而紧挨着河系的水门一座。

    在历史上以各族归化人汇聚而著称,最多时号称户口三十万,也是受大唐朝廷直接领下安东道中部腹地的要冲之所,长期由朝廷派遣的卫军和驻屯的府兵掌握,又直接从中枢委派都督府为的官吏,来管理当地辖下的三州五县之地。

    只是随着乙未之乱而中枢权威崩坏之后,当地已经为数不多的朝廷驻军和屯守军户,也在罗藩为安东当地诸侯势力威逼劝诱之下,放下武器归顺地方;然后又在近九十多年前在北境诸侯的裹挟下,驱逐了当地最后一点倾向罗氏的势力,脱离了罗藩主导的诸侯体系。

    而变成了由北地联盟诸侯七翼所主导下,长期盟会和轮流共管所在地;虽然期间也有几次波折和动乱的变迁,但都无伤大体也基本上维持了这个架构,甚至连最初轮替掌握此地的七翼藩家,都基本没有变化过。

    因为作为天然的地理之利和大江之险,倒是在之前的土族动乱和塞外番胡过境当中,得以独善其身保全较好;不过,现在似乎又变成多方势力乱战的场所了。

    只可惜,因为搜遍上下各十数里内的渡船和桥梁基本绝迹;我虽然坐拥大军在这里,但是除了派人勘探一下沿岸的水文和地理走势,却也无法在更多做些什么;毕竟,这么多的人和马总不能靠临时制造的浮板和羊皮筏子,就能从这宽阔奔流的江面游过去了。

    在此期间,来自辽东更多的消息。还在后路随着补给品和粮草军械一起源源不断的送过来。

    后方的清理工作仍旧在继续当中,这个清理可不仅是字面上的现实意义,也代表了某种暗中推行的策略和手段;以尽可能以较为繁琐和费事的事先奠基和准备工作,来净化后续统治下的行政体系和效率基础。

    因此,来自淮地的社统调和马统调,还有肃反会的力量,已经开始进入辽东当地摸底,而在各个层面上和领域当中,开始操作这些比较阴私晦暗的事情了。比如,找出和排除掉一些暗地里阴奉阳违、苟且营营或是私有怨望的存在,

    当然了,这种东西只能暗中做而不能明说,而且需要适当的假手于人去做,而不能给自己沾上任何的干系。毕竟,

    任何一个统治权生转移或者说推进新事物的过程当中,除非有特殊或是不得已的需要,否则完全没有必要留下旧有的中上层来;

    因为,这是一个性价比并不高的事情;用继续留用和提拔,来收买和妥协这些旧有势力的后果,或许可能获得眼前的一时之便和较小的接管代价,却是很可能将未来官僚体系的整体水平拉低,还有可能把前代统治体系内的积弊和隐患,给继续沿袭和继承下来。

    历史上司马氏代魏的西晋,杨氏代北周的隋朝,乃至窃后周以黄袍加身的赵宋,都有这些类似的问题和严重积弊。

    而下层的民众数量虽然最多,也存在保守短视的种种毛病,但是局限于资深的见识和眼界,以及日常为生计为拘束;除了实在走投无路之下,基本没有多少主动起来闹事的可能性和积极性,更多时候是随波逐流的仍由上位者和当权者摆弄和行事。

    因此,自古以来的农民起义之类的反抗虽然多见于史,但基本都是在中上层有人加入之后,才有机会和可能做大起来,不然也是史书上见不到具体的描述的,旋起旋灭的某个盲流和乱民的数字而已。也只有这些已经脱离了生计的,才有那个多余的时间和心思,去绸缪和策划这些穷极思变的事情。

    更别说,比起这些受益与旧有体系的中上层既得利益者,并没有那么轻松和容易的放弃他们所熟悉的事物;哪怕亦是迫于形势而不得不服从与外来的强势力量,以求保全自身为上而做出各种恭顺服从的态度来,但是所谓的忠诚和识时务,在时过境迁之下也并不见得是可以维持特别长久的东西。

    要说合格的官僚体系,又怎么比得上自己主导的体系内,按照特定的标准和模式所批量培养出来的“自己人”,更加知根知底更容易掌握和控制,也更加的得心应手和指如臂使呢。

    因此,我也完全给那些投顺过来,又有些不甘于寂寞和平凡的人一个激励和机会,让他们前往淮地接受官办联学设立特别班的课程区域学习,以便将来更好的治理地方云云。

    当然了这也是淮地治理辽东和辽西、新罗藩飞地的故智和成熟经验;

    相比那些尚且可以用理想信念之类伟光正的事务,抢救(忽悠)一下的少年人和年轻子弟;对于这些世界观和出身立场已经差不多基本成熟的成年人而言,更多在意的是现实的利益和自身的立场来考虑大多数问题。

    因此,他们之中或许不乏愿意投献和报效的少数投机者,但是更多是心存犹疑和观望的大多数,传统的洗脑和输灌那一套对他们已经不甚起什么作用了,

    因此,这个为期一年到数年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对他们进行具体的甄别和遴选的过程,将那些不合时宜或是心存不满的异己分子,给额外挑选和暴露出来;

    然后,再将有心投靠和卖命的存在,通过日常的观察和表现给确定下来;以表现优异的理由和树立为榜样,让他们提前出来做事。既可以用来在名面上收买人心,也可以籍以安插和占据一些关键的位置;这是一个堂堂正正也是让人无话可说的阳谋手段。

    至于剩下的,那就在不合格与合格之间,将这个学习过程慢慢的进行下去,相比把他们放回到地方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不可预料的因素,淮镇还是出得起这些伙食费和师资力量的投入的。

    或者说被派去进修和学习,既是一种对积极上进者的一种激和奖励,也是一种对统治下不确定因素的变相隔离与架空手段的延续;

    反正这些特殊的人群当中,最后的考核当中合格不合格,完全可以进行实质上的操作,而让他们遥遥无期的在这种变相的软禁和人身限制当中,给长时间的蹉跎下去;直到完全已经不构成影响和问题的那一天,再放出去好了。
………………………………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归远4

    就在淮军勘探沿江水文和地理情况,试图找出一处可以潜度侦查的合适位置的同时,更多的消息还在持续送到我这里来,

    首先,后方的淮地,由我便宜妹妹阿璐名下送来的消息,说是在淮东的生产体系当中,因为长足的实践和积累,又有新的技术突破,却是关于木材烘干方面的,

    别看这一点木头烘干实在有些不起眼,但是运用的范围和用途别说多广了,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社会进化过程当中,直到现代社会依旧有足够的运用领域和价值。

    烘干顾名思义就是用人工控制下的热力手段,来使木材实现可调控的均匀干燥和脱水;因此与自然风干阴干的性质不同,需要的周期和时间,也是天差地别的效果;

    同样的木材前者可能需要一整年到数年、十数年时间,还要看老天的脸色说话,出来的成材也有一定的差别率;而后者很可能只需要个把月那只大半年而已,标准率也比较高;在人力、物料、工期等等性价比上,就不更知道节省和优越了多少。

    这也代表了某种精密工艺和作业流程掌握之类,工业基础和标准化的长期厚积薄发。

    当然了,目前也只有两种,一种相当简陋炭热式的烘干长窑:

    主要是用来处理较大的板材和整根圆木,已经可以达到相当比率的合格成材;虽然还无法加工大船龙骨和整体桅杆之类的大材,但是已经可以对车轴、家具、吊车和水轮,乃至船用肋板、甲板等重要构件,进行速成的处理。

    另一种,则是蒸汽机大型化的外延和拓展运用的意外成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温蒸汽烘干;

    主要是针对木材本身天然生长过程当中,因为外界因素影响而造成疏密不均和积累的内应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